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略论贵州酒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来源:一二三四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贫困与发展] 2008年第1期(总第132期) 贵州经济研究 文章编号:1003—6636f2008)01—0098—05;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略论贵州酒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游来林 (贵州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酒与旅游的各自属性,使其能相互结合,且能相得益彰,这古已有之。发展到现在,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份的酒 业和旅游业相互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显示出了强劲的活力。酒业和旅游业是贵州具有较大优势的支柱产业,两 者结合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但至今主要还是各自为政,不能优势互补。实现两者结合,需省、地、县有关部门 的高度重视:也需地、县一级在管辖的范围内,做好规划并予以实施,争取早出效益:此外,在目前已有一定酒文化 的旅游点中,要做大酒文化这块蛋糕。 关键词:贵州:酒业;旅游业 On the Combination of Wine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Guizou Y0U Lai—lin (School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Guizhou 550004,China 1 Abstract:The respective attributes of wine and tourism make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This dat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nad has now become a vigorous tren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dvanced provinces in China.Wine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are pillar industires in which Guizhou h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re is enormous room and poten— tial for their combination.However,they still lack coordination.Fostering their coordination requires attention from re— lated departments at provincial,prefecture and county levels.It also requires research,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at prefecture and county levels for early benefits.In addiiton,at tourist spots with some wine culture,it should be made bigger and better. Key words:Guizhou:wine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 享受性。或简单地说,通过外出游览、观光,以了解 自然酒远古时代就已存在,我国人工造酒的历 自然和社会,取得情趣,求得知识,这就是旅游。”ll J 史至少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神农时 先秦文献中,尚未发现“旅游”一词,而常见“旅行”、 代”。那时,先祖们在黄河流域中游地区定居,开始 “旅”、“旅人”和“游”等词。如《周易正义》:“失其 农耕生活,有了粟、稷等谷物,为酒的产生提供了必 本居,而寄他方,谓之旅。”《战国策・楚策一》:“乐 要条件。 矣,今日之游也”。到魏晋南北朝,南朝著名诗人沈 “旅游是现代社会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 约在《悲哉行》中云:“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 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 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诗中的“旅游”,恐怕是 收稿日期:2007—12—05 基金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课题《文化与贵州酒业的兴衰》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游来林(1953一),男,重庆人,贵州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酒文化、民族经济与文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典籍中使用“旅游”一词的开始。 旅行是人类早就有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古 人的旅行活动,常有酒相随。而常有人旅行(游)的 地方,则专设酒店及客栈售酒,方便旅人享用。这在 古籍中多有记载。 《三国志》载:魏晋之际,政局不稳,文士们动辄 得咎,求仕不成,只得退隐山林,饮酒作乐。“竹林 七贤”中大酒鬼刘伶,凡外出,必携酒同行,沿途痛 饮不辍,并吩咐随从带锹一把,说在哪里醉死,就在 哪里掩埋。 唐代王维在《汉江临眺》写道:“楚塞三湘接,荆 门九派通。……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中的 山翁,指晋代山简。山简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常携酒出游,喝得大醉而归。 韦庄《夜雪泛舟游南溪》日:“两岸严风吹玉树, 一滩明月晒银沙。因寻野渡逢渔舍,更?白前湾上酒 家。”诗中写出了迷人的南溪美景,尤用一个“更” 字,写出了上酒家畅饮一番的急切心情。 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 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 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恐怕是游“农家乐”、喝农 家酒最早的写照了。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 出了饮酒之乐与游山水之乐的相得益彰,绝妙地揭 示了酒与旅游两者之间的微妙关联。 苏轼在《后赤壁赋》中说:他和客人到赤壁游 玩,却忘了带酒,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 风清,如此良夜何?”归而谋妇,妇日:“我有斗酒,藏 之久矣,待子不知之需。”于是主客大喜,“携酒与 鱼,复游于赤壁之下”。试想,如无一斗好酒,主客 哪会有复游赤壁之情趣! 黄庭坚在《水调歌头・游览》中写“春入武陵 源”,但见“溪上挑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景色很 美;又写在美景中,酒兴上来,虽“无人伴我白螺 杯”,但仍独自一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可 谓尽兴…… 到了当代,葡萄酒酒庄旅游在欧美非常盛行。 澳大利亚、南非、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酒庄之旅 以及美国加州纳帕河谷的酒乡游都很有名。夏秋之 交,德国、法国盛产葡萄的河谷中,酒庄、酒堡随处可 见,酒庄利用葡萄节举办采葡萄、自酿酒等活动吸引 着人们到酒庄品佳酿,举办浪漫的酒庄婚礼并且订 制属于自己的红酒。 国内酒文化旅游这几年发展也很迅速:山东、河 北、山西、云南、新疆等都建立了葡萄酒旅游山庄。 如山东产区,张裕酒文化博物馆2005年以近2O万 的游客流量和1400万的旅游收入让张裕尝尽了葡 萄酒旅游领头羊的甜头。张裕集团今年落户北京的 国际酒庄高水准多功能综合服务和已立项扩建的张 裕卡斯特酒庄旅游项目,见证了我国葡萄酒旅游率 先发展的成效。烟台瑞事临酒庄2006年秋季葡萄 采摘季节正式推出葡萄酒采摘及酒庄旅游项目,经 过一年运作,为酒庄带来了显著的名气和效益。 白酒方面,据新华网2005年9月23日消息:随 着旅游业的兴起,贵州茅台酒集团公司不失时机地 抓住酒文化特点,利用茅台酒的品牌效应,开展酒文 化旅游产业,让游客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酒文化。 酒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中国酒都仁怀市及茅台镇一个 新兴的旅游产业和亮丽品牌。近年来,有英国、美 国、日本、丹麦、挪威、加拿大、南非、爱尔兰、新加坡 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客人前来参观访 问,旅游观光。 据2006年12月25日中国商业电讯报道:古井 集团“古井酒文化博览园”申报“国家AAA级旅游 景区”项目正式通过安徽省旅游局的审查和验收, 被正式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该项目 的成功申报,成为毫州市第一个,也是该市目前唯一 的一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该市无一 个“A级”景区的空白,成为提升亳州市和古井企业 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酒与旅游的结合,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 个新的增长点。 酒与旅游能相互结合是由其属性决定的。 从旅游来看,上个世纪8O年代以来,旅游业在 世界范围内已形成滚滚大潮,国际旅游业收入成为 仅次于石油交易的最大收入项目。1990年全世界 旅游人次估计在46亿至48亿之间,几乎平均每人 都旅游了一次。 酒,可帮助旅游者达到旅游目的。《本草备要》 中说:酒,“少饮则活血运气,壮神御寒,遣兴消愁, 辞邪逐秽,暖水脏,引药势。”可见,适量酒,既能舒 筋活血,消除旅途疲劳,又能解馋,使人兴奋和愉快。 酒自产生以来,便浸润人类社会。在漫长的人 类史上,酒无处不在:酒给富贵者以享受,也给贫穷 者带来欢乐;酒为壮士壮胆,也为情侣添情;酒给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弱者以温馨,也给消闲者以恬淡;酒给文人骚客以灵 游人纷至沓来。近8年来,郎德寨已接待来自10多 感,也为失意者消愁……酒的这些社会功能,能大大 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游客30多万人。l4 唱歌敬酒使 增添旅游者旅游的情趣。 中外游客的游兴达到高潮,给客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 生活中,人们总承受着各种压力,并非时时事事 象。客人回去后常对此津津乐道,起到了很好的宣传 处处一帆风顺,而是磕磕碰碰、坎坎坷坷导致身心疲 作用,带动了更多的人慕名前来旅游,这不仅增加了 惫。人们出外旅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减轻压力, 旅游的收入,对酒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调整心态,消除疲惫。旅游时,“对酒当歌,人生几 可见,旅游业可以利用酒及酒文化来推动旅游 何?”面对美景,可对酒而诉,酒后而歌,借着酒劲, 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也能提高酒的知名度,促进 在风中畅吐心曲,定会感到其乐无穷,心旷神怡,宠 酒的销售。如到绍兴旅游,不知多少人必去咸亨酒 辱皆忘——这便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述的 店,品尝绍兴老酒。而到贵州民族旅游点游玩,不喝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美妙境界。生活中, 喝具有特色的民族酒,就不可能真正领略到民族的 人们总是感到事务繁杂,活得很累,而在旅游中,酒 风土人情。 可把人带人一种境界,把繁杂的生活化为“简 总之,酒与旅游的相互结合,能提高各自的社会 单”——想喝醉简单,醉后更简单——或酒后吐真 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促进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言而畅快,或酒后进入甜甜梦乡,或乘酒兴尽情娱 乐。简单才是一种享受。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每周工 酒业和旅游业均是贵州具有较大优势的支柱产 作四天半,到星期五下午就外出旅游,去享受美景、 业。从旅游业来看,据2007年8月8日“金黔在线” 美酒和佳肴,星期天下午回来,星期一上班,星期五 报道:贵州在全国知晓度已从2004年底的26位上 下午又出去。生活就这么简单。 升到第l0位,慕名到贵州旅游的人络绎不绝。2007 不仅如此,酒及酒文化还能帮助旅游者了解社 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 3224万人次,同比增长 会,增加知识。独特的酒文化能满足旅游者的好奇 32.6%,实现旅游总收入190.27亿元,同比增长 心,使旅游者终身难忘。 55.0l%,旅游经济指标增幅在西部地区名列第一。 以贵州为例。随着贵州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不 另外,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远远大于游人的增长 少风景点的民族村、渡假村都把酒融进了民俗风情 速度,2006年与2000年比较,全省接待游客增长了 文化中。如贵阳市红枫湖民族村,黔东南苗族侗族 2.38倍,而旅游收入则增长了6.15倍。以黄果树 自治州的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 景区为例,近三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了4.6倍,而收 治州都匀市的布依族、苗族的一些旅游景点,三都水 入则增加了7.6倍。2007年上半年中黄金周平均 族自治县、荔波县的水族、瑶族旅游景点,都唱着酒 每天接待游客65万人次,非黄金周平均每天接待游 歌迎接旅游的客人(尤其是国内外贵宾),敬酒成为 客达到了13.8万人次。非黄金周接待游客数量逐 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穿着民族盛 年增加,形成了旅游常年不淡的基本格局。 装的漂亮姑娘们,唱起民族风味浓浓的酒歌,以独特 从酒业来看,茅台的国酒地位无可撼动。据网 的饮酒方式,向客人频频敬酒;客人们喜笑颜开,喝 易2007年2月13日载:《财富》杂志与全球咨询公 着甜美的米酒,频频摄影、摄像留念。这一切,构成 司Hay(合益)集团联合首次推出“最受赞赏的中国 一幅幅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情景交融的画面,使中 公司”排行榜,“贵州茅台”等25家公司人选,白酒 外游客津津乐道、流连忘返。因而唱酒歌敬酒成为 行业仅有“茅台”一家。除此以外,国酒董酒重展雄 旅游景点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大受中外游客的 风,势头良好;青酒、金沙窖酒等贵州名酒发展情况 欢迎。 。] 均不错。 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东南2O 但现在的问题是,贵州的酒业和旅游业基本上 多公里的雷公山麓、丹江河畔的郎德,是个仅有百来 是各自为政,局限于自身产业内谋求发展,还未能从 户人家的小寨。1986年贵州省文化厅将其确定为首 战略的高度研究相互之间如何结合、如何互补、如何 批民族保护村寨重点后,拨款资助村民整治寨容,同 充分发挥各自以及双方的优势,共同发展酒业和旅 年对外开放。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色,鳞次栉比的吊脚 游业。从酒业来看,目前仅茅台集团推出了一定的 木楼,鲜艳夺目的民族服饰,动人心弦的铜鼓芦笙,饶 酒文化旅游,取得了一定成绩。从旅游业来看,主要 有风趣的拦路敬酒,别有风味的苗乡佳肴,吸引中外 是一些民族旅游点将该民族的米酒用于接待游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接待方式虽有特色但较为单调。酒未形成品牌,谈 不上销售量。 厚重、生态优良、市场繁荣、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服 务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把县城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 市,举办陈子昂国际文化旅游节。该县还以沱牌酿 酒工业生态园为核心,充分发挥沱牌的工业旅游龙 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不甚了解当今 酒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趋势,对酒业与旅游业各自 的属性、对贵州酒业与旅游业各自的优势以及二者 相互结合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 足,因而省、地有关决策层尚未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 此问题。二是贵州多数酒业与旅游业发展的眼光更 头作用,深度挖掘沱牌的酒文化内涵,整合通泉古 城、目连故里、青堤古渡和即将形成的柳湖等自然资 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中国沱牌酒城,充分展 示沱牌的规模、神韵、现代气息及饮食文化和酒文 多地局限于各自行业,对如何寻找其他行业与本行 化,建成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这些都是各地政府 业的结合点,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认识不足,导 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积极打造酒文化工业旅游,使酒 致不能做大目前自身行业中已有的、也能给自身带 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典范,值得贵州借鉴。 来效益的一些属于其他行业的业务,如酒业中的酒 (三)贵州酒业和旅游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和 文化旅游、旅游中的酒文化内容等都相当薄弱。 对方的优势,实现互惠双赢 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对策如下: 1.酒业应重点研究如何利用所在地理及酒品牌 (一)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贵州酒业与旅游业相 的优势,发展酒文化工业旅游 互结合 贵州名酒众多,得益于贵州的山清水秀、气候适 贵州的酒业、旅游业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到贵 宜等地理优势。贵州众多名酒的产地不仅绿水青山, 州来品尝国酒、来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势头不减。 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而且大多具有浓郁 如何做大酒业、旅游业,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是贵 的民族风情,文化积淀厚重,极具观赏价值。如国酒 州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子。贵州的酒业、旅游业固然 之乡的赤水河,两岸青山绵绵不绝,河中渔舟唱晚,岸 可以从行业本身角度研究二者的相互结合,发展酒 边灯火闪烁,河水伴流酒香,“美酒河”犹如一条飘香 旅游、旅游酒,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产业领域,如果 的彩带,镶嵌在贵州北部。沿赤水河、仁怀市的“国酒 没有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相互结合过程中会受 门”、“国酒城”、“国酒文化博物馆”一路观赏,美酒河 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会遇到诸如管理体制、资金缺乏 的壮观、赤水市的独特景观如丹霞地貌奇观、竹子海 等问题。因此,全省的酒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应主要 洋奇观、珍稀植物桫椤奇观,众多的瀑布奇观及人文 由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应从全省的角度思考、制 景观都会呈现于游客眼前,使人拍案称奇、赞叹不已。 定贵州酒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战略,并予以实施。 不仅如此,赤水河还是“英雄河”。仁怀是“四渡赤 特别是要研究如何打破贵州酒业与旅游业的行业之 水”的征战地,毛泽东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写下了战 间障碍,延长其产业链,实现贵州酒业与旅游业的相 争史上他最“得意之笔”;此外,红军还在茅台留下了 互结合。 许许多多佳话。这些都构成了红军长征胜迹游—— (二)制定和实施酒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文化品 红色旅游,成为“茅台之旅”的重要亮点。倘若在“美 牌战略 酒河”、“英雄河”畔呷上一口国酒,游客们定会沉浸 贵州各级地方政府应从当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 在绝美的大自然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中,人与自然、人 的角度出发,充分整合酒业和旅游业资源,制定和实 与历史的融合达到完美与统一。 施二者结合的战略,打造酒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的 国酒董酒、曾有辉煌历史的名酒鸭溪窖酒、珍 文化品牌。这方面,仁怀市与茅台集团已做出了榜 酒,也都应利用遵义这块历史文化名城的牌子,将酒 样,酒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中国酒都仁怀市及茅台镇 文化工业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 一个新兴的旅游产业和亮丽品牌。 青酒集团所在地及青酒品牌的优势也十分明 就外省来看,安徽省亳州市旅游局联合安徽古 显,开展酒文化工业旅游前途无量。提起青酒,人们 井集团在毫州正式启动工业旅游,首次推出酒文化 会立刻想到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湃阳河和历史重镇 工业旅游这个新鲜事物。使毫州市本次工业旅游正 镇远。青酒的产地镇远县是著名的历史重镇,是贵 式宣告皖北旅游进入工业旅游时代。另据四川《遂 州仅有的两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一直是西南 宁日报》2006年9月15日报道:射洪旅游开发建设 进人中原地区的咽喉。时至今天,县城仍保留了众 将隆重推出“子昂故里”名片,把子昂故里建成文化 多的历史古迹。尤其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著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三教合一”的青龙洞,其古代宗教建筑群依山而 做大做强贵州特色旅游商品的突破口之一。当 然,实现酒与旅游的结合,既可以以酒文化作为基 础,打造旅游业的增长点,也可以从旅游商品的角 度对酒进行开发,提升贵州旅游商品的档次,做大 做强贵州旅游业。这其中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也 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建,险峻雄奇,其壮丽以及特殊的文化早已引起海内 外人们的关注。这些都是青酒集团可利用的资源, 应当思考如何将其与酒业结合起来,变为滚滚财富。 名酒“贵州醇”的故乡兴义,不仅是黔西南州府 所在地,更是著名漂流胜地马岭河所在地。兴义地 理位置独特,与广西云南交界,产美酒,产黄金,电力 丰富,煤藏量大,是名副其实的“金三角”。这里有 其次,改进敬酒方式,使其更丰富,更体现民族 特色。现在一些民族旅游景点上的敬酒方式虽原汁 天星桥梯级电站开发而形成的万峰林湖区,有一年 一度的“马岭河国际漂流节”和“贵州醇”的奇香,还 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因此,前来“赏【IJ、玩水、品美 酒、观风情”的人群日益增多。如经过精心打造,形 成名声在外的酒文化工业旅游区,必会使更多的旅 客慕名而来,在游览山水、体验文化、品尝美酒中留 连忘返。 2.旅游业应在已有一定酒文化旅游点的基础 上,做大酒文化这块蛋糕 酒文化是贵州发展特色旅游的重要支撑元素。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旅游的角度对酒文化资源(包 括分布各地的酒坊、酿酒工艺、敬酒仪式、与酒关联 的史实和趣闻)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使之成为贵 州旅游业这一潜在支柱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首先,打造出民族酒品牌。目前贵州在旅游业 中有一定酒文化内容的,多为民族地区民族风景点, 也多半处于无意识状态,即尚未有意识地将其做大 做好。景点中酒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将 本民族的敬酒仪式风俗作为民族风土人情向游客展 现;二是在景点、餐馆里少量地售酒。这些出售的 酒,多是本地米酒或本省产的其他酒,基本无本民族 品牌酒,自然不会吸引游客慕名来品酒。此外,出售 的瓶装酒价格偏高,游客一般也喝不了一瓶,因此买 者不多。如经过改进、提高、宣传等,打造出本民族 的名酒(如惠水布依族的黑糯米酒、三都水族的九 仟酒均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酒),包装上进行 改革,使之既有散装酒,供游客随意购买,又有具有 本民族特色的罐(瓶)装酒;特别是要对小瓶的名酒 进行特殊包装,让其具有观赏、收藏、纪念价值,游客 定会解囊购买。 从宏观角度看,整个贵州的旅游商品单一,规 模小,各自为政,缺乏上档次、上规模的旅游商品。 从酒业中文化工业旅游和旅游业中酒文化旅游这 一角度看,打造以茅台酒为代表的贵州酒,应该是 原昧,有特色,但方式比较单一,有的还不易被人接 受。如苗族用牛角给游客敬酒,固然可体现苗族的 豪爽和好客,但一牛角酒要敬很多人,许多游客认为 不卫生而不愿接受。如改成将大牛角的酒杯倒入特 制的类似牛角的微型小酒杯给客人喝,喝后小牛角 杯就送给游客作纪念(至于有关费用怎么收取,可 研究),相信每个游客都会乐意接受。敬酒时应当 讲解有关知识(酒的历史、本酒的特点、酒俗等),如 讲唱歌敬酒是本民族对客人最高的待遇,哪些国家 领导人都接受了敬酒等,这会使游客感到他们得到 了最高待遇而自豪、满足;另外,敬酒时还可伴以音 乐舞蹈等等。此外,可考虑让游客参与有民族特色 的喝酒方式,如“转转酒”、“交杯酒”、“打酒印”等。 还可考虑把游客参与的镜头拍下来制成光盘,售给 游客(价格要事先讲好),游客大多会很感兴趣。这 些都会大大提高游客们兴致,从而提高旅游收入。 再次,建造简易民族酿酒坊,让游客参观。人们 旅游的动机之一是想了解、或体验一下某个民族的 生活方式,想了解这个民族的生活和奇特的风俗。 游客通过观看和亲身体验可以满足其好奇心,同时 也增加一些知识,得到一些理性的升华。旅游点应 想办法迎合游客的这种心理。如不少游客对酿酒的 有关知识感兴趣,旅游景点可建简易、原始的米酒酿 酒坊,再现酿酒过程及其工艺,让游客参观、拍照、品 尝酒等等。 参考文献: [1]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 族大学出版社,20o6:376. [2]朱先春.圣环与阴影[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 333. [3]游来林.有酒且长歌——贵州民族酒与酒歌论略[M].贵 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74—75. [4]吴光正.贵州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苗岭风谣,1994(4). 责任编辑:叶晓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