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跨班角色游戏区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来源:一二三四网
跨班角色游戏区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提出

1、角色游戏是幼儿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它能丰富幼儿的交往内容,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并逐渐学会遵守规则,学会谦让、合作。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未来的活动家,首先是在游戏中培养起来的。“可见,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不可低估,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在幼儿园各班区域环境创设中,由于空间限制,角色游戏区设置的主题比较单一,幼儿很难体验到多种场所的角色扮演,同时由于同班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相近,不利于提升他们的社会经验,很难充分挖掘角色游戏区的活动价值。跨班角色游戏作为一种新的游戏组织形式,它可以融合各班角色游戏区的资源,扩大幼儿的交往面,逐步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不断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游戏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我园还没有开展过跨班角色游戏,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我班将于海马班共同进行跨班角色游戏,对于如何构建跨班角色游戏区的活动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关键词的界定:

1、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的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为象征性游戏。

2、教师的指导: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指导,促进幼儿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是一个开放性的与幼儿互动的过程。游戏中的教师指导充分地体现着幼儿教师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

3、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旨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研究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促使教师在实践中能灵活地运用和把握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自主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1、整合两个班级资源,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活动材料,帮助同龄和异龄幼儿在扮演角色中认识社会,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积极引导他们通过协商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与纠纷,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

2、摸索出跨班角色游戏区活动的模式,为园内班级提供借鉴。

四、研究对象:

xxx班全体幼儿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班级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在角色区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的情况,能够帮助教师判断孩子的游戏水平及指导策略的适宜程度。

3、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弄清其游戏特点及其社会性发展的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首先,它以找出一个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起点为开端。之后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找到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发展出自己的行动策略。最后,将行动策略应用于实践,并对其效果加以检验。

六、研究内容:

1、探究跨班角色游戏区活动的空间材料策略、规则策略、观察指导策略、分享交流策略、家园互动策略。

2、探究自主教研的活动方式,提高自主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七、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

选题讨论、制定实施计划、学习教育理论、丰富有关角色游戏的理论知识,积极吸收先进观点和理念,做好环境创设

实施阶段 运行操作、观察记录、修订计划、积累资料、阶段评估

总结阶段

汇总案例资料、总结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