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拉萨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来源:一二三四网
拉萨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 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综合学习。

中国人食不离筷,--双筷子,串联旧时和现在、天南和地北,连接的是味蕾,缠绕的是文明,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情感。 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提醒人们,言行举止要符合礼节,控制自己内心不好的欲望。 筷子长七寸六分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 象征着天圆地方。 使用筷子时,一根动,一根静,象征动静结合;一分为二,代表事物的两面性;合二为一,代表阴阳互补,意味完美的结果。 筷子成双出现 一支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象征(1)________。 亲朋好友之间,有互送筷子祝贺的礼俗 亲友结婚,赠送筷子的寓意:(2)________。 关于筷子的摆放和使用,我还知道这样的规矩: 筷子就是餐桌上“礼”的象征 (3)________。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此段中的“箸”即筷子,玄德即(4)____,与本学期所学的课文《(5)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____》,同出自我国古典名著《(6)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与其他三部《(7)____》(作者:吴承恩)、《(8)____》(作者:施耐庵)、《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二、字词书写

2 .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一年四季的风景,一年四季的诗。春天,草儿泛绿,树木发芽,鲜嫩的绿色透明发亮,明净的阳光在林间若隐若现,那隐在林间的鸟儿,歌曲清脆,潦亮。夏日,竹木扶疏,绿地如毯。炽热的阳光挡在林外,篷勃的绿色宁静

第 1 页 共 8 页

荫凉,清新的空气让人沉醉。秋夜,倦鸟归cháo,秋虫轻吟。在静mì的森林,在温暖的小木屋里,带爱的人仰望星空,心生璀璨。冬天,红日煦暖,落叶静美。……“森”呼吸,“林”距离。背起行囊向东方,抵达大海,抵达森林,有了诗也有了远方。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鲜嫩_________ 荫凉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倦鸟归cháo______ 静mì______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

第 2 页 共 8 页

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3 .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4 . 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5 . 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⑴我是做了再说(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 ⑵“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吹嘘,自诩yì ) 6 . 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

7 . 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8 . 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9 . 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10 . 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

11 . “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12 .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苏维埃掌权人物

(1)小村庄在西北很多,但是城市不论大小却不常见。除了红军草创的工业以外,西北完全是个农业区,有些地方,还是半游牧区。因此,纵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下面苍翠的山谷中保安的一片古老城墙,确实使人觉得十分意外。

(2)我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南京同他打了十年仗的共产党领袖——**,用最近采用的正式头衔,就是“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旧名“中华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已在共产党开始实行争取建立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时候放弃了。

(3)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

第 3 页 共 8 页

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4)首先,切莫以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5)但是我并不想宣布历史的判决。同时,除了他的政治生活以外,**作为个人也是一个使人感到兴趣的人物,因为,虽则他的名字同蒋介石一样为许多中国人所熟悉,可是关于他的情况却很少知道,因此有着各种各样关于他的奇怪传说。我是访问他的第一个外国新闻记者。

(6)**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7)**现年(一九三七年)四十四岁。在第二次中华全国苏维埃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这次大会的出席者,代表着当时生活在红色法律②下的九百万左右的人民。说到这里,我要附带插入几句话。据**的估计,中央苏维埃政府在一九三四年直接控制下的各区最高人口数字如下:江西苏区三百万;鄂皖豫苏区二百万;湘赣鄂苏区一百万;赣湘苏区一百万;浙闽苏区一百万;湘鄂苏区一百万;总共九百万。有些估计高达此数的十倍,令人难以置信,大概是把红军或红色游击队所活动的各个地区全部人口加在一起而得出来的。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8)**在中国的共产党势力范围内的影响,今天大概比什么人都要大。在几乎所有组织里,他都是一位委员——如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财政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及其他等等。他的实际影响是通过在政治局的支配地位发挥出来的,因为政治局有着决定党、政、军政策的大权。不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崇拜的一套。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口

第 4 页 共 8 页

中老是叨念着“我们的伟大领袖”。我没有听到过有人把**的名字当作是中国人民的同义语,但是,我却也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不喜欢“主席”——个个人都这样叫他——或不景仰他的人。他个人在运动中的作用,显然是很大的。

13 . **指的是____ ,南京指的是______。

14 . 文中“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指什么?

15 . 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有很多,试分析第7段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四、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甲文《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文《西湖游记》,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6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 (2)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 (3)止午、未、申三时。(____________)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___________) 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可为俗士道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8 页

18 . (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甲)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⑴写月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甲)文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 (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五、情景默写

20 . 古诗文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4)一九一一年的中国,当时的形势正是“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辛亥革命像一道闪电划过,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5)入冬以来我省出现罕见阴雨寡照的天气,有如《岳阳楼记》中描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气象部门温馨提醒要做好和阴雨天打持久战的准备。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①食万钱。 鹿车②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第 6 页 共 8 页

(注)①包羞:于心不安,感到耻辱。②鹿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21 . “悲”是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悲”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2 . 颔联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七、语言表达

23 . 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5字)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报道,该报举办的“字述一年”活动投票结果揭晓,“变”字当选2017年度汉字。 《联合早报》自2011年起主办“字述一年”年度汉字投选活动,邀请读者选出心目中最能描述过去一年的汉字。今年《联合早报》编辑部及来自学界、商界、文化界和体育界的10位知名人士组成专家评委团,遴选出10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女、才、热、智、变、恐、网、忧、选、颠,并从2日开始刊登这些字所包括的新闻事件。经过读者两周的投票,“变”字获得的票数最多,每4票中就有1票投给“变”字。

英国脱欧、女首相特雷莎梅当选,土耳其发生未遂政变,没有从政经验的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被弹劾,2017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人意识到多个国家发生改变。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著阅读

24 . 八年级某班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请完成相应问题。

(辨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指的是 (填人名)。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 。

(评说人物)小明打算以电影《哪吒》中的台词“我命由己不由天”为主题,写一段人物评说,请你帮他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其相关故事写一段文字,不超过80字。

备选人物:毛泽东 徐海东 彭德怀

九、作文

第 7 页 共 8 页

25 . 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说“睹物思人”。许许多多的故事往往会与一个具体的物品有关,在这个物品中,可能寄托着某种思想或者情感。或许这个物品是一个玩具,是一把雨伞,是一个文具盒,是一碗荷包蛋,里面包含着童年的欢乐、亲人的关爱、朋友间的情谊……

请你选择一个具体的物品,以这个物品作为线索,写出与这个物品有关的几个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 要求:题目自拟;写真实的事件;表达真实的感受。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