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NAL OF PRACT|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口o Vol,I8 No.3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年3月 第l8毒3期(总第110期) 辨证治疗慢性湿疹4O例 米要和(重庆市中医院40。。11) [中图分类号JR275.9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2)3—00l7一o1 笔者自1999年2月~2001年10月以来,辨证 治疗慢性湿疹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如例中,男l7例,女23例;年龄最小8岁、最 大6l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年。均 经过多家医院确诊为慢性湿疹.并经过1个月以上 的治疗。 诊断依据参照《实用皮肤性病手册》标准。皮损 以浸润、增厚、粗糙或萏藓样变为主,多为局限而境 界清楚的斑片或斑块,周围可有散在丘疹或丘疱疹。 常为暗红色或褐色。可伴有色素沉着或糠状鳞屑。 2治疗方法 肝胆湿热型:皮损好发于耳窝。耳后皲襞,耳前 部、明囊、会阴肛周,以丘疱疹为主。表面潮红,有粘 液,糜烂,皮肤搔痒,抓住有磷屑.口干苦.小便黄,大 便于结或溏雨不爽 舌质红,瞢黄厚腻,脉弦数或弦 滑。治宜清利肝胆。除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喊, 龙胆草、柴胡、泽泻、术通各】0g,栀子、黄芩、生地、 地肤子、白藓皮、千里光各l5g,车前草、苡仁、土茯 苓、六一散各30g。 心脾两虚型:皮损好发于的颜面.四肢屈删.以 红色丘疹为多见.糜烂,渗液 鳞屑.常伴倦怠乏力 纳呆,面色不华;舌质淡或淡红,舌苔白或白腻,脉濡 细无力。治宜健脾除湿,挂风止痒 方用枳术赤豆敢 加减 炒枳壳、炒白术、赤小豆、益母草、赤芍各i . 砂仁、荆芥、防风、蝉蜕各10g 血虚风燥型: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躯干.以多 形损害为常见 局部皮肤增厚.呈暗红或褐色,表面 粗糙不平,呈苔藓样改变,有鳞屑附着.亦有轻度糜 烂.时有少量渗液,瘙痒.常拌面色萎黄,齿甲不荣。 口干不欲饮。舌质拔红.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或沉 细无力。浩宜养血挂风。凉血止痒。方甩四物汤加减。 当归.川芎、甘草各10g,生地、玉竹、苡仁各30g,防 风、麦冬、地肤子、自藓皮、千里光、蝉蜕、乌梢蛇、丹 皮、赤芍各15 。 血淤湿阻型:多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皮损好发 于小腿下l/3内侧及踝部。皮肤潮红或色素沉着,丘 疹,水疱.糜烂,渗液交替出现.经久不愈,可发展成 溃疡,久之出现水肿’疆润.皮肤变硬,舌质红或暗红, 舌边尖或有少许撒点.少苔或黄腻苔,脉细缓或细 涩。治宜除湿祛风,活血消撩。方用二妙散合四物汤 加减。黄柏、苍术、苦参、赤芍、生地各1 5g,苡仁、土 茯苓、车前草 丹参、六一散各30g.当归、川芎各 10g。 . 各型均每日1剂,水煎,分3欢于饭后半小时服 用;药渣可加花椒1 5g。如有渗渡者加枯矾1 5g。水煎 取汁外洗患处 7天为一疗程,可治疗4个疗程。 3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随访半年来 复发: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随访半年,偶有发 作,但能忍受;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 加重。 4治疗结果 治愈11例,占27.5 ;好转22例。占55.0 ; 无效7例.占1 7.5 ;总有效率82.5 。治疗时间最 长28天,最短1l天,平均1 9天。 5典型精例 李某,男.37岁。2000年11月4日就诊。患者 患阴囊湿疹10余年。用西药治疗反复难愈,尤以饮 酒劳累后病情加重,严重时,剧痒难忍,夜不能寐,苦 不堪言 查阴囊潮红,增生肥厚,表面有糜烂、渗液。 抓痕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谣医诊断:阴囊慢 性湿疹急性发作。中蹉诊断:肾囊风,辨证:肝胆湿 热下注。浩法:清肝利胆,除湿止痒 方用:龙胆泻肝 汤加减 龙胆草、柴胡、泽泻、木通各10g.栀子、黄 芩、生地、地肤子、白藓皮、千里光、苦参各15g.车前 草、苡仁、土茯苓、六一散各30g。每日1剂.水煎,分 3次于饭后半小时后服用。并用药渣加花椒15g,枯 矾l 5g煎水取汁外洗患处。用药5天后,症状明显减 轻,能正常入睡。再服5剂,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又服 5荆以巩固疗效,并嘱其忌饮酒,忌食辛辣油腻之 物。注意饮食起居,服用龙胆泻肝片2个月,随访半 年,未再复发。 6体会 中医认为本病基本病机在于肝郁脾虚,运化失 职 或久病伤正,肌肤失养;或热邪伤络。迫血妄行。 致风湿热毒客于肌肤而发病。笔者认为本病多呈虚 实夹杂之象.病因复杂。病情迁延。治疗不宜采用一 方统治,而应辨清虚实,分别急缓,审证求因.随证施 治、方可取效。 (收稿日期:2001—12--l2) ・I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