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来源:一二三四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第1期 南京理¨L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b1.19 NO.1 2006年2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2006 论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刘静雯 (南京理工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任意性原则不断地受到怀疑与挑战。本文 通过对这些争论和索绪尔符号理论的分析,认为语言象似性并不构成对语言任意性的否定,两者 只是在不同层面上对语言的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6)01—51—03 引 言 在索绪尔提fJJ的语言符号理论中语言的任意性被认为是第一原则。在他提出这个观点之后,许多语言 学家都将此原则视为语言学的基石。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此原则开始受到挑战,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有 很多学者认为语言符号具有高度的象似性。对于这种争论,本文试图对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 沦述的语青任意性原则进行探讨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观点 索绪尔的语言观是符号学的语言观,他的语言理论的独到之处是他首先提出了带有符号学性质的语言 理论。索绪尔(1980)把语言符号定义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其中“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要素都 :是心理的”。…索绪尔建议把语言符号的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改名为“所指”和“能指”。他进一步指出,概念 和音响形象之问的关系也就是“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完全任意的联系。索绪尔把这种任意 特性称为第一原则。他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说: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 能指和所指联接所产生的整体,我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例如“姊妹”的概念在法语里同 用来做它的能指的s—O—r这串声音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它也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来表示。语言间的差别和 4 同语言的存在就是汪明:“牛”这个所指的能指在国界的一边是b-o—f,另一边是。一k—S。索绪尔(1980) 同时指出:任意l生不 该使人想起能指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我们在下面将可以看到,一个符号 在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我们的意思是说,它是不可论证的,即对现实中跟 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lll从卜面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索绪尔所说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 不具有理据l生,而这种任意性得以继承及维持,即语言的不变性在很大程度_卜是南语言的丰十会性造成的。 索绪尔认为“完全任意的符号比其他符号更能实现符号疗式的理想;这就是为什么语言这种最复杂、 最广泛的表达系统,同时也是最富有特点的表达系统。”因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揭示了语言的符号性,进 而体现了语言的,史际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语言不是任意性的,人类将如何进行交际呢?至多也只 能像动物一样局限于直接情景下的交际。 对语言任意性原则的质疑 索绪尔提 的语占符号任意性原则对后来的每一个语言学派几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绕着语言是 否任意这一原则,语言学家们展开了讨论与争论。最近一二十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尤为激烈,语言符 号具有高度象似性的观点似乎占了上风。认知语言学家们基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进行研究,从词语的音,形 收稿日期:2005—11~24 作者简介:刘静雯(1973一),女,浙江杭州人,南京理1 大学外语系讲师。 一5卜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南京理上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 平面发展到句法平面,篇章平面,语用平面,发现语言符号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普遍存在着象似性,从 而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进行挑战。象似『生和任意陛相反,它认为语言结构和所指存在联系或理据。如王 寅(2002)就指出大部分语言符号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据的。 (1)英语中91%以上的词具有理据性(杜文礼1996 o 】一般说来,构成派生词的词素对大部分派生 词的意义都是有理据性的,但不一定完全可以预测。 (2)Richards(1936)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尢所不在的原理,我们的H常生活充满了隐喻。I4】O ̄ony (1979)认为所有语言都具有隐喻性质。【5】人们以前认为习语的意义是无法预测的,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 发展,语言学家们发现习语有一定的对称性。 如:Hewas spittingfire. The killing sparked off riots in the major cities. . He was burning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The bank robber snuffed out Sam’S life. The speaker fanned the flames of the crowd’S enthusiasm. 在以上的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习语和火的种种现象有关,从开始(spark off),结束(snuff out),火的能量来源(bum the candle at both ends),如何使火势更大(fan the lfames),以及火可能带来的危 险(spit fire o这些习语不仅仅只是语言的产物,而是我们的观念的产物,这种观念来自我们在自然世界 和生活中的体验,因而它们不是任意组合的,它们具有理据性,虽然不一定可以完全推测。 (3)语言中绝大部分词是多义的,其中心意义可能是任意的,而非中心意义则是有理据性的。 (4)语言符号的顺序与实际动作的顺序在很多语言中都有对应关系,其实是和我们的体验相关的。 (5)语言中还存在许多拟声词。 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对于以上提出的语言的象似性的观点,笔者认为并不能否定语言的任意性这个特点。人类的认知思维, 利用自然的过程以及一切具有认知能力的存在都有追求经济性的倾向。语言的使用也不例外,人类没有必 要也不可能无限扩大语言的词汇。由现有词不断组合形成新的词汇也是语言的一大特点,任何一种语言的 词汇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扩展的状态,这个过程是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的。人类可以发明新的词汇,也可以 合成两个现有的词汇,而后者往往占据的比例更高一些。语言中的由隐喻延伸而来的一词多义和习语其实 是符合人类使用语言的要求的。语言的最初的意义是任意的,但是在人类世界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新的事 物的不断出现,人们会本能地把它和以前的事物做比较,找出异同。比较事物的相同与不同,把事物进行 分类也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本能反应。所以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词汇的多义化是满足人们进 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等手段(林正军、杨忠2005 o【o】Lyons(1995) 指出,几乎可以肯定现在没有,以往也从未有过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存在一词一义。 任何词汇的第一 个的意义都是任意的,只是后来的意义的任意性有所减少。对此认知语言学家们也无法否认。 我们可以发现以上认知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语言象似性的种种根据,都是基于形式,结构和意义这个层 面的。如由多个词素构成的派生词(词法),以及语言符号的顺序(句法),都是属于语言的语法体系。语 法就是一些语言规则,当然具有其规律性。对理性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本质倾向,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 我们可以发现双方争论的层面是不同的,索绪尔的语言符号是“概念和音响的结合”,所以他所指的 语言符号任意性其实主要是语义与语音这两个层面的关系。他是从单个符号的角度而不是从符号组合后符 号结构的角度来论述符号的任意性的。而强调语言的象似性的语言学家都是从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两个层面 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和意义之问的关系来讨论象似性。 其实索绪尔在论述语言的任意性的时候区分了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能指和 所指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不可论证的,后者则是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可论证的。索绪尔指出相对任意性 涉及两种关系,一方面涉及符号的内部关系,即概念和听觉形象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涉及符号的外部关 系,即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联系。其实就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语言象似性的论证索绪尔也有论述。索绪尔 (1980)指出: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的,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 一5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刘静雯:论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任意的区别开来。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 取消,却有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相对的可以论证的。事实上,整个语言系统都是以符号任意性的不合 理原则为基础的。这个原则漫无限制地加以应用,结果将会弄的非常复杂;但是人们的心理给一大堆符号 的某些部分带来一种秩序和规律性的原则,这就是相对论证性的作用。『l 同样他也注意到:一切都是不能 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可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上也是不能设想的。在最少的组织性和最少的任 意性这两个极端之间,我们可以找到一切可能的差异。… Heine(1997)认为“用于表达意义的形式是可论证的,而不是不可论证的或任意的”。『8 但是他同时又 说:“这一点和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l生原则并不矛盾”。他谈到了非洲的Mamva语中意为“二十”的 数词最初的意义是“人”。因为人有十指和十趾,进而派生新义,变为“二十”。由此论证,在一定程度上 或一定意义上,“二十”一词是有理据的,可论证的。然而作为派生出这个词的词源“人”是否也可以用 同样的方式加以论证呢?回答是否定的,类似情况,即词义的派生和演变,几乎在每种语言中都存在。然 而这种历史的追溯追中还是不得不以“任意性”收尾。 索绪尔想要表达的是:在词汇的层面上,语言符号是绝对任意的(除了象声词),而在语法的层面 则是相对任意的了,也就是认知语言学家所说的具有理据性。从索绪尔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索绪尔注 意到了语言的使用和人类的心理有关,他同时也提出的语言的相对任意性,或者他所说的最少的组织性, 这其实和认知语言学家们所提出的象似性在概念上相同。 从索绪尔的思想体系来分析,绝对任意l生和相对任意l生两个概念暗含着这样的道理:一个人似乎可以 任意使用语言符号来表达思想,但由于受到那种语言系统的限制,他绝对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正如索 绪尔所说,系统可以看作是“对概念相联系的任意性的限制”。 总结 语言是一个由语义,语法和语音三个层面构成的符号系统,任何两个层面的相互联系都不能构成语言 的全部。可以形象地说符号的使用表现为非理性的任意性原则(内部的听觉形象和概念的结合)和理性的 “象似性”原则(外部的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语言象似性并不构成对索 绪尔的语言任意l生的否定,而是两种理论相互补充更好地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是独特的,他提出的语言是一个符号关系的网络系统,而且是一个任意的符号系统。 但是他抛弃个别符号这一有效的研究起点,割断符号意义与外部世界事物的联系,从不把符号同外部世界 联系起来加以解释。这也是他受到来自符号学领域的批评的主要原因,但是索绪尔的语言思想博大精深, 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来进行探索和再认识。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m版社,1980. 【2】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_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13】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Jil ̄b语学报。1993(1). I4】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New York:OUP,1 936. f5】O ̄ony,A.Metaphor and Thought【C】.Cambridge:CUE 1979. 16]林正军,杨忠.一词多义现象的历时和认知解释【J】_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 17】Lyones,J.Linguistics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1995. I8】Heine,B.Cognitive Foundations ofGramma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责任编辑:徐广联) On Saussurean Arbitrariness of Linguistic Signs Liu Jingwe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Saussurean idea that language is fundamentally arbitrary has been doubted and challenged.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bate concerning this issue,and proposes that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do exist in linguistic signs,and both of them reveal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signs,bu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Key words:linguistic sign:arbitrariness;iconicity 一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