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4期 2016年12月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 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Vo1.9 No.4 Dec 2016 以电影《致青春》为例分析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 袁 敏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网络小说改编为电影是影视发展的一个热点,为电影创作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通过对电影《致青春》 改编的分析.认识到网络小说改编为电影是成功的,但改编应对原著精华充分利用,并将此与影像化创作充分结 合,促进网络小说和电影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网络小说;电影改编;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O4—55—03 近几年,大量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掀起了一场场热潮,这些电影大多改变自网 络小说,具有很广泛的受众群体支持.2011年,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儿》被改变成电影,取 得了很好的反响,带动了青春校园题材影视热潮,从那以后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成为影视制作方关注的焦 点.网络小说从上个世纪进入社会大众视野,在后来十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壮大,对纸质文学发展带来了不同 程度的冲击,但是在数量繁多的情况下,网络小说的质量良莠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网络小说的发展. 电影作为一种受众范围广、活跃度高的艺术媒介,和网络小说的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小说发展 面临的瓶颈,同时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影业的发展.基于网络小说和电影制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以《致我们终 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为例,分析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 1 网络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关系 网络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网络小说.长期以来,文学都是电影创作的 重要改编来源.和传统文学相比,在新媒体的发展下,网络文学和电影创作之间体现了更多的共性特点.受 大众化和商业化的影响,网络文学和电影创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很多网络文学作品都被改变成电影.经 过调查研究发现,网络文学创作题材中最受欢迎的是以写实为主的青春文学作品.因而,对青春文学作品的 电影改编会获得较高的收视保障,并促进青春网络文学小说的影视化写作.电影和网络文学都是在现代意 义上产生的一种叙事样式,具有大众文化的印记,拥有广泛的群众支持.为此,将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是一 种相互促进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网络小说《致青春》的电影改编分析 2.1背景的改编 小说发生的时间是在2000年,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过多的交代和渲染.电影则是将背景改到了1994 年,将南京一所快要被拆掉的大学改造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大学.编剧说这么改变的目的是通过寻 收稿日期:2016—05—17 作者简介:袁敏(1977一),女,陕西户县人,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讲师,硕士 ・55・ 袁敏:以电影《致青春》为例分析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 找过去的场景和环境,让看完电影的人能够勾起更多对往事的回忆,同时,也是为了让作品创作背景符合导 演的喜好和兴趣,让导演能够更好地驾驭作品. 原著小说作者辛夷坞是一位80后作家,而电影导演赵薇是70后,这种改编也是出于导演和小说创作者 生活年代的不同.另外,电影和小说采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段来表达故事,小说应用的是语言手段,电影应用 的则是视觉手段. 2.2情节的改编 电影《致青春》的改编和小说的情节安排上存在一些不同的取舍和变动,比如电影中没有表现郑薇和母 亲的谈话、郑薇和陈孝正母亲的见面、郑薇和陈孝正之间的性关系以及郑薇在毕业之后的工作等,在删掉这 些情节的同时额外增加了电影开头的郑薇的童话梦境、阮莞男朋友的女同学怀孕、黎维娟被男朋友抛弃、朱 小北和超市老板发生冲突之后的退学等.另外,电影改编和原著小说改动的情节也有很多,比如郑薇和陈孝 正是同事关系、阮莞车祸去世、许开阳和曾毓的联姻、林静和施洁之间的纠葛问题等. 关于电影改编对原著小说的变动,编剧认为这样的改编是因为电影主要讲述的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 青春”,所着重表现的是青春逝去之后的内容,至于正值青春时候的内容需要进行删减,因为不是影片的主 题,只需要简单地向观众进行交代就可以,不需要用太多的电影时间来表现.至于删减郑薇和陈孝正之间的 性关系,编剧认为这么做是为了丰富女主角郑薇的形象,将人物思想举止和当时七十年代大学生的思想相 贴切,即那个时候的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很尊重自己的感情,不管多爱一个人都不会尝禁果,不会急于投奔 情欲.也是向观众宣扬一种纯洁的爱情观,和大行其道的“打胎式青春”相比,这样的省略也是对我们青春净 土的一种回归.影片开场郑薇的童话梦在某种程度上隐喻了男女之间都有的一种幻想和向往,即女生向往 白马王子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往深处挖掘,这样的设置是电影中体现的一种反讽.另外,在电影中增加 朱小北和黎维娟等人物的戏份更是为了体现电影表达的群像式特点,将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的故事交相辉 映描述共同构成电影丰富的故事情节.电影最后对故事情节开放式的表达和小说大团圆的结局不同,编剧 认为这样改编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跳出爱情固有大团圆才幸福的局限认知,并从爱情中获得更多对爱情的理 解以及更丰富的爱情选择能力比陷在爱情中更具有意义,也是对人物性格形象的一种呼应.郑薇这个角色 在爱情中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判断才让她最后变成了成熟、理性的女性.这是女性的成长史,如果在电影结 尾安排了大团圆的结局,则是无法体现女主角郑薇的成长. 小说和电影的叙事都离不开故事本身的情节框架,需要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体现生活的真谛.和小 说天马行空创作不同的是电影的改编创作会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完整的 故事情节,并在情节的表现中展现某种冲突、解决某种冲突,需要对一些小说情节进行忽略.小说的故事叙 事方式一般是按照时间、情节发展的顺序进行线性叙事,而电影是通过镜头来表现故事内容的,是立体化、 动态化的,电影的呈现关键在于镜头语言,因而对原著小说的语言需要精确化提炼. 2.3人物的改编 在电影《致青春》中,大多数人物的性格都遵循了小说的安排,但在林静角色上进行了较大的改编,并增 加了朱小北、黎维娟的性格表现.小说中的林静是一个检察官,做事情很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遇到事情表 现沉稳,深爱郑薇,最后也和郑薇在一起.电影中的林静只是将郑薇当作自己的妹妹.编剧认为这么改编是 因为林静这个角色在郑薇成长的重要几年中缺席了郑薇的青春,只是作为一种青春里的象征存在,林静和 郑薇再遇见的时候编剧认为,如果两个人还保持那种小说中的爱恋关系不符合时间变化.因此,对人物情感 趋向上进行了改编. 另外,电影中也在展现郑薇形象的同时突出了朱小北和黎维娟的角色,编剧在诠释朱小北人物角色时 候说“这样一个女性化特征不明显的角色,在近几年逐渐增多,这些女生具有独立的尊严和道德,具有很强 的信念感,是需要花笔墨多描绘的.”最后嫁给富豪的黎维娟则是代表了社会上这样的群体:他们出身卑微、 成长比一般人要负担更多的东西,因此,很早就懂得人们所想要和适合的幸福生活状态,对于这些人来讲幸 福更多是物质层面的,也是一种女性成长观念的体现.最后,编剧将朱小北的结局安排成选择去遗忘过去, .S6・ 袁敏:以电影《致青春》为例分析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 但是却发明了“记忆法”;黎维娟是一个拜金主义者,最后嫁给了富豪.这种人物形象的安排在某种程度上都 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讽刺. 3 从传播学角度看《致青春》电影改编的成功 3.1 改编准备定位,符合了年轻受众的精神需求 网络小说的创作题材类型多样,内容的设置更加生活化,在语言的选择上言简意赅,在阅读形式上表现 为可以应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进行阅读,由此得到了很多年轻受众的青睐.以往改编的网络小说,比如《杜 拉拉升职记》《失恋33天》《搜索》等高票房影片,都是以青春、爱情、校园生活等为主题,这些主题的设置迎 合了青年受众对小说阅读的精神追求.8O、90后一代的年轻人接收能力很强、欣赏面广,但是受平时工作和 学习压力的影响,他们在电影的选择上一般会青睐于主题鲜明、轻松愉悦、接地气的电影.网络小说的题材 广泛、通俗易懂,大多创作是写实主义,对青年人的生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表现,特别是以青春、爱情、校园 等为主题的网络小说数量更是层出不穷.将这种类型的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不仅丰富电影这种大众文化娱 乐方式,而且也满足了青年受众的观影需求.《致青春》属于青春怀旧类电影,主要受众群体是80后青年,影 片中描述的郑薇和陈孝正之间的朦胧爱情和当时那个年代青年之间的爱情模式基本一致,符合他们的审美 特点,很容易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3.2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致青春》电影获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电影上映之前的重复性新闻报道,通过重复性的新闻报 道提升了这部作品在公众心中的重要性.《致青春》是2007年很火的一本网络小说,小说在连载之后就赢得 了一定的人气和关注,之后有关传播者利用新媒体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再度宣传,扩散了小说的影响力.比 如,2012年《致青春》开机之后,官方微博就对这部电影的内容和主角进行了宣传,并随后确定了电影的公映 时间.一时间,官方微博获得了162779次转发.同时,由于电影的主要演员有韩庚,导演是赵薇,使得他们的 粉丝纷纷关注电影的进展和有关问题,每天将和电影有关的剧照、拍摄花絮等通过微博进行转发,在电影上 映之前就收获了众多的关注和期待. 4 结语 网络小说改编为电影在近几年是影视界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网络小说的挖掘和改编,为电影 创作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致青春》作为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六天票房超过了三亿,从票房上看,这无疑 是一种成功的体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小说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关于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故事背景 等始终存在一些争议的问题,同时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影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对原著精华内容的充分利用值 得有关文艺界人士的思考,在对小说改编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电影的商业意义,而且还应该通过思考将 网络小说所表现的具有价值的部分和影像化创作充分结合,从而促进网络小说和电影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晴.从传播学视角浅析网络小说与电影“联姻”的成功——以电影《致青春》为例[J].新闻知识,2013(6):87—89. [2]欧冬春.辛夷坞小说及其文学效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 [3]谢冰莹.论中国网络小说影视的改编[D].杭州师范大学,2015. [4]孟艳.中国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董文杰.网络小说影像改编策略分析——以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J].山东文学,2014(7):79—80. [6]王娅楠.论网络小说电影改编的特色和文化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申舒尧.90年代以来文学影视化现象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8]覃思思.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与传播策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责任编辑:王磊强] (下转第6l页) ・57. 胡怡彤: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徐联云.我国金融体统与金融监管浅析[J].现代商业,2008(21):30. [2]巴曙松.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127):18—21. [3]田代臣.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34):387. [4]聂碧芳.探讨我国现代金融监管体制[J].经营与管理,2009(12):33—34. [责任编辑:王磊强] Analysis on China S Financial Supervision Mode HU —tong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Xi 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 an 710077,China) Abstract:China S financial supervision mode is gradually built up on the basis of China 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 tions.It is influenced by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our county;irt is also subjected to the impact of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problems in the effe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financil superviasion functions.Therefore,China S financil asupervision mode has to adapt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at the same time,there is a need to be improved.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 s financial supervis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fi— nancil superavision mode of our county based on tr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S finan— cial supervision mode. Keywords:financial supervision;supervision mode (上接第57页) Analysis on the Cinematographic Adaptation of Network Novel in the Case of Film¨To the Youth¨ y N Min (Basic Courses Department,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 an 710077,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new media,the output and the audience of the network novel have been increasing,and this is gett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film maker.A lot of network novels have been adapted into films,which has promo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novel itself.This article takes the movie”To the Youth”as an example,on the basis of elabor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twork literature works and the movie,from the background,the plot,the character three aspects analyzes the movie adaptation of network novel”To the Youth”,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the network , novel adaptation. Keywords:To the Youth;network novel;cinematographic ada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