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

来源:一二三四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

作者:王飞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9期

王 飞

2008 年1 月16 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该区域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该区旅游业参与市场竟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从广西北部湾区域旅游业合作的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合作的资源本底和合作现状,找出了当前该地区旅游业合作存在的地区行政壁垒、市场联合营销力度不强、合作观念薄弱、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的合作提供理论参考。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旅游业作为关联程度、开放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越来越多的地区从各自经济利益出发,利用区域地缘优势,打破行政区划,推进区域旅游的合作,由此可见,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也是地方旅游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 万km2。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对该地区的研究文献较少,谢万忠分析了广西北部湾“4+2”城市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广西北部湾旅游圈“4+2”城市应摒弃谋求个别城市发展的狭隘理念, 携手合作, 积极解决面临的问题,使广西旅游更好地融入泛北部湾旅游合作, 打造广西旅游新增长极;王雪芳从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的合作及产品开发思路问题;李莉、梁继超从环北部湾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广西区域旅游合作的问题,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北部湾地区的旅游合作进行了探讨,其内容涉及的面还不够广,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该区旅游业合作的研究,有利于打破该区各市旅游业依靠自身资源单打独斗的传统发展格局,对该区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联合开发,旅游市场联合促销及拓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广西北部湾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广西北部湾旅游大通道的开拓,广西北部湾区域特色旅游线路的打造,广西北部湾旅游大市场的开发,广西北部湾区域旅游城市联盟的建立,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和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区建设的推进以及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资源本底及合作现状

1. 资源本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互补性强, 其中有以滨海旅游为主的北海银滩、钦州三娘湾、东兴金滩、白浪滩以及怪石滩等, 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有南宁大明山、防城港十万大山, 以宗教及文化旅游为主的有都峤山、谢鲁山庄、五皇山等, 近年来,各城市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发展旅游业,各市的旅游资源利用及开发都取得了一定成绩,都开发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景点(表1)。

2. 区域旅游合作现状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进一步开发,区内六个城市的旅游合作也日益加强,主要体现在旅游企业及政府各旅游部门间的合作加强和旅游线路的无缝对接。在旅游企业方面,南宁各大旅游社分别同周边五个城市进行了合作,如南宁的国旅和钦州神舟国旅的合作;在政府的旅游各部门间,合作也进一步加强,2007 年6 月,北部湾经济区六城市创建了旅游联盟,携手宣传促销,开拓旅游市场,在南宁举行了北部湾区域旅游联盟的第一次联席会议, 包括南宁市市长陈向群、自治区旅游局局长肖建刚及六个城市的旅游局负责人都出席了此次会议,并签订了相关的合作协议。自2007 年首届会议起,由轮值城市每季度召集联席会议, 商议相关旅游合作事宜;在旅游线路对接方面, 六城市间旅游互动性逐步加强,逐步达到无缝化,目前开发了南宁到钦州三娘湾一日游, 南宁到北海银滩一日游,南宁到德天瀑布两日游、南宁到防城港金滩旅游区一日游等旅游线路等,旅行社推出的旅游线路涵盖了各市的特色旅游景区、景点。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1. 地方行政壁垒困阻,旅游产品没有整合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区域旅游合作的实施更多的表现为政府推动、行政撮合,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旧管理体制,严重脱离市场实际, 缺乏旅游产业和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合理利用, 旅游资源被条块划分,产品缺乏整合,联合营销不得力,单打独斗,争夺客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就目前合作的情况来看,各政府在协议中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合作效果不明显,具体原因主要是协议中的条款不具有约束性和指导性,具体合作如何落实不明确,权责不清晰,最终导致区域行政壁垒、地方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致使区域旅游形成不了合力。

2. 经济基础薄弱,旅游投资严重不足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全国其他沿海地区低。北海面临房地产热后的经济困难,钦州近年来因发展工业经济有一定的起色,但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底子比较薄,经济总体水平还不高,总体上讲,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的工业基础还比较差, 六城市的广大地区仍是落后的农业区, 缺少真正市场经济的投资软环境。交通设施落后,近年高铁开通有一定的改善,但公路方面仍然较差,尤其是连接各大城市的公路路况较差。城市发展资金缺乏, 融资渠道有限,政府投资不足,目前超过200 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缺少人气, 经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3. 品牌知名度低,旅游大品牌还没有形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相对集中, 其海洋旅游资源与美国的夏威夷、太平洋的关岛、泰国的普吉岛、PP 岛等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而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更为丰富多彩, 其壮、瑶、京、黎、苗、回族等民族风情多种多样, 中越边关历史文化风情更

具垄断性。然而, 从目前的情况看, 除北海银滩、崇左德天瀑布、南宁青秀山、玉林谢鲁山庄等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其他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都不高, 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也不明显,还没有形成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大品牌。

4. 六城市产品开发雷同, 竞争大于合作,线路设计单一

谢万忠在谈广西北部湾“4+2”城市旅游合作问题时提到:“南宁、崇左、玉林等市都主打东盟民俗文化旅游牌, 每个城市都计划建一个甚至几个以东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试图以这种形式来阐述对东盟国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种不重视市场需求的投资实际上是一种重复投资和浪费资源的行为”。这的确是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大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弊病,再拿滨海城市的滨海旅游产品为例,钦州、北海、防城港都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滨海城市,都拥有同类型的滨海旅游资源,如北海的银滩、东兴的金滩、白浪滩、怪石滩以及钦州三娘湾, 各景区都在大力宣传自身的旅游产品, 空间竞争极为激烈,不利于整个区域旅游的合作。在旅游线路的设计方面, 多以点对点的线路居多,没有开发较长的旅游线路,如滨海旅游资源的线路开发,目前三地还没有推出广西环北部湾滨海旅游线路。南宁与玉林在宗教文化旅游线路的设计方面也比较欠缺。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旅游合作的建议

1. 打破地域限制,制定旅游合作统一政策

从区域整体利益考虑,打破区域合作壁垒,取消地方行政保护性政策,实现区域联动。一是,取消禁止对来自客源地旅游车的限制,积极建立北部湾经济区无障碍交通体制,推行公路收费“一卡通”服务;二是,区域政府之间和旅游企业之间要签订具有约束力和指导性的合作协议,并制定统一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协议的认真落实,对行业不法经营和从业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以保证行业发展规范有序;三是,充分利用各旅游供应商、旅游企业等形成营销网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宣传机制,开拓区域内外广泛的旅游客源市场,努力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留、市场对接、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2. 突出旅游产品差异性开发,避免雷同

在六城市地方政府的共同参与下,建立区域旅游的统一规划与开发体制。在整合旅游资源的同时,遵循全局最优的原则,充分挖掘各市的特色。在开发过程中着重打造不同的旅游主题形象,从而推出各自的主题活动,变客源竞争为互补。如北海银滩、北海涠洲岛可打造滨海休闲游和科普游,防城港、东兴至下龙湾、芒街一带可开发边境游,钦州可开发以八寨沟、三娘湾白海豚景区为首的生态游和观光游;玉林应注重宗教文化、商务会展,充分挖掘玉博会的会展旅游项目,崇左注重边境生态、边境民族生态文化产品的开发等。

3. 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加大旅游投融资力度

在硬件设施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设施的档次,如各景区的厕所、休息场所、公共信息、标语牌,指示牌、介绍牌等,加强设施维修保养,增加安全设施。积极引进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提高景区的旅游管理水平和旅游线路的整体服务质量。挖掘特色并且纪念意义高的旅游工艺品,如坭兴陶等。以品牌旅游景点带动周边旅游景点的发展,如崇左的“德天联盟嘉年华活动”,以“感恩回报”作为活动主题,赢得了社会大众的支持,同时宣传了壮、越民族风情,更提高了德天瀑布、明仕田园、龙虎山等景区的知名度。

4. 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区域无障碍旅游

在公路方面,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加强北部湾六市等周边各市公路网的连通,重点推进玉林至铁山港、防城至东兴等高速公路的建设,升级南北高速、南友高速、钦崇高速等,拓宽路面,改善路况;在水路方面,加大港口建设力度,积极筹划引进国际著名港航企业参与北部湾港口开发建设,提高港口知名度和经营水平,加快建设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体系,一是,北海港的建设;二是,钦州港的建设;三是,防城港港口的建设,钦州和防城港应早日开通赴越南下龙湾的海上航线;在航空方面,由于广西受地理状况以及经济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城市中仅南宁(吴圩机场)和北海(福成机场)有机场,而防城港作为广西人均GDP 最高的地级市,对外交通只有1 条国道(G7511)和2 条省道(S325、S312),随着边境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该地区目前的航运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要求,因此,可以考虑在防城港、钦州、崇左或玉林中的一个城市建设小型机场,开通区内专线。

5.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加大联合促销力度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城市的京、瑶、苗、黎、壮等少数民族县市,须进一步开发区域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中越京族的“哈节”、瑶族的“盘王节”、壮族的“三月三”等民族节庆进行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强化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进行较为详细、深入的介绍,制作各景区的旅游宣传片在客源地电视频道上以及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如腾讯、新浪等网站上播放,以加深目的地形象。“德天瀑布景区”曾利用广东旅游展销会的机会宣传自己的旅游产品优势和魅力,这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景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要求六市应充分利用全国各地的展销会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6. 加强旅游行业规范化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景区方面,应积极推进统一规划,建立专门的北部湾旅游信息网,加强六城市各景区旅游信息的交流,实现人才互给,信息互通。旅行社方面,严格规范操作,扶持品牌旅行社,杜绝压价竞争,允许外地旅行社独立接团,对一些操作达标、投诉较低的旅行社,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与资金、名誉支持,而对于暗箱操作投诉较高的旅行社,坚决取缔,以遏制恶性竞争。严格取缔黑导,积极推进导游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导游挂证手续,强化导游岗前培训,提升导游专业技能;强化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严格年审,规范导游服务。在利益分配方面,“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是北部湾旅游联盟的理想状态,也是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奋斗目标。但联合开发北部湾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需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在六城市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来协调各方利益的分配,强调各合作成员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基础上既竞争又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合作成员共同分享区域旅游利益。各合作成员在共同发展区域旅游业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制定旅游利益分配机制,以实现区域旅游利益在各合作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从而解决各地方政府在合作中的利益冲突,为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谢万忠. 广西北部湾“4+2”城市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

[2] 王雪芳, 廖国一.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5):17.

[3] 李莉, 梁继超. 泛北部湾旅游企业合作战略分析[J]. 发现,2007(4).

[4] 杨永德. 泛北部湾旅游合作的探讨[J]. 东南亚纵横,2008(10).

[5] 刘慧宏. 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协调机制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2009(6).

(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责任编辑:时音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