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A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对毛巾、口罩要经常用开水蒸煮;被褥要放在太阳光下直射,其目的是( ) A.使多糖水解
2. 下列物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聚乙烯
3. 现有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油脂的硬化 ④蛋白质的盐析 ⑤蛋白质的变性 ⑥橡胶的老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①②④
4. 下列有机物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 A.𝐻𝐶𝐻𝑂
5.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A.苯酚和苯甲醇 C.甲酸和硬脂酸
6. 将浓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 ) A.氧化反应
7. 苯酚和苯甲醇共同的化学性质是( ) A.酸性
C.遇𝐹𝑒𝐶𝑙3溶液显紫色
8.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试卷第1页,总18页
B.使油脂水解 C.使氨基酸变性 D.使蛋白质变性
B.尼龙 C.油脂 D.纤维素
B.①④ C.③④⑥ D.①③⑥
B.𝐶𝐻3𝑂𝐻
C.𝐻𝐶𝑂𝑂𝐻
D.𝐶𝐻3𝐶𝑂𝑂𝐶𝐻3
B.甲醇和乙二醇
D.一氯甲烷和二氯甲烷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萃取过程
B.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D.与𝑁𝑎𝑂𝐻溶液反应
9. 能够鉴定溴乙烷中存在溴元素的实验操作是( ) A.在溴乙烷中直接加入𝐴𝑔𝑁𝑂3溶液
B.加入𝑁𝑎𝑂𝐻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𝐴𝑔𝑁𝑂3溶液 C.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𝐴𝑔𝑁𝑂3溶液 D.加入𝑁𝑎𝑂𝐻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𝐴𝑔𝑁𝑂3溶液
10. 下列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有机物名称正确的是( ) A.2−甲基−4−乙基戊烷 C.2,3−二乙基−1−戊烯
B.3,4,4−三甲基己烷
D.1,2,4−三甲基−1−丁醇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对于玻璃器皿上粘有的一些水洗不掉的残留物,其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 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
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 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氨水洗涤 ④黏附在试管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A.①③④
下列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B. C. D.
分子式为𝐶8𝐻18,结构中含有4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6种
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可能是( ) A.3,3−二甲基−1−丁炔 C.2,2−二甲基−1−丁烯
根据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2,2−二甲基−2−丁烯 D.3,3−二甲基−1−丁烯
B.7种
C.8种
D.9种
A.反应①中,(𝐶6𝐻10𝑂5)𝑛可表示淀粉或纤维素
试卷第2页,总18页
B.反应②中,1𝑚𝑜𝑙葡萄糖可生成3𝑚𝑜𝑙乙醇
C.将在空气中灼绕后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可得到乙酸
D.反应③得到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对于有机物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𝐶10𝐻12 B.该物质能与4𝑚𝑜𝑙 𝐵𝑟2完全加成 C.该物质能发生加聚反应 D.该物质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维生素𝐶(𝑣𝑖𝑡𝑎min𝐶)又名𝐿−抗坏血酸,具有有酸性和强还原性,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
添加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𝐶的分子式为𝐶6𝐻10𝑂6 B.维生素𝐶由于含有酯基而难溶于水
C.维生素𝐶由于含有𝐶=𝑂键而能发生银镜反应 D.维生素𝐶的酸性可能是由五元环上的两个羟基引起的
依曲替酯是一种皮肤病用药,它可以由原料𝑋经过多步反应合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料𝑋与中间体𝑌互为同分异构体 B.原料𝑋可以使酸性𝐾𝑀𝑛𝑂4溶液褪色 C.中间体𝑌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1 𝑚𝑜𝑙依曲替酯只能与2 𝑚𝑜𝑙 𝑁𝑎𝑂𝐻发生反应
对如图所示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试卷第3页,总18页
A.能发生碱性水解,1𝑚𝑜𝑙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消耗8𝑚𝑜𝑙 𝑁𝑎𝑂𝐻 B.常温下,与𝑁𝑎2𝐶𝑂3溶液反应放出𝐶𝑂2 C.与稀𝐻2𝑆𝑂4共热,生成两种有机物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𝐶14𝐻10𝑂9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𝐴、𝐵是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的两种烃,无论二者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𝐶𝑂2的质量就不变.
(1)试写出两组符合上述情况的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𝐴、𝐵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已知−𝑁𝐻2连在苯环上显碱性,−𝐶𝑂𝑁𝐻2连在苯环上显中性.现有分子式为𝐶7𝐻7𝑂2𝑁的有机物分子结构中有一个苯环和互为对位的两个侧链,试写出该分子式对应的符合下列条件的四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甲:既有酸性,又有碱性________ 乙:只有酸性________
丙:既无酸性,又无碱性________ 丁:只有碱性________.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要除去下表所列有机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从(Ⅰ)中选择适宜的试剂,从(Ⅱ)中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用序号填入表中.
(Ⅰ)试剂:𝑎.浓硫酸 𝑏.氢氧化钠 𝑐.生石灰 𝑑.碳酸钠 𝑒.水 𝑓.浓溴水 (Ⅱ)方法:𝐴.过滤 𝐵.分液 𝐶.蒸馏
要提纯的物质 (杂质) (1)选用试剂 (2)分离方法
溴乙烷 (乙醇) 乙醇 (水) 乙醇 (乙酸) 溴苯 (溴) 苯 (苯酚) 以上采用的操作中,𝐵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__.
邻苯二甲酸丁基月桂酯是一种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密度约0.97𝑔/𝑐𝑚3,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常用作聚氯乙烯等树脂的增塑剂.工业上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如下:
试卷第4页,总18页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模拟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邻苯二甲酸丁基月桂酯,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略去.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三颈烧瓶内加入30𝑔 邻苯二甲酸酐、16𝑔 正丁醇以及少量浓硫酸. ②搅拌,升温至105∘𝐶,持续搅拌反应1小时.
③冷却至室温,加入40𝑔 月桂醇,升温至160∘𝐶,搅拌、保温至反应结束. ④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出.
⑤通过工艺流程中的操作𝑋,得到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搅拌下保温的目的是________,判断反应已结束的方法是________.
(3)步骤⑤中操作𝑋包括________.
(4)工艺流程中减压蒸馏的目的是________.
(5)用测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可以检验所得产物是否纯净,测得相对分子质量通常采用的仪器是________.
试卷第5页,总18页
五、推断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5分)
某芳香烃𝐴,分子式为𝐶8𝐻10;某烃类衍生物𝑋,分子式为𝐶15𝐻14𝑂3,能使𝐹𝑒𝐶𝑙3溶液显紫色.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无机物已略去).其中,𝐺能与
𝑁𝑎𝐻𝐶𝑂3溶液反应,𝐻不能与新制𝐶𝑢(𝑂𝐻)2反应,𝐽分子内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
(1)𝐴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写出所有属于芳香烃的𝐴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𝐽中所含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3)𝐸与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𝐵、𝐶的混合物在𝑁𝑎𝑂𝐻乙醇溶液中加热可以生成同一种有机物𝐼,以𝐼为单体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
(5)已知𝐽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性质的𝐽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与𝐹𝑒𝐶𝑙3溶液作用显紫色;
②与新制𝐶𝑢(𝑂𝐻)2悬浊液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 ③苯环上的一卤代物有2种.________.
试卷第6页,总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A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答案】 D
【考点】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
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尿素、乙醇、丙酮、甲醛等有机溶剂化学物质、重金属盐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𝑋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 【解答】
解: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太阳光中有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能杀死毛巾、口罩、被褥中的微生物, 故选:𝐷. 2.
【答案】 D
【考点】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
高分子化合物(又称高聚物)一般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结构中有重复的结构单元;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等)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
解:𝐴.聚乙烯是利用加聚反应生成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𝐴错误;
𝐵.尼龙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𝐵错误;
𝐶.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𝐶错误;
𝐷.纤维素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𝐷正确. 故选𝐷. 3. 【答案】 B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试卷第7页,总18页
【解析】
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常见的物理变化有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等,化学变化如煤的干馏、油脂的硬化、蛋白质的变性等. 【解答】
解:①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各组分加以区分,属于物理变化; ②煤的干馏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③油脂硬化是油酸加氢气加成生成硬脂酸甘油酯,属于化学变化;
④蛋白质的盐析是蛋白质溶液中加浓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⑤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属于化学变化;
⑥橡胶的老化是橡胶及其制品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引起橡胶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的逐步变坏,最后丧失使用价值,属于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的为①④, 故选𝐵. 4. 【答案】 A
【考点】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解析】
核磁共振氢谱中峰值数等于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数.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峰,说明该分子中的𝐻原子都是等效的,只有1种𝐻原子. 【解答】
解:𝐴.𝐻𝐶𝐻𝑂中𝐻原子都是等效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峰,故𝐴正确; 𝐵.𝐶𝐻3𝑂𝐻有2种𝐻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个峰,故𝐵错误; 𝐶.𝐻𝐶𝑂𝑂𝐻有2种𝐻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个峰,故𝐶错误;
𝐷.𝐶𝐻3𝐶𝑂𝑂𝐶𝐻3有2种𝐻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个峰,故𝐷错误. 故选𝐴. 5. 【答案】 C
【考点】
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解析】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𝐶𝐻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同系物必须是同一类物质(含有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官能团). 【解答】 解:𝐴、
不属于同一类物质,不属于同系物,故𝐴错误;
𝐵、𝐶𝐻3𝑂𝐻、𝐶𝐻2(𝑂𝐻)𝐶𝐻2𝑂𝐻含有羟基的数目不同,不属于同系物,故𝐵错误;
𝐶、甲酸(𝐻𝐶𝑂𝑂𝐻)与硬脂酸(𝐶17𝐻35𝐶𝑂𝑂𝐻)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7个“𝐶𝐻2”原子团,故互为同系物,故𝐶正确;
𝐷、一氯甲烷和二氯甲烷含官能团数目不同,不属于同系物,故𝐷错误;
试卷第8页,总18页
故选𝐶. 6.
【答案】 D
【考点】 苯的性质 【解析】
苯分子中碳碳化学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苯和溴单质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溴苯,即
+𝐵𝑟2 →
−𝐵𝑟+𝐻𝐵𝑟,该
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但是没有催化剂存在,溴水和苯不发生化学反应,将浓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是发生了萃取过程. 【解答】
由于苯分子中碳碳化学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没有催化剂存在,溴水和苯不发生化学反应,将浓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是发生了萃取过程, 7.
【答案】 B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醇类的概念及化学性质 苯酚的化学性质
【解析】
苯酚含有酚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和显色反应,苯甲醇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𝐴.苯甲醇中𝑂−𝐻键难以断裂,不具有酸性,故𝐴错误; 𝐵.苯酚和苯甲醇都含有羟基,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故𝐵正确; 𝐶.苯甲醇与氯化铁不能发生显色反应,故𝐶错误; 𝐷.苯甲醇与氢氧化钠不能反应,故𝐷错误. 故选𝐵. 8.
【答案】 B
【考点】
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
𝐴.植物油高级脂肪烃基含有𝐶=𝐶官能团; 𝐵.淀粉水解生成单糖;
试卷第9页,总18页
𝐶.葡萄糖为单糖;
𝐷.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发生变性. 【解答】
𝐴.植物油高级脂肪烃基含有𝐶=𝐶官能团,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𝐴错误;
𝐵.淀粉水解最终产物为单糖,即葡萄糖,故𝐵正确; 𝐶.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故𝐶错误;
𝐷.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发生变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故𝐷错误; 故选𝐵。 9. 【答案】 B
【考点】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解析】
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使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变为卤离子,溴乙烷可以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水解生成卤离子,也可以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卤离子,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 【解答】
解: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溴乙烷可以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水解生成卤离子,也可以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卤离子,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 故选𝐵. 10. 【答案】 C
【考点】
有机化合物命名 【解析】
判断有机物的命名是否正确或对有机物进行命名,其核心是准确理解命名规范: (1)烷烃命名原则:
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
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2)有机物的名称书写要规范;
(3)对于结构中含有苯环的,命名时可以依次编号命名,也可以根据其相对位置,用“邻”、“间”、“对”进行命名;
(4)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 【解答】
解:𝐴、2−甲基−4−乙基戊烷,名称中主链选错,正确的名称为为2,4−二甲基戊烷,故𝐴错误;
𝐵、3,4,4−三甲基己烷,名称中主链编号错误,取代基位次和不是最小,正确的名
试卷第10页,总18页
称为3,3,4−三甲基己烷,故𝐵错误;
𝐶、2,3−二乙基−1−戊烯,名称符合系统命名方法和原则,故𝐶正确;
𝐷、1,2,4−三甲基−1−丁醇,名称中主链选错,正确的名称为3−甲基−2−己醇,故𝐷错误; 故选𝐶.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考点】
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苯酚的化学性质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
①碘易溶于酒精; ②苯酚易溶于酒精; ③银单质与氨水不反应; ④氢氧化钠能和油脂反应. 【解答】
解:①根据碘溶于酒精的性质,所以可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故①正确; ②苯酚易溶于酒精,残留有苯酚的试管,可用酒精洗涤,故②正确; ③银单质与氨水不反应,可用稀硝酸洗去,故③错误; ④氢氧化钠能和油脂反应,从而把油脂除去,故④正确. 故选:𝐶. 【答案】 B
【考点】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解析】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解答】
解:𝐴、萘环可以看成是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碳原子形成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中甲基碳原子处于萘环中𝐻原子位置,则所有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𝐴不选;
𝐵、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每个苯环上的碳原子一定共面,但是亚甲基碳原子以及甲基相连的碳原子是烷烃的结构,一定不会共面,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𝐵选;
𝐶、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每个苯环上的碳原子一定共面,所以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𝐶不选;
𝐷、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每个苯环上的碳原子一定共面,乙炔为直线结构,所以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𝐷不选; 故选𝐵. 【答案】 C
【考点】
试卷第11页,总18页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解析】
根据分子式可知是烷烃,四个甲基就是除主链外还有2个支链,支链可以是甲基,也可以是乙基,根据位置异构确定同分异构体来解答. 【解答】
解:分子式为𝐶8𝐻18是烷烃,四个甲基就是除主链外还有2个支链,支链可以是甲基,也可以是乙基,甚至是丙基,先考虑主链由长到短,六个碳的己烷开始有6种:2,2−二甲基己烷,2,3−二甲基己烷,2,4−二甲基己烷,2,5−二甲基己烷,3,3−二甲基己烷,3,4−二甲基己烷;再缩短到5个碳的主链有2种:2−甲基−3−乙基戊烷,3−甲基−3−乙基戊烷,而1个丙基结构不满足题目4个甲基的要求,所以共有8种, 故选:𝐶. 【答案】 A,D
【考点】
有机化合物命名 【解析】
根据烯的加成原理,双键中的一个键断开,结合𝐻原子,生成2,2−二甲基丁烷,采取倒推法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即得到烯烃. 【解答】
2,2−二甲基丁烷的碳链结构为,2,2−二甲基丁烷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
氢原子形成双键,从而得到烯烃;根据2,2−二甲基丁烷的碳链结构,可知相邻碳原
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只有一种情况,所以该烯烃的碳链结构为,
该烯烃的名称为3,3−二甲基−1−丁烯,若含三键,则为3,3−二甲基−1−丁炔,故选𝐴𝐷。 【答案】 A
【考点】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解析】
𝐴、淀粉或是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𝐵、葡萄糖发酵产物是乙醇以及二氧化碳; 𝐶、乙醇的催化氧化可以得到乙醛;
𝐷、根据除杂的原则:所加试剂和杂质反应,同时不引进新杂质来回答。 【解答】
𝐴、淀粉或是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反应①中,(𝐶6𝐻10𝑂5)𝑛可表示淀粉或纤维素,故𝐴正确;
𝐵、葡萄糖发酵产物是乙醇以及二氧化碳,反应②中,1𝑚𝑜𝑙葡萄糖可生成2𝑚𝑜𝑙乙醇,故𝐵错误;
𝐶、乙醇的催化氧化可以得到乙醛,将在空气中灼绕后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可得到乙醛,故𝐶错误;
𝐷、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故𝐷错误。 【答案】
试卷第12页,总18页
C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和苯环,结合烯烃及苯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
解:𝐴.由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𝐶12𝐻14,故𝐴错误;
𝐵.含2个碳碳双键,苯环不能与𝐵𝑟2发生加成反应,则1𝑚𝑜𝑙该物质能与2𝑚𝑜𝑙𝐵𝑟2完全加成,故𝐵错误;
𝐶.含碳碳双键,该物质能发生加聚反应,故𝐶正确;
𝐷.结构不对称,苯环上含4种位置的𝐻,则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故𝐷错误; 故选𝐶。 【答案】 D
【考点】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分子中含碳碳双键、醇−𝑂𝐻、−𝐶𝑂𝑂𝐶−,结合烯烃、醇、酯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
解:𝐴.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𝐶6𝐻8𝑂6,故𝐴错误; 𝐵.含多个−𝑂𝐻,能溶于水,故𝐵错误;
𝐶.不含−𝐶𝐻𝑂,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𝐶错误;
𝐷.羰基的氧是强吸电子的故双键上的电子偏向羰基,从而五元环上的两个羟基上𝑂吸引电子使氢离子易电离,显酸性,故𝐷正确. 故选𝐷. 【答案】 C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
𝐴.原料𝑋与中间体𝑌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 𝐵.原料𝑋中含𝐶=𝐶;
𝐶.中间体𝑌中含𝐶=𝐶、酚−𝑂𝐻、−𝐶𝑂𝑂𝐶−;
𝐷.依曲替酯中含−𝐶𝑂𝑂𝐶−,能在碱溶液中水解,且水解生成酚也能与碱反应. 【解答】
𝐴.原料𝑋与中间体𝑌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则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𝐴正确; 𝐵.原料𝑋中含𝐶=𝐶,可以使酸性𝐾𝑀𝑛𝑂4溶液褪色,故𝐵正确;
𝐶.中间体𝑌中含𝐶=𝐶、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含酚−𝑂𝐻、−𝐶𝑂𝑂𝐶−,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𝐶错误;
𝐷.依曲替酯中含−𝐶𝑂𝑂𝐶−,能在碱溶液中水解,且水解生成酚也能与碱反应,所以1𝑚𝑜𝑙依曲替酯只能与2𝑚𝑜𝑙𝑁𝑎𝑂𝐻发生反应,故𝐷正确; 【答案】 C
【考点】
试卷第13页,总18页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分子中含酚−𝑂𝐻、−𝐶𝑂𝑂𝐻、−𝐶𝑂𝑂𝐶−,结合酚、羧酸、酯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
解:𝐴.酚−𝑂𝐻、−𝐶𝑂𝑂𝐻、−𝐶𝑂𝑂𝐶−均与𝑁𝑎𝑂𝐻反应,且−𝐶𝑂𝑂𝐶−水解生成的酚−𝑂𝐻也与𝑁𝑎𝑂𝐻反应,则1𝑚𝑜𝑙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消耗8𝑚𝑜𝑙𝑁𝑎𝑂𝐻,故𝐴正确; 𝐵.含−𝐶𝑂𝑂𝐻,与𝑁𝑎2𝐶𝑂3浓溶液反应放出𝐶𝑂2,故𝐵正确;
𝐶.与稀𝐻2𝑆𝑂4共热,生成一种有机物为
,故𝐶错误;
𝐷.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𝐶14𝐻10𝑂9,故𝐷正确; 故选𝐶.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答案】
𝐶𝐻2=𝐶𝐻−𝐶𝐻3,𝐶𝐻2=𝐶𝐻2,𝐻𝐶≡𝐶𝐻,实验式相同
【考点】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解析】
根据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𝐶𝑂2的质量也一定,则说明混合物的各分子中含碳量相等,烃中只含有𝐶、𝐻因素,所以分子中含氢量也相同,故其最简式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烯烃的通式为𝐶𝑛𝐻2𝑛,其最简式为𝐶𝐻2,所以任意两种烯烃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𝐶𝑂2的质量就不变,如:𝐶𝐻2=𝐶𝐻−𝐶𝐻3和𝐶𝐻2=𝐶𝐻2;
乙炔和苯的最简式都是𝐶𝐻,所以二者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𝐶𝑂2的质量就不变,
(2)两种烃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𝐶𝑂2的质量也一定,说明混合物各组分分子中含碳量相等,由于烃中只含有𝐶、𝐻元素,则含氢量也相等,故烃的实验式一定相同, 【答案】
,,,
【考点】 有机物的推断 【解析】
分子式为𝐶7𝐻7𝑂2𝑁的有机物分子结构中有一个苯环和互为对位的两个侧链,甲既有酸性又有碱性,则𝐴含有侧链为−𝑁𝐻2、−𝐶𝑂𝑂𝐻;乙只有酸性,则乙含有侧链为−𝑂𝐻、
试卷第14页,总18页
−𝐶𝑂𝑁𝐻2;丙既无酸性又无碱性,则丙中侧链为−𝐶𝐻3、−𝑁𝑂2;丁只有碱性,则丁中侧链为−𝑁𝐻2、−𝑂𝑂𝐶𝐻,据此书写相应结构简式. 【解答】
解:分子式为𝐶7𝐻7𝑂2𝑁的有机物分子结构中有一个苯环和互为对位的两个侧链, 甲既有酸性又有碱性,则𝐴含有侧链为−𝑁𝐻2、−𝐶𝑂𝑂𝐻,结构简式为
;
乙只有酸性,则乙含有侧链为−𝑂𝐻、−𝐶𝑂𝑁𝐻2,结构简式为:
;
丙既无酸性又无碱性,则丙中侧链为−𝐶𝐻3、−𝑁𝑂2,结构简式为
;
丁只有碱性,则丁中侧链为−𝑁𝐻2、−𝑂𝑂𝐶𝐻,结构简式为
,
故答案为:;;;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答案】 分液漏斗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解析】
𝐶𝐻3𝐶𝐻2𝐵𝑟(𝐶2𝐻5𝑂𝐻)中,加水后分层;𝐶2𝐻5𝑂𝐻(𝐻2𝑂)中加𝐶𝑎𝑂后增大沸点差异;𝐶𝐻3𝐶𝐻2𝑂𝐻(𝐶𝐻3𝐶𝑂𝑂𝐻)中加碳酸钠与乙酸反应,且增大沸点差异;𝐶6𝐻5𝐵𝑟(𝐵𝑟2)中加𝑁𝑎𝑂𝐻反应后与溴苯分层;𝐶6𝐻6(𝐶6𝐻5𝑂𝐻)中加𝑁𝑎𝑂𝐻反应后与苯分层; (3)分液一定需要分液漏斗. 【解答】
(3)分液一定需要分液漏斗,用于分层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答案】 催化剂
使反应充分进行,分水器中的水不再增加
先用饱和碳酸钠洗涤、分液,再用蒸馏水洗涤、分液 降低沸点,防止高温下发生副反应,致使产品不纯 质谱仪
【考点】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
(1)邻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醇发生酯化反应,需要浓硫酸做催化剂;
(2)搅拌、保温至反应结束,是为了反应充分进行;利用分水器的中的液面变化判断
试卷第15页,总18页
反应是否进行结束;
(3)邻苯二甲酸丁基月桂酯中含有挥发出的醇和酸,需要先洗涤再分液,用蒸馏水洗涤后分液得到较纯的酯;
(4)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沸点,防止副反应发生; (5)测得相对分子质量通常采用的仪器是质谱仪;
【解答】 解:(1)邻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醇发生酯化反应,需要浓硫酸做催化剂,实验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的作用;
(2)步骤③中搅拌下保温的目的是使反应充分进行,当分水器中的水不再增加时,反应结束;
(3)邻苯二甲酸丁基月桂酯中含有挥发出的醇和酸,需要先洗涤再分液,用蒸馏水洗涤后分液得到较纯的酯;
(4)工艺流程中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沸点,防止高温下发生副反应,致使产品不纯;
(5)用测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可以检验所得产物是否纯净,测得相对分子质量通常采用的仪器是质谱仪;
五、推断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5分) 【答案】
乙苯,羧基、羟基
、、
,酯化反
应(或取代反应) 聚苯乙烯
【考点】 有机物的推断 【解析】
某芳香烃𝐴,分子式为𝐶8𝐻10,属于苯的同系物,𝐴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一氯取代生成两种不同物质𝐵和𝐶,则𝐴为说明𝐻具有羧基,则𝐵为
,𝐵最终产物𝐻能与𝑁𝑎𝐻𝐶𝑂3溶液反应,,𝐵发生水解反应生成𝐷为
试卷第16页,总18页
,𝐷发生氧化反应生成𝐹为
,𝐹进一步氧化生成𝐺为
,则𝐶为,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𝐸为,
𝑋分子式为𝐶15𝐻14𝑂3,能使𝐹𝑒𝐶𝑙3溶液显紫色,说明结构中含有酚羟基,水解生成𝐾和𝐸,则𝑋为酯,𝐾酸化得到𝐽,而𝐸为醇,则𝐽含有羧基,且𝐽分子中含有酚羟基,𝐽分子式为𝐶7𝐻6𝑂3,𝐽分子内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则𝐽为
,故𝐾为
,𝑋为,据此解答.
【解答】
解:某芳香烃𝐴,分子式为𝐶8𝐻10,属于苯的同系物,𝐴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一氯取代生成两种不同物质𝐵和𝐶,则𝐴为反应,说明𝐻具有羧基,则𝐵为
,𝐷发生氧化反应生成𝐹为
,𝐵最终产物𝐻能与𝑁𝑎𝐻𝐶𝑂3溶液,𝐵发生水解反应生成𝐷为
,𝐹进一步氧化生成𝐺为
,则𝐶为,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𝐸为,
𝑋分子式为𝐶15𝐻14𝑂3,能使𝐹𝑒𝐶𝑙3溶液显紫色,说明结构中含有酚羟基,水解生成𝐾和𝐸,则𝑋为酯,𝐾酸化得到𝐽,而𝐸为醇,则𝐽含有羧基,且𝐽分子中含有酚羟基,𝐽分子式为𝐶7𝐻6𝑂3,𝐽分子内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则𝐽为
,故𝐾为
,𝑋为
为:
,(1)由上述分析可知,𝐴物质的结构简式
,名称为乙苯,所有属于芳香烃的𝐴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
、
(2)𝐽为
、,
,所含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羟基,
(3)𝐸与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
试卷第17页,总18页
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𝐵、𝐶的混合物在𝑁𝑎𝑂𝐻乙醇溶液中加热可以生成同一种有机能𝐼,则𝐼为
,以𝐼为单体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聚苯乙烯, (5)𝐽为
,名称是
,𝐽的同分异构体符合:①与𝐹𝑒𝐶𝑙3溶液作用显紫色,说明
结构中含有酚羟基;②与新制𝐶𝑢(𝑂𝐻)2悬浊液作用产生红色沉淀,说明结构中含有醛基,可以是醛也可以是甲酸酯;③苯环上的一卤代物有2种,说明苯环结构中只含有两种性质不同的氢原子,符合条件的有:
,
试卷第18页,总1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