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故事大全

来源:一二三四网
古代故事大全

古代故事大全篇1

药王孙思邈与传说中神乎其神的龙渊源匪浅,我们常说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成语,据说就源自此处,而且很逼真的建筑,来形象地表现这一成语的与药王孙思邈的渊源。记得第一站的药王山,到登上药王大殿时,我们已经听说了很多传奇故事。药王大殿内供奉着自然是药王孙思邈,两边站班的,一如既往的是尉迟敬德和海龙王,神态威武庄重。就在这里,奇幻的地方出现了,药王塑像身后竟然有个洞,现在已经封锁,不让游客穿行。据当地人介绍,此洞直通耀州瓷的老瓷场黄堡镇,洞长有40里呢。

每逢二月二人们都来药王大殿烧香,烟气竟能从后洞冒出,留下“前洞烧香,后洞冒烟”的民谚。此洞名叫太玄古洞,也叫“龙穿洞”。闻此名,便知与龙脱不了干系。关于此洞的来历,当地人继续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传说。当年药王孙思邈曾在路上遇见龙,给龙诊过病,龙化作老人家前来找他诊治,由于龙得病异常,需要龙显出真形,方能给它治疗。忽听天空中隐隐约约地响起雷声,龙正要现出真身。药王并不害怕,想起百姓,急忙大声对龙说:“我们这一带的人都没有见过龙。瞧见你的怪模样,会把人们吓坏的!”于是,龙缩回了头,在云里面说:“那怎么呢?”药王说:“这样吧,你先想办法到我家里去。”过了一会儿,乌云徐徐落在了山腰。

孙思邈刚刚走进自己的院子,突然“通”地一声,院中石壁上出现了个大洞,洞中伸出了那个龙头。龙笑嘻嘻地说:“我从没有人烟的后山山脚穿到了这里,身子都藏在山里面,不会惊吓人们了吧?”药王急忙开始给它诊病。这时隔壁邻居偷偷看见此情景,这位邻居一直对龙心生好奇,于是找来纸笔,照着龙的模样开始画了起来。龙喝了药王配制的'药后,感觉好了很多。

但是,也察觉到隔壁有人偷看,于是,道谢后就飞走了。邻居的画也只画了一半,“神

龙见首不见尾”的典故据说就来源于此。

后来,龙听说药王孙思邈要在耀州五台山(今药王山)修成正果,它为了报答诊病之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当时治病留在后山的洞中,钻了一孔四十多里长的石洞,帮助药王于农历二月初二赴位成果。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每年二月二药王山,上山赴会朝庙,烧香吊表。太玄古洞还原样保存着,药王与龙的传说也流传下来。

古代故事大全篇2

相传明代弘治年间,身居南昌的宁王锋芒毕露,乘机扩充势力,一时权势显赫,令人咂舌。孝宗皇帝为安抚宁王,特赐一只仙鹤送入宁王府。

宁王大喜,便派专人精心饲养,日夜照料,深怕仙鹤遇到不测。一日,风和日暖,春光明媚,专门饲养仙鹤的仆人看见仙鹤情绪不好,便亲自陪鹤上街游逛。谁料就在他们路过东门时,突然从一家老百姓住宅蹿出一条黄狗,径直朝仙鹤扑去,一口咬住了仙鹤的翅膀。仆人吃惊不小,情急之中,奋身扑向黄狗,经过一番搏斗,终于救出仙鹤,但是为时已晚,仙鹤的翅膀已被黄狗咬伤,鹤羽中微微透出一片殷红。

仆人见势不妙,赶忙抱起仙鹤,跑回府中。此时,宁王府内,一群闲得无聊的'食客正在谈天论地,看见仆人抱鹤而归,便围观而至,从中挑唆。一些好事之徒,还亲自拟了状词:“鹤系金牌,系出御赐”、“要求处死狗的主人”。硬是逼着仆人把诉状递到了南昌府。且说南昌知府王大人是位清官,看了状词之后,心里忐忑不安,觉得告状人来自宁王府内,权大气粗,状词又言及皇帝金牌,不敢不受理此案。但转念一想,是狗咬伤仙鹤,主人并不知晓,若因此被判罪,实乃无端蒙冤,于心何忍?想来想去,一时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恰在此时,一位府吏来报,说是江南才子唐伯虎来到南昌,因其深慕大人博学清廉,想求一见。

知府大人一听,喜出望外,忙令府吏将唐伯虎请进府衙。二人相会,寒暄片刻之后,知府便开门见山地说:“唐兄,卑职早慕你的才华,今日相会本该向唐兄讨教诗词书画之高见。

谁知愚弟不才,当下正被一桩状案所苦,不知如何处理,只好先求教唐兄给以指点,以解燃眉之急。”说着,便递过状纸。唐伯虎接过诉状,仔细地翻阅,当看到“鹤系金牌,系出御赐”之语,便哈哈大笑起来:“真是可笑至极,拿着仙鹤当金牌,厚着脸皮吓唬人,天下竟有此等无知之人。”

说完,将状子放上书案,挥笔在手,当下写了判词:“鹤系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伤,不关人事。”写完,双手递给知府大人,并补充说道:“知府大人,对待这等无理之人,只能以此法治之,不可认真处理。”

知府接过判词一看,脸上顿时露出笑容,觉得判语文词精妙,入情入理,以诙谐之笔巧妙地道出案情原委,而又让宁王府告状之人难以应对。于是,当下便驳回宁王府的诉状,了结了这桩“鹤犬官司”。

古代故事大全篇3

从前有个少年叫王小保,人人都叫他阿保,家住在山脚下,海岸边,他单日上山打柴,双日下海捉鱼。母亲拿他打来的柴,捉来的鱼到市集卖了买米吃,艰难地维持生活。有一回,阿保上山打柴,迷了路,转过一个山凹,看见一棵开满红花的大树,树上有一只奇特的大鸟,它长着三条腿,羽毛黑得就像乌檀木,正目不转睛看着他。阿保被它看得浑身不自在,随手捡了一颗石头,瞄准大鸟扔过去,大鸟叫了一声,飞走了。

大鸟张嘴叫时,嘴里衔着的石头蛋掉了下来。阿保走到树下,捡起那个石蛋。石蛋黑漆漆的,圆得很好看,握在手里热辣辣的,越握越亮,漆黑的石心里仿佛有火苗在燃烧。阿保把石蛋放进衣兜带回家。藏在厚厚的旧羊毛袜里,挂在门背后。上山打柴回来,他要拿出来看一看,玩一玩。出海回来,也要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握在手心捂一捂。一天,阿保上山打柴不在家,两个古怪的人来到他家门前,一个有三只眼,另一个长着长耳朵。他们用力敲阿保家的木门,问阿保的母亲:“这扇门卖不卖?”母亲说:“不卖!门怎么能卖?”那两个

人又问:“挂在门背后的旧袜子卖不卖?”母亲说:“不卖!天冷了我家阿保要穿哩!”那两个人再问:“袜子里的小石头卖不卖?”母亲说:“小石头没啥用,这就卖给你。”那两个人给了母亲一袋银子,把袜子里的石头蛋取走了。

过一会阿保回家来,母亲高兴地交给他一袋银子:“阿保,我们发财了!刚才来了两个人,拿这袋钱买你袜子里的石头蛋。”阿保急了:“阿妈,我最喜欢那个石头蛋,多少钱都不卖给别人!”他一手从母亲手里取过银子袋,拔腿往门外追。追到村口,看见两个陌生人站在桥上争吵,他蹑手蹑脚走到他们背后,听到其中一个说:“我拿到这个宝贝,明天去把海炸干,到时海龙王的金珠宝贝想要多少就拿多少。”

另一个一手抢过石头蛋:“这‘炸海干’是我的!如果不是我的顺风耳听到男孩上山的脚步声,一定买不来这个宝贝。”“是我的!要不是我的透木眼看穿木门,根本不知道炸海干在哪里!”“我的!”“我的!”趁着他们抢过来又抢过去的间隙,阿保飞快冲上去,像一头小公牛,他一手抓过石头蛋,把银子袋往地上一摔:“谁说是你们的,它是我的`!”那两个人吓得从地上跳起来落不下地,过了一会才变成两团黑烟,“呼”一声不见了。银子袋落在地上,两个妖怪来不及拿回去,阿保也不去捡。

他把石头蛋“炸海干”紧紧握在掌心,一路跑到海边。来到海边,他从崖边扯下一根好长好长的青藤,把青藤的一头缠成个小笼子,把石头紧紧套住,然后抓住青藤,把石头蛋炸海干用力往海里一甩。石蛋一触到海水,海水“刷刷刷”往下落,一眨眼工夫,整个大海的水全给炸干了!水晶宫金光灿烂的屋顶露了出来,晃得阿保睁不开眼。这时从水晶宫走出来一位巡海夜叉,大声对阿保喊:“小伙子,快把你的宝贝收回去!海龙王请你下来水晶宫作客哪!”阿保把青藤一扯,收回石头蛋炸海干,海水便又“刷刷刷”升上来,一道又一道巨浪翻滚着,朝海岸涌上来,阿保不由得退后两步。这时巡海夜叉从海面冒出大脑袋,牵起阿保的手说:“来,跟我一道走。”海水便从两边分开,让出一条路,路上镶满夜明珠,就像一

个个圆圆的小月亮,顺着那条路一直走,很快来到水晶宫。海龙王拄着龙头拐杖,带着一群可爱的小狗站在宫门前迎接阿保。龙王说:“小伙子,水晶宫有很多宝贝,只要你把炸海干给我,你想要多少宝贝我给你多少宝贝。”阿保摇头拒绝了:“龙王爷,这个石头蛋是我最心爱的东西,拥有它我很快活,我不会把它给别人。”

海龙王又说:“既然如此,你要答应我,不要有事没事拿它炸干海水玩,没有海水我呼吸困难。”阿保笑着答应了。龙王爷如释重负,眉开眼笑:“这样我们就是朋友了,我龙宫里的东西,你要是看上什么,就带一件回去。”这时阿保觉得有个什么东西绊着脚,低头一看,原来最小的小狗咬开了他的鞋带。阿保弯下身子系鞋带,听见小狗细声对他说:“你回家时什么也别要,就要我。”

小狗十分乖巧好看,阿保一看就觉得很喜欢,就轻轻对它点了点头。阿保在海龙王家住了一段时间,透过海水,看到月亮缺了又圆,他很想家,就对海龙王说:“我要回家了,龙宫的宝贝我都不要,就要最小的狗狗。”听到这句话,海龙王眼眶红了一圈,他沉思了好一会,才把最小的狗狗抱起来,交给阿保:“身为海龙王,说出来的话不能收回去。小狗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待它。”

大清早,巡海夜叉带阿保走出水晶宫,小狗跟在阿保身后,水晶宫里所有的人,所有的狗儿,所有的鱼虾,所有的海树和海草都朝它挥手,仿佛跟它道别。小狗摇着尾巴,紧跟着阿保,走上海岸,走进村庄,来到阿保家。因为阿保一直没回家,母亲以为他被妖怪害死了,早也哭,晚也哭,眼泪流干了,眼睛哭瞎了。听见阿保回家的声音,母亲高兴得双手哆嗦,她摸索着烤好家里仅有的一个红薯给阿保吃,阿保把红薯掰开两半,自己吃半个,让小狗也吃半个。这时柴烧完了,米只够再吃一顿,阿保二话没说,拿起柴刀就上山去砍柴。

小狗跟在他身后跑上山,小狗看起来很快活,因为它一直住在海底龙宫,从没看过漫山遍野的绿树,从没闻过花的香味,从没听过小鸟的唱歌。那天吃过晚饭,家里一颗米也没有

了。母亲说:“你跟海龙王交了朋友,海龙王的珍珠宝石多得数不清,你明天再去炸干海水,问他要一些珍珠来换米吃。”阿保说:“我不去,我答应过海龙王不会有事没事去炸海水。阿妈你不用担心,明天我捕鱼去换米。”阿保铺好床铺,把小狗抱上床,他搂着小狗很快睡着了。第二天清晨,阿保一觉醒来,小狗不见了,睡在他身边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少女。原来,因为龙女都有惊人的美貌,海龙王不想让陌生男子看到她们,阿保在水晶宫的时候,海龙王把女儿全部变成小狗。阿保带回家的小狗,其实是海龙王的小女儿小龙女。小龙女对阿保说:“朝阳马上就要升起来,你到海边去,给我打一盆海水回来。”阿保就到海边去,给小龙女打来一盆海水。小龙女拨下头上的金钗,蘸着海水,在阳光里划出房子、米缸、石磨种种家什,划好家什又划出一群群鸡、鸭、鹅、马、牛、羊。

划完她对阿保说:“你拿炸海干在这些画儿上滚一圈。”阿保拿出炸海干石头蛋,往地上一扔,石头蛋沿着小龙女画的画儿一路朝前滚,滚过房子,划的房子就成了真房子;滚过米缸,划的米缸就成了真米缸——里头装着满满一缸米;滚过种种家什,种种家什就成了真家什。炸海干接着朝前滚,只见一群群鸡、鸭、鹅叫着嚷着,拍着翅膀从泥地上飞起来……小龙女用阳光蘸着海水给母亲洗眼睛,母亲的眼睛马上变明亮了,她看到眼前的鸡鸭鹅马牛羊,有七分惊讶:“这是谁家的牲口?”阿保告诉她:“这些是我们家的牲口呀!”母亲看到装满米的米缸,看着崭新的石磨和崭新的家什,有八分惊讶:“这是谁家的好东西?”阿保告诉她:“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什呀!”母亲看着面前的房屋,有九分惊讶:“这是谁的好屋子?”阿保告诉她:“这是我们的房子呀!”最后,母亲看到站在阳光里的美丽姑娘,十分惊讶:“你是谁?”阿保说:“她是你媳妇呀!”

古代故事大全篇4

很久很久以前,高辛帝统治天下的时候,全天下年纪最大的那个老妇人,得了一种奇怪的耳疾。开始时,她左边的耳朵有点痒,后来就越来越痒,到最后实在痒得受不了啦!她拄

着拐杖,颤颤巍巍来到皇宫,找高辛帝借一把黄金耳挖子。

她用耳挖子使劲挖,使劲挖,挖得整个耳朵全肿了起来,耳朵里头发出“轰隆,轰隆”的雷鸣声。“太可怕了。”老妇人吓得捂住脑袋蹲在地上,“我耳朵里面有一支军队,千军万马正在交战。”“老奶奶,不要慌,”高辛帝把她扶起来,“让大夫把你的千军万马取出来吧!”高辛帝召来全国最好的大夫,大夫把草药的汁液滴进老妇人的耳朵里,又用草药的烟熏她的耳朵,但是,那只耳朵什么动静都没有。“你耳朵里面有个怪物。”大夫说,“必须动刀子割开肿瘤才能取出来。”老妇人虽然害怕,但疼痛得没办法,只好答应:“好吧,割就割了。”

大夫取来天下最锋利的小刀,剖开耳朵肿胀的地方,果然,里面有一只小虫子,它看上去跟蚕茧一般大小,有眼睛有嘴巴有鼻子有尾巴,长着四条腿,虽然个头小,但看上去十分生猛。大夫把虫子夹出来,放在一个盘瓠里——所谓盘瓠,就是用半边葫芦做的水瓢。那个怪虫蹦蹦跳跳很活泼,大夫怕它逃走,又拿来一个盘瓠把它盖住。说来也怪,怪虫一取出,老妇人耳朵马上就不痒了,肿胀也很快消退了,老妇人感谢大夫治愈她的耳疾,又跪在地上,感谢高辛帝的恩德。

高辛帝说:“天生万物,必定有它的道理,这怪虫从你耳朵里生出来,这种出生真是稀奇古怪。我看它现在活泼可爱,不知道它将来全如何变化呢?”老妇人说:“既然皇上喜欢它,就让它留在这里吧!”说完,老妇人离开皇宫,回到她原来生活的村庄去了。老妇人一走,高辛帝揭开盘瓠看那个怪虫,它已经长得跟拳头一般大,身体变成小狗的形状,身上长出五彩的皮毛。它看着高辛帝,神情很安静,样子很驯顺,好像知道他是君王,要恭敬地对待似的。高辛帝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它,它跟小狗一样,发出响亮的“汪汪汪”的叫声。

宫女们议论纷纷,很快,皇后和公主也一起来看。高辛帝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大帝女,二女儿叫二帝女,最小的女儿叫小帝女。小帝女她天生聪明伶俐,长得像月亮一样美丽,高辛帝非常宠爱她。话说帝女一来到盘瓠跟前,那只小狗马上从盘瓠里跳出来,一蹦就跳到她

的怀里,帝女见小狗毛色五彩斑斓,性情乖巧可爱,十分喜欢它:“啊,你是从盘瓠里跳出来的,以后就叫‘盘瓠’吧!”小狗听到自己有了名字,兴奋得跃到地上,冲着帝女摇头摆尾,又是跳又是舞。

从此,这只小狗就叫做盘瓠。盘瓠在帝女身边长大,不到三个月,已经身长四尺,身材十分雄骏,它动作矫健敏捷,心性机警灵敏。有时候,高辛帝会带它去山野打猎,它竟然能咬死凶猛的虎豹和豺狼。盘瓠很聪明,它能听懂人的话。帝女说:“盘瓠,我要出门啦,你给我拿双鞋子。”盘瓠就马上会衔来鞋子。帝女说:“要下雨啦,盘瓠,你帮我收收衣裳。”盘瓠就会跳上晾衣架,把衣裳收回来。帝女十分疼爱盘瓠,盘瓠也最亲近帝女,它每天跟在帝女身旁,保护着帝女,与她寸步不离。

那时候,南方有个吴戎国,吴戎国的国王叫吴将军,吴将军野蛮凶悍,经常带领军队侵犯高辛帝的边境,高辛帝曾经六次派人征讨吴戎,但都没有成功。吴戎又要来攻城掠地了,高辛帝第七次带兵迎战。可是,他一出征就遇上大雨,被吴将军打得一败涂地。高辛帝回到皇宫,病倒在床,愁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一天傍晚,边境传来了危急的军情,高辛帝无计可施,只好发出一道圣旨昭告天下:“不管是谁,只要能杀死吴将军,领兵打退吴戎军队,就可以娶帝女为妻,分封国土为王。”这道圣旨一出,盘瓠马上跑出了皇宫。七天后,它风尘仆仆跑了回来,尘土和血污把它身上的五彩毛皮完全遮盖住,使它看上去像一条土狗。那盘瓠背上驮着一个袋子,径直跑入皇宫,侍卫拦住它,但它用力撞开侍卫,一路跑到高辛帝的床前。

“啊,盘瓠,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盘瓠蹲下身,把背上的袋子呈献到皇帝面前。高辛帝命人解开袋口,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袋子里面装的,竟然是吴将军的头颅!就在这时,边境派信使送来捷报:“皇上,大喜啊!”“喜从何来?”“五天前,军营中来了一头五彩神狗,它身上披着我军的战旗,带领军队击退了吴戎敌军,在乘胜追击的时候,

它以两条后腿站立,两只前爪挥刀,一刀杀死了吴将军。吴戎兵群龙无首,全军覆没,我军最后大获全胜!不过,战争一结束,那条神狗马上不见了。”

高辛帝听了战报很高兴,忧愁全消,他从病床上坐起来,他伸手招呼盘瓠过来,对信使说:“杀死吴将军,打退敌军的勇士,就是我的神犬盘瓠呀!”高辛帝奖赏了前线的将士,又命人送来最好的'肉食,赏赐给盘瓠。但是盘瓠看也不看那些肉食,它望着高辛帝,一味摇头,眼睛里流出大滴大滴的泪水。高辛帝说:“盘瓠啊盘瓠,我知道你的心思。不是我不想遵守诺言,但你是一条狗,我不能封你为王,也不能让你跟公主成婚啊!”盘瓠听了,立刻开口说话:“不必担心,只要把我放进后花园的金钟里,让我在金钟待七日七夜,我就会变成人。”

于是高辛帝把盘瓠带到后花园,打开金钟,把盘瓠放进金钟,吩咐侍卫:“盘瓠在金钟修炼,这七天,谁都不许去打扰它。”一日一夜过去了,帝女去看那个金钟,侍卫对她说:“里头有汪汪的狗吠声,盘瓠不会饿了吧?”“不会的,盘瓠它在修炼呢。”说完,帝女离去了,但她担心得睡不着觉。三日三夜过去了,帝女去看那个金钟,侍卫说:“金钟里头有砰砰的撞击声,盘瓠不会受伤了吧?”“不会的,盘瓠它在修炼呢。”说完,帝女离去了,但她担心得睡不着觉。六天六夜过去了,帝女又去看金钟,侍卫说:“里面什么动静也没有,盘瓠不会死了吧?”帝女怕盘瓠在金钟里饿死,悄悄拿来一盆肉食,趁侍卫打瞌睡,小心翼翼打开金钟。

金钟打开了,里头冒出一团白云般的烟雾,等到烟雾散去,帝女看到了什么呢?只见盘瓠蜷曲着身子,在金钟里正睡得香,它的身体已经完全变成人的身体,但它的头还没有变,依然是个狗头。因为金钟打开了,泄了气,盘瓠不能再变了。他睁开眼,打了个呵欠,走出金钟,成了一个狗头人。高辛帝决定信守诺言,他唤来大帝女,对她说:“盘瓠杀了吴将军,打退了吴戎国的军队,为国家立了大功,你愿意嫁给他吗?”大帝女说:“我是尊贵的帝女,

怎么能嫁给一个狗头人呢?”高辛帝又唤来二帝女,对她说:“我要把吴戎国的国土赐给盘瓠,封盘瓠为王,如果你与他结婚,你就是王后了,你愿意嫁他吗?”二帝女摇头说:“不,人和狗是异类,怎么能通婚呢?”高辛帝唤来帝女,对她说:“你的大姐和二姐都不愿意嫁给盘瓠,你是我最宠爱的女儿,把你嫁给一个狗头人,我很不舍得。”帝女说:“皇帝不能失信于天下,你信守承诺,让我跟盘瓠结婚吧!”

于是,帝女跟盘瓠结了婚。结婚后,盘瓠和帝女去了自己的封地,建立了犬戎国。盘瓠很有才能,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都很崇拜他,称他为盘瓠王。后来,帝女生了六个儿子、六个女儿,他们跟老百姓通婚,过了一段时间,犬戎国人都有了盘瓠的血统,他们个个爱穿五色斑斓的衣裳。犬戎国的男子身材魁梧,英勇善战,长着人的身体,狗的脑袋;女子就和一般女子一样五官齐全,她们个个都长得像仙女一样美丽。这大概因为男子像盘瓠,女子像帝女的缘故吧!

古代故事大全篇5

话说杨梅岭那地方,从前有个孩子,名叫喜儿,喜儿长得很壮实,模样儿也漂亮,眼睛生得特别有神。长到六七岁,要开蒙读书了,喜儿也很乖很听话,每日下了课,回到家,就自个儿研墨写字做功课。有一天,他在砚台磨了墨,正要写字儿呢,就听见娘亲喊他:“喜儿,水缸空了,你给我去拎桶水来,娘好烧饭给你吃。”“哎,这就去!”喜儿答应一声,放下笔,拿起水桶走了。

一路上花香草盛,喜儿来到溪边,看见两条泥鳅在水里穿来穿去,在抢一颗鸽子蛋大小的红珠子。喜儿凑过身子去看,见那珠子红闪闪发光,十分逗人喜欢。“真好玩,要是它是我的就好了。”喜儿越看越觉得有趣,就放下水桶,把两条泥鳅赶开,将那颗珠子捞了起来。得到珠子,喜儿十分欢喜。他装了半桶水,一手拎着水桶,一手握着珠子,高高兴兴往家走。走到半路,一个村童见他指缝发光,就拦住他问:“哎,喜儿,你手里拿着啥东西呀?”“一

颗红珠子,刚在溪里捡的。”“会发光耶!给我看看,行不?”“不,不行。”那个村童平日间很凶恶,如果珠子给了他,肯定就再也拿不回来了。喜儿踮起脚尖,把红珠子举得老高老高。

可那村童哪里肯放过他?“喂,大伙快来看哦,喜儿捡到一个宝贝珠子啦!”他招呼了一群小孩儿,把喜儿围在正中央,一个个扑到他身上抢。“哈哈,谁抢到喜儿的珠子献给我,我封他为‘进宝状元’!”那凶恶的村童得意地喊。“喜儿,给我!”“给我嘛!”喜儿被挤在孩子堆里,动弹不得,水桶的水泼了一地——眼看着红珠子就要被抢走了,喜儿急中生智,一下子把珠子塞进嘴里。孩子们一见,都来拧他的脸蛋,掰他的嘴巴,想把珠儿挖出来。喜儿一咬牙,“咕嘟”一声,把珠子吞进肚子去了。“瞧,吞肚子里了,没有了!”“真没劲,喜儿,你吞了个石头,会死掉的!”那恶村童说。“瞎说,才不会呢!”“不跟你玩了!”村童们不再纠缠喜儿,一哄而散。

喜儿捡起地上的水桶,水桶里一滴水也没有了,他只得再走到溪边,打上来满满一桶水。咦,好奇怪呀,这回装了满满一桶水,拎起来怎么会这么轻?喜儿脚步轻快,半走半跑把水提回家里,把水倒进水缸。娘见他提了满满一桶水回来,一下子倒进水缸,心里很欣慰:“我家喜儿长力气了呢!”“是呀,长力气了呢!”喜儿回到书桌前,继续研墨习字。娘见他用功写字,也就没有理他。

过了一会儿,娘从灶上端了饭菜出来,她看见了——天啊,她看见了什么呢?只见喜儿伏在桌上,面孔涨得发紫,眼睛像铜铃一样突了出来,他头上生出了丫丫叉叉两只角,嘴巴裂到耳朵边,喉咙发出“呼隆,呼隆”的'声音,就像在打闷雷“喜儿,你怎么了?”喜儿转眼看了娘一眼,娘再一看,喜儿的手和脚已经变成四只凶猛的龙爪了。原来,喜儿在溪里捡到的是一颗龙珠,他把龙珠吞下肚,现在变成龙了!喜儿的身体越变越长,他伏到砚台上,喝光了刚刚磨好的一洼墨水,墨水一入肚,当即风起云涌,喜儿变成了一条浑身墨黑的小乌龙!小乌龙腾空而起,“轰隆”一声冲破屋顶,一头钻进乌云里,但龙尾巴却还挂在杨梅岭

的山顶上。

一时间,乌云遮住太阳,狂风“呼呼”直刮,雷声“轰隆隆”响个不停,暴雨“哗啦啦”从半空中落下。爹娘冒着狂风大雨跑出门,跌跌撞撞奔出门外,一面追赶,一面喊叫:“喜儿,回来!”“喜儿,回来哟!”爹喊一声,娘喊一声,一声接着一声。乌龙听见爹娘喊他,就停一停,回一次头。那天,爹爹叫了九声,娘亲叫了九声,乌龙总共停了十八停,回了十八次头。

然后,他飞去钱塘江上空,顺江游到东洋大海。乌龙的尾巴有九个瓣,在杨梅岭拖过,刮出九道沟沟,沟沟积满雨水,潺潺流成九条溪流,乌龙一路回了十八次头,它停顿的地方就积起十八个沙滩,那就是现在的“九溪十八滩”。

古代故事大全篇6

宫女图天台接过图,正在道谢,一眨眼,道姑不见了,山门也关上了。天台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试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图,说声长,宝图就长成像芦席那么大了。他往中间一坐说:“我要回家。”

宝图就自动升起,将天台连同柴草驮到了天台家门口。天台说声“落”,就落在了地上,天台说“缩”,宝图就缩小了,天台就收藏起来,去见母亲。母亲正挂心儿子,见儿子回来了,又带回一件宝贝,非常欢喜。自此以后,天台打柴就不费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半年以后,天台想:人家都说帝王皇宫好,我何不去看看,开开眼界。当夜静以后,天台取出如意百宝图,说声“到皇宫”,宝图便飞起,将他带进了皇宫御花园。天台放了宝图,天已黎明,他欣赏了各种花草,游览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着,迎面来了一位宫女,这宫女不由地起了爱慕的心,彼此通了姓名,叙说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宫女说:“我整天在宫中,非常厌烦,讨厌宫廷生活,愿随郎君到乡下去”。天台说:“你现在跟我走吧!”宫女说:“现在这样走不行,无论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定会出祸来。”

宫女取出自己的画像交给天台,说:“这是皇上画的`宫女图,皇上要封我为贵妃,现在离册封还有十天时间,你回去快想办法来救我。”天台坐了宝图回家以后,让母亲想办法,母亲也干着急,正焦心,想起道姑来。对!道姑能赠宝图,定有办法救宫女,天台来到山上,用斧子敲开山门,见了道姑说明来意,道姑说:“好办,你跟我去。”天台随道姑来到京城以外,道姑让天台在城外等着,独自进了金銮殿,把皇上的御印盗了出来,见了天台,对天台说,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丢了御印,一定很着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等张出皇榜以后,你揭榜献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宫女了。”说完,道姑就不见了。皇上丢了御印,焦急万分,张出榜示,言明谁找到御印,高官任坐,俊马任骑,要什么给什么。

天台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带着天台来到八宝金銮殿,皇上说:“你能找到御印吗?”天台说:“能”。天台带着人来到城南门外的井边,说就在井里,皇上即令人打捞,找到了御印。皇上问天台:“你想要什么”,天台拿出宫女图,说要画上的宫女。皇上想反悔,又不好改口,只好答应。天台领着宫女回到家里和和睦睦地过起日子来。

古代故事大全篇7

很早以前,西村有个美丽的小姑娘。因为她美丽非凡,人们忘却了她的名字,都叫她“美人”。美人一天天长大了,上六求婚的人络绎不绝。父母很高兴,决定将她嫁给一个有牛群、羊群、花园和奴仆的酋长。但他们万没有料到,她执意不肯。她说:“我不爱靠别人养活自己的富人,我爱那个勤劳勇敢的叫杜图的年轻人。”杜图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种的饭蕉长得特别好,用饭蕉酿的酒特别香。

他是有名的弓箭手,曾只身到丛林捕杀一头害人的班豹。酋长听说美人不愿嫁给自己却愿嫁给杜图,十分恼火。这时,正值布干达王国同布武马岛打仗,从各部落征兵。酋长决定拆散美人和杜图,让杜图去当兵。杜图应征上前线,临走,美人来给他送行。她强忍着悲痛说:“你要勇敢,赢得荣誉。盼望你早日归来,我永远等着你。”战争在维多利亚湖畔激烈地

进行着。杜图走后,美人一天到晚总是站在山坡上,向大湖那边眺望。日复一日,几个月过去了,美人不见杜图归来,难免心焦。

一天,她对盘旋在天空的老鹰说:“请飞到湖畔,看看我的杜图何时归来好吗?老鹰看到美人焦虑的面容,很同情,便振翅向湖畔飞去了。战场上,皮鼓咚咚,牛角齐鸣,布干达战士向敌人发起冲锋。杜图手执长矛、弯弓,跑在最前面。不幸的是,几支暗箭飞来,射中了他的头部。这位英勇的'农夫的儿子倒在血泊中了。老鹰看到敌人被打败,非常高兴,“呱呱呱”连叫三声。但它发现杜图的尸体躺在地上,却又无限悲伤。它在空中盘旋来盘旋去,不知该如何去向美人报告。不见老鹰归来,美人心焦如焚。她又叫住从身边飞过的蜜蜂说:“我已听到胜利的战鼓,快飞到湖边,祝贺我的杜图。告诉他,我正在山坡上等他归来。”

蜜蜂来到战场,看到老鹰站在一棵枯树的枝头落泪,心里就完全明白了。它也不忍心回去传送这个噩耗,就落在路旁一朵野花心上啜泣。西村美人一直等候在山坡上,情人没有归来,老鹰和蜜蜂也没有消息,使她因感到绝望而悲伤。她只好求助炎炎似火的太阳说:“啊!老天爷呀!帮助我吧!用你的光束把我带到大湖岸边,让我见见我的情人,向他倾吐我的衷肠。”太阳目睹了这场战争,知道杜图已战死沙场,很同情这位痴情的少女,就向她射出长长的一道光束。美人两手紧紧抓住光束,轻轻地荡到大湖岸边。当她看到士兵们正在掩埋杜图的尸体时,双膝跪在地上,朝着太阳哭诉道:“老天爷啊!你不要只留下我孤独一人。请用你的火焰把我烧融,让我跟情人一块去吧!”太阳十分赞赏这位少女的赤诚,便射下火光一道,将她火化。士兵们将她的骨灰,同英勇的杜图的尸体一起埋葬。

第二年,西村的人们来到维多利亚湖畔为这对痴情的恋人扫墓时,发现坟上已长出一棵美丽的树。树盖如伞,遮着坟头。满树花枝,鲜红似火,朵朵朝着太阳开。人们赞赏花的美丽,采集了花籽,回去种在花园。现在,乌干达到处都有这种树,有人叫它火焰树,有人叫它情人树。

古代故事大全篇8

状元亭早年,楠溪江边,蛇山脚下,住着一个张秀才。一年秋里,他带着书僮上京去应考。那日,走到一个山嘴岔路,张秀才勿晓得朝哪个方向走,就叫书僮去村里问路,自己在溪边路亭里等候。这时节,他看见路亭梁上倒挂着一只团鱼,头一伸一缩地挣扎着。他一时好奇,伸手捏牢穿在团鱼甲缘上的草藤,拿下团鱼,哪哓得一松手,那团鱼逃到溪里勿见了。书僮去村里问路转来了。秀才将刚才团鱼的事情告诉了书僮,书僮说:“这是山里种田人捉来挂在梁上的,等做完农话要带回家杀了吃,他们若晓得是你把它弄逃走,一定会要你赔。”

秀才听了,慌里慌张打开书箱,拿出一尾准备在路上当肴配的黄鱼鲞,挂在原来那根梁上,当作赔偿。随即催书僮担起行李赶快上路,免得人来了纠缠个勿歇。黄昏边,山里人歇活回家,走到路亭里,见梁上团鱼换成黄鱼鲞,觉得奇怪,就把鱼鲞带回屋里去。邻居都晓得了,那些信神的人就讲,这尾鱼鲞一定是神化起来的,动勿得,要马上送转去。得罪神明,会招来祸水的!只恁一讲,这尾黄鱼鲞又被送回路亭挂起来。第二日,这尾黄鱼鲞不晓得哪里去了,村里更加沸反盈天。有人讲:“我早就料到有缘故,还好送得快,免去许多麻烦!”事情果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那日夜里,挂鱼鲞的稻草绳凑巧被老鼠咬断。掉下来被野狗吃了。神变鱼鲞的消息一传开,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不多久,远近的人都晓得了,嗬,来这路亭烧香许愿的'人多哩!早先的荒山冷岙一下儿热闹起来。几个财主牵头募来一大笔钱,拆去路亭,造起一座“鱼鲞神庙”,大殿正中塑了一尊鱼头人身,全身描金的鱼鲞爷神像。再讲张秀才上京应试,得中头名状元。三年后,他回永嘉探望爹娘,路经那山口时,看勿到当年供人躲雨歇脚的路亭,只见一座新造的殿,匾额题着“鱼鲞神庙”四个大字。他奇怪了,一问,才晓得该庙兴建的缘由。

状元哈哈大笑起来,就把三年前团鱼怎么逃和挂鱼鲞的经过向大家讲了。这些话是状元

嘴里讲出来的,还有谁勿相信!从此再也无人来烧香点烛了。山里人索性把这座神庙重新改成路亭,取名“状元亭”。

古代故事大全篇9

早先,龙井是个荒凉的小村庄。山岙岙里,稀稀拉拉地散落着十来户人家。人们在远山上栽竹木,在近山上种六谷,一年到头过着苦日子。村边有间透风漏雨的破茅屋,里面住着个老大妈。老大妈没儿也没女,只孤苦伶仃一个人。

她年纪大了,上不了山,下不了地,只能照管照管屋子后边的十八株茶树。这些茶树还是她老伴在世的时候栽的,算起来也有几十年啦。老茶树缺工少肥,新叶出的很少,每年只能采到几斤老茶婆。

老大妈是个好心的人,她宁愿自己日子过得苦点,每年总要留下一些茶叶,天天烧镬茶,在门口凉棚下摆两条板凳,给上山下岭的过往行人歇力时解渴。有一年除夕,天落大雪,左邻右舍多少都办了点年货,准备过年。老大妈家里实在穷,米缸也快空啦,除了瓮里剩的'几把老茶婆,别的什么也没有了。但她仍旧照着老规矩,清早起来,抓把茶叶在镬里,发旺火,坐在灶前烧茶。这时,忽听“咿呀”一声,茅屋的门推开了。进来一个老头儿,身上落满雪花。老大妈忙站起身来招呼:“老大伯呀,这山上风雪大,快进屋里坐。”老头儿掸掸身上的雪花,走进屋里,一面向灶洞烤火,一面跟老大妈搭话:“老大妈,你镬里烧的啥东西呀?”“镬里烧茶里!”“今天除夕,明天就过年啦。人家都忙着汆三牲福礼,你家怎么烧茶呢?”

老大妈叹口气,说:“暧,我孤老太婆穷呀,办不起三牲福礼供神,只好每天烧镬茶给过路人行个方便。”老头儿听了哈哈笑道:“不穷,不穷,你门口还放着宝贝哩。”老大妈听了很奇怪,伸出头去向门外看看,仍旧是松毛搭的凉棚底下两条旧板凳,还有墙角落头一只破石臼,破石臼里堆满陈年垃圾——一切还是老样子。老头儿走过来指指那只破石臼,说:

“喏,这就是宝贝!”老大妈只当老头儿跟她寻开心,就笑着说:“一只破石臼也算宝贝!你喜欢,就把它搬走好啦。”“哟,我怎么好白拿你的宝贝!把它卖给我吧,我这就去叫人来抬。”老头儿说完,就冒着大雪走了。老大妈望望破石臼,心想,石臼这么脏,叫人家怎么搬呀!便把里面盛的陈年垃圾扒在畚箕里,埋到屋后那十八株老茶树的根头。

又到龙井拎来一桶清水,把破石臼洗刷得干干净净,洗下来的污水也泼在老茶树的根头。她刚把破石臼弄清爽,那老头儿带着人来了,他到门口一看,竟大声叫起来:“哎呀,宝贝呢?哎呀,宝贝呢?”老大妈弄得越发湖涂了,指着破石臼说:“这——这不是好好摆着吗?”“嗳,你把里面的东西弄到哪里去啦?”“我把它倒在屋后的老茶树根头了。”老头儿绕到屋后,一看果然如此,不禁连连顿脚道:“可惜,可惜,这破石臼的宝气就在那陈年垃圾上,既然把它埋在茶树根下了,就成全这十八株老茶树吧。”他说完话,便领着人走了。过了除夕过新年,很快,春天到了。这年,老大妈屋子后边那十八株老茶树,竟密密麻麻地生出一片葱绿的嫩芽来。采下的茶叶,又细又嫩又香。邻居见老大妈的茶树长得这样好,大家就砍掉竹木,收了六谷,用这十八株茶树的子,在远远近近的山头上发起茶树来。一年一年,越发越多,越发越旺。到后来,龙井这一带地方漫山遍野都栽遍了茶树。

因为这一带地方出产的茶叶又细又嫩又香,吃起来味道特别美,所以“龙井茶”便在各地出了名。直到现在,茶农们都说,那老大妈屋后的十八株茶树,是“龙井茶”的祖宗哩。

古代故事大全篇10

史料记载:“理宗即位,议择中宫,太后命选谢氏诸女。后独在室,兄弟欲纳入宫,诸父攑伯不可,曰:”即奉诏纳女,当厚奉资装,异时不过一老宫婢,事奚益?“会元夕,县有鹊来巢灯山,众以为后妃之祥。攑伯不能止,乃供送后就道。后旋病疹,良已,肤蜕,莹白如玉;医又药去目瞖。”

从这一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谢道清早先的时候生的又丑又黑。不仅不漂亮,一只眼

睛还有残疾。正是因为如此,尽管杨太后点名说谢家要送一女入宫,当时只有谢道清一人还未出嫁。但是谢家却并不想送谢道清入宫,认为送她参选也只是浪费钱财,她最后多半只是当一个宫女,老死在宫中了。后来谢家有喜鹊临门,谢家人认为这是吉兆,没准谢道清真能成为后妃呢?这才将谢道清送去参选。谢道清在参选的路上,生了皮肤诊,却不想因祸得福。病症好了之后,她以前的老皮都脱落了。新露出来的皮肤,白皙细嫩。后来她生病的一只眼睛,也被大夫治好了。

于是入宫之后,一眼被杨太后瞧中,册为皇后。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传说。谢道清祖居临海东郊,是当地有名的望族。作为一位世家小姐,谢道清却并不愿意在深闺养尊处优,而是常常去溪边洗菜洗衣。据说每次谢道清在水里看到自己的倒影,头戴凤冠,身穿锦衣,艳丽无比,连她自己也惊讶不已。

后来有一次谢道清身上生了疥疮,为了不让人看见自己身上的疥疮,以后每次她去溪水边洗菜,都再没有将衣袖挽上去。宋理宗继位,选秀天下。负责选美的路过水边,见这位光艳女子洗菜不卷袖,就问缘由,谢道清随机应道:“真龙不露爪么!”钦差见她言语不凡,认为她绝非池中之物,于是便让她上轿进京。神奇的是谢道清的轿子一到天台,她原本还算憔悴的`面容便开始焕发容光。等行至嵊县的时候,以前生的疥疮,结疤脱落,皮肤变的白皙光滑。等了临安进宫时,谢道清成了国色天姿的佳丽。入宫之后,宋理宗见她相貌昳丽,谈吐不凡,龙心大悦,册其为后。

谢道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女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古代女子本就受到诸多限制,而谢道清本人也留有一丝让人非议的地方。所以到了后世,对于谢道清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谢道清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挽救宋朝于为亡之际。在宋朝政局不稳之时,是她想方设法稳定政局。在南宋朝廷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的时候,也是她四处召集贤才。也有人认为谢道清最后带着宋恭宗出城降元,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如

果仔细想想当时的政局,便不可能将谢太后归于无耻的投降派一类。元军兵临临安,南宋已经退无可退。

就算一力阻挡,最后苦的也只是城中的百姓。更不用说,当时基本上已经无兵可用。谢太后虽然出城投降,但是她暗地里却吩咐江万载将后来的宋端宗和宋怀宗带走,给宋氏王朝留下了血脉。正因为如此,南宋才又续命三年。不说这些,只说当初元军进攻,宋理宗与朝中上下一干大臣,人心惶惶,想的都是移都南逃,还是谢太后一力劝阻,这才没有成行的。若是真要逃,早就逃了,哪儿等到元军兵临城下在逃呢?所以说谢太后是投降派的说法,并不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