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活动和旅游业 1.主干知识
(1)旅游活动的概念及三要素 (2)旅游业的特性 (3)旅游业的分类 (4)旅游业的作用 2.思维提示
(1)旅游活动的概念
旅游活动是人们以娱乐、休闲、享受为主要目的,离开常驻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活动。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 (2)旅游业的特性
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出售劳务和提供服务收入为特征,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综合性等特性。 (3)旅游业的分类
旅游业按接待对象和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不同,分为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其中,国际旅游又可分成接待境外游客的入境旅游和承接本国公民的出境旅游。 (4)旅游业的作用
①促进经济发展:发展进口旅游,能增加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
可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发展旅游能扩大就业;发展旅游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②增进文化交流。③有利于身心愉悦和健康。 3.能力提升
旅游活动三要素 旅游者 旅游资源 旅游服务 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活动的媒介 包含内容 一定经济条件、有闲暇时间、旅游动机 能实现其旅游目的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交通、食宿、通信购物、娱乐等服务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主干知识 (1)地理环境
(2)地区经济水平和市场距离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4)旅游地的位置及交通的通达性 (5)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 (6)稳定的社会环境 2.思维提示
(1)旅游活动受地理环境的明显制约。不同环境形成了不同景观,旅游的价值也有区别;而且同一旅游区的旅游价值,也因气候的变化而有淡旺季之分。
(2)旅游是一种消费较高的活动。首先,只有收入较高的人才可能产生旅游动机和具备外出旅游的条件。其次,旅游活动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活动,为了省钱省时,大部分旅游者一般都会到路程较近的地方旅游。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质量上,即旅游景区景点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其次,还要看其所处区域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4)旅游地的交通状况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交通方便的旅游区,旅游者往返路程消耗的时间少,游客的数量会增加,其经济价值也会相应地增加。
(5)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活动,因此旅游活动应与当地的配套服务设施和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6)政治、文化及治安等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对旅游业产生影响。例如,政府的鼓励性政策与旅游法规、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优质的旅游服务等,都会促进旅游业发展。 3.能力提升
(1)为什么说旅游活动的市场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有较高的收入,也有较长的假期,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具备外出旅游的时间、金钱等条件,所以说经济发达地区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市场。
旅游活动的经济距离是指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经济距离越长,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小。可见,能吸引最大游客的经济距离——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和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交通位置的优越性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讲,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优越,有利于资源的开发;相反,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理负担,又使来往的路程消耗时间过多,前往旅游的人数就越少,从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2)旅游环境的承载量
①旅游环境的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环境承载量可以从容入量去度量。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旅游的资源承载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量;二是旅游的生态环境承载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接待地区的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这种限度一旦被突破,旅游资源所处的自然环境就会被破坏;三是旅游的经济发展承载量。现代旅游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同时各国和国内各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受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这种限度就是旅游的经济发展承载量;四是旅游的社会地域承载量。由于每个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和社会文化程度不同,每个旅游地的居民与旅游者的数量和行为方式也不相同,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最大的容忍上限,这个限度则被称为社会地域承载量;五是感应气氛承载量。即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不破坏游兴的范围之内,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目的。
②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量的关系:旅游活动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对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三、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主干知识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2.思维提示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
旅游业绝不是“无污染产业”,同样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对旅游地的地理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会造成大气污染;各种旅游设施排出的污水,会造成水污染等。
(2)生态破坏
少数不法分子盗挖珍贵花木,偷猎野生动物,对旅游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旅游景区内建的悬空索道、宾馆等服务性设施,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
(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作用等,会使文物古迹受到破坏。 3.能力提升
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被破坏的主要渠道 (1)战争的破坏
世界上有许多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毁于战争之中。例如,我国北京的圆明园,曾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在1880年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2)自然的破坏
地震、火山爆发、水灾、火灾、台风、地基的不均衡下陷等,均造成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破坏。例如,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目前由于地基下沉,正遭受流水侵蚀和空气侵蚀。 (3)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自然的报复,从而对旅游资源及其环境产生破坏。例如,我国观潮胜景钱塘江大潮,从明代以来,盐官镇一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潮位,而到1985年时,盐官镇潮高仅有50~60厘米,使10万游人扫兴而归。钱塘潮的衰退,就是周围地区不合理围垦海涂,使河道变窄,进潮量减少,河床抬高所致。 (4)工业“三废”污染
工业“三废”污染使许多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景区遭受破坏,其中又以水景受破坏的程度最为严重。
(5)其他部门抢占风景区
例如,湖北省鄂城市西山风景区原有面积300多公顷,因被多家厂矿企业蚕食,景区面积缩小了一半,数十处名胜被毁。 (6)游人在景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不文明的行为。 例题解析
例1: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作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景区环境 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D.保障旅游质量
解析:每一个地区都有一定的环境承载量,限制旅游人数在环境承载量内,一方面保护了本区环境,另一方面保障了游客的旅游质量。 答案:AD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例2: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 )
A.食宿条件 B.旅行社 C.个人经济条件 D.交通条件
解析:成为旅游者的条件有三个:金钱、欲望、时间,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金钱即个人经济条件。 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旅游者。 合作与探讨
1.材料:坐落于天台山脚下的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自元朝起,就是顺沿古驿道的重要驿站,是西进云南的咽喉要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边”时在此建立了屯堡村寨,数百年来天龙村仍完好地保留着大明遗风,其古老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至今犹存,具有独特的人文旅游价值。 近几年,天龙村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宣传天龙,抓屯堡文化旅游开发。一业兴,百业旺,以旅游为龙头,拉动了各行各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全村各种交通运输车辆上百台,饮食饭店、旅游商品铺面上百家,从事旅游业的农户400多人,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上,多者上千元。然而两年前,这里一片破旧简陋、萧条冷清、脏乱无序。
问题:如何理解材料中“一业兴,百业旺”,旅游业是否真有如此大的作用?
我的思路:旅游活动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人类活动,是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物质文化生活。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它既以其他部门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带动餐馆、旅店、交通运输、建筑、商品贸易、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建材、交通机
械等工业部门,以及为旅游业培养各类服务管理人员的旅游教育的发展。因此说,“旅游一动百业兴”。
2.材料:雍和宫在北京城的东北角,北新桥北街路东,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黄教寺院。雍和宫南北长400米左右,占地约6.64万平方米。这座寺院,殿宇宏伟,楼阁巍峨,既有宫殿金碧辉煌的建筑,又有古刹庄严肃穆的气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每年到雍和宫的游客很少。
问题:你认为每年到雍和宫的游客很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的思路:北京的雍和宫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因北京有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等更吸引游人的旅游资源。所以相对来说,雍和宫的游览价值有所下降,所以到北京的人很少去雍和宫。这说明了旅游资源的地域性也会影响到其游览价值。假如把雍和宫放在没有著名旅游资源的城市,其游览价值可能会更高。
材料: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代县城,有2700余年的建成史,城市基本格局已有600余年未作改动。
平遥是山西文物大县,其中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的双林寺,建于五代北汉年间的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镇国寺万佛殿等,这些充分展现了平遥古城作为汉民族历史文化载体的地位和人文生态环境特征。
问题:若请你为平遥古城旅游产业发展策划,你将如何为平遥古城旅游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如何定位平遥古城旅游产业的发展方
向和特色?
依据:平遥古城主要属于人文景观,其特色主要是古城风貌和建筑文化。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应从上述特点出发,侧重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恢复与再现,为此,新建城市旅游设施要与原有建筑的风格保持统一,要注意自然环境的利用与保护,防止污染。平遥古城的发展启示我们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保护好文化遗产,才能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拓展: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应与地理环境、风俗民情相协调。同时注意旅游活动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