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来源:一二三四网
文 匕论坛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吴丹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幼儿园 摘要:自《规程》颁布以来,幼儿园环境创设有了不同程度改观。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的课程,越来越引起 大家重视。《刚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应创设并利用“有效 的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 动作为幼儿自主选择、主动建构的一种教育形式,也发挥出独特功能和作用。每个幼儿园都创设许多丰富多彩的区域活 动,但这些区域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吗?区域活动是否真正有效?有待思考。在此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 性”展开讨论。从区域活动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的指导、区域开放时间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区域活动;有效性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幼儿的经验来源于主动建构; 苏霍姆林斯基又说,儿童智力的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而蒙 苔梭利认为儿童的操作活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结合我国现 今幼儿教育的国情,许多幼儿园是把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 动结合,共同构成具有我国幼儿园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活动区设置 根据“幼儿园活动区课程的设置”要求,把幼儿园活 动区分为“角色区、语言区、美工区、操作区、建构区、 科学区、益智区、表演区、数学区”等九大类,当然不同 年龄班设置的活动区类型应有所不同,如何设置应该遵循 一活动区的规则。 二、活动区指导 1.强化规则意识 、教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要建立必要的常规培养, 循序渐进的养成幼儿自觉遵守活动区规则。这就要求把活 动区规则细化。如限定区域人数、材料取放、使用及物品 的保管等要求。开始时,教师可针对一、二点进行强化要 求,达成目标后可在加深要求,逐渐养成幼儿的活动区规 则。但要避免训斥、责罚等打击幼儿参与积极性的方法。 2.针对性的隐形指导 以下原则: 1.活动区的设置要科学适宜,便于幼儿活动 活动区的设置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及现有发展水平 来进行,年龄的不同,决定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的 不同,因此对活动的需求也不同。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 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愿望的活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 儿应该设置哪些区域,教师可以参考《幼儿园活动区课程 实施指南》进行适宜本班幼儿的活动区创设 同时建议每 班创设一个“特色”活动区,而相同年龄班可创设不同 的“特色”活动区。比如中一班创设“理发店”,中二班 可创设“餐厅”;大一班科学区为重点,大二班美工区为 重点;在活动时两班可相互交换使用,这样既做到资源共 享,也减轻老师的工作量,避免重复。 2.活动区应是动态的、丰富多样的 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应随着幼儿活动内容、活动需要及 教育目标变化而变化,并与主题教育结合。一些集体活动 的延伸可在活动区内完成,如手工制作、实验操作、阅读 在每一次的区域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将要开展的区 域活动在总体上做一个预测,哪一个活动区的幼儿可能在 活动时有困难,那么这一个活动区就做为重点指导的活动 区。当然重点指导的方式方法是与集体教学活动不一样 的,最好是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儿共同操作。比如在 年、月、日主题活动中,在科学区教师做了一个关于年 月日的玩具盒,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打开一个个大小盒子 来感知年月目的关系,但考虑到如果没有教师的语言提 示,幼儿有可能不明白盒子的意义,因此在活动时教师走 到这里和孩子们一起打开大小盒子。随着打开的动作,教 师用提示性语言:“大盒是一年,一年里装了多少个叫月 的小盒?哦,一年里有十二个月。那每个月分别有多少天 呢?”孩子们又开始数每个小盒里写着日期的小纸条。通 过教师参与活动,孩子们形象感知了年月日的关系。这就 是区域活动中教师隐形的指导。 3.活动区开放时间 理解等内容。美工、科学、图书、建构等活动区的材料要 丰富并及时更换,以促进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 的发展。同时,活动区形式应多样,以满足不同幼儿活动 的需要。有些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偏爱美工区、有些喜欢 模仿,偏爱表演、角色区、有些比较专注探究,科学、阅 读区比较适合他、有些比较爱动会喜欢建构等。因此教师 创设的区域活动应形式多样,动静结合。 3.区域命名要贴近实际生活 活动区命名基本上都大同小异。例如:建构乐园、科 学梦工场、乐乐餐厅……区域设置好后,用各种字体打印 出来,涂上漂亮的颜色,贴在各活动区。其实这种做法不 是很科学。活动区应该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使幼儿的区域 活动犹如实际生活体验。这样既丰富幼儿社会经验,又有 利于调动幼儿已有真实经验。这些命名不乏空洞、不易幼 儿理解。本班曾让幼儿为区域活动命名。表演区一“我要 上春晚”、图书区一“三联书店、餐厅一“妈妈的味道”(本 地餐馆)饮品一“水吧“等。这些名字都是幼儿已有生活 经验,能赋予活动区真实而生动特性,更好的让幼儿融入 其中。在配上形象化的图案说明,更易于幼儿理解并遵守 关于区域活动的开放时间,很多幼儿园都是在固定的 时间开放。其实在幼儿园里,往往上下两个活动都有一个 过渡环节。在这个过渡环节的时间里,象建构区、图书区 就可以开放,让幼儿进去搭一搭积木,或者看一本图书。 这样,幼儿不会在过渡环节时间里因无所事事而秩序混 乱,也避免了时间的隐性浪费。所以说有些活动区完全可 以向幼儿随时开放,这样既提高了活动区的使用效率,同 时也让幼儿有更多的收获。 区域活动这种教育形式虽不是新生的事物,但很多幼 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不可否认仍存在着问题。所以如何使 区域活动开展变得有效,是当前幼儿园教师要探讨并付诸 实践的当务之急。让我们在不断的探讨与实践中期待着有 更多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经验,让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变得 更加生动、有效……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活动区课程实施指南》.线亚威、李云翔,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幼儿园课程》.冯晓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http://www.bfwx.org ・2 1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