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佛一体化—道路系统

来源:一二三四网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佛山市规划局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七年一月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前 言

广州、佛山两市同属珠江下游的珠三角河网区,自然地域连为一体,有很深厚的历史渊源。随着城市化的日益推进,两市基础设施日渐连接成网,社会经济互动频繁,城市边界日趋模糊,已经成为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空间上连绵成片的城市经济综合体,广佛都市圈的雏形初步形成。

广州市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广佛都市圈的概念。佛山积极响应,提出要主动接受广州的辐射,依托广州发展壮大。佛山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建设广佛都市圈提上了经济和城市发展工作的议事日程,佛山撤市设区及各种发展规划都主动考虑与广州市衔接。

要构建广佛都市圈,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首先应进行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协调整合,尤其是广佛路网规划与建设的衔接。但目前两市道路系统衔接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制约着广佛都市圈的迅速成型。

2004年7月19日,两市规划部门召开了广州与佛山路网衔接的协调会,对两市现状和规划道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初步意见。

2005年11月30日,两市领导就建设广佛都市圈、完善广佛交通衔接、创造两市快速便捷交通走廊进行了沟通与交流。两市规划、设计部门在此指示精神指导下,随后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和沟通,由此拉开了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的编制工作的序幕。

2005年12月2日和14日,两市规划、设计单位就广佛两市交界地带道路交通系统的现状、规划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交流。提出两市应从规划上着眼于广佛都市圈的长远发展和相互依存关系,有效建立两市之间交通系统的“无缝”对接;并对目前两市交界处的道路系统如何衔接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成立了一个沟通协调小组。

2005年12月中旬,两市规划部门结合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综合意见,形成初步规划成果。

2006年2月15日和24日,两市规划部门专门就两市的战略通道、近期急需建设的道路、重新调整后的路网衔接规划进行了沟通与协调。

2006年8月2日,两市领导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安排(穗府函[2006]85号)。

2006年9月15日,两市规划、设计部门根据8月2日会议指示精神,重点就会议确定的三个工作重点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并进行了下阶段工作布置。

两市设计单位按照工作安排,并综合各部门意见,对衔接规划又作了调整和完善,完成了《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并于2006年10月24日召开了专家评议会,对规划成果进行技术审查。

根据专家评议会的专家评审意见,两市设计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成果,上报市政府。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一、概述

1、 研究范围

本项目研究范围分为三个层次 宏观:珠江三角洲地区 中观:广佛都市圈及周边地区

微观:广州与佛山边界两侧各1km范围,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目标

以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交通网络,打造“广佛都市圈”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优化图1.1 广佛都市圈区位图

和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为重点;全面提高道路

的通达度和等级水平,加强与区域性交通枢纽的联络,进一步巩固广佛都市圈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区域和交通枢纽的地位,增强对外吸引力和辐射力。

逐步建立以广佛两市中心城区为主体的立体化、系统化、与规范化的交通运输体系,通过交通设施的建设,强化城区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整体性及主导性。优化完善广佛都市圈高等级路网结构体系,强化各区域空间、重要设施间交通联系,适应、促进和合理引导城市空间拓展。

加强广佛两市的道路系统衔接,尤其是加快重要战略通道的衔接规划与建设实施,加快广佛都市圈的一体化进程。 3、 规划原则

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的联系,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的架构,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

加强以城区为主体的道路系统建设,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促进核心区的形成,引导各组团城镇的发展、提高城镇的建设水平。 

道路网络建设既要力求系统化与立体化,又要结合实际合理布局与择优选线,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针对广佛两市道路系统具体道路的衔接原则如下:

 对于涉及广佛两市重大战略布局的战略通道应重点进行衔接;  对于广佛两市重点发展地区之间的通道应重点进行衔接;  对于近期规划建设的通道应重点进行衔接; 

对于目前凸现交通问题的通道应重点进行衔接。

4、 主要规划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规划内容是对广佛都市圈的高等级路网进行系统整合,并对广佛两市的战略通道进行衔接分析,最后明确广佛两市的具体道路衔接方案,包括道路功能等级、道路红线、道路横断面等方面的衔接,并提出近期实施建议。

二、广佛两市道路衔接现状分析

1、 广佛都市圈现状

广佛都市圈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总面积约1.1万km2,占广东省的6.3%、珠江三角洲的27.1%。至2005年末,户籍人口1105万人,国民生产总值(GDP)为7496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广东省的14%和33.5%,占珠江三角洲的44.2%和41.5%。广佛都市圈已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和规模的工业、商业、金融中心之一。 2、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佛两市的交通联系越来越紧密。2000年,广州与佛山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仅有8条,12小时机动车交通转换量为164509辆;至2005年,广州与佛山之间主要联系通道已经增至13条,分别是山前旅游大道(国街线)、省道S118、省道S257(炭步大道)、广和公路、广佛高速、广佛公路、穗盐路、龙溪大道(海八路)、花地大道(永安路)、广珠西线、国道G105、市良公路(龙洲路)、顺番公路(五沙大桥),12小时机动车交通转换量达到300127 pcu,占广州市域全部对外出入口交通量的48.8%,比2000年增长了接近1倍。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35000014)30000012uc(p25000010量通2000008数条交时1500006路道小1000004125000020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12小时交通量道路条数图2.1 广佛两市历年的交通转换量及联系通道数

佛山市出入境交通以佛山—广州中心城区间的出行量最大,占到总出入境的60%以上。 佛山现状过境交通主要是广州市区(及以远)至江门的交通流向最大,占佛山总过境交通的40%以上,主要由广佛—佛开高速和325国道承担。

资料来源: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佛山市交通局 《广东省佛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社会经济及交通量预测专题报告》。

图2.2 佛山过境及出入境交通示意图

3、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问题分析

随着广佛两市交通联系的不断加强,两市之间的道路衔接系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东西向过境通道不足,导致主要过境通道交通拥挤,对城市交通冲击大

广州向粤西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主要是通过广佛高速与佛开、广三、广肇高速等相连;佛山

向东莞、深圳、粤东地区则主要通过广佛高速、北环高速等联系,而广三高速、佛开高速“Y”

型接入广佛高速—北环高速,导致广佛高速、北环高速交通流量过大,已达到甚至超过饱和状态,经常发生拥堵。

2)广佛之间的主要交通设施之间的通道欠缺,难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佛山与广州新机场、广州火车站、广州南沙港之间缺乏足够的快捷通道,使得佛山难以充分利用广州的主要对外交通设施。

3)广佛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通道缺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广佛两市中心城区之间目前直接联系的通道相对较少,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目

前只有广佛高速、广佛公路、龙溪大道-海八路和花地大道-永安路,其中广佛高速和广佛公路均已达到饱和状态,交通阻塞严重。

4)广佛两市之间的道路系统规划和建设时序不协调,使得道路系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广州与佛山之间的道路系统规划和建设缺乏协调机制,使得两市部分衔接道路的功能等级不匹配,已衔接的规划道路不能够同步建设,道路网络的整体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三、规划背景分析

1、 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珠江三角洲是当前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将形成以全方位的发展轴带为主线,以多层次的中心城市和集群化的产业聚集区为节点,构建由一条环珠江口湾区的区域发展“脊梁”(“一脊”)、三条东西向分布的功能拓展带(“三带”),以及五条南北向贯联的“城镇-产业”聚合轴(“五轴”)等共同组成的网络状发展轴(带)体系,以线(发展轴带)聚点(城镇和产业地区)、以点带面(都市区和城镇群),

整合、优化城镇群空间结构,并形成向内陆和海外多方向强劲辐射的空间发展态势。

广佛都市圈是珠三角中部都会区的核心区。以广佛都市圈为核心的中部都会区将形成合理有序的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将成为珠江三角洲辐射能力最强的综合服务中心和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中心之一。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图3.1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空间结构

2、 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规划

珠江三角洲构筑以广佛都市圈为中心的“三环、十二射、四横四纵”高速公路网络,强化广佛都市圈的区域中心地位,如下图所示。

1、三环:广州环城高速、珠二环高速、珠三环高速;

2、十二条放射线:广清高速、京珠高速、机场(街北、街东)高速、广河高速、广惠高速、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广珠东线高速、广珠西线高速、广佛高速、广肇高速、广三高速公路;

3、四横四纵:阳肇-清河高速、常虎~惠普高速、江中-机荷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新台高速、街荔高速、翁源~深圳高速、惠河高速公路; 4、部分联络线:东莞北环高速、深圳北环高速公路。

图3.2 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规划

3、 广佛都市圈规划

从行政空间上看,广佛都市圈包括广州和佛山两市,面积1.1万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3%)。从区域来看,未来的广佛都市圈将是大珠三角世界级大都市圈的核心都市圈,是华南及泛珠三角的中心都市圈,是广东、华南及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辐射影响全国、东南亚及世界。其功能定位主要是:大珠三角及泛珠三角的交通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和现代化制造图3.3 广佛都市圈结构图

业中心。

将广佛都市圈建设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高新技术的辐射源、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国际接轨的先发区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按不同区域层级,将广佛都市圈经济功能定位于“五中心,一基地”,即:东南亚及国内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泛珠三角现代制造业基地,泛珠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广东省金融中心,广东省文化中心和珠三角产业链条中心。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4、 广佛两市城镇体系规划

广州市从区域和战略的角度更为集约地配置空间资源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集中、完整、协调地分片集中发展,加强各新城区配套系统建设,完善其功能,逐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和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佛山市域城镇为“多级、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形成以城区“2+5”组团为集聚区的“指状发展,网络联系”的空间增长关系。“2+5组团”中的“2”是指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5”是指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图3.4 佛山市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3.5 广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图

5、 广佛两市空间发展战略

广州市依托山水格局,规划沿珠江水系发展成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并以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为空间引导方向,拉开建设,开辟新区,疏解旧城,分片集中发展,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更新,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布局。

广州市着重培育“两条城市功能拓展轴”、“三条沿江城市发展带”和“两个转移轴”。 佛山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簇群模式、双心格局”。为了继续发挥各地区已有的经济活力、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保证可持续发展,佛山市规划建立网络型、簇群互动与理性发展的城市空间系统。对应广州的西联南拓战略,佛山也形成“一北一南”的“主-亚”双中心结构,中心组团以

东联南延为拓展方向。

佛山市由“井”型延伸了八条发展轴线,形成“井型框架、环状衔接”的空间发展形态。“井”字的中心即为佛山的主中心地带,八个主要的发展轴线包括:南向指向大良、容桂;西南指向龙江、九江、江门;西向指向高明、云浮;西偏北指向三水、肇庆发展带;北偏西指向松岗、官窑、芦苞、清远;北向指向里水、和顺、花都;东向的两个发展轴都联系广州;“环状”实指一个半环形的通道,与广州市的发展圈紧密相连,加强区域联络。

图3.6 佛山市空间结构规划图 图3.7 广州市空间发展结构图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图3.8 佛山市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3.9 广州市土地利用规划图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6、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规划

1)广州市道路系统规划

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位置,空间布局上与相邻城市联系紧密,构筑外围区域之间联系通道时必须充分体现广州城市布局的要求,兼顾对珠江三角洲相邻城市的空间辐射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功能,广州市规划构建一个以广州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全市、辐射珠三角、连接国内的开放式的高等级路网系统,形成“四环十八射”环型放射状网络形态,支持城市空间的拓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

四 环:内环路、环城高速、北二环~东二环~广明高速、北三环~珠三角南二环高速公路; 十八射:广清高速、机场高速~街北高速~街东高速、广从路、京珠高速~华南北路、广河高

速、广汕路~广惠高速、广深高速、广园东路、黄埔东路~广深沿江高速、广珠东线高速、南沙港快速干线、华南南路~迎宾路~南沙大道、东新快速干线、广珠西线高速、龙溪路、广佛放射线、广佛高速、华南西路。

2)佛山市道路系统规划

佛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中提出,干线公路系统由“两纵两横两环”高速公路和“五纵九横”快速干线公路组成。

佛山市域城市道路在干线公路网的基础上,规划以20条快速路为主骨架,形成以佛一环为中心,呈方格网状的快速交通格局,与城区道路网形成高效运作的整体,以加强组团间长距离的快速交通联系以及城市与对外出入口的交通联系。

东西向快速路包括:三花公路、一环北路、321(324)国道东部改线、联桂路、桂丹路、魁奇路、一环南路、横七线、南国路、横八线、横九线。向西与肇庆市东部城镇联系,向东配合与广州的城镇“对接”策略,与广州的路网规划衔接,主要解决市域向东的对外联系、增强各区东西部功能区之间的横向联系。

南北向快速路包括:纵一线、三水大道、樵丹路、纵三线(南北五线)、佛山大道、登东路(同兴路)、纵四线、纵五线(一环东路延伸线)、伦桂路等9条;向北加强与清远市路网的衔接;向南加强与中山市、江门市路网的衔接。

市域快速路骨架穿过和接近各级簇群,成为簇群间主要的联系道路。通过纵三、纵五与横二、横六形成“井”型开放网络,作为市域新城市肌理的交通骨架:“井”型东北触角连接花都,西北触角带动三水北部的城镇,并与清远取得联系;“井”型东南触角连接中山,西南触角连接江

门鹤山;“井”型西向两触角分别连接肇庆,带动高明的城镇发展,并与云浮取得联系;“井”型东向两触角分别与广州主城、规划新城及南沙取得联系。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图3.10 佛山市道路网络规划图

图3.11 广州市域高等级路网规划图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四、广佛两市战略通道分析

1、 广佛两市协调发展战略分析

广州“南拓”、“西联”的空间定位,使很多重要设施都布局在南北方向上,对佛山的空间布局与组团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佛山的“2+5”组团布局正是基于与广州有利联系的目的形成的,各组团的职能也分别与广州组团功能相适应。其中佛山中心组团以及大沥盐步组团与广州中心组团相连接,其区域内地区性主中心的职能与广州中心组团传统城市中心的功能相对应;大良容桂组团为区域内地区性次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与物流集散中心、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制造业基地,与广州番禺组团的定位——“广州市21世纪重点发展地区、科教资讯产业中心和航运中心”相呼应,辐射珠三角西岸的南部地区。 2、 广佛两市主要衔接通道分析

为尽快实现广佛都市圈路网系统的整合,首先要对广佛两市的战略通道进行衔接,以确定广佛都市圈大路网的骨架系统。根据广佛都市圈规划结构,自北向南分为北部城镇区、中部都会区、南部城镇区三个部分,相应地,广佛两市之间的战略通道也随着区域发展和布局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要求。

“广佛北部城镇区”指的是佛山三水区北部、南海区里水镇和广州花都区联系的区域,战略通道主要为过境交通服务。广州的“北优”将其北部空间予以优化,加强了两市邻近地区的交通连接,新白云机场及其配套交通系统的建立改善了佛山北部地区交通区位环境,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东西向主要通道包括:珠三环高速、珠二环高速、三花公路(S118)、东西二线-华南快速;南北向主要通道包括:一环西路北延-佛清高速、一环东路北延-红棉大道、炭步大道—桂和公路。

“广佛中部都会区”指的是佛山大沥组团、中心组团与广州中心主城区联系的区域,该区域是广佛都市圈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是广佛都市圈最核心的衔接区域。战略通道除了满足过境交通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两市内部交通联系。通过交通通道的建设,以及旧城区的用地功能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两市中心城区的改造与更新,实现广州的“西联”、佛山“东联”的发展策略,使得佛山与广州的联系更加通畅、功能更加协调。东西向主要通道包括:广三高速-广佛高速-北环高速、联桂路-珠江桥放射线、桂丹路-龙溪大道、魁奇路-疏港路(平南高速)、广明高速、一环南路-沙湾干线;南北向主要通道包括:广佛高速、西环高速、

广珠西线高速。

“广佛南部城镇区”指的是佛山大良容桂组团与广州南沙副城区联系的区域,战略通道同时满足过境交通和邻近区域内部交通的需要。通过打通南部的联系通道,实现广州“南拓”、佛山“南延”的发展策略,使得佛山南部核心“大良-容桂”与广州未来的新市区中心和南沙片区的开发协调。东西向主要通道包括:龙洲路—市良公路、珠二环高速、顺番公路-黄榄干线、横九路-桂阁大道;南北向主要通道包括:广珠西线高速、东新高速。

另外,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广佛两市的战略通道还应重点加强与机场、铁路客运站、港口等主要区域性设施的联系,利于两市重要基础设施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同发挥交通枢纽的作用。联系广州新机场的主要通道有:珠二环高速、三花公路(S118)、一环北路-华南快速、一环东路北延-红棉大道、炭步大道—桂和公路等。联系广州新客站的主要通道有:魁奇路-疏港路(平南高速)、广明高速、西环高速、广珠西线高速等。联系南沙港的主要通道包括:珠二环高速、顺番公路-黄榄干线、横九路-桂阁大道、东新高速等。 3、 广佛两市之间战略通道的确定

战略通道是指对区域或城市的发展具有长远和全局意义的、关系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交通走廊。广佛两市的战略通道应具备的条件:①道路等级高,技术标准高,通行能力大;②跨越重要门槛,成为重要的交通集散走廊;③具有开敞性,与区域交通干线系统有便捷的联系,起到骨架作用;④贯通广佛,影响城市整体格局。根据此原则,确定广佛两市之间的战略通道如下:

1) 珠三环高速公路

珠三环高速公路位于广佛都市圈外围,是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的骨架。珠三环高速公路强化了广佛都市圈与珠三角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的衔接。

2) 珠二环高速公路

珠二环高速公路位于广佛都市圈的主要发展区,不仅是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的骨架,更是广佛都市圈的核心环。通过珠二环高速,可将广州新机场、广州东部地区、广州新城、佛山大良容桂组团、九江龙江组团、西江组团、西南组团等主要发展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珠二环起到疏导广佛都市圈的过境交通功能,避免过境交通穿越中心城区。

3) 炭步大道-桂和公路

将广州花都副城区、佛山狮山组团、大沥组团和中心组团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广佛都市圈重要的纵向道路骨架之一。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4) 红棉大道-佛山一环东路

该道路纵贯广州花都区和佛山东部地区,是花都副城区、佛山大沥组团、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的重要联系通道,是广佛都市圈重要的纵向道路骨架。

5) 一环北路-华南路三期

该道路横贯广州白云区、天河东北部地区、佛山北部地区的东西向快速通道,是广州北部地区和佛山北部地区一体化的重要联系通道。

6) 广三高速-广佛高速-北环高速-广深高速

广三高速-广佛高速-北环高速-广深高速是横向贯通广佛都市圈最重要的轴线走廊,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与佛山中心城区之间最便捷的联系通道之一,同时也是广州与粤西地区、以及佛山与粤东地区之间的重要过境通道,是广州东进、西联,佛山东联、南延战略的最重要通道。

7) 广州西环高速

西环高速位于广佛两市中心组团边界区域,对疏导两市中心组团的过境交通起到重要的通道作用。

8) 联桂路-珠江桥放射线

此道路是广佛两市中心城区最便捷的快速联系通道之一,将广州市老城区和佛山的中心城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加快广佛都市圈一体化的最重要通道之一。

9) 桂丹公路-龙溪大道

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与佛山中心组团、狮山组团重要东西向联络通道。 10)

魁奇路-平南公路

贯通佛山中心组团和广州南部地区,将佛山中心区、广州大学城、广州新城、南沙中心区等重要发展区以及三山港、新客站、莲花山客运港和南沙港等重要交通设施联系一起,充分实现广佛两市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对广佛都市圈一体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此道路与多条南北向的高、快速路实现交通转换,对发挥整体路网的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

广明高速

广明高速与珠二环高速路连接在一起,是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的骨架道路。该道路既能实现环路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对实现广佛都市圈和珠三角其他区域的联系起到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强化了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功能。同时,该道路也是防止广州主城区过度膨胀的重要生态隔离走廊。

12) 广珠西线高速

位于广州与佛山南部区域的边界,是广佛都市圈与大珠三角南部区域的重要联系通道,是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的重要射线之一,强化了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功能。

13)

东新公路

是南沙港向外辐射的重要货运疏散通道,是佛山与广州南沙港之间重要的联系通道,也是广佛南部城镇区的重要联系通道。

14)

佛山一环南路-沙湾干线

是番禺南部地区、广州新城和佛山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九江龙江组团之间重要的东西向联络通道,对于加快广佛南部地区的融合起到重要的作用。

15)

佛山“横八”-南国路-黄榄干线

是贯通广佛都市圈南部地区的重要东西向通道,也是连接广州新城、南沙中心区和佛山大良容桂组团、九江龙江组团、西讲组团的重要通道。

五、广佛都市圈高等级道路系统整合

1、 整合目标

广佛都市圈高等级道路系统整合应立足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通过建设便捷、高效、通达的高快速路网,从空间体系和结构上强化并完善广佛都市圈同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进一步突出广佛都市圈作为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中心地位;将高等级路网作为都市圈发展的基本骨架,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和结构调整,促进广佛都市圈的迅速融合。 2、 路网整合问题分析

为了强化广州市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在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珠三角高速公路网中均确定以广州为核心的环形放射状高速公路网。根据广州市最新完成的市域高等级路网规划,其市域高等级路网在广东省和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形成了“四环十八射”的环形放射状高快速网络。由于历史原因,佛山市的规划形成了以佛山一环为中心的方格网状快速交通路网格局,该路网体系对佛山的城市空间布局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由于佛山市的方格网状路网嵌入到了珠三角一环和二环之间,造成部分放射性道路的选线存在难度,而方格网状路网又起不到放射性道路的辐射作用,使得两套路网在衔接与整合上存在一定难度。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如何继续强化广佛都市圈的中心辐射作用(尤其是向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并进一步加强广佛都市圈内部的迅速融合,是广州与佛山两套路网整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 路网整合思路

首先,为了强化广佛都市圈的中心区域地位,应继续加强广佛都市圈环形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强化广佛都市圈与珠三角、广东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的衔接,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为了更好地协调佛山方格状路网与广佛都市圈整体路网之间存在的矛盾,应梳理好通过佛山境内的放射状道路,加强珠三角一、二环之间的联络功能以及对外的辐射功能,尤其要强化广佛都市圈对西部的辐射能力。

其次,为了加快广佛都市圈一体化的进程,除通过环形路网将广州与佛山的重点区域联系起来之外,还要通过环内的方格网状的高等级路网来促进广州与佛山的迅速融合,尤其是要加强东西横向道路的联系功能,促进广佛两市中心组团的迅速融合。 4、 规划布局

通过上述分析,在广州与佛山两市城市空间布局基础上,广佛都市圈高等级路网将形成以广州、佛山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双核两环二十一射”的环形放射状路网为骨架,以“五横六纵”方格网状路网为补充的环形放射状+方格网状路网格局。

双 核:环城高速公路、佛山一环路。 两 环:珠二环高速公路、珠三环高速公路。

二十一射:广清高速、机场高速-街北高速-街东高速、京珠高速、广河高速、广惠高速、广

深高速、广园东快速路、广深沿江高速、南二环高速东延线(东莞沙桥干线)、广珠东线高速、虎门高速、广珠西线高速、佛山一环东路南延、广佛高速—佛开高速、佛山一环西路南延、佛山横八路、广明高速、广肇高速—广梧高速、广三高速—广贺高速、佛山一环西路北延—三花公路(佛山横一)和佛清高速。

五 横:佛山一环北路—华南路三期、桂丹公路—龙溪大道、魁奇路—平南公路、佛山一环

南路—沙湾干线、南国路—黄榄干线。

六 纵:佛山一环西路、炭步大道—桂和公路—佛山大道、佛山一环东路、东新公路、华南

快速路、南沙港快速路。

图5.1 广佛都市圈高等级路网规划整合

六、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情况

1、 道路衔接原则

 充分发挥现有交通设施和走廊的作用,利用好两市已有的交通资源。

 区域性的大运量交通,必须通过高等级的道路网络来解决,要优先考虑战略通道的衔接。

按照规划道路迁就现状道路,个体利益让位于两市整体利益的原则,从区域路网交通功能的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广佛两市的现有规划和道路建设现状,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

要预测到广佛都市圈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两市相连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对有可能相连接的道路网络在规划层面上予以保留和控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建设的可能。  对目前无法确定的衔接道路,应结合区域规划,按照先通后优的原则处理。

 对高等级道路的关键连接点,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能性,尽快开展工程实施的前期研究。

2、 衔接总体情况

广州市与佛山市接壤边界长约200km,两市道路网规划衔接点共有60处(广州市花都区9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处、白云区14处、荔湾区13处、番禺区24处;佛山市与之对应的道路有三水区5处、南海区36处、顺德区19处),其中高等级道路18处,主干道29处,次干道及支路13。

目前,现状已开通的接点(A类)有15处;规划线位已对接的接点(B类)有5处;规划线位已明确连通,但具体道路红线坐标需微调的接点(C类)有22处;双方已经明确取消的接点(D类)有5处;衔接道路等级较低,且相关地区控规尚未确定,近期暂时保留各自规划线位,在相关地区控规编制中落实衔接方案的接点(E类)有3处;规划通道已原则确定,规划线位待工程方案落实的接点(F类)有10处。

表1-1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情况汇总表

道路类别 高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及支路 小计 现状已开通(A类) 8 7 — 15 规划已对接(B类) 4 — 1 5 规划连通,道路红线需微调(C类) 2 10 10 22 规取消衔接点(D类) — 4 1 5 划 在地区控规编制中落实(E类) — 2 1 3 规划通道确定,线位待工程方案落实(F类) 4 6 — 10 合计 18 29 13 60  现状已开通(A类),共15处

- 高快速路:8处,西二环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公路、西环高速公路(有两处衔接)、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炭步大道—桂和公路、华南快线—东西二线、龙溪大道—桂丹公路

- 主干道:7处,省道S118—三花公路、芳村大道—广佛公路、花蕾路—穗盐路、花

地大道—永安路、105国道、市良路(沙湾干线辅道)-龙洲公路、豪岗大道—五沙横一路;

 规划已对接 (B类),共5处

- 高快速路:4处,平南公路、南二环高速公路、东新公路、黄榄干线—顺番公路; - 次干道及支路:1处,葵棚路—海景大道。  规划连通,但道路红线坐标需微调(C类),共22处

- 高快速路:2处,珠三环高速、红棉大道—一环东路北延线;

- 主干道:10处,山前旅游大道—国街线、古树大道—芦苞镇高尔夫大道、白云区规

划路—幸福路(编号10)、白云五线—和顺西南涌北侧路、白云四线—官和路东延线、金沙洲沿江路—沿江东路、石壁大道—林岳大道、钟陈路—工业园一路、潭东大道—五沙纵一路(编号54、五沙以北);

- 次干道及支路:10处,金沙洲规划路—里横路(编号15)、金沙洲规划路—检察官

培训中心大道(编号16)、金沙洲规划路—海北大道(编号补1)、金沙洲规划路——兴联北路(编号20)、金沙洲规划路—白沙路(编号21)、芳村沿江路—南海黄歧北环路、芳村规划路—海五东路(编号33)。

 衔接意义不大,取消衔接点(D类),共5处

- 主干道:4处,东风大道(编号8)、新浦南路—三山大道、禺山大道—广碧路、佛

山横五路(编号44);

- 次干道:1处,金沙洲规划路(编号19);

 衔接道路等级较低,且相关地区控规尚未确定,近期暂时保留各自规划线位,在相关地

区控规编制中落实衔接方案(E类),共3处

- 主干道:2处,民兴大道—南国东路、七号公路—五沙纵二路;

- 次干道及支路:1处,炭南路(编号6);

 规划通道已原则确定,规划线位待工程方案研究落实(F类),共10处。

- 高快速路:4处,广明高速公路、大坦沙路—建设大道、珠江桥放射线—广佛二线(联

桂路)、沙湾干线—一环南路东延线;

- 主干道:6处,黄石路—碧江大桥规划路、芳村规划路—河东中心路(编号30)、芳

村规划路—平七路(编号32)、钟三路—三山工业区环岛路、潭东大道—五沙纵一路(编号补3,五沙以南)、桂阁大道—佛山横九路。

3、 战略通道衔接情况

根据前述分析,广佛之间的战略通道共15条,具体衔接情况如下:

 现状已开通(A类),共6条,分别是广佛高速公路、西环高速公路、炭步大道—桂和公

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龙溪大道—桂丹公路、华南快线—东西二线;

 规划已对接(B类),共4条,分别是平南公路、珠二环高速公路、东新公路、黄榄干线

—顺番公路;

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  规划连通,但道路红线坐标需微调(C类),共2条,分别是珠三环高速、红棉大道—一

环东路北延线;

 规划通道已原则确定,规划线位待工程方案研究落实(F类),共3条,分别是广明高速

公路、珠江桥放射线—联桂路(广佛联络线)、沙湾干线—一环南路东延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