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学记》) 作品注解 ⑴本节选自《学礼》。(《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作品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⑵嘉肴:美味的菜。嘉,同“佳”,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甘美。
(4)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5)弗:不。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10)教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通“说”(yuè),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12)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读“xiào”,教的意思。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3)虽有至道(古义:好到极点;今义:到) (4)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5)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重要词语
(1)虽有佳肴(即使) (2)弗食(吃)
(3)不知其旨也(味美)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5)教然后知困(困惑)
(6)然后能自强也(竭力,尽力) (7)教学相长也(促进) 重要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学,不知道( )(2)弗食不知其旨也( ) 2.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各段落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明白道理。(2)味美。2.(1)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2)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3.(1)教学为先 (2)教学相长(3)进学之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