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题

1、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中介 性)。

2、 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属 性的学科,现阶段它应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3、 因为图书馆事业是一种人类 社会现象,所以图书馆学研究的是(社会现象)。

4、 按照物质形态划分的目录是 (卡片目录)和(缩微目录)。 5、 藏书利用率是:读者借阅总 册数/全馆藏书总册数×100%。 6、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 的发生、发展、组织形式及其(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7、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 传播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

8、 图书馆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的据点,是为科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基地。

9、 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图 书馆具有多种职能。 10、传递科技情报是图书馆的 (职能)之一。

11、(保存)文化遗产是图书馆 职能之一。

12、国家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面向全国的(中心)图书馆,它代表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 13、我国图书馆的类型按主管部门或领导系统划分,主要有(三)大类型图书馆。

14、图书馆网是有计划地把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组织起来,成为(统一)的整体。

15、图书馆网的出现,是(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产物和必然趋势。

16、图书馆事业网的主要职能是开

展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协调,因此又叫图书馆(协作)网。 17、图书馆的(藏书)是图书馆开展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

18、我国图书馆事业网是由(纵横)两个系统组成的。

19、(印刷型)出版物有书籍、小册子、期刊、连续出版物、报纸等。 20、期刊的出版(周期)速度快,内容新颖、多样。

21、期刊有(固定)名称,有统一的外型,有连续的卷期或号码,定期或不定期出版。

22、期刊的内容是围绕一些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由(多篇)文章编辑而成的。

23、二次文献期刊是在(一次)文献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按一定顺序编成的书、索引等检索性的刊物。

24、三次文献期刊是在(二次)文献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编辑出来的综合性或评述性的刊物。 25、学位论文属于(特种文献资料)。

26、国家图书馆要系统性、全面地搜集(全国)出版的各种出版物。 27、省市、自治区图书馆藏书要注意搜集(地方)文献资料。 28、(高等学校)图书馆藏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教学图书、科研图书、课外阅读图书。

29、委托代购方法补充藏书属于(购入方式)。

30、通过藏书登记使每本书成为图书馆(财产)的一部分。 31、(基本)书库是图书馆藏书的基础。

32、地方文献专藏属于(特藏书库)。

33、(辅助书库)的藏书是根据特定读者的对象需要,选择一定范围

的读者常用的具有一定推荐性的书库。

34、分类种次号排架法属于(分类排架法)。

35、(分类排架法)是按藏书内容所属学科体系排列的方法。 36、(形式排架法)是按照藏书外部特征顺序排检藏书。

37、(清点)藏书不仅是发现藏书建设中的问题,改进工作中的有利措施,也是整顿图书、维护藏书的安全与完整的有力措施。 38、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按性质可分为读者工作和藏书工作。 39、(读者)工作是联系读者与藏书的桥梁。

40、图书(流通)工作包括外借工作、阅览工作、复制服务工作和馆外流通工作。

41、图书(宣传)工作包括口头宣传、实物宣传、利用视听资料宣传等。

42、(阅读)辅导工作包括图书馆使用方法的辅导、阅读内容的辅导和读书方法的辅导等。

43、参考咨询工作包括一般的口头咨询和(专题)咨询。

44、分析读者状况、掌握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要情况及其阅读规律是作好读者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45、分析研究读者,要分析不同类型的读者在阅读需要上的(特点)和规律。

46、具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条件)。

47、做好读者工作要了解读者(阅读)需要情况。

48、做好读者工作要熟悉馆藏,了解本馆(藏书)的特点和藏书组织情况。

49、做好读者工作要善于运用各种服务方式和方法,有(区别)地为不同的读者服务。

50、借书处是(外借)图书的地方。 51、(科技书刊借书处)是按知识门类设置的借书处。

52、读者登记是了解(读者)的基本情况的有力措施之一。 53、办理(登记)手续之后才能发给读者借书证。

54、(个人)外借是以个人名义向图书馆借书。

55、(单位)外借是以某个单位或某种组织的名义集体向图书馆借书。

56、(馆际)借书是图书馆间互相利用对方藏书,满足读者需求的方式。

57、馆际借书可使各馆互通有无,满足科研的某些(特殊)需要。 58、读者要借的书已经借出,可采用(预约)借书的方法,待书回来后,通知预约的读者。

59、阅览室的发展趋势是(开架阅览)。

60、实行(开架)阅览可以进一步发挥阅览室优势、提供服务效率、服务质量。

61、复制服务是以(文献复制)手段来为读者服务的一种方式。 62、复制服务可减少读者(摘抄)文献资料的时间和精力。 63、馆外流通工作是图书馆根据需要和可能,将部分图书运到读者的生产、学习、工作的场所,为(不便来馆的读者)提供服务。 64、(馆外流通)工作能使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藏书,扩大图书馆流通范围。

65、图书流动站、流动书车是(馆外)流通的主要方式。

66、开架借阅时,读者(可以)直

接从书架上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67、开架借阅能够(缩短)借书时间,减少拒借率。

68、开架借阅可以使(馆员)从繁忙的进库找书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为读者解答咨询。 69、(开架)借阅方式的缺点容易发生图书破损、丢失管理现象的发生。

70、实行开架借阅要切实加强(开架后)的管理工作。

71、(借阅)规划一般包括借书人的资格、借书人的年龄、借阅书刊的范围册数、借阅注意事项等。 72、图书宣传是利用直观形式或活动的形式来宣传(书刊资料)。 73、图书(宣传)的作用是能够及时的配合各项党政中心工作进行宣传。

74、(图书宣传)可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吸引更多的读者,密切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

75、报告会属于(口头)宣传方式。 76、新书陈列、书目推荐属于(实物)宣传方式。

77、(阅读辅导)是一项教育工作,是有区别的为读者服务的有效方式。

78、(读书内容)辅导是向读者推荐优秀书刊,辅导读者正确地理解图书内容的实质。

79、(读书方法)辅导是引导读者有目的地阅读书刊资料。 80、辅导读者综合利用图书信息属于(查找资料方法)的辅导。 81、辅导读者使用图书馆目录是属于(查找资料方法的辅导)。 82、辅导读者使用工具书的书目、索引、文摘等各种检索工具属于(查找资料方法的辅导)。 83、(参考咨询)工作是根据读者

提出的问题,利用书目、索引、工具书等参考材料,为读者查找和提供有关的书刊资料,从而帮助读者解决疑难问题。

84、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可分为一般性咨询和(专题性)咨询。 85、文献检索是根据读者提出的课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查找出有关的文献资料,然后提供给读者。

86、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都是为科学技术服务的(重要)方法。 87、选择最适用的检索工具,是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一般(工作)程序之一。

88、(业务)辅导可以帮助新建的图书馆建立正常的业务工作秩序和工作制度。

89、(业务)辅导可以推动本地区或本系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90、调查研究,掌握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情况,是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内容)之一。

91、交流经验,抓好典型,加以(推广)是业务辅导工作的内容之一。 92、条例和规章制度都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条件)和依据。 93、统计是用(数字)来反映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图书馆实行量化的方法。

94、图书馆(业务)干部的职称分为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管理员。

95、影响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工业城市的出现)、(国际间图书馆界的交流)。

96、图书馆社会职能(社会文献流整序)、(传递文献信息)、(开发智力资源)、(搜集和保存社会文化遗产)。

97、国家图书馆是担负着国家总书

库职能的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事业中,国家图书馆是(藏书中心)、(目录中心)、馆际互借中心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98、文献搜集的方式主要有(订购)、(选购)、(邮购)、(委托代购)、交换、验收、征集、复制等。 99、图书登录有两种方法,即(个别登录)和(总括登录)。 100、图书馆工作整个体系是由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传递使用)两大系统组成的。

101、图书馆网是(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产物,它发端于图书馆之间的(协作),是各种图书馆之间合作的扩大和发展。

102、图书馆藏书是指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出版物的总和,它是以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类别)为依据,经过全面筹划、系统收集而逐步构成的即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书刊资料的(综合体)。 103、图书馆藏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分工协调原则)、(藏书剔旧原则)。

104、图书馆工作组织属于图书馆科学管理的范畴,包括(业务机构的设置)、图书馆劳动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配备、(工作计划的拟订)、(规章制度的建立)、经费的预算和使用。

105、在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中,包括以下三种最基本的指标,藏书量指标、(读者量指标)、(借阅量指标)。

106、一个完整的藏书统计必须反映出图书的(入藏数量)、入藏时间、(价格)、(文别)、来源、入藏图书按内容的分类数等。 107、图书馆工作效益是指图书馆工作成果与(资金占用)、(劳动消

耗)之间的比较关系。

108、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基础标准、(方法标准)、(设备标准)。 109、图书馆工作的基础标准,包括:名词、(术语)、(符号)、标志和定义等方面的标准。

《中文工具书检索》复习题

1、 请指出使用《辞海》查找“章” 字应使用的部首是(音)。 2、 (百科全书)类型的图书被 人们誉为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3、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着名 的神话小说,要想了解这部作品及其作者的简要情况,可以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

4、《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着的编年体通史,要想了解这部书现在存世的清代以前各种版本及其收藏情况,应该选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要想知道它都被收入到哪些丛书之中,可查(中国丛书综录)。 6、查找辽宁地区现存的地方志及其收藏情况,可以使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7、要想了解人们对敦煌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可以使用(敦煌学论着目录)。

8、杜甫是我国唐代着名诗人,要想了解他的诗集的编撰及流传情况,可以使用(唐集叙录)。 9、元代曾有人写过《滕王阁记》一文,要想查到其作者及原文出处,可以使用(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10、古人作诗常用典故,要想了解诗文典故的出处,可以使用(佩文韵府)。

11、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曾使用过别名发表文章,要想了解

他都使用过哪些别名,可以使用(中共党史人物别名录)。 12、要想了解是否有关于李白的年谱,可以使用(中国历代年谱总录)。

13、沈阳在清代曾经叫过盛京,要想简要了解这段历史沿革的情况,可以使用(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14、要想了解我国近三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使用(年鉴)类型的工具书。

15、要想了解我国建国以来每年出版图书的品种及数量,可以使用(年鉴)。

16、我国的纪传体史书有“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的说法,请指出“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种史书是(明史)。

17、请指出《辞海》正文是按照(部首法)方式编排的。

18、下列(汉语大字典)只能查到字义而不能查找词义。

19、杨树达编撰的《词诠》一书主要用于解释(古代汉语中的虚词词义)。

20、古汉语中经常出现通假字,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音同或音近)。 21、利用《全国报刊索引》能够查找(报刊中的文章出处内容)。 22、使用《汉语成语大词典》查找“滴水成冰”,应该从(滴)查起。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汇释方言词语的工具书是汉代人编撰的,简称《方言》,其作者是(杨雄)。

24、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是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的,它是一部(丛书)类型的书。 25、想了解李大钊在《新青年》1915年9月杂志上发表过哪些文章,可以使用(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

26、鲁迅曾用过150多个笔名,要想详细了解这些笔名的情况,可以使用(鲁迅笔名索解)。

27、要查找纪昀都作过什么重要官职,可以使用(清代职官表)。 28、要想找前人写过哪些研究老子思想的文章,可以使用(中国哲学史论文索引)。

29、要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内容,可以使用(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30、要想查考王尔烈是哪一年考中进士的,是第几名,可以使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31、要想了解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全国版图的情况,可以使用(中国历史地图集)。

32、《世界地名录》与《中国地名词典》的最大区别是(它即收外国地名又收中国地名)。

33、我国正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要想了解上一次人口普查的情况,可使用(中国人口年鉴)。 3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要想了解这个条约的原文的详细内容,可以使用(中外旧约章汇编)。

35、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很早就在中国传播,如《共产党宣言》就有二十多种中译本,要想了解这些中译本的情况,可以使用(马恩着作中译文综录)。

36、不同类型的检索工具书,对文献内容的揭示程度不同,按照由深到浅排列,下列(文摘、题录、目录)是正确的。

37、历表与年表不同,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年、月、日都能查到)。 38、(辞源)是主要用于解决阅读古籍时产生的关于词语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

难问题的工具书。

39、清代康熙年间编纂了一部唐代的诗歌总集《全唐诗》,它的检索途径是(作者名)。

40、要查找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国国旗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升起的照片资料,可以使用(中国年鉴)。 4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分为(五大部类)。

42、下列(十三经索引)不属于书目型工具书。

43、《红楼梦》要想了解这部作品及作者的简要情况,可以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

44、《史记》想了解这部书现在存世的清代以前各种版本及其收藏情况,应该选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45、《论语》是儒家经典着作,想知道它被收入到哪些丛书之中,可以查找(中国丛书综录)。 46、想了解李白的诗集的编纂及流传情况,查找(唐集叙录)。 47、年谱是一个人的编年体传记,查找孔子年谱,可以使用(中国历代年谱总录)。

48、(工具书)就是收集材料,按照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解难释疑时查考用的一种图书。 49、查考现代汉语字词最常用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

50、查找古代人物传记资料,主要使用(人名词典)。

51、查找成语典故通常可以使用(成语典故词典)工具书。 52、查找有关先秦史学的研究论文,可以使用(中国古代史论文索引)。

53、利用正史艺文志可以查到(古籍的流传情况)。

54、从下列(历表)类型的工具书中可以查到中历与公历之间的年

代对照。

55、下列关于政书的描述是正确的(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专史)。 56、下列关于地方志的描述是正确的,(是记述地方自然和社会等史实的综合性着作)。

57、《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 58、《经籍纂诂》的作者是(阮元)。 59、查考我国高等院校概况可以使用(名录)。

60、查考1982年我国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条文,可以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有关法律汇编)。

61、查考《中俄暧珲条约》可以使用(中外旧约章汇编)。

62、《太平御览》是(宋代编纂的)。 63、查找赤壁之战的确切地点应查(中国历史地图集)。

64、查找解放过后我国和外国签订的条约应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

65、查找建国前党报、党刊、革命报刊上的论文资料应利用(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

66、查找中国近代、现代史论文的出处,可以利用(中国近代、现代史论文索引)。

67、查找中国近代报刊,可以利用(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 68、查找中国现代作家笔名,可以利用(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 69、查找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笔名、化名,可以利用《中共党史人物别名录(字号、笔名、化名)。 70、查找中国历史官名可利用(历代职官表)。

71、查找中国古代人物,常用的是(中国人名大辞典)。

72、查找1978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可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 73、查找马克思、恩格斯单篇着作

的出处可以利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目录》1—39卷)。

74、查找马克思着作中引用的罗马神话典故,应利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希腊罗马神话典故)。 75、查找中外历史大事的综合性年表是(中外历史年表)。

76、(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中国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一部。

77、《文献通考》是继(通典)之后出现的又一部专门记述历代典制史实的典志体政书。

78、查找某一年或某几年国内外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形势、成就、进展情况,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年鉴)。

79、反映国外各方面艺术情况的综合性年鉴是(世界知识年鉴)。 80、查找毛泽东着作中词目简释的参考工具书主要有(毛泽东选集注释索引)。

81、查找有关世界历史的图像资料,可利用的图录有(古代世界史参考图集)。

82、查考我国方志的基本情况收藏情况,可查(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83、查考建国后三十年间我国政区变化沿革方面的问题,可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

84、查找中国史学论文的出处,利用(中国史学论文索引)。 85、《中外历史年表》的作者是(翦伯赞)。

86、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可以从(《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87、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把天干和地支依次搭配起来用以纪年的一

种方法,请指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纪年表述(甲午年、甲子年)。 88、要想知道清代道光二十年丁卯日是公元何年何月何日,可以使用(中西回史日历、两千年中西历代对照表)。

89、我们在阅读古代戏曲作品时,会遇到一些流行的口头语,如“没惦三”,“冷急丁”等,要想正确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可以查考(戏曲词语汇释、诗词曲语词汇释)。 90、韩非子曾说过“赏莫如厚而信”这句话,要想查找它的准确出处,可以使用(索引、引得)类型的工具书。

91、按照工具书的定义,下列(小说、诗歌)不是工具书。 92、查找古代人物传记资料,主要使用(人名词典、传记索引)。 93、与“索引”一词同义的还有(引得、通检)。

94、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宋代四大书”的说法,下列(《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是宋代四大书。

95、根据政书的定义,下列的描述不属于政书。(是古代文献资料的汇编、是原始资料的汇编、是近代原始资料的汇编)。

96、下列关于地方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具有连续性、县以上的区域才可以有地方志)。

97、(《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全唐文篇名及作者索引》)不是群集篇目索引。 98、查找着名历史人物的简历,应利用(《辞海》、《中外历史人物大辞典》)。

99、下列字正确的四角号码是(军3750、申5000、支4040)。 100、下列(成4320、卉4040)的四角号码是错误的。

101、目录是一种简明介绍专业结构的清册,又称(便览、指南)。 102、查找人物传记资料,主要利用(年谱、索引)。

103、下列工具书又能查到字义又能查到词义的是(《辞海》、《辞源》、《四角号码新词典》)。

104、下列(文字学、兵法)方面的书籍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能够查到。

105、查找辽宁地区的地方志及其收藏情况,可以利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东北地方志联合目录)。

《现代文献编目》复习题

1、在文献编目中,对文献内容特征的揭示、描述和记录,主要是通过对文献的(分类)和(主题标引)实现的。

2、《文献着录总则》对“文献”一词所下的定义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3、由一个中心机构负责向多个图书馆提供编目服务,比如发行目录卡片和机读目录磁带等,这种形式叫做(集中编目)。

4、ISBD的中文含义是(《国际标准书目着录》)。

5、机读目录中一条记录由若干个(字段)组成。

6、传统目录中的大量书目信息是(重复的)。

7、在CNMARC中连续款目的大多数字段适用于(连续出版物)。 8、记录头标区出现在每条记录开头,它是(必备的)。

9、最早开始对计算机编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 10、图书馆工作中每一条(款目)和机读目录中的每一条(记录)都记载了文献的主要内容。 11、新编图书馆目录/黄秋生编着,“编着”在文献着录中被称为(责

任方式)。

12、ISBN-218-00056-3/G·23,其中218代表(出版者代号)。 13、一条排检性的款目,只有一个编目,而一条机读目录有多个检索点,这一句话是(正确的)。 14、汇集多种单独的着作成为一套并具有一个总书名的出版物,叫(丛书)。

15、在CNMARC中,机读目录中的每一条记录都是由(4)部分组成。 16、100字段通用处理数据是个固定长字段,共占(36)个字符数。 17、字段标识符由(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18、在CNMARC中,@a,@b中,是由(两个字符)组成的。 19、记录头标区固定为(24)个字符长。

20、具有检索意义的副书名,必须记录在(517)字段反映。 21、ISBN-310-00788-3/G·87整个这个号叫(中国标准书号)。 22、ISBN-7-01-001949-5/其中5是(校验号)。

23、标准书号与获得方式项被定义在(010)字段。

24、《大学英语》一书以上、中、下三册出版,这书叫(多卷书)。 25、印刷或非印刷型出版物,具有统一题名,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分册形式出版,有星期或年、月标识,并计划无限期连续出版,这是对(连续出版物)的描述。 26、一个功能齐全的解检目录体系,在机读目录里被称为(文件)。 27、责任者款目标目法的重要原则是(统一责任者名称)。 28、分类目录与主题目录都是以(文献内容)揭示藏书的。 29、每个子字段都有指示字段特点的(2位)标识符。

30、CNMARC参照UNIMARC将数据字段区划分成(10)个功能模块。 31、知识责任块中,中文图书常用的字段是701、702、711、712这些字段的特点是(可重复的)。 32、作用是从责任者入手检索特定文献,并能够集中同一个责任者的全部着作,叫(责任者目录)。 33、我国文献机构目录传统上有四种,目录他们是按(文献检索途径)标准来划分的。

34、我们传统的四种目录之间的不同点(检索途径不同)。 35、(主题目录)可以集中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某一学科文献。 36、文献在出版过程中进行编目,然后由出版者将编目资料加印在文献上,这种编目叫(在版编目)。 37、我国机读目录采用的是(CNMARC)格式。

38、不属于机读目录的特点是(采用交替编目形式)。

39、(分类目录)可以将不同语言的文字组合在一起。

40、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这是《文献着录总则》对(文献着录)的定义。 41、能够显示某一知识门类与其他知识门类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叫(分类目录)。

42、单纯参照是指引读者从非规范标目查检(规范标目)。 43、我国国家标准(《文献着录总则》)是制定我国各类型文献着录规则的指导性文件。

44、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及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的着录信息均置于([ ])内。

45、位于书名前后,对图书的内容、范围、编辑方式、体裁等的说明文字,在着录规则中被称为(说明书

名文字)。

46、责任说明包括作为着作责任者的个人或团体的名称以及(责任方式)。

47、着录项目标识符是一种前置符,置于着录项目和着录单元(之前)。

48、乾隆前后,我国最后也是最大的古典官修书目(《四库全书总目》)。

49、从理论上阐述了附加着录与分析着录的作用与运用方法的是(章学诚)。

50、最先颁布实施的标准是(《文献着录总则》)。

51、在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代码中,专着的代码是(M)。 52、目前我国中文文献编目实施的是1996年由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推荐使用的标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53、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4年的,除封面外,篇幅不少于(49)页,(非定期)的印刷出版物称为图书。

54、相关参照是指引读者从某一相关标目参见(另一相关标目)。 55、普通图书中(书名页)和(版权页)是记录图书最集中的部分,是图书记录的主要信息源。 56、《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着录法),第二部分是(标目法)。

57、着录各类型文献时,优先选用的各类型文献(主要信息源)。 58、《普通图书编目规则》规定了图书着录设有(8)项着录项目。 59、合订书名的特点是(没有总题名)。

60、《侠女奇缘》、《儿女英雄传》属于(交替书名)。

61、并列书名的特点之一是书名必须出现在(书名页上)。

62、一书没有出版者,应在“[ ]”内着上(出版者不详)字样。 63、所谓“传统着录法”是指(标准着录)以前使用的各种着录规则条例。

64、首次在(ISBD)中引用标识符号系统的是(ISBD)。

65、(清代)是我国目录学发展最繁荣的时期。

66、在图书馆目录中,任何一条具有排检功能的款目,必须有(标目)。

67、GB3793-83是我国国家标准代号,其中“83”代表(标准批准年)。 68、查找特定文献,应使用(题名)目录。

69、在CNMARC国际使用块中,用于普通图书着录的有(801)字段。 70、机读磁性制品,单字码为(R)。 71、(分类目录)不能采用字顺分类法。

72、中文文献是正题名,是文献的主要名称,包括:(交替题名)、(合订题名)。

73、《中国文献编目规则》采用的标识符号,不正确的是(具有某种特点标识的符号)、(连接法关系的标点)、(为了形式上的美观,清晰)。

74、(卡片目录、机读目录、书本目录)是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划分的。

75、主要着录项目和选择项目两种,主要项目包括(版本项)、载体形态项。

76、机读目录的特点:(任何目录信息均存贮在计算机可直接存取的外部介质上)。

77、在CNMARC中,200字段的特点是(必备的)、(不可重复等)。

78、属于连续出版物这一类型的是(报纸)、(期刊)。

79、字典式目录具有(题名)、(责任者)、(主题)三种途径的职能。 80、主题目录具有的特点是(专指性)、(灵活性)。

81、属于机读目录的术语是(指示符)、(字段)、(文件)。 82、机读目录与传统目录的不同点是(书目信息的存贮介质不同)、(目录信息的再生性不同)、(机读目录的全部记录,采取一种组织法)、(机读目录是“一条记录,多种形式输出”)、(机读目录有严密的格式结构)。

83、属于非书资料的是(缩微、视听、计算机、文档)。

84、字段指示符均未定义的是(210)、(215)、(205)。 85、在机读目录的投标区内,需人工录入的数据元素主要有(记录状态)、(执行代码)、(记录附加定义)。

86、属于手检目录体系的术语是(目录体系)、(附加)、(目录)。 87、字段和子字段的特性是:(可重复、必备性)。300字段的特点是(不必备、可重复)。

88、图书在版编目的英文缩写是(CIP)。

89、注录在辅助项的内容,在CNMARC中是以(3)开头的字段。 90、编制内容提要是我国优良的目录学传统(《别录》)是一部提要目录。

91、世界上历史最长、最大、最着名的联机网络是(OCLC)。 92、中国机读目录,简称(CNMARC)。 93、机读目录中,一条记录由若干个(字段)构成。

94、音乐作品以(词着者)为第一责任者。

95、法律文献一般以(提出者)为第一责任者。

96、国际标准书号是一项国际标准,公布于(1972)年。 97、集中编目思想是美国图书馆学家(杰维特)提出来的。 98、机读目录对传统目录具有(兼容性)。

99、有时正书名含义不清,编目员可根据情况拟一个副书名或说明书名文字,用([ ])括起。 100、文章经改编后,体裁有所改变,则以(改编者)为第一说明的责任者。

101、一至两个着者的汇编本,先着录(原着者)后着录(汇编者)。 102、一书的版权页为1999年6月新一版,版本项正确的着录方式是(.一新1版)。

103、中文图书的出版日期,是指受编文献的(排版日期)。 104、着录出版日期,若受编文献的排版日期是非公元纪年,应如何处理。(照录原出版年,再将其转换成一公元纪年)。

105、分析款目由(2)部分组成。 106、(说明参照)不反映着录标目之间的关系。

107、单纯参照以(“〉”)标识。 108、我国已加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国家识别号码为“7”。香港和台湾的组号分别是(962)和(957)。 109、分析着录在我国编目史上具有悠久历史,在古代被称为(别裁)。

110、我国古人对分析着录做出较全面着录是(明)朝(祁承邺)。 111、将文献中一部分材料分析出来,单独作为一个着录单位所进行的着录称为(分析着录)。 112、从内容上说(多卷书)名分册之间联系紧密,一般不能独立成

书。

113、多卷书的分卷作者无论在整套着录还是在分卷着录中,都应作为(第一责任说明)。

114、丛书分散着录,意味着该套丛书各分册在书库中,(无数集中在一起)。

115、丛书的分散着录,与一般图书的着录无异,只是多了一个(丛书项)。

116、最具丛书特点的是(有一个总书名)。

117、文摘、摘要、索引以及各种进展、报告等,按内容特征划分属于(检索性连续出版物)。 118、我国的连续出版物着录规则,对应的国际标准是(ISBD(S))。 119、最早成立全国性标准化机构的国家是(英国)。

120、我国国家标准代号是(GB)。 121、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是(ISO)。

122、我国机读目录的研制工作始于(1979)年。

123、(地址目次区)的数值全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124、CNMARC是(330字段)专门录入款目的提要项内容。 125、主题分析块中,690字段录入(《中图法》)的分类号。 126、一部完善的馆藏目录应具有哪三种基本功能(检索功能)、(管理功能)、(揭示功能)。 127、分类机构目录,按文献检索途径划分,可分为(题名目录)、责任者目录、(主题目录)、(分类目录)四类。

128、图书馆四种基本目录之间的相同点是(所提示的文献的目录学知识相同)。

129、将一批款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文献报道和检索

工具被称为(目录)。

130、(索书号)决定了每一种文献在书库中的位置。

131、近代国外首先提出目录学的学者,是美国编目学家(克特) 132、目录的提示职能是通过(着录)来实现的。

133、ISBD是(文献着录)方面的国际标准。

134、我国公认的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是(《七略》)。

135、首先将七分法改为四分法的是(荀勖)。

136、喻示全球标准化开端的国际会议,是1961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编目原则会议)。

137、196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编目专家会议”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是着手编制(ISBD)。 138、国际标准书目着录,共设有(8)个着录项目。

139、AACR被公认为卡片时代最好的编目条例,其中中文名称是(英美编目条例)。

140、我国第一部国家文献着录标准,其作用相当于ISBD(G)。 141、目前我国西文文献编目采用的是1985年出版的(西文文献着录条例)。

142、现代意义上的在版编目公认为是1948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的。

143、(网络化)是计算机不可逆转的趋势。

144、(美国)是机读目录产生最早的国家。

145、机器编目就是以(电子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的过程。 146、在一套反映多类型文献的目录里为便于读者辨别检索文献,需在其款目或记录上着录(文献类型标识)。

147、普通题以印刷方式刊行的出版物。属于普通图书的是(汇编本)。

148、中文普通图书载体形态项的规定信息源是(图书本身)。 149、在CNMARC国内使用块,包括国内多系统处理本馆的数据字段,已定义的字段是(905)字段。 150、丛书采用整套着录方式,其特点是整套丛书的各书册(可以集中在一起)。

151、在机读目录中,款目中的标目,着录正文以及图书馆的业务注记都记录在(数据字段区)。 152、中国标准书号以(ISBN)开头。

153、我国采用的目录是(分立式目录)。

154.ISBN7-310-00788-3/(G..122)图书分类种次号。 155、在文献机构中,主要使用的汉字排检法有三种(四角号码法)、(笔画、笔形法)、(汉语拼音字序法)。

156、分类目录的局限性,表现在(无法满足读者从着者、题名、主题等角度检索文献)、(受分类体系限制,不便于检索多主题文献)、(无法集中同一事物、同一主题的文献,人为地割裂了文献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

157、世界上第一部跨国使用的编目条例,叫(AA条例)。 158、我国国家标准,图书在版标目数据于(1991)年起实施。 159、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区分为(着录数据)和(检索数据)。 160、相关参照以(“〉〉”)标识。 161、规范控制是通过(规范款目)和(参照款目)来实现的。 162、对参照作用的表述,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完整反映文献的

目录学知识)。

163、我国从(1988年)起停止使用全国统一书号。

164、我国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着录数据部分包括(6个)着录项目。

《科技文献检索》复习题

1、情报检索,是指将情报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情报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情报的过程。

2、文献检索是一种(相关性)检索。

3、(文献检索)只是情报检索的一部分,但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4、文献检索的研究对象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中(索引语言和索引方法)是文献检索的核心问题。

5、文献,是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

6、参考工具书是专为人们查考某些数据,事实或特定的知识而出版的,属于(二次或三次情报源)。 7、(研究报告)是报道研究开发或进展情况的机关团体出版物,内容一般比较专深、详尽、新颖。 8、我国1984年开始实行专利制度,(1985年)9月开始向国内外发行中国的专利说明书。

9、专利文献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文摘、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专利分类资料等。 10、(专利文献)集技术、经济和法律情报于一体。

11、二次情报源是人们为了便于管理利用一次情报源而编制和积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 12、检索工具按(信息处理的手段)来划分,可分手工检索工具或系

统、机械检索系统、计算机检索系统。

13、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主要内容)所做的简略而准确的摘录,是一次情报源的压缩品。 14、(文摘法)就是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综合,把其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记录下来,供人们阅读,以代替或部分代替原文。 15、(报道性文摘)是一种用来概述原文的内容要点,向读者提供原文中的定量情报和定性情报的文摘,是原文内容的浓缩,一般可以代替原文。

16、指示性文摘通常又称为(简介)。

17、(题录),是描述某一特定文献外部特征的一条记录,通常由文献题名、着者名、原文出处等项目组成。

18、(目录)是按照某种明白易懂的顺序编列的文献清单或清册,通常以一个完整的出版单位或收藏单位为着录的基本单位。 19、题录通常以一个内容上独立的文献单元为基本着录单位,这是它与(目录款目)的主要区别,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只限于描述文献的外部特征。

20、不同的文献检索工具,对文献内容的揭示程度不同,按由浅到深排列,其顺序是(目录、题录、文摘)。

21、(题录)只描述文献的外部特征,对文献的分析只限于表层。 22、(收录范围是否明确全面)是衡量一种检索工具质量优劣的首要标准。

23、检索工具的(收录范围)系指它所覆盖的学科面、所摘录的出版物类型及数量。

24、描述性编目和文摘法只能解决

文献信息的(提取)问题,并未解决文献信息的检索问题。 25、大量的文献信息只能按一定次序组织好,才便于检索和利用。其编制方法是(索引法)。 26、(索引法)是编制各种文献索引或其他索引所采用的种种技术方法的总称。

27、(索引)是按某种可查顺序排列的,能将某一种文献集合中相关的文献、概念或其他事物指引给读者的一种指南或工具。

28、一种索引通常由一批(索引款目)和参照系统构成。

29、索引法不只解决索引款目的排序问题,还要通过(参照系统)使同类的信息合并或集中,使相关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

30、对字顺索引来说,参照系统是隐含于字顺序列中的一种(知识分类体系)。

31、(“参见”项参照)主要用来连接含义相关的标目,把那些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但在索引中往往又不能排列在一处的标目联系在一起。 32、“参见”项参照主要用来连接同义词或近义词,其基本功能是(合并)。

33、(涵义注释)主要用来区分某些多义词或易混淆的词,以消除标引或检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 34、索引语言,是索引款目所使用的(标识系统),它是由一个索引词汇表及其使用规则构成的供编制索引的工具。

35、索引语言按其规范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规范化索引语言和(自然语言)。

36、当检索时再将其中某些索引词组配起来使用的索引语言是(后组式索引语言)。

37、标引深度的具体含义是,每篇

文献所含主题在标引过程中被确认和转换成索引词或索引款目的(数量)。

38、标引方式就是描述主题的方式,其中(深标引)是用较多的主题词描述文献,适用于计算机检索。

39、(标题法)是出现得最早的一部主题法。

40、(标题)是指来自普通话语言中那些比较定型的事物名称,是经过规范化,用以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词、词组或短语。

41、标题词直接性决定了标题语言是一种(先组式)索引语言。 42、用(标题法)编制的主题索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即单级主题索引和多级主题索引。

43、(元词),是从文献中抽取出来,经过规范化、能表达文献主题的最小和最基本的词汇单位。 44、(元词法)的突出特征是:强调词汇的单元化,用字面分解方法使词汇达到单元化;强调后期组配。

45、叙词是指从文献中抽取出来并经过严格的多方面控制的,用以表达文献主题或情报需求的(单义词或代码)。

46、叙词和元词一样都是后组式索引语言,都具有组配性,但叙词强调的是(概念组配)。

47、叙词语言的适应性比较强,可以把叙词当作(标题词)使用,用来编制先组式的主题索引。 48、叙词语言的适应性比较强,可将叙词作为(元词)使用,用来编制书本式概念组配索引或检索系统。

49、用(叙词语言)标引和检索机读文献库中的文献,是叙词语言应用的最主要方面。

50、(关键词),又称键词,它是直接从文献的题目、正文和文献中抽出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词。 51、(关键词索引法)不依赖主题词表,也不对词汇进行规范,而是直接从文献中提取重要词。 52、KWIC法,即(题内关键词索引法)。

53、KWOC法,即(题外关键词索引法)。

54、美国《化学文摘》的期关键词索引即用(题外关键词索引法编辑)。

55、词对式轮排法,即(词对式关键词索引)。

56、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中的“轮排主题索引”就是采用词对式关键词索引编辑的。

57、(全文词语索引),是用文献的全文为数据源,用计算机对全文进行抽词和轮排编辑,然后以KWIC和KWOC方式输出。

58、引文,是指各种着作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它通常位于着作的末尾,而提供这种“引文”的着作则称作(“来源文献”)。

59、引文索引法就是通过追溯和利用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来整理和组织文献信息,编制出各种引文索引。

60、(检索策略)是为回答检索提问、实现检索目标而制定的全盘计划或方案。

61、EI名为索引,实为(文摘)。 62、EI文摘编排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文摘期刊,它采用主题词(标题词)字顺排列法。

63、磁带版就是机读式《科学文摘》,命名为(INSPEC)。 64、“主题指南”实际上是(分类表的索引)。

65、SA的“主题索引”是一种(叙

词索引)。

66、NASA报告是美国航天局整理出版的研究报告。内容侧重于(航空与航天)技术方面。

67、SDI,是指针对某一批检索课题,利用计算机定期的检索新到的(文献检索磁带)。

68、回溯检索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彻底详尽的检索,把与某课题相关的

一切文献全部查找出来,提供给用户。其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又可称为(查新服务)。

69、(查全率)是系统在进行某一检索时,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系统文献库中相关文献总量的比率。 70、数据库,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存储和检索的数据集合体,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文献数据库和非文献数据库)。

71、布尔逻辑检索,就是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表达提问式中各个检索词之间的(逻辑组配)关系,确定文献的命中条件和组配次序。 72、在布尔逻辑检索中,(“AND”)算符适于连接那些具有限定关系或交叉关系的词。

73、(截词检索),指用给定的词干做检索词,检索与含有该词干的全部检索词相关的文献。

74、截词检索中的截词符,按截断的长度划分,可分为(有限截断和无限截断)。

75、在DIALOG系统中,其截断符号是(“?”)。

76、在位置检索中,(C)算符要求被连接的检索词出现在同一文献记录中,与布尔算符AND等价。 77、美国《工程索引》简称EI,报道内容面向整个工程技术领域,属(文摘)类期刊。

78、美国《工程索引》(EI)的文

摘部分是按(标题词字顺)排列的。 79、英国《科学文摘》除以期刊形式出版外,还出有缩微胶卷版和磁带版。磁带版就是机读式《科学文摘》,命名为(INSPEC)。 80、英国《科学文摘》分为A、B、C三个分册出版,其中C辑为(计算机与控制文摘)。

81、英国《科学文摘》的主题索引是一种(叙词索引)。

82、英国《科学文摘》的“主题指南”实际上是一种(分类表索引)。 83、(PB)报告是美国商务部出版局整理出版的研究报告,其内容多侧重于民用技术、生物医学及社会科学方面。

84、美国的NASA报告是有关(宇航)内容的科技报告。

85、美国《化学文摘》中的《索引指南》是一种(指导性索引)。 86、美国《化学文摘》的期关键词索引是(题外关键词索引)。 87、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中的“轮排主题索引”是一种(词对式关键词)索引。

88、根据检索对象的形式不同,情报检索又分为(文献检索)和(数据检索)。

89、文献是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90、情报源的物质形式,按其载体形式可分为(口头情报源)、(实物情报源)和文献情报源。 91、文献情报源按其记录信息的材料划分,分为(纸印本文献)、(缩微型文献)、(机读型文献)、声像型文献。

92、一次情报源,简称一次文献,包括各种阅读性图书、(报刊)、会议录、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

技术标准、(学位论文)、以及一些不公开发表的实验记录、备忘录、技术档案。

93、特种文献,通常是指那些在出版发行方式或获取途径方面比较特殊的文献,如研究报告、(会议文献)、(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等。

94、专利说明书对发明描述的比较具体,技术上比较(新颖)、(可靠)、(实用)。

95、技术标准按其使用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96、检索工具就是人们用来(报道)、(存储)和查找文献的工具。 97、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按其摘录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文摘性检索工具、(题录性检索工具)、(目录性检索工具)。

98、按文摘的目的和用途划分,主要的类型有两种,为(报道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

99、一个文摘款目,是由(题录)、(文摘正文)和(文摘员署名)等三部分组成。

100、一种结构完善的文摘期刊由五部分组成:编辑说明与凡例、文献分类表和主题词表、文摘部分、(辅导索引)、(资料来源目录)和(附录材料)。

101、题录类出版物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快速报道功能)、(档案功能)。

102、文献信息处理的首要任务是从文献资料中提取各种有用的信息,提取的方法通常有:(描述性编目)、(文摘法)、(索引法)。 103、索引款目通常含有三项内容:(标目)、(说明语)和材料出处。 104、标目注释有(范围注释)、(涵义注释)和(使用规则注释)。

105、索引语言的范畴包括(分类法)、(标题表)、(叙词表)。 106、索引语言按组配程序来划分,可分为(先组式索引语言)和(后组式索引语言)。

107、先组式索引语言又可分为(定组式)和(散组式)两种。 108、索引语言分为:先组式索引语言、后组式索引语言、(关键词索引语言)、(代码语言)、(引文语言)。

109、后组式索引语言包括:(元词索引语言)、(叙词索引语言)、(语义代码)。

110、主题词包括(标题词)、(元词)和(叙词)。

111、叙词,希指从文献中抽取出来并经过严格的多方面控制,用以表达文献主题或情报需求的(单义词)或(代码)。

112、《汉语主题词表》1980年正式出版,由(主表)、(附表)、(辅助表)包括词族索引、范畴索引和英汉对照索引组成。

113、引文索引一般有两大用途,即(文献检索)和(引文分析)。 114、CA的主题索引是骨干索引,1968年将索引中的一部分较通用的参照和注释抽出单独出版,命名为“索引指南”,它是一种(指导性索引)。

115、英国德温特出版公司的《世界专利索引》,以(题录)和(索引)形式报道该公司收藏的各国专利说明书。

116、WPI为周刊,每期由四种索引组成,即(专利权人索引)、(国际专利分类索引)、(入藏号索引)和专利号索引。

117、SCI的核心部分是(引文索引)和(专利引文索引)。

118、较常见的检索服务形式有以

下5种:(定题服务)、(回溯检索)、(日常咨询)、编制专题资料、辅导用户。

119、查找文献的传统方法一般有三种:(直接法)、(追溯法)和(循环法)。

120、常用的检索途径有着录、分类、主题词、(关键词)、(引文)、(代码)等。

121、检索效果评价标准,最重要最常用的标准是:(查全率)和(查准率)。

122、截词检索按截断长度划分,可分为:(有限截断)和(无限截断)。

123、DIALOG系统的截断符号是(“?”),ORBIT系统是(“#”)。

《图书分类》复习题

1、(检索语言)是文献存储检索系统中,用于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和检索课题概念而创制的人工语言。 2、检索语言主要包括(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两大类。 3、分类语言将文献主题概念按知识性质进行分类和系统排列,并用号码(分类号)表达各种概念。主题法是用(语词)表达各种概念,并按字顺进行排列。

4、分类法是按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来揭示和排检文献的。 5、主题法是按文献内容的(主题名称)来揭示和排检文献的。 6、分类法的特性在于知识的(系统性)。

7、主题法的特征在于事物的(特指性)。

8、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将图书馆藏书予以一一揭示,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种方法或手段。

9、图书分类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类集)、(归类)。

10、类集,就图书馆的大量藏书来说,根据图书的学科内容,把不同的加以区分,(把相同的聚集在一起),(相近的联系在一起)。 11、类目由(类名)、(类号)、(类目注释)三部分组成。

12、(类名)是表示特定事物的具体概念。

13、图书的本质属性是指图书所反映的(学科内容),也就是图书分类的(主要标准)。

14、(主要分类标准)是图书分类首先应用的标准。

15、图书分类的作用主要有两点:(组织藏书,即图书分类排架)、(编制检索工具,即组织分类目录)。

16、图书排架和组织分类目录所使用的分类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7、图书分类法的类型,按其结构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和(分面组配式分类法)。

18、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是用(等级来表示类目之间的隶属关系),从上位类属概念到下位类种概念逐级区分到最小的类目,(用列举来显示一组并列类目的完整性),并尽量用树型结构的形式在类目表上把类目系统地排列起来,组成一个体系,故又称为体系分类法。

19、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局限性:(不利于反映图书内容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不适应对于复合主题概念文献的分析和检索)。其代表是(《杜威十进分类法》)。 20、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其代表是(《冒号分类法》)。

21、等级—组配式分类法,其代表

是(《国际十进分类法》)。 22、图书分类法通过(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类目的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它是图书馆用以类分图书、组织藏书的依据。 23、图书分类法有两个含义:(一是图书分类的方法和技术),即指对图书进行系统化组织的一种方法。(二是指情报检索语言,即图书分类表)。

24、一部完整的图书分类法应由(类目表)、(标记符号)、(说明和注释)、(类目索引)四部分组成。 25、(类目表)是将众多类目,根据类目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而成的一览表,它是整个分类法的主体,是用以类分图书的依据。类目表也称为分类表。它由主类表和复分表组成。

26、主类表分成三个层次:(基本大类)、(简表)、(详表)。 27、(基本大类)是图书分类表中首先区分出来的第一级类目,它是类目表的纲目。

28、(基本部类)是类目表中最概括、最本质的区分。

29、基本部类之间的排列次序称之为(基本序列)。

30、(简表)是整个分类法的基本类目表,它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区分的类目组成,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1、(详表)是在简表的基础上,根据各门学科发展的情况、图书出版情况、图书读者对象情况等逐级展开的,亦即主表,为正表,是类分图书的实际依据。

32、复分表又称为(共同区分表、附表、辅助表)。

33、在编制类目表时将(采用同一分类标准区分出来)的子目汇集到一起,编列成表,作为有关类目需

要用这个标准进一步区分时的共同子目,这种表称之为复分表。 34、复分表有两种(通用复分表)、(专类复分表)。

35、仿分起(专类复分表)的作用。 36、复分表的作用是:(缩小分类法的篇幅);(加深了细分程度,增强伸缩性);(加强了助记性)。 37、使用复分表时,(不能有时用)、(有时不用)。

38、类目表是根据(类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起来的,它们反映的是一种系统关系,也称为族性关系。

39、类目之间表达的形式是(直线排列),而不是用图表形式表示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40、任何一个类是上位类还是下位类,都是随类目的上下关系(相对而言)的。

41、类目表是采用等级的形式表达(隶属关系)的。

42、凡是没有这种关系的类目就不能列入同一(类系)中。 43、植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下位类)。

44、由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一组下位类,互称为(同位类)。 45、同位类之间的先后次序应(依据一定的原则来排列)。

46、同位类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位类之间又是(相互排斥)的。 47、由于类目表是直线排列的,就不得不把有些可以两属或几属的事物(类目)。

48、在分类表上明确规定用以类分图书的类目,称之为(使用类目)。不用作类分图书的类目叫(交替类目)或称选择类目。

49、交替类目的作用是解决事物之间多方面的内在联系与类目表的(直线排列)。

50、(交叉关系的类目)在分类表中用类目参照的方式来表示。 51、隶属关系与并列关系表示着类目的严密系统性,亦即分类表的(纵向关系)。

52、(标记符号)是类目表中类目的代号,也是分类时用以标引图书的号码,故称为(分类号码)。它的作用是用来(固定类目的先后次序)。

53、标记符号有两种:(单纯号码)和(混合号码)。

54、单纯号码,即只采用一种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作标记符号。例如(《科图法》)、(《人大法》)等只采用阿拉伯数字作标记符号,均为单纯号码。

55、混合号码,即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作标记符号。例如(《中图法》)、(《中小型表》)。

56、分类号的构成方法称为编号制度,大致分为三种:(顺序制)、(层类制)、(层类顺序混合制)。 57、下列一组类目采用的编号方法是(借号法)。

58、双位制又称(百分法)。 59、(《科图法》)前一段用顺序制,后一段用层累制,两段之间用“? ”隔开。

60、采用双位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同位类符号累数不足)。 61、下列一组采用的编号方法是(双位制)。

62、凡复分表中的部分号码的含义与正表中的部分号码含义相同时,必须(删去重号)。

63、使用复分表必须注意一致性,(不能有时用,有时不用)。 64、每种辅助符号代表一种职能,故又称(职能符号)。

65、图书分类法的索引又称为类目

索引,有(直接索引)和(相关索引)两种类型。

66、类目索引作用是(查找分类法类目的工具)。

67、编制图书分类法的总原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辨证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实际效用为目的)。

68、以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作为类目划分的主要标准。 69、(客观原则与发展原则)是立类和列类的客观根据。

70、(逻辑性原则)是立类和列类的科学方法。

71、评价图书分类法的标准:(政治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72、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以(分析兼综合)的原则作为理论基点。 73、首先以分面组配的形式编制分类表的是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他于1933年发表了《冒号分类法》。

74、一部完整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应当由分面和子分面的(概念表)、(引用次序)、(排列次序)、(标记符号)和(类目索引)等五部分组成。

75、印度的阮冈纳赞将所有知识门类的分面划分特征归纳为五个基本范畴,即:(本体)、(物质)、(动力)、(空间)和(时间)。 76、引用次序是指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中各分面组配时的先后次序,亦称为(组配次序)。

77、图书分类标引工作是指运用一种图书分类表,揭示图书中所反映的学科性质和其它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并用分类语言进行描述,使图书获得(分类标识),借以组织图书馆藏书和检索图书。 78、类分图书时所确定的类目和分

类号码要能正确反映图书的(内容特点)。

79、方便检索,就是要正确地(分析图书的学科内容),按照本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的需要来标引图书。

80、图书分类的准备工作,包括(业务上的准备)和(培养分类员)。 81、业务上的准备工作,即分类法的选择和(使用本的确定)。 82、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应用较广、影响较大的分类法是(《中图法》)。 83、使用本,是指某一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对某一图书分类法进行调整后,适合本馆实际情况的规范化标准本。适时调整的使用本是类分图书的依据。 84、查重的目的:(一是避免一书两入);(二是看是否有外馆编目数据)。

85、在一篇文章中论述了分类法的各个方面,这篇文章是(单主题)。 86、依据文献论述和研究对象和问题的数量划分,可分为(单主题)和(多主题)。

87、依据构成文献主题结构因素多少,可分为(单元主题)和(复合主题)。

88、依据主题对文献内容概括范围的大小划分,可分为(整体主题)和(局部主题)。

89、依据主题对文献内容概括的重要程度,可分为(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

90、依据主题对文献概括的清晰程度可分为(显性主题)和(隐性主题),依据主题所反映的专业属性可分为(专业主题)和(相关主题)。 91、在有关类目重复反映同一部书,称为互见或互着。这种互见或互着通常称之为(附加分类)。 92、将图书中重要的章节分析出来

单独归入有关门类,称为(分析分类)。

93、该书的主要类目的分类号,即(主要分类号)。

94、(主要分类号)和(书次号)构成一书的索书号。

95、分类标引图书时,必须先考虑该书所反映的(主体因素),以其主体因素作为主要分类标准,必要时在以其它因素作为辅助标准。 96、类分图书必须体现分类法的系统性、等级性和逻辑性。凡能归入某一类的书必须带有(上位类)的属性。

97、在分类法中尚无明确类目时,可采用(靠类标引原则),归入与其学科性质相近的类。

98、对有明显政治错误的图书,应加(观点区分符号),以利读者识别。《中图法》用“—08”区分。 99、建立计算机机读目录数据库系统,分类标引的步骤主要包括查重、主题分析、选择标引方式、确定分类号、分类号字段录入、审校、建立分类索引文档等。每一步骤中需要的(智力劳动)与手工编目基本相同。

100、CNMARC格式将《中图法》分类号规定在(690)字段,本字段可(重复使用)。

101、目录分类号和排架分类号,将前者写入690字段,后者写入905字段。

102、一书的主要分类号即应是该书的(排架分类号)。

103、分类工作必须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分类人员有规可循。规范化的内容是(统一分类规则)。 104、更换分类法一般采用以下方法:(书和目录全部重新分类);(藏书组织按原分类体系,只重新改组分类目录);(对原藏书组织和分类

目录均按旧的保留,而为新书用新分类法另行组织藏书和分类目录)。

105、种次号及其编制方法。种次号是根据(图书分类时)的先后次序,对同类书按种次给予不同的顺序号而形成的号码。

106、实现计算机编目以后,(种次号)的生成是由机器程序控制的。 107、着者号归纳起来有(拼号法)和(查号法)两类。

108、索书号又称排架号,它是每种图书在整个(藏书组织)中所处位置的一种标志,也是图书排架、读者索书和藏书清点的标志和依据。分类索书号由(排架分类号)、(书次号)和(辅助区分号)组成。 109、排架分类号,主要用于(图书排架),故称排架分类号。 110、书次号,又称同类区分号。有(着者号)、(种次号)、(出版年代号)、(书名号)等多种类型。 111、分类目录是将各条分类款目依据一定的(图书分类体系)组织起来的目录,是从知识体系方面揭示图书馆藏书内容的重要工具。 112、分类目录依照使用对象分为(读者分类目录)和(公务分类目录)。

113、读者分类目录由(主要分类款目)、(附加分类款目)、(分析分类款目)、(综合分类款目)、(类目参照片)、(目录指导片)等组成。 114、(《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系统反映国家藏书的分类目录。

115、在编制技术上,(《七略》)运用了按图书内容分类和按形式分类的标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了互着别裁的方法。

116、《隋书经籍志》:唐代长孙无

忌等撰,分(经、史、子、集)四部。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 117、《四库全书总目》分为(经、史、子、集、丛)五大部类,52个大类。

118、《古越藏书楼书目》,分(学部)和(政部)两类,打破了四分法的旧传统。

119、《仿杜威书目十类法》,分类体系(不再以一馆藏书为限),是一部适合一般图书馆类分图书的综合性分类法。编有检字索引,是(“第一个为中文书而编的新型分类法”)。

120、《人大法》,编于(1952年),将分类表分为(四大部类,17大类),在编制技术上第一次冲破了严格的层累制。

121、《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简称《中小型表》。这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领导,运用集体力量编成的分类法。首创了(五分法)的基本序列。

122、《中图法》分五大部类,22大类。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

123、《中国佛教》是(B类)。《政治经济学》是(F类)。

124、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配套使用的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手册》)、(《中国图书馆分类

法》(电子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索引》)等。

125、《中图法》的系列版本:(有不同版本,适用于不同的文献分类)。

126、《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索引》(第四版),是《中图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从(类目名称)指向分类号的工具。

127、《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包括《中图法》、《资料法》、《汉语主题词表》,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标引工具,分为二卷。第一卷(“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部分。

128、“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部分,主要功能是(文献分类标引和通过分类的途径查找主题词,进而进行主题标引)。

129、(《中图法》编委会)负责对《中图法》的常年维护。 130、《杜威十进分类法》英文缩写是(DDC)。

131、《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英文缩写是(LCC)。

132、《国际十进分类法》英文缩写是(UDC)。

133、《概略分类法》英文缩写是(BSO)。

134、目前世界上已成立了两个专门从事分类法问题研究的国际组织——(分类法学会)和(国际文献联合会的分类法研究委员会)。 135、近年来图书分类法的发展呈现出(分面组配化)、(分类主题一体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趋向。

136、分面组配化表现在图书分类法由传统的(列举式分类法)向(分面组配式发展)。

137、20世纪30年代,阮冈纳赞首次提出了(分面组配)的理论,并

运用这一理论编制出第一部分面分类法——(《冒号分类法》)。 138、分类语言和叙词语言在概念系统、参照系统、标识系统、索引系统等方面实现了(兼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表融合为一个统一体。

139、1994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一体化词表。也叫(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 140、目前,分类主题一体化检索语言有四种模式:(分面叙词表)、(叙词表式索引)、(分类表—叙词表对照索引)及(集成叙词表)。 141、《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属(分类表——叙词表对照索引)。 142、图书分类自动化,是指(分类检索)、(分类标引)、(分类表编制)及(管理趋向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143、图书分类标准化,即分类法的(编制和使用)趋向标准化。 144、分类法的标准化(不能等同于)分类法的统一。

145、分类法的标准化包括:制定和应用某种有关(分类法)编制和使用的技术性规定。

《读者服务工作》复习题

1、图书馆业务工作通常可分为两大部分,即(藏书工作)和(读者工作)。

2、藏书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或称(技术服务工作)。 3、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工作,或(社会服务工作)。 4、藏书工作和读者工作(相互联系),(互为条件)。

5、(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采用各种形式直接满足读者需要的服务活动。

6、读者工作就理论体系而言,是

指(研究读者及其活动规律的学问)。

7、“读者学”的内涵是以(读者、阅读及其需求)为中心。 8、“读者学”的(外延)是以(读者服务及其组织管理的方法和理论为中心)。

9、读者工作除读者服务工作以外,还包括(读者研究与教育、阅读)、19、组织与研究读者,是读者工作的(前提条件),组织各项服务活动,是读者工作的(组织形式和表现过程),组织各项宣传辅导活动,是读者工作的(基本要求)。 20、读者工作的规律,也是(图书馆工作的规律)。

条块分割的状态。

30、当代图书馆的特征之一表现在(组织管理)方面,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建立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等,逐步实现组织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31、读者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表现之

21、组织管理 图书馆资源 一是:读者工作直接体现了图书馆充分地开发利用 有效地满足 的(性质、职能、方针、任务)。 (研究与指导)、(读者工作的组织管理)、以及读者工作部门(自身建设与发展)等等其他组成部分。 10、(图书馆的读者)是指,凡是(利用图书馆从事阅读活动)的一切社会成员,包括(个人、集体、单位)都是图书馆的读者。 11、广义的读者是指:凡有(阅读能力并从事阅读活动)的社会成员皆称为读者。

12、图书馆的潜在读者是指(暂时未利用图书馆),但具有(阅读能力)的读者称为潜在读者。 13、图书馆的正式读者是指(领有借阅证件),或(建立借阅关系),并经常固定地利用图书馆的读者称为正式读者。

14、无借阅证件,或未建立借阅关系,偶尔利用图书馆的读者,称为(临时读者),属图书馆的读者。 15、图书馆的广义资源是指(藏书资源)、(目录资源)、(干部资源)、(建筑设备资源)、(劳动成果资源)等一切资源。

16、图书馆资源就狭义而言,在许多情况下,专指(藏书资源)。 17、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各项活动包括:(读者研究、读者教育、读者服务、文献与目录的调研、布局、排列,以及各项组织管理活动等)。

18、读者工作的四部分内容,(互相依存),(紧密联系)。

读者需求。

22、我国图书馆界自1979年以来,不少作者撰文对读者(工作规律)提出了自己见解和论证,有三种看法:(藏书使用公共性);(供求矛盾);(针对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 23、早期的图书馆实际上是各种形式的(藏书楼)。

24、近代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心,由(藏书的保存),开始转向藏书的(利用)。

25、当代图书馆的特征之一表现在(社会职能)方面,直接面向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及社会发展。藏书的保存,加强了(情报传递职能)和(社会教育职能)。 26、当代图书馆的特征之一表现在(工作作风)方面,正在(改变被动状态)。

27、当代图书馆的特征之一表现在(工作内容)方面,改变了单一图书借阅服务,加强了各种文献载体的情报服务,开展了多次文献情报的调研、揭示、检索、报道、编译、定题等服务工作。

28、当代图书馆的特征之一表现在(工作方法)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采用现代新技术设备,逐步实现了各项(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29、当代图书馆的特征之一表现在(工作协调)方面,打破各自为政、

32、我国图书馆的一般性质是:(社会性、学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 33、我国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4、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读者对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特点。

35、我国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6、读者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表现之一是:读者工作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社会效果,是衡量(图书馆读者工作质量)的尺度。

37、读者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表现之一是:读者工作位居一线,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窗口,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38、读者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表现之一是:读者工作是(全馆工作的重心),其机构设置及情报服务,标志着图书馆的发展水平。 39、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职能是:(传递科学技术情报;开展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

40、(“读者至上”、“服务至上”、“一切为了读者”)作为(读者工作)的指导方针正确反映了读者工作的(本质规律)。

41、近代图书馆学家(杜威),在1876年出了图书馆服务的(“三适当”准则)。即“在(适当的时间,

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

42、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的着名论着(《图书馆学五原则》)问市。

43、“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是(美英等西方国家图书馆)界提出的读者工作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为各国图书馆界所普遍接受。

44、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45、(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是所有图书馆读者工作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46、列宁关于为读者服务的基本思想的文献主要发表在(1913年——1920年)间的6篇典型文献中。 47、列宁指出(要尽可能吸引读者、方便读者、迅速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

48、在(服务范围)上,要尽量扩大读者,向社会公众开放,使全体公民都能利用图书馆。

49、在(服务方式)上,要采用馆际互借的方法提供各馆藏书免费使用,并采取开架借阅方式与咨询服务方式,方便读者,满足参考需要。 50、在(开放时间)上,要向文明国家的私人图书馆和阅览室那样,方便读者使用,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都开放,节日和星期日也不例外。

51、在(执行制度)上,要从读者需要和使用效果出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参考书的利用率,又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52、在(办馆方向)上,要广泛宣传图书馆,开展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竞赛,争取广大群众的了解和支持,吸引读者参加管理,依靠社会

力量共同办好图书馆。

53、图书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之一是:(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主动的服务精神。

54、图书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之一是:热爱图书馆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断进取,(发扬无私的自我献身精神)。

55、图书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是: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图书馆学专业技能,)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胜任工作,善于帮助读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56、读者工作要贯彻区分服务的原则有三个方面的因素:1、由(多级别多层次)的藏书结构和读者结构组成的;2、由图书馆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的(多功能)决定的;3、由图书馆的各项(社会职能)决定的。

57、区分服务的原则,是所有图书馆读者工作必须贯彻的(正确政策)。

58、在图书馆读者工作中区分服务的实质在于(讲究服务艺术)、注重服务效果、着眼服务质量。 59、科学服务的原则,就是遵循(图书馆工作本身的规律)。 60、科学服务的原则,要善于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

61、科学的方法就是指在读者工作及其研究中所形成的一套(实践与理论)的方法。

62、科学的管理措施就是指读者工作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服务手段。

63、科学服务的原则,是所有图书馆读者工作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64、读者队伍结构是指图书馆读者队伍中(不同成分、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数量)的读者群依据其特征及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有机组织系统。

65、读者成分的划分与组合,通常以读者本身的各种(社会特征)和(自然特征)为主要标志。 66、(读者的职业特征)是指读者从事某种职业、专业或工作所表现出的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技能与职业阅读活动的综合现象。 67、文化特征是指具有一定学历程度和担任专业职务级别的读者对图书文献的内容深度、阅读方式及阅读目的所表现的(层次级别)。 68、年龄特征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群,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素质)和智力状态。 69、单位读者是作为图书馆的团体用户,实际上是一个传递书刊资料的(中转机构)。

70、读者心理学主要研究图书馆活动中各种类型、各种成分的读者群心理,包括(整体读者、个体读者群)。

71、读者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利用图书文献的阅读心理与检索心理)。

72、读者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图书馆读者工作相互交叉渗透,结合而成的分支学科。

73、读者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研究读者心理)与(服务工作相互协调)的发展规律。

74、(读者心理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从(全面出发,注重内在联系);从需要出发,讲究实用效果。 75、读者心理研究的显着特点是(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的结合,是心理学与图书馆学的结合。

76、读者心理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两大基本方面:(经验的方法);(理论的方法)。

77、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问回答的方式)调查读者的一种方法,亦称书面调查法。

78、问卷调查法得出有关(图书馆与读者关系)方面的各类问题的结论。

79、观察法是观察者对读者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心理行为研究)的方法。

80、观察法的根本要求是,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

81、阅读登记分析法主要通过对读者(借阅记录档案的统计分析),掌握读者阅读倾向,了解读者心理活动规律。

82、参考咨询分析法,主要通过参考书目、咨询档案、科研产品的分析研究,揭示(图书馆的服务效果),了解专业科研读者的参考检索心理特征。

83、阅读心理研究,即从读者心理的角度,具体(研究阅读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84、要有强烈的记忆动机,这是(日本学者保坂荣之)提出的阅读方法。

85、十大阅读法是:循序渐进法;(专心致志法);勤于思考法;学习致用法;温故知新法;博览专攻法;快慢适中法;吟诵相间法;交叉阅读法;SQ3R读书法。 86、十大读书方法中的循序渐进法是:从基础入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渐积累知识,通过长期阅读,获得系统知识。 87、十大读书方法中的专心致志法是:(高度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增强毅力),做到心静神凝,保持

最佳阅读状态。

88、阅读行为是读者在阅读中(生理和心理过程)表现形式,它是实现阅读活动内容、目的、效果的手段。

89、阅读目的是指实现阅读愿望,完成阅读行为,达到(阅读效果)。 90、学习型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得(系统知识),武装头脑,为了将来的社会实践做好智力准备。 91、研究型阅读目的是为了(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开拓新领域。 92、应用型阅读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疑难),有针对性地吸取和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 93、享受型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丰富(业余学习生活)。

94、衡量阅读丰富的能力有两个主要指标,其一是(阅读速度),其二是(阅读效果)。

95、阅读文献的鉴别要求就是要懂得文献,能完整准确地掌握文献的(主要内容),深入具体地体会文献的精神实质。

96、驾驭文献能力的基础条件,一是语文水平,二是(知识储备)。 97、驾驭文献能力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语文水平,语文水平包括(本民族通用语种)和世界主要通用语种。

98、读者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文献是阅读活动的客体。

99、阅读作为一定生活环境中的(个体活动),是满足读者对知识需要的过程。

100、图书馆作为群众阅读的(组织者),为了有效地开展宣传图书。 101、阅读的实质是从图书文献中获取(知识)。

102、读者要提高阅读能力,一方面主要靠读者(自身的努力),另

一方面要发挥图书馆开发利用文献资源的作用及其指导阅读的作用。

103、读者正确合理的阅读需要,符合实际可能的阅读需要,(应当得到满足)。

104、阅读需要是人类精神主要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生活需要,又是一种(心理需要)。

105、“不应当脱离时间和空间去把握读者,二是要联系读者所处的当时当刻,联系读者的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克鲁普斯卡娅)提出的。

106、阅读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107、群众阅读的组织、指导的任务,主要落在(图书馆工作者)的肩上。

108、读者阅读需要的过程也是(图书馆)提供文献满足读者需要的过程。

109、按照预定阅读目的需要,了解文献概况,确定文献范围,规划阅读方案,是读者选择文献(第一步)。

110、图书馆读者群的阅读需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实践内容,也反映了读者自身发展的(不同特征)。 111、图书馆读者群的阅读需要既是一种社会需要,又是一种心理需要;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 112、社会型阅读需要是指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许多读者群所具有的社会(共同性)阅读倾向。 113、社会型阅读需要它反映了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潮流的共同需要。

114、其特点表现为需要数量大,阅读时间集中,(阶段性强),一时供不应求。

115、专业型阅读需要,是指从事

各种业务工作的读者的职业需要,尤其是(从业读者)的最基本的阅读需要。

116、研究型阅读需要是指读者负担具体(研究任务)的阅读需要。 117、研究课题广泛具体,需要文献(复杂多样),有时间的限制,需如期完成各阶段的文献查阅任务。

118、对于读者的研究型阅读需要,(图书馆)要摸清情况,权衡轻重,采用不同方式,广快精准地收集和提供有关文献。

119、对于重点单位、重点课题、重点项目研究任务的文献需要,满足的程度大小,速度快慢和效果优势,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藏书质量)、干部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的标志。

120、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技读者的知识咨询需要,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学术性质)。 121、科研单位图书馆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本单位)、本系统的科研人员,同时也接待外单位同行专业科研工作者。

122、科研单位图书馆的读者对象成分单一,文化程度整齐,专业水平较高,外文阅读能力强,利用图书馆(目的明确)。

123、教师读者的阅读需要特点是:全面系统、(广泛专深)。 124、大学生读者的阅读需要特点是:教学用书的稳定性、(集中性)、阶段性。

125、解决学生教学用书的具体措施之一是,以(集体外借)为主,以个人外借为辅。

126、解决学生教学用书的具体措施之一是,以(室内阅览)为主,以外借流通为辅。

127、解决学生教学用书的具体措

施之一是,沟通借阅与采访部门的信息,适当增加主要(教学参考书)的复本量和品种量。

128、(研究生读者)撰写学位毕业论文阅读需要的特点是,围绕专门课题研究,需要阅读和检索大量有关专业文献资料,对各种资料的需求,求多、求全、(求新)、求专。 129、研究生读者撰写学位毕业论文阅读需要表现为学习型与(研究型)相结合的阅读需要特点。 130、宣传图书的方法有四种:直观方式;书目方式;(群众活动方式);广播电视方式。

131、宣传图书的类型有四种:新书展览;专题书展;(书评);学术活动。

132、学术报告活动,是指围绕一定主题、专题或作家作品,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结合进行(书刊文献的介绍、评价)。 133、指导读者阅读图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读者阅读内容的指导;二是对读者(阅读方法)的指导。

134、科技读者的阅读需要,主要是(研究型)和(应用型)。 135、阅读能力,包括选择文献、理解文献的内容、掌握阅读文献的技能、(消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4种能力的综合。

136、(阅览室)具有服务读者的特定功能。

137、咨询服务的过程:受理咨询阶段;调查了解阶段;(查找文献阶段);答复咨询阶段;建立咨询档案阶段。

138、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追溯法);(常用法);(分段法)。 139、分析研究课题,一般可归纳为3种类型:(特定文献检索);(特定主题检索);(特定课题检索)。

140、定题服务的基本特点在于(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41、定题服务的要求(选准重点服务课题);深入课题,跟踪调查;配合课题,对口服务。

142、从需求类型上分类,可分为(学习型);(享受型);(应用型);(研究型)。

143、在读者服务方法系统中,以(读者需求)为依据分10种服务方法。

144、流通管理系统统计种类分为三个方面:(读者统计);借阅统计;流通统计。

145、关于读者统计、借阅统计和流通统计比率关系,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图书保障率;各类型读者比率;(读者到馆率);图书流通率;(读者借阅率);读者拒绝率;(读者满足率)。

146、书架排列方式:(壁面式);并列式;梳式;辐射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