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辽宁省营口市2022届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模拟卷一

来源:一二三四网
辽宁省营口市2022届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③⑥⑤④①② B.④①②③⑥⑤ C.③④①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累在回忆录《一面》中对鲁迅作了三次外貌描写,这三次描写都抓住鲁迅“瘦”的特点,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突出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B.《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北宋的文学家张岱。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由前到后的空间顺序,抓住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征,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兼雅趣与谐趣于一体。

C.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月迹》一文线索清晰。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思路展开;全文重点是寻月亮,富有童趣,想像丰富。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按时空顺序状物写景,插叙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与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形成对比,有力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 3.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娲(wō) 寂寞(mò) 蓬勃(péng) 莽莽(máng) ....B.澄澈(dèng) 崛起(jué) 掺和(cān) 揉团(róu) ....C.气概(kài) 幽光(yōu) 藤条(téng) 不堪(kān) ....D.溅落(jiàn) 挥洒(sǎ) 泥潭(tán) 省事(shěng)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 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 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 译文:又怎么来不及!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________向四周的墙壁。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________着我的动静。

(3)母亲________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母亲进来了,________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摔 听 跑 站 B.扔 看 扑 挡 C.摔 听 扑 挡 D.丢 看 走 站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诗词默写(7分)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1分)

②《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写时序更替并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2分) ④请写一句与四季有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诗歌鉴赏 7.观沧海 作者:曹操 (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___字来写,文中又从虚实两个角度写了不同的景物,突出了意境美。实写的句子有哪些?虚写的句子有哪些?

2)请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四、综合性学习

8.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二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版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一”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2)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五、文言文阅读 9.课外类文阅读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 .(2)耻己之不如也_________ .(3)思所以败之_________ ..(4)乃袖茅栗以往_________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具体指的是什么。

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

4)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一句话的理解。 12.春天

①我喜欢春天,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正如宋代诗人黄庭坚所说:“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②春天挺美好的。

③冬天是那样的严酷、晦暗。坚冷的冰,银灰色的云,铁青着脸的岩石,瑟瑟发抖的衰草,还有肆虐狂暴的朔风,瘦骨嶙峋的枯树,都使人感到压抑、凄凉,引得诗人的泪珠儿要落下来,不禁想:怎么春天还不来呢?

④默默地盼啊!急切地等啊!一天早晨,我惊喜地发现春蹑手蹑脚地来了。

⑤那泓碧水,冒着腾腾白气,虽还有些残冰,但确乎比昨天绿了。水色遥看近更佳,我掬起一捧清冽的水,仔细瞧去,见那芝麻粒似的水藻,犹如被人用细细的钢针挑着绿极轻地点了一下,沾上了些微新翠。

⑥哦,春天,你这调皮的娃娃,不知不觉就来了。 ⑦春天犹如一位极爱打扮的俏站娘,一天一个样儿。

⑧河里的冰消融了,太阳的脸也愈加柔和。两只黄莺儿婉转地叫着,忙忙地报春,把冻僵了的垂柳也唤醒了,于是,它伸了个懒腰,柔软的青枝上,就有晶莹剔透的玉牙钻出来,一尘不染,黄里带点绿,嫩得仿佛呵口气就会化似的。

⑨淘气的暖风也凑热闹,它在绿得流油的麦田上打几个滚,就去搔白杨的胳肢窝,痒得白杨“沙沙沙”地笑了。

⑩昨夜,风似乎大了些,更夹了几丝细雨。我一夜没睡好,天一亮,就推开窗子,一股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袭来。向外一望,我不禁“咦”了一声: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⑪雨后,一切都显得那么素雅、洁净。乳白色的薄雾,轻盈地弥漫着。天蓝得那样空灵、深远,仿佛被极精心地擦过。望着它,什么也不想,仿佛心胸也融了进去。碧水清澈,水面平滑如镜,还融一块蓝天在里面,成了一块硕大无比的翡翠。柳枝间停着一团黄绿的柔雾,山间的柏树林绿得令人叫绝,似乎画家用了极奔放的大写意泼翠挥毫,于是便有娇艳的翠绿在柏树林间流淌。一树香气馥郁的雪梨花,花瓣土沾了晶莹的水珠儿,似乎受了极大的委屈刚刚哭过。哦!风儿,求求你,莫要再吹了!可风儿哪里肯听……

⑫更妙的是黛绿的远山中,正有一段段粉红的云霞点缀其间,那是怒放的杏花。牧童折柳枝条,便有嘹亮的笛声直冲苍天,引得太阳也从东山上探出头来。恰有位老农扛着镢头上山去,他那黝黑的身影,便被镀上了一层金黄…… ⑬我不禁惊呆了。 ⑭春天,好美,好美……

1)朱自清的《春》,从结构上可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写作思路自然、严谨。参照对《春》的分析,简要地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2)第③段结尾,“我”不禁想:怎么春天还不来呢?作者发出这种感叹的原因是什么? 3)第⑩⑪两段写了雨后美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作文

13.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积极真挚的感情,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D D C 二、名句名篇默写 6.①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④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三、诗歌鉴赏

7.1)观 实写的句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写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喜欢的原因:这句诗采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表面写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实际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他的博大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它的博大胸怀值得我们学习。 四、综合性学习

8.(1)①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或:②2006年,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精湛;③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五、文言文阅读

9.1) 回头看。 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 用来……的方法(手段等)。 用袖子装

2)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3)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4)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10.(1)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5)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6)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六、现代文阅读

11.1)“我”再见牧羊人的所闻所感。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

3)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4)选段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类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为世界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12.1)盼春、感春(绘春)、赞春

2)(1)冬天是严酷的、晦暗的;(2)春天是美好的;(3)盼春的心情急切。 3)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对春天美景的珍惜与春光易逝的惋惜。 七、作文

13.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你是历史长河中最亮的那颗星,照亮黑暗的大地;我是一粒平凡的尘土,仰望着你。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你是我最欣赏的人。

我欣赏你的至死不懈。你在1958年8月时,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研究原子弹的制造原理。二十八年间,你不曾说过放弃,始终站在第一线。最终,你成功了,当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上空爆炸,升腾起一朵蘑菇云是,你让中华民族站起来了!那时,你笑了。是你的至死不懈,转变了中国历史。之后,你依旧坚持,在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你的这种精神让我颇为欣赏。

我欣赏你那句“我不能走。”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在“平沙无垠,夐不见人”的荒漠中,在马革裹尸的战场上,都有你的身影。你不畏艰险,在荒漠中进行试验。风,吹乱了你的头发;沙,染脏了你的衣裳。你不在乎。在你做了院长后,一次核武器实验,井下有一个信号测不到,大家劝你回去时,你坚定的说:“我不能走!”

短短四个字,表现了你那极高的责任心,表现了你那中国男儿的品格。只有四个字,却让我的心也颤抖了。邓稼先啊,是你,教会了我,负责。

我欣赏你的爱国之心。你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在你眼中,祖国大于一切,没有什么比祖国更重要。在杨振宁与你见面,他问你有关工作的问题时,我感受到了你的犹豫,在民族感情与友情之间,你又该如何权衡?最终,你没有明确说出,直到等来周总理批准的那一刻,你才告诉他,中国的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此时,我抑制不住的落泪了。你的爱国之情,难以用文字表达。我欣赏你的爱国之情。

邓稼先,如果一切从头开始,你仍会没有彷徨,毫不犹豫地走你走过的路,对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