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柏职业 第22期(总第878期)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 韩晓燕甄伟锋付丽娜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素养的含义及对大学生的作用,指出了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 题,进而提出应从针对高校教师开展媒介教育,提高教师媒介素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媒介素养 教育内容;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讲座和竞赛等四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媒 介素养,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利用媒介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现状提升路径 [作者简介]韩晓燕(1979-),女,河北平山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 新媒体传播;甄伟锋(1978一),男,河北定州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新媒 体传播。(河北石家庄050091)付丽娜(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工大学教务处,讲师,研究 石家庄050049) 方向为艺术设计。(河北[基金项目]本文系2O1 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报网融合背景下河北省手机报发展途径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 5XWO1 5) [中图分类号1C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4-3985(2016)22-011卜03 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发布了媒介素养的定义:“媒介 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 一、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的含义及对大学生 的作用 1.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的含义。1992年,美 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 社会和社会实践等载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核心能力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 5.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参与竞争的能 加强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既是社会对人才的需 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必将带来教 求,也是高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更是 育的国际化。高职院校应大力营造国际化氛围,积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极探索多元文化融人校园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大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推进三项机制: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统一领导、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行动起 Jili”教育理念下,采取 分层负责、协同配合”的212作机制,加强国际化工作 来,转变教育观念,在“卓越技 ̄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和部署国际化推进中的重大 多种有效途径和措施,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 问题;二是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将国际化指标纳入各 能力。圜 二级学院的年度考核目标,对国际化工作取得显著 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经费支持;三是加强 保障机制建设,加大聘用海外专家经费,明确学科建 设经费必须有一定比例用于国际学术交流与人才培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OO8(2). 养,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并鼓 励各重点优势学科设立学生海外留学奖学金。高职 院校应积极与国际著名高校或企业开展交流活动, 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教育资源,通过互派学生、各类联 [2]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 (24). [3]陶书中,黄君录,王佳利.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培养的调查思考[J]_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OO8(15). 合培养项目、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借鉴先进的教育 [4]李智利,丁敬敏,谢婷.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 能力[J].科技信息,2OO9(27). [5]戴勇.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关注三个层面的改革[J].中 国高教研究,2007(2). 理念,融合多模式的合作培养方式,从而拓宽高职学 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结语 核心能力理论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理论之 教眷与职业 第22期(总第878期) 直观,极具艺术感和形象性; 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概括地 息传播优势,电视生动、说,媒介素养指的是正确使用媒介、正确利用媒介信 报纸和杂志则以文字为符号,擅长于理性信息、深度 息、正确辨别媒介信息,能够利用媒介完善自我、发 信息的传达。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过度接触和依赖,展自我的能力。 必然会导致其忽略其他媒介形式,信息结构出现偏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改变 颇,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文字阅读和信息理解能力 了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格局,其已成为社会公众接 的提高。 触的主要媒介之一。伴随媒介的发展和媒介格局的 2.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存在娱乐信息接触 变化,媒介素养的含义也加入了新媒体的内容。在 过度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通过电脑或手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还应包括使用新媒介、利用 机接触的信息类型前l一名为:娱乐信息、生活服务 新媒介信息的能力,处理图像、音频、视频信息并进 类信息、新闻信息。新媒体提供给大学生的信息是 行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2.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作用。现代教育中, 学校不再是教育的终点,自我教育、终身教育同样 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在终身教育中,媒介是教育信 息的重要来源。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 媒介素养,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 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大学生能否正确地 理解媒介、认识媒介和使用媒介,以及能否正确地 评判海量的媒介信息。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与价值 观的形成期、社会适应和生存技能的成长期、终身学 习能力的形成期,因ltt-,,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极为 重要。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检视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是最早接触新媒体的群体 之一,他们接触新媒体的比率和使用新媒体的水平 远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媒介 素养,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新媒体因其快速、自由、便捷与开放的特点,能 够为大学生带来大量丰富的信息。大学生可以利用 新媒体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资讯。同时,开放互动 的新媒体也促使更多的大学生不满足于信息接受者 的单一角色,纷纷加入到信息传播者的行列,图片制 作、音频制作、视频制作成了很多大学生都具备的传 播技能。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媒体接触能力、媒体使 用能力、媒介信息的制作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新媒体的频繁 接触,也使得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新媒体使用过度,甚至出现新媒体依赖现 象。笔者选取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的部分本科生和专 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96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 接触的媒介类型前三名为:手机、电脑、电视,其中通 过手机和电脑接人互联网,是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 媒介接触形式,其接触比率远远高于传统媒体。在 现有的媒介格局中,各种媒介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信 圈 兰 旦! 包罗万象的,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但通过调查可以发 现,大学生首选的接触信息却是娱乐信息,信息接 触结构严重失衡。由此可见,大学生还不能通过新 媒介来完善自身信息结构、提高自身信息储备,媒介 素养的缺失使其难以从新媒体获得最大化的信息 收益。 3.大学生对媒介的辨别能力不足。辨别媒介、 正确认识和对待媒介的能力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 标准,包括对媒介传播内容的辨别能力和对媒介的 信任程度。调查结果显示:7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 不能够辨别媒介报道信息的真伪;在媒介信任程度 方面,76%的大学生对媒介基本信任,只有13%的大 学生对媒介完全信任,3%的大学生对媒介完全不信 任,另外8%的大学生态度不明确。在各媒介的信任 程度排序调查方面,信任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互联网、 报纸、电视、杂志、广播。在实际的媒介运营中,报 纸、电视、广播由于严格的把关程序和完善的信息网 络,媒介的公信力和信息的权威性要远远高于新媒 体。大学生对新媒体的频繁使用,导致其对新媒体 的盲目信任。在实际的媒介信息接触过程中,大学 生又对媒介的信息存在不辨真假的情况。从调查 结果可以N-出,大学生对媒介有一定的信任程度, 但是对媒介可信程度的判断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 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反映在媒介素 养上,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对媒介的正确认知,对媒介 的辨别能力不足,欠缺对媒介信息的正确评判能 力。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处在发展过程中,国家对网 络环境的监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由于 缺乏对媒介的辨别、批判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 影响。 4.大学生对新媒介使用不充分,新媒介不能充 分发挥作用。当今社会信息日新月异、社会信息量 激增,有效获取信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也是媒 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新媒介使用 能力的高低,同样是媒介素养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频率较高,但对新媒介的 数轴职业 第22期(总第878期) 利用并不充分。调查结果显示,49%的大学生不具 备利用新媒体高效检索获得所需信息的能力,有51% 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偶有帮助, 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提供教育和指导。 3.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开设媒 效的方法之一。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刚刚起步,媒介 的同学能够利用新媒体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53% 介素养相关的选修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最有 34%的同学表示新媒体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帮助很大。 由此可见,虽然有半数大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为自 素养概念还仅仅局限于新闻学、传播学、媒介技术等 传播类专业课程中。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媒介 己获取信息服务,但缺乏对新媒体的深入应用。大 素养教育选修课程,系统讲授媒介基本知识和传播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认知能力、媒介理 学生对新媒体的频繁使用,主要集中在网络娱乐、即 基本原理,时通信、社交等方面,新媒体在其他方面的作用没有 解能力和媒介辨别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媒 得到有效发挥。大学生缺乏对新媒体的全面认知, 不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利用其为自身发展服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体的传播特性,逐步改变大学生单一地依赖新媒体 的媒介接触情况。随着媒介教育的深入和条件的不 断成熟,也可以开设媒介素养教育必修课。 4.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讲座和竞赛。在课程体 各种形式的竞赛。讲座可以结合大学生媒介接触中 存在的问题、社会传播中的热点话题和传播的实际 案例,引导大学生去深入了解媒介知识、辨别信息真 通过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 的因素,也有学校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 应从媒介教育人-T-,积极探索提高大学媒介素养的 有效途径。 发现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大学生本身 系之外,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讲座和 1.针对高校教师开展媒介教育,提高教师媒介 伪、理解信息传播流程。媒介素养竞赛既可以知识 素养。教育的关键是师资,媒介教育也不例外。新 问答的形式开展,也可以视频、音频、图片制作的形 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不少教师难以适应媒介环境的 式开展,通过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在竞赛过程中增 变化,不能全面地掌握新媒介的特点与使用方法。 强其对媒介作用的全面认知,提高其辨别媒介的能 因此,要向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对教师进 力,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接触新媒体信息的娱乐 行媒介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 化倾向,促进大学生全面、正确、充分地使用新媒 涵盖层面较为广泛,涉及新闻学、传播学等媒介学 介。竞赛也可以借助传统媒体平台,例如读书、读报 科,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也关联密切。 竞赛,或广播节目制作竞赛,以此来鼓励大学生多接 学校应面向教师开展短期脱产培训、讲座、在职培训 等多种形式的媒介素养教育,并鼓励教师开展媒介 触传统媒体。 四、结语 自主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媒介素养水 课堂上融入媒介素养教育,也可以对学生开展专门 的媒介素养教育和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媒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新媒体以 平。随着教师媒介素养的提高,教师不仅能在专业 其快速、自由、互动、便捷的强大传播优势迅速占领 了大学校园。新媒体在带给大学生海量信息的同 时,也给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带来了消极影响。 介素养。 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 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 高校应积极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 施,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形成高效、合理的教育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 育,综合运用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和各类有效教育措 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 格局,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全面提高大学生 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自身的持续发展。圃 E参考文献] [1]陈永斌.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J].思想教育研究,2o14(6). 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 养同样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课 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上,可以 [2]薛俊生,李金宝,付俊龙,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 究——基于吉林工商学院的调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2). [3]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卜海师范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加入媒介教育内容,找到媒介素养教育和思政课程 教育结合的途径,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接触媒介 教育内容。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力军,对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发挥着重要作 用。辅导员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即时通信工具、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