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
一、课外阅读
(2021·浙江七年级下城区期末)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值胡贼攻郡(____________) (2)语巨伯曰(____________)
(3)子可去(______________) (4)遂班军而还(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B.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C.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D.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有同学想把此文言短文改编成课本剧。请根据下面场景,用现代汉语补全对话。
天色渐暗,一群杀红了眼的匈奴兵,手执火把和兵器,踢开了友人家的院门直闯卧室。面对病恹恹的友人和荀巨伯,匈奴兵大声呵斥:“大军到了, 整个城都空了,
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只顾照看友人,头也不抬,镇定自若地回答:(1)___________。”为首的匈奴兵转身对后面的人说:“(2)_______。” 4.请根据本文内容,推断此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德行”“雅量”中的哪-类,并简述理由。
(2021·浙江七年级钱塘区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②面。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乙)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选自《宋史》)
(注释)①适:往,到。旧指女子出嫁。②沃;洗。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去之南都入学舍 ②辄以水沃面 ③群儿戏于庭 ④自是手不释书
6.用/给材料甲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既 仕 每 慷 慨 论 天 下 事 奋 不 顾 身。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8.孔子认为“乐之”是读书的理想境界,范仲淹和司马光属于这样的“乐之者”吗?请结合材料甲和材料乙说说你的见解。
(2021·浙江七年级滨海区期末)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鸲 鹆①
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②,而资财已尽,其人愁苦无策。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③,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
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中贵④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去。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声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释:①鸲鹆(qú yù):鸟名,即八哥,形似乌鸦,能学人说话。②绛州:地名。③王邸:王府。④中贵:指王府宦官。⑤咨嗟:叹息。⑥秦中:今陕西省地区。 9.学习表格中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方法 根据造字方法推测 ﹝顾野有麦场(《狼》)﹞﹝顾盼已失所在﹞ 顾:____② 根据课文迁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其人故作懊恨状而去﹞ 去:____③ “从”字的常用词义有:跟从;听从,顺从;从事,参与 根据语境选择 ﹝其人从之﹞从:____④﹝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从:____⑤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观者渐众﹞众,古字形为,像多人在烈日下劳动,这里的意思是____① ⑤⑥﹝束手无策﹞﹝其人愁苦无策﹞ 策:____⑥ 根据成语判断 ﹝精益求精﹞﹝王益喜,立予十金﹞ 益:____⑦
10.请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浴 已 梳 翎 抖 羽 尚 与 王 喋 喋 不 休。 11.用现代汉语副译列句子。
①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
②急觅其人,则已渺矣。
12.你对鸲鹆的做法如何评价?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2021·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根据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对话。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
曾国藩
腊底由九弟处寄到弟信,具悉一切。弟于世事,阅历渐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
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弟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 13.生:老师,《诫子书》一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以”字不知如何解释?
师:“以”字常见的用法:A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B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C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拿”、“用”、“把”等。D表示人的观点,可译为“认为”。现在你能判断吗?
生:我明白了,应该选(1)_________。“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应该可以这样翻译:(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师: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整体把握句子,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你能翻译“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吗?
生:我会这样翻译:(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师:看来你已经掌握了翻译的技巧。我再考考你的断句能力,断句有个十二字口说“明词性、找句式、看对话、据修辞”。能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吗? 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限断三处)。 生:我这样断(4)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师:最后我们来探讨内容。《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上述两封信都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你能具体说说嘛?试着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两封信分别强调了(5)______的重要性。我选择(6)________来谈谈我的理解:(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浙江诸暨市·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完成小题。 (甲)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献、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乙) 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箸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祚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注释)①寒温:冷暖,常用作问候起居的客套话。②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③版:做匾额的木板。④箸:到。⑤韦诞:三国魏书法家,曾被迫于高空中给魏明帝题匾额,大受惊吓,须发全白。⑥魏祚:即魏朝。 17.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方法 联系内容 向:①面对,朝着;②方向:③先前,刚才; 字典查阅 一词多义 课内迁移 词类活用 ④表示假设,可译为“假使”“如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狼洞其中(《狼》) 向三贤孰愈 何以知之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 使王题之 释义
18.《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场景一:
客:(面带好奇之色,走上前)向三贤孰愈? 谢公:①(______________)小者最胜。 场景二:
谢公:(神色轻松,轻抚子敬背)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 王子敬:②(_______________)魏祚所以不长。
19.王子敬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少负盛名,深得宰相谢安的赏识。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谢安器重王子敬的原因。
(2021·浙江绍兴市·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忠待人以宽 (明)焦竑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选自《玉堂丛语》)
(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②感:通“憾”,怨恨。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 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 2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 为 尚 书 时 其 人 以 吏 来 京 师 惧 不 为 容 公 荐 用 之
22.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021·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谢道韫传(节选)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③,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 (注释):①白:告诉。②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乘坐轿子。 (明其意) 2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________ (1)叔父安尝内集 查阅字典法:①吃;②经历;③曾经; (填序号)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课内积累法 (2)________ ①(3)及遭孙恩之难 课内迁移法:及其家穿井 (3)________ (4)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2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乱 兵 稍 至 手 杀 数 人 乃 被 虏 (读其人)
(4)________ 26.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二、三两段中有关谢道韫的事件。
谢道韫,能吟咏,________,________。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27.语言描写能充分凸显人物的形象。品读下面的语言描写,说说其作用。 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悟其情)
谢道韫·雪(日本)
下田鸥湖
晓来簌簌扑窗鸣,一夜千山削玉成。柳絮随风翻万点,谢家小妹是才情。 诗歌中的第一、二两句,“簌簌”一词写出雪____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____”28.
字写出了山之高峻陡峭。
29.请联系文言文《谢道韫传》,具体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 正赶上 告诉,对……说 离开 于是,就
2.B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
3.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入侵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4.出自“德行”。苟巨伯,重义守信,为照顾病中的朋友,不顾个人安危。他的言行很好地诠释了古代士大夫的道德标准。
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匈奴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可能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匈奴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匈奴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整个郡县都因此获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