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并学会运用。
2、带着自己对威尼斯的感觉,朗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第4自然段。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子的方法,了解威尼斯小艇特点,以及船夫的驾驶技术的高潮,领会作者极富特点、准确描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交流:
同学们,大家一定喜欢旅游吧!说说看,你都曾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导入新课:
可以四处旅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更能换一种心情。今天,我们将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看看那里的独特风光。(齐读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1.出示威尼斯图片资料。(师出示图片,一边做向导,介绍威尼斯)
2.作者看到那么多景物,为什么单单选小艇来写呢?生各持己见。
师总结:威尼斯就是这样一座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板书:河道纵横 以艇代车
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马克吐温游览后,对威尼斯的小艇情有独钟。小艇有哪些独特的魅力
吸引了作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生自读课文
2.交流:课文围绕小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
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这都是威尼斯这座城市独有的风景。
二、品读赏析,深入理解
1.来,说说看,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小艇?生找第2段。默读第2段,想一想,威尼斯的小艇什么样?(交流完成学习单)
2.出示第2段
(1)大家看,这段文字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比喻)
(2)比喻句变红:大家看这句话——
(3)接读感悟:作者由小艇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联想到了挂在天边的新月;由行动轻快灵活联想到了田沟里的水蛇。
这样的小艇还像什么?(答案纷杂)大家说到的这些,马克吐温在写作时可能也想到了,可他选
用的是新月和水蛇,这样写,会使文章产生怎样的效果?(副板书:准确表达)
(4)指导读:是呀,遣词造句要讲究严谨。马克吐温就是这样,根据事物加上联想,准确表达,把小艇写得活灵活现,极富特点。(板书:小艇 极富特点)
想象着小艇的样子来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3段
坐在这样的小艇中,又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3段。
4.学习第4段
师:坐在这新月般的小艇中有这样的感受和情趣,原因还来自于驾驶技术特别好的船夫,文章第4段有一个词最能说明船夫驾驶技术高。是哪个词?(板书:船夫 操纵自如)
(1)从哪里能看出船夫对小艇操纵自如?(交流完成学习单)
(2)生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师引读:是呀,就是这样,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还能——
指导读:(示船夫照片,了解传统)师口述。大家看,这就是威尼斯的船夫,他们头戴礼帽,身穿制服。在威尼斯,船夫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在那里有这样一个传统,想当一个船夫,他的家族必须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座水城,驾船技术要代代相传,大家看,衣服上不同的颜色就代表着他们家族不同的宗教信仰。这种独特的历史传统,使得威尼斯的船夫们驾驶技术炉火纯青,驾起小艇来个个游刃有余,
操纵自如。
5、(你佩服威尼斯船夫吗?尊敬他,羡慕他……)用你们的朗读来表达你对他们的赞美。
6、给你一个支点,我们来背背这段文字。
生据提示,再读句子(示“他操纵自如….急转弯”,将“不管、总能、而且、还能”变红,其余隐去)。
过渡: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作者乘坐小艇游览威尼斯时,也把目光投向了生活在这座水城的人们,还有哪些段落也写到了威尼斯的人们?
(七)师:聆听着马克吐温轻松的叙说,我们陶醉在威尼斯那独特的风情中。
师结合板书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马克吐温来到河道纵横交叉,以舟代车的威尼斯。我们看到了那极富特色的小艇,驾起船来操纵自如的船夫,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威尼斯悠闲幸福的人们。
三、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推荐阅读
师:马克吐温描写威尼斯的文章还有呢,老师向大家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也很值得一看,课后请同学们阅读。
四、板书
威尼斯的小艇
河道纵横 以艇代车
独木舟 准确表达
小艇 新月
水蛇 船夫 操纵自如
极富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