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黑格尔哲学—美学体系架构 .............................................................................................................2 二.美的概念 ..................................................................................................................................................4 三.自然美与艺术美 ....................................................................................................................................7 四.艺术类型 ..................................................................................................................................................8
(一)象征型艺术 ............................................................................................................................8 (二)古典型艺术 ............................................................................................................................8 (三)浪漫型艺术 ............................................................................................................................9 附录:黑格尔艺术本质论 .................................................................................................................... 10
(一)艺术的源泉——绝对理念 ............................................................................................. 10 (二)艺术的本质——理性的感性显现 ............................................................................... 10 (三)艺术的内容——情感与思想的统一 ........................................................................... 10 (四)艺术的形式——双重“现实”的统一 ............................................................................ 10 (五)艺术的目的——以感性艺术形象的形式显现真实 ............................................... 10
一.黑格尔哲学—美学体系架构
黑格尔的哲学圆圈:哲学体系圆圈,哲学史圆圈。
哲学体系圆圈:各门学科、各门知识都是自身旋转、自身完整的圆圈;同时,它们又互相联系,每门科学都有一个在前的、一个在后的——它以一个学科的终点为开端,在它的结论里又显示出在后的,其终点又成为后一学科的开端。
由开端进展到终点都是一种“自身缠绕”、“自己返回到自己”。“以这种方式,在以后的规定中,每一步离开不曾规定的开端时,也是后退一步接近开端”“终点返回到开端,汇合于开端,但它已经不是开端时贫乏的稀薄的抽象,而是带着前进规定开端和后退论证开端之双向过程中的一切收获物,成为丰富充实的思维具体、思维整体,从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具体整体的把握”“早期的体系被后来的体系所扬弃,并被包括在自身之内”。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理念。绝对理念先于一切事物而存在,构成一切事物的本质。绝对理念是能动的精神实体,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它把自身外化为主体、客体两个方面,又使这两方面相互转化。
“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理念)三阶段:
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以抽象纯粹的逻辑概念存在。 自然阶段:绝对精神以自然形式、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
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
人类精神分为三个层次:
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
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为各种制度、法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宙精
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艺术以直观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哲学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由于艺术在黑格尔体系中只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一环,艺术就有一个终结。黑格尔认为,当艺术中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由分裂到统一再达到分裂,在喜剧顶峰上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完全割裂,艺术便走完了自己的历程。
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美和艺术的动态螺旋性上升,既是对历史发展的顺序叙述,也是逻辑分析的具体展开。美(美的类型)——艺术类型——艺术体系也是历史线索与逻辑推理的统一。
从历史发生学来看,先要有事物的美做前提,才有审美和艺术。因而首先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本质(理念)在各个时代的各种艺术类型中体现为不同类型的审美意识;又具体(物态化)为历代沿革的各类艺术(作品)体系。
二.美的概念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何为“理念”
“理念”,又称“绝对精神”“绝对理念”
绝对理念就是绝对客体。“在这客体中,一切规定都汇集在一起,因为这种统一乃是绝对的和全部的真理”
理念是本体,是概念和现实的结合,在不断地演化和自我认识
绝对理念:无限的、自由的
不同于柏拉图抽象的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
黑格尔的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抽象概念与具体实在的统一,只有出现在实在中而且与这实在结成统一体的概念才是理念。柏拉图的理念是抽象的不要求任何实在性。黑格尔的理念既有抽象性,又要求实在性。柏拉图的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不生
不灭),黑格尔的理念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它与现实一体,不断异化并回归自身。
理念是最高的真实
合乎理念的便是真实的
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就是“真实”的
生病时灵魂与肉体的统一(真实性)就遭到了破坏
感性显现
理念:意蕴(真) | 感性显现:形式外在(美)
“感性显现”是美的形式、美的外观(指理念的感性化、具体化)。美是理念的外观、放射,只有当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样式时,艺术美才得以实现。
审美是使对象保持它的自由与无限,审美主体也是无功利色彩的。
三.自然美与艺术美
(一)自然美
自然是纯感性物质的、自在的,无美可言,谈不上精神理念。出现了人,生命才有美可言。自然美是因人而美,只有在自然形象附合某种概念(精神),体现出精神的灌注与精神相统一时才显出美。
有生命的自然物之所以美,既不是为了它本身,也不是由于它本身为了要显现美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意识而美。”
(二)艺术美
艺术美是内在精神心灵的自由体现在外在事物中。艺术是主体心灵的外观体现。它主要把生气、精神灌注于生命形象,要对外在事物进行“清洗”,抛却偶然不符合心灵要求的东西,把本质特征显示出来。艺术家在“想象”中把意蕴与形式、情感熔于一炉。因此,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表现更高的理想、更严肃的目的,是有目的的精神劳动。艺术美是人的实践与创造,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只有在人把他心灵的定性纳入自然事物里,把他的意志贯彻到外在世界里的时候,自然事物才达到了一种博大的完整性。因此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使那环境可以使他得到满足。 艺术形象显现理念
表现事物中符合理念的方面,清除不符的方面;反对“描摹自然”
艺术美的理想
感性与理性、普遍与个别、必然与偶然、理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
理想对自然的关系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将自然心灵化
“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现的美,心灵及其产品比自然现象高多少,艺术就比自然要高多少。”
艺术正是按照人的心灵需要来人化自然,人化环境的实践活动。、 艺术表现普遍的理念,而非具体的细节
四.艺术类型
黑格尔以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出发,考察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程度;另一方面,考察了艺术发展的历史,论述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产生的不同艺术类型。
(一)象征型艺术
这是最初的艺术。理念只能借用客观事物“隐约暗示出它自己的抽象概念,或是把普遍意义勉强纳入一个具体事物。”
1. 形式压倒内容,物质压倒精神,精神因素与可感因素分离
所谓象征,黑格尔解释说:“是一种在外表形状上就可以暗示出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符号。”它使人意识到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那个事物所暗示的普遍意义。象征就是一种暗示,以具体事物暗示普遍意义。所以“象征在本质上是双关的,模棱两可的”,形式与内容不完全吻合的,形式和内容仅仅是一种象征关系,形式压倒内容,物质压倒(大于)精神。 2. 形式与典型
三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具有内容的明确性、形式的稳定性,技巧的完善性 典型:原始的东方建筑,印度、埃及、波斯的神庙、金字塔
(二)古典型艺术
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具有内容的明确性、形式的稳定性,技巧的完善性。
较高的艺术类型,内容与形式达到完满的契合。艺术所表现的精神内容不再是抽象
的、模糊的,而是具体明确的,并且找到了适合表现自己的外在形式。不再运用本原自然或动物的自然形象。 典型:古希腊艺术
(三)浪漫型艺术
精神内容超出物质形式,精神抛开外在世界,返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就是绝对的内心生活,其相应的形式就是精神的主体性(即主
体对自身自由的认识),内容集中在内在精神生活上,“以精神之光照耀精神自己”。因此,浪漫型艺术具有内向性、主观性、抒情性。
典型:基督教艺术,爱情题材的骑士风尚和文艺复兴以来体现人物性格的独立性的
作品
附录:黑格尔艺术本质论
黑格尔以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出发,考察内容与形式结合
(一)艺术的源泉——绝对理念 (二)艺术的本质——理性的感性显现 (三)艺术的内容——情感与思想的统一 (四)艺术的形式——双重“现实”的统一
(五)艺术的目的——以感性艺术形象的形式显现真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