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暖棚蒸汽养护法
1) 卸煤沟混凝土体积较大,适宜采用蒸汽养护,入模温度不低于15℃,并掺入早强高效防冻剂,保证混凝土具有抵抗-15℃的抗冻能力。由于火车卸煤沟纵向较长,搭设一个暖棚无法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温度,因此需搭设多个暖棚已保证混凝土施工要求的温度,采用军用防寒毡搭设6个暖棚,单个暖棚尺寸为:33.52m×15m×19.15m,暖棚采用脚手架搭设骨架,外挂一层塑料布、一层军用防寒毡,一层彩条布,一层面篷布;顶棚利用柱子脚手架适当增加横撑,上铺一层塑料布、一层军用防寒毡,一层彩条布,一层面篷布(形式见附图1);为了满足施工温度要求,在每个暖棚中设60个炭炉子(形式见附图2)内通蒸汽,蒸汽喷嘴见附图4.6.2。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盖塑料布及防寒毡,并向暖棚内通入蒸汽,蒸汽将混凝土与外部空气进行隔绝,保证混凝土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养生。蒸汽喷嘴见附图。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每个基础做两个同条件试块放在暖棚内最不利条件处进行养护,24小时后进行试压以检测混凝土达临界抗冻条件,以便拆除模板。
拆除模板时应注意保护好模板基础棱角不被损坏,每班作业做好施工记录并检测混凝土塌落度,并请监理进行取样,作混凝土试块。
4.4.2掺防冻剂法
卸煤沟砼施工时掺入早强防冻剂,使其具有不低于-15℃的抗冻能力。
4.4.3电极法养护
电极加热法每1m3所需的最大功率:
1)、柱热工计算(2.1m*2.1m)
以卸煤沟上部柱为例:混凝土工程量:3.9M3,外表面:27.6M2,以每小时升温50C进行计算。木模板重量按照5.22KN/m3进行计算,模板厚度15mm。柱模板重量为:27.6*0.015*5.22= 2.16M3*5.22KN/M3=11.27KN=110.5kg。木材的比热系数为:2.51(KJ/kg.K)导热系数为:0.17(W/m.K)。混凝土浇筑后温度以100C,室外大气温度以-200C考虑
(以卸煤沟柱为例)
P=P1+P2
P1=1/3.6CρT|+KMb((T0+T1)/2-Ta)
P2=KMb(T1- Ta)
P1=升温阶段所需的电功率(KW/m3)
P2=等温阶段所需的电功率(KW/m3)
C=比热(KJ/kg.K),混凝土为1.05
ρ=质量密度(kg/m3),钢筋混凝土为2400—2500;
T|=每小时升温速度(0C/h);根据结构表面系数M由表8-20取用;
K=总传热系数(W/m2.K)6.44W/m2.K
Mb=结构表面系数;4.8
T0=混凝土浇筑温度(0C),即开始加热温度(0C)100C
T1=等温加热温度(0C),随水泥品种、标号,表面结构系数而变化;取400C
Ta=室外大气温度(0C)-150C
P1=1/3.6*1.05*2400*5+6.44*4.8*((10+40)/2+15)=4.74 KW/m3
P2=6.44*4.8*(40+15)=1700 W/m3=1.7 W/m3
P=4.74+1.7=6.44 KW/m3
模板加热所需热量
P3 =m1C1ΔT+ m2C2ΔT
式中:P3=模板及保温材料加热所许热量(KJ);
M1、m2=模板及保温材料的重量(kg);
C1、C2=模板、保温材料比热容 Kj/(Kg.K)
ΔT=每小时升温温度(0C)
P3=113.57*5*2.51=1425.3W
P=4.74+1.7+1.43=7.87 KW/m3
电极加热每1M3混凝土所用电量:
W=P1Z1+P2Z2或W=P1*(T1-Ta)/T|+P2Z2
W=加热每1m3混凝土用电量(KW.h/m3)
Z1=升温加热的时间(h)
Z2=等温加热的时间(h)
T1= T1 - Ta/V=50-10/5=9h
等温t2
查表:500C养护30小时混凝土强度可达40%,故需等温加热时间30h,降温速度为50C/h,当降到+50C时所需时间为40-10/5=6h
W=4.74*6+3.4*30=136.44 KW.h/m3
2)、梁热工计算(0.9m*0.6m*8.6m)
同理,以卸煤沟框架梁为例:
混凝土体积为:4.64M3,表面积25.8M2,比表面积5.56m-1计算每立米混凝土电极加热法每1m3所需的最大功率:8.61 KW/m3。用电量为:150.9 KW.h/m3.
基础短柱电极法施工见附图4.6.5:
混凝土梁(含地梁及框架梁)电极法施工见附图4.6.6:
4.5混凝土过冬防护措施
4.7.1在入冻前将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孔内积水全部排净,并在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孔上设置防护盖。
4.7.2冬季来临前对工地供水管线、蒸汽管线应做保温或深埋处理。
4.7.3建筑工程地脚螺丝孔应将其水排出并做好封堵。
4.6冬季钢筋及模板加工措施
4.6.1钢筋的负温焊接:
冬季在负温条件下焊接钢筋,安排在室内或搭设暖棚进行。如果必须在室外焊接,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20℃,风力超过3级时应有挡风措施。焊后及时用石棉绳保温缓冷,没冷却的接头,严禁接触到冰雪。
4.6.2负温闪光对焊
有部分需要加工和进行闪光对焊的钢筋,闪光对焊操作要求如下:
(1)对焊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并采用较大的调伸长度,适当调低变压器级数,延长预热时间。钢筋端面比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端面不平整时,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2)负温闪光对焊,与常温焊接相比,应采取以下措施:调伸长度增加10%~20%,以利于增大加热范围,增加热储备量,降低冷却速度,改善接头性能;变压器级数应降低1~2级,以能保证闪光顺利为准;在闪光过程开始以前,可将钢筋接触几次,使钢筋温度上升,以利于闪光过程顺利进行,烧化中期的速度适当减慢;预热时的接触压力适当提高,预热间歇时间适当增长。
(3)焊接后钢筋应放到避风处用白灰覆盖,使其缓慢降温,严禁立即接触水、雪。
4.6.3负温电弧焊
(1)负温电弧焊必须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肉和裂纹等缺陷,在构造上应防止在接头处产生产生偏心受力状态。
(2)为防止接头热影响区的温度梯度突然增大,进行帮条电弧焊或搭接电弧焊时,第
一层焊缝先从中间引弧,再向两端运弧;立焊时先从中间向上方运弧,再从下端向中间运弧。使接头端部的钢筋达到一定的预热效果。在以后各层焊缝焊接时,采取分层控稳施焊。层间温度控制在150~350℃之间,以起到缓冷作用。余热处理Ⅲ级钢筋焊接的层间温度应适当降低。坡口焊加强焊缝的焊接,也应分两层控温施焊。
(3)帮条焊时,帮条与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时用二点固定。定位焊缝应距离帮条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帮条焊与搭接焊的焊缝厚度应不小于0.3倍钢筋直径,焊缝宽厚度应不小于0.7倍钢筋直径。
(4)坡口焊时焊缝根部、坡口端面以及钢筋与钢垫板之间均应熔合良好。焊接过程应经常除渣。为了防止接头过热,宜采用几个接头轮流施焊。加强焊缝的宽度应超过V型坡口边缘2~3mm,并平缓过度至钢筋表面。
(5)Ⅱ、Ⅲ级钢筋电弧焊接头进行多层施焊时,采用“回火焊道施焊法”,即最后回火焊道的长度比前层焊道在两端各缩短4~6mm,以消除或减少前层焊道及过热区的淬硬组织,以改善接头的性能。
4.6.4负温自动电渣压力焊
(1)负温自动电渣压力焊的焊接步骤与常温相同,但焊接参数需做适当调整。其中焊接电流的大小,应根据钢筋直径和焊接时的环境温度而定。它影响渣池温度、粘度、电渣过程的稳定性和钢筋熔化速度。当焊接电流过小时,常发生断弧,使焊接接头不能熔合,因此应适当增加焊接电流。焊接通电时间也应根据钢筋直径和环境温度调整。焊接通电时间过短,钢筋端面熔化不均匀,不能紧密接触,不易保证接头的熔合,故应适当加大通电时间。
(2)在负温条件下进行电渣压力焊时,接头药盒拆除的时间宜延长2min左右;接头的渣盒宜延长5min,方可打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