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7年第1 6卷第7期 钢筋混凝土框架厂房结构设计分析 口王剑锋 【内容摘要】本文以某药厂内配料车间为例,介绍了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对设计参数及控制指标进行了说明,分析了钢筋混凝 土框架_T-业厂房的结构设计特性和受力特点及采取的构造措施。通过工程实例的介绍,为类似项目的结构设计提 供了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措施;超长结构 【作者单位】王剑锋,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工程概况 由此可见,该厂房存在层高较高、跨度较大、楼面荷载大 的显著特征。 二、设计原则 本工程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某药厂配料车间,地 上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功能分区为配料区、库区、 储罐区、发酵称配区等。建筑物长88.70m,宽80.70m,柱网 均为8.0reX8.0m,层高分别为6.9m,6.5m,6.5m,建筑高度 22.30m,占地面积7158.10m ,建筑面积19929.12m 。 根据工艺及建筑功能的要求,各楼面活荷载取值为:库 区15.0KN/m ,投料及称配区12.0KN/m ,其余5.0KN/m , 屋面2.0KN/m。;各楼面恒载均为5.0KN/m ,屋面恒载均为 7.0KN/m 。根据工艺使用功能需要,三层局部设钢平台,屋 面局部为轻钢屋面。 设计中尽量满足建筑功能及工艺使用要求,结构体系具 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整个工程 结构设计中贯彻“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设 计原则,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规程及行业设计标准的要 求,做到安全、经济、合理、便于施工,使结构体系受力明确, 传力直接,利于抗震。 三、抗震设防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ID,同时探寻地区的认证体系或者运营商的认证系统IP,从 而通过数据反馈的方式完成认证 。 四、通信系统设计 具体的时间参数清单,而且这些清单也是运营体系完成费用 计算、统筹、报表的关键性数据。此外,在车辆与充放电电源 断开链接后,相关设施则会向管控体系发生反馈消息,而用 通信系统是保证电动汽车充放电、数据漫游、地区认证 以及运营管理的核心所在。而其主要的功能设计如下,一是 户的充放电状态也被替换为等待状态,从而方便决策机制完 成下一段时间的决策 j。 五、结语 认证功能,当车辆与电力系统联系后,则由终端代理商与认 证中心进行通信,以获取认证权限;若车辆处于数据漫游状 综合而言,电动汽车智能网络控制系统可以涵盖用户层 级、充电连接层级、数据输送层级、业务层级、运营层级等多 况,则会与所属区域的认知中心进行合作,而且缺乏认知权 限的用户,则无法享受充放电服务;二是所在地显示功能,即 车辆能够显示自身目前的所在地,同时根据漫游情况进行实 个层级,而其通信体系往往是基于无线和有线网络。当然, 不可忽视的是充放电管控体系、通信系统等基础体系的构 建,除了需要注意对充放电状况的数据收集与管控,同时还 需要强化与管控中心的通信交流,进而保证电动汽车充放电 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智能性。 时更新;三是充放电命令,充放电命令一般是由车辆代理系 统发送至控制体系,同时提供参考参数证据;四是充放电管 控体系,充放电管控体系主要是按照决策需求算出车辆充放 电的相关参数,同时根据具体的状况提出充放电或者等候命 令。而且对于更多对充放电具有明确时间规定的用户,整个 体系往往会结合当前充放电系统特征、电力系统网络数据以 【参考文献】 [1]蒋玮,王晓东,杨永标,王金明,徐清扬,周赣.智能电网信 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9(9):62~ 65 及用户权限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用户的需求。而且在各个 调度调控时间内(一般调度调控时间为15分钟),整个管控 系统可以按照决策判定是否持续开展充放电行为,而且这一 阶段中是否存在连续充放电需求反馈,同时发布相关调控命 [2]曹军威,万宇鑫,涂国煜,张树卿,夏艾碹,刘小非,陈震, 陆超.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学报, 2013,1(1):143—145 令,实现与电力系统的电能替换;五是心跳系统,在充放电流 程中,可以构建心跳检测系统,主要是查验通信是否顺畅;六 是与信息系统相似,往往在充放电完成后,需要打印和提供 [3]许少伦,严正,冯冬涵,张良.基于多智能体的电动汽车充 电协同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l1(1】):6~8 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 .60. 201 7年第1 6卷第7期 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 期为0.45s,并按此计算地震作用,并采取抗震措施。本工程 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 按7度采用。设计中贯彻“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 杆件”的设计原则,并且突出抗震概念设计。 楼板有较大洞口部位,洞口附近楼板按弹性楼板设计, 考虑楼板的平面内刚度,适当增加板厚,并对洞口周圈配筋 加强,增加楼板刚度。 (三)屋面设计。由于工艺使用要求,顶层发酵称配区需 拔掉一排柱子,跨度由8m变为16m,跨度较大,此部分屋面 采用轻钢屋面,钢梁与边列柱用螺栓连接,边跨钢梁间设水 平支撑,水平向用刚性杆连接,轻钢部分自称体系,屋盖采用 四、结构计算分析 本工程采用PKPM系列软件中的SATWE模块采用振型 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经分析判断合理有 钢檩条,防水采用TOP柔性防水。其余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 效,各抗震指标均控制在规范限值以内,做到建筑物安全可 靠,设计经济合理。计算中考虑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作用, 计算结果及分析如下。 结构自振周期计算结果为T。:1.1571(X向平动);T2= 1.1010(Y向平动);T。=1.0392(扭转)。周期比:T /T1= 1.0392/1.1571=0.898<0.9,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 术程})JGJ3—2010中第3.4.5条关于周期比限值的要求。 x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698;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 移角:1/731;X方向最大扭转位移比:1.25;Y方向最大扭转 位移比:I.19;均满足《建筑抗震设计抗规》关于框架结构中 弹性层间位移角及楼层或层间的最大扭转位移比的要求。 计算结果中楼层x,Y方向最小剪切剐度比均为0.96, 大于规范规定0.7的限值,所以侧向刚度均匀,为竖向规则 结构。 《抗规》5.2.5条规定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不小于 2.4%,楼层x方向最小剪重比为5.12%,Y方向最小剪重比 为5.38%,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五、设计特点及相应构造措施 (一)基础设计。根据所在场地《地勘报告》,持力层为粉 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pa,需进行地基处理。采 用级配砂石换填处理的方案,换填厚度1.6m,处理后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20kpa。基底标高一3.100m,基础采用带 短柱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由于首层储罐区和配料区地 面上落有较多直径较大的设备,重量不等,较大的直径5. 0m,重约330吨,设备基础与柱下独立基础平面无法完全错 开,采用竖向错开的方式,故独立基础埋深较深,设计时同时 考虑设备基础对独立基础的不利影响。 由于地下水及地下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对地下结构做了相应防护,混凝土垫层为C20,基础、埋入土 中混凝土结构(包括设备基础、挡墙等)及砌体结构表面刷沥 青冷底子油两遍,沥青胶泥涂层厚度不小于300um,来抵御地 下水及地下土对结构的侵蚀。 (二)楼层设计。每层均设有大面积库区,由于库区楼面 活荷载为15.0KN/m ,荷载较大且比较均匀,楼面采用纵横 250×5oomm的井字梁布置,使荷载均匀地传递到双向的框 架梁上,有效地降低梁高,增加空间利用率。 根据工艺使用要求,储罐区上空区域各层需设计为钢平 台,为避免局部刚度被削弱太多,此区域纵横设钢筋混凝土 框架宽梁,增加梁平面外刚度,并加强其箍筋配置。梁侧预 埋钢埋件,用于连接钢梁。 Tn|l¨strial&Sei ̄nee Trihl1ne 土屋面,但由于结构面宽为80m,采用结构找坡(由中部向两 侧找坡3%),以减小屋面面层荷载,利于抗震。 (四)楼梯设计。由于本工程层高较高,均采用四跑楼梯, 楼梯本身的刚度较大,当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梯板起 到斜撑作用,对结构整体刚度规则性的影响非常大,并会使结 构其它构件的计算结果偏小,整体结构会偏于不安全。故梯 板采用滑动支座支承于平台板上,这样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 等的影响较小,可不计入结构整体抗震计算,另外楼梯梯柱在 平台以上的做法同构造柱,即先浇上层框架梁,后浇梯柱上半 部分,梯柱不承担框架梁的竖向力。楼梯构件侧移刚度较小, 对结构整体计算影响小,构造要求与计算假定一致。 (五)结构超长设计及施工要求。本工程平面尺寸较大, 长88.70m,宽80.70m,双向超长结构,每层建筑面积约 7,200m ,由于功能要求,中部不能设抗震缝,设计中采取如 下措施。一是楼、屋面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采用补偿收缩 混凝土加双向连续式膨胀加强带的施工方法,以减少混凝土 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产生的应力。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 应比两侧补偿收缩混凝土提高一强度等级,设置适量加强钢 筋,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二是楼板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适当提高楼板配筋率,屋面板双层双向配筋间距加密至@ loomm,均增强其抗裂能力,以抵御混凝土收缩应力及温度等 有害裂缝的产生。三是加强屋面及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 施,采用lomm厚阻燃型挤塑聚苯板作为保温材料,外维护 采用300mm后陶粒混凝土砌块墙,最大限度地减小结构的温 度变形。四是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使用低热 水泥,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泥含量。对补偿 收缩混凝土加强养护,养护期不少于14d,保持适度的温度和 适度。基础部分及时回填基坑,缩短结构外露时间。 六、结语 对于层高较高、荷载较大、平面尺寸大的工业厂房,抗震 设计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概念设计,有的放矢,把 握结构的薄弱环节并给予适当加强。对于超长结构,不能设 抗震缝时可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构造措施,最终满足工艺顺 畅使用。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8—2009)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