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
第一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第一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 1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目标 ........................................................................................... 1 二.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 1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3 四.会计要素 ........................................................................................................................... 4 五.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 6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目标
(一)财务会计框架:一些相互紧密联系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所构成的内在一致的体系。
意义:为建立一个前后一致的会计准则体系打下基础
指明了财务会计、财务报表的性质、职能与局限性
体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1.反应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会计基本假设
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主体(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基础) 会计分期(时间范围) 货币计量(计量单位)
(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特点:与其他主体相对独立
主题的经济活动独立与企业的投资者
区别于法律主体(一般说来,法律主体同时也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进行清算
(三)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①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
间,通常为1年(日历年、营业年)
②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指短语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假设:以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 ①假定币值稳定,不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 ②确定记账本位币。
(五)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①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
收入和费用应按实际发生的期间确认和认定归属期,并与有关资产或负债一起记录为该期间的经济业务,而不论与该项收入和费用有关的现金在哪一期间收到或支付。
②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
收入和费用应按收到或支付的期间确认和认定归属期,即以是否收付作为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 可靠性: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① 可验证性 ② 反映真实性 ③ 中立性
(二) 相关性: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
① 预测价值 ② 反馈价值 ③及时性
(三) 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四) 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期间可比
(五) 实质重于形式: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采用详略不同的方法进行
会计处理。
(七)谨慎性: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入、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① 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② 及时处理会计信息 ③ 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四.会计要素
资产: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②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③ 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货币资金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货
非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债权投资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商誉 投资性房地产 其他长期资产
负债:①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流动负债: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短期借款 应付及预收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非流动负债: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在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享有的剩余权益,也称为净资产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损失 留存收益
收入:①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②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③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α狭义收入主要是指营业收入
β广义收入除了包括狭义收入之外,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其他损益和营业外收入
费用:①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②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③ 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狭义费用: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间费用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广义费用:除了包括狭义费用之外,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损失、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处置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利润:也称净利润或净收益,是企业的经营成果
狭义:利润包括收入与费用的差额,以及其他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包括公允价值
变动损益、投资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损益以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 广义:利润是指收入与费用的差额
五.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①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② 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者流出企业 ③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1.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历史成本是企业资产、负债计量的基本属性。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主要用于盘盈和接受捐赠资产的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主要用于期末存货的计量,当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历史成本时,计量属性由历史成本转为可变现净值。
4)公允价值
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公允价值的确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活跃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量和交易频率足以持续提供定价信息的市场。 第二层次公允价值是指在无法确定第一层次公允价值的情况下,根据相关资产或负债在活跃
市场上直接或间接取得可参考数据确定的价值。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是指在无法确定第一、二层次公允价值的情况下,根据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其他信息加以估计判断确定的价值。 5)现值
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2.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