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来源:一二三四网
《梅》诵读教案

诵读目标

1、懂得梅花的象征意义,理解腊梅精神与爷爷精神的相似之处;

2、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爷爷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诵读重点

感受梅花外形和精神的特点与爷爷品格的内在联系。 诵读方法

朗读——感悟——欣赏——品析 诵读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古代诗歌王国里,异彩纷呈,留下了许多有关松、竹、梅的诗词名句,请同学们说说有关“松竹梅”的诗词名句。

老师收集了几句有关咏梅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投影)

如:《卜算子·咏梅》借梅花的悲惨遭遇,比喻自己报国无门、屡受排挤的心境。

其实,不仅古人爱梅花、咏梅花、赞梅花,现代人也对梅花有所偏爱,如:胡文写的《梅》。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注音 (投影)

磬 口 跛 着 伫立 朔风 破蕾怒放 .....

钦 佩 贮上 肆无忌惮 沁人心脾 争妍斗艳 .....2、读课文思考: (投影)

画出文中的梅花形象。

文中“梅”与爷爷的外形相似点是什么?

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爷爷有哪些品格值得你敬佩。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五段梅花绽放的环境。 寒风呼号 大雪纷纷 气候恶劣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性的话:(投影)

我欣赏梅花的 (外形、品格、精神等),你瞧,它 。

3、梅的精神、品格——严冬时:凛然开放、坚强不屈;暖春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些都令人感动不已,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地感受梅的精神品格的不同凡响。

4、本文究竟是写梅还是写爷爷?如果是写爷爷为何以“梅”题? (投影) 写爷爷,本文立意独特,以梅喻人,因此以梅为题。这是象征的写法,通过托意于物,借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

5、阅读“我多想飞回故乡小院,看一看我的腊梅树,给爷爷的坟上捧上几枝腊梅花啊。”

思考:为什么“我”想飞回故乡小院,给爷爷的坟上捧上几枝腊梅花?“飞”与“捧”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导学导练: (巩固拓展延伸,点拨诱导深入)

1、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分组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析:更好突出梅花外在与内在美。

2、有些记者知道爷爷是老红军,但不知他为什么他只带一株腊梅回到故乡,请摹拟记者采访老红军。(一人扮作老红军,其他人做记者。) 例:记者:“您就是曾在大巴上战斗过十几年的老红军吗?” 爷爷:“是的。

记者:“你为什么不愿留在城里,而到乡下?” 爷爷:“俗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狗屋’,我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3、情境:如若作者捧上了几枝腊梅花来到了爷爷的坟前,会对九泉之下的爷爷谈些什么心里话?

4、文中的爷爷有哪些精神,谈谈你对这种精神的看法?你认为在今天还需要爷爷这种精神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抓住腊梅外形和精神的描写,突出了爷爷的高大形象,梅、人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爷爷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六、布置作业

5、从“蜡烛、小草、野花、松、竹”等物中选一物,运用以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篇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