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的概念及倾向 总体上讲,民粹主义是一种极端强调民众价值的,泛道德、泛情感的,甚至是反理 智的、极易煽动民众情绪的、立场多变的社会思潮。自由主义、老“左”等思潮常常被 民粹主义当作理论立场和工具,民粹主义常常表现为如下几种倾向: 首先,民粹主义极端强调民众的价值,崇尚、信仰“人民”,并将民众和精英对立 起来。实际上民粹主义所崇尚的“人民”也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们处处打着抽象“人 民”的幌子抢占道德制高点,以“底层民众”代言人的身份自居,对各种权威、精英甚 至体制指手划脚。民粹主义在西方更多地强调全民公决权、全民创制权等内容,比如英 国脱欧事件就有着浓厚的民粹主义因素潜藏其中。 其次,民粹主义具有泛道德倾向,在很多问题上它往往以道德制高点自居,并以此 煽动民众的非理性情绪,利用民众的情感掀起排山倒海式的轩然大波。 再次,民粹主义常常借助于某种公共事件,在对公共事件的分析中把情绪宣泄在对 权威的批评上。打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口号,大兴民粹主义之实。民粹主义 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整合了弱势群体的力量而制衡了日益强大的资本、权力的 力量,在保持社会均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它激 发了民众的非理性情绪,影响了社会秩序,干扰了政府的正常决策,等等。 (摘自《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原文题为《论新媒体公共领域中的民 粹主义》,郭彩霞/文,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校科社与政治学教研部) 当代民粹主义的特征 当代民粹主义延续了主张地方平民权利的传统,又突出了以下四个特征。 是平民化,民粹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伸张平民权利,捍卫地方利益。他们对政治 权威、社会精英、经济寡头、文化霸权存在天然的抗拒,对社会平等有一种天然的追 求。在不公平的制度环境中,他们化身为革命道德的象征;在基本公平的制度环境 下,他们又可能被视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二是极端化,民粹主义的地方性和草根 性,决定了它的政策主张必须迎合大多数群众口味和利益。在一人一票的选举政治 一中,谁能获得基层选民的选票支持,谁就有当选执政的机会。所以,角逐权力的政客 们,必然要去迎合选民,或者提出诸多“空头支票”,或者提出激化矛盾、撕裂社会的 政治议题,导致民粹主义的极端主张泛滥成灾。三是批判性,民粹主义对不合理的社 会现象进行尖锐的批评,对社会发展有一定镜像意义。其批判的问题十分广泛,包括 资本寡头攫取超额利润、代议政治的僵化失灵、官僚体制的无效率等。四是合法性, 与传统的革命党人不同,现代的民粹主义主张合法的“议会道路”,通过选举走进政 坛,进而掌握实现其主张的政权机器。 (摘自《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第10期,原文题为《当代世界的民粹主义: 四种类型》,郭正林、李镇超/文,作者单位:香港中联办深圳培训调研中心) 再百 11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