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质量检测应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水利行业要建立多层级的质量检测体系,尽快建立和健全质量检测制度体系。工程参建各方和质量监督、验收主持单位应努力做好各自的检测工作。质量检测单位应规范检测工作,为水利工程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引导质量检测单位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水利工程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的至关重要的部分,是水利工程能够安全使用的根本。水利工程质量需要通过从工程设计到竣工验收这一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作为再现工程质量的量化指标和工程竣工验收的唯一量化依据,是水利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措施,在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和评价中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质量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系统的质量检测才能控制和判别。目前,质量检测体系、制度和形式难以适应水利建设质量管理的要求,需要对质量检测进行改革,并探寻新的发展之路。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性 1.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利工程实体,以及水利工程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半成品、机电设备等。具体的检测内容如下:对工程相关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工程施土实体等进行质量检验,然后根据正确的检测数据,来做出质量评价,同时参与工程质量事件的分析处理;对工程所用的结构、材料、工艺、设备等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及要求;利用科
学的检测仪器或手段,来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与规范,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1.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是指对工程实体的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测量、检测和试验等工作的管理,同时要将检测结果与相关要求、规定进行对比,以便对每处检测对象的合格情况进行确定。质量检测还需要利用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对不符合要求的对象进行处理,对符合质量要求的对象进行评定。要保证与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管理非常有必要。质量检测不仅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得到工程产品的质量特征值,对其合格性进行比较评定的重要依据。另外,通过对材料、器材等进行质量检测,也可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避免由于材料、设备等质量问题而影响工程进度,或引发质量事故。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责任意识不强
少数地方质量检测员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具体的现象。少数质量检测员履行职责不严,对违法违规行为姑息迁就,致使质量检测的权威性大打折扣。有的质量检测机构不健全,有检测资格证的专职人员少,经费无保障,无交通工具、办公场地和质量检测工具等,难以满足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检测的需要。
2.2隐患不及时上报
某些检测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不按照规定及时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报告,致使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和判断危及工程安全,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问题;有的检测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参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问题也视而不见;有的检测单位没有按规定,单独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的台账。这些问题给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3内部管理尚不规范
有的检测单位超越资质承接检测业务,或者未取得水利行业资质承揽了检测业务;个别检测单位非法转让资质等级证书和检测业务;有的检测单位不注重检测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以致在检测过程中,未能执行新规范和新标准;有的检测单位的仪器设备没有定期进行检定,出现了锈蚀和破损现象;个别检测单位管理松散,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负责人未认真审查检测报告就草率签字;有些检测单位检测原始数据未存档等,质量检测报告等档案资料没有统一编号,存在随意抽撤、涂改的现象;有些检测单位之间存在恶性竞争,违规压价的现象。过低的检测费用,不仅扰乱了检测市场,而且检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2.4质量检测能力和水平不适应
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是质量检测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可是目前大多数水利施工企业没有像样的试验室,施工企业试验室的规模、人员、能力与其一级、二级的企业资质难以匹配,而施工企业
设立的工地试验室更是与现场质量管理的要求极不相称。工程质量应由施工单位来保证,但施工企业这样的检测能力,无疑使效果大打折扣。
监理单位也同样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监理单位很少能够按规程规范要求的频次进行见证检测和平行检测;另一方面,有的甲级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竟不能做最简单的土工试验,对原材料、混凝土试块的取样也是一窍不通,所谓的见证取样送检难以保证效果。工程质量应由监理单位来控制,但监理单位这样的检测水平,同样使得能力大打折扣。
3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改革措施
3.1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行为
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为及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执业行为,水利部相继出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文件,在此基础上,建议各省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成立行业协会,以利于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行为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水利检测市场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同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其他行业检测机构进入水利市场应通过资质审批、信用备案和严格的年检制度,对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编造试验数据的检测机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责令退出水利市场。
3.2扩充检测机构规模,拓宽业务范围
从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来看,现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和检测
能力并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水利工程大规模建设的需求。检测机构规模应适度扩充,使业务范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3.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 要尽快的更换检测机构中的老化设备,购入更加科学先进的仪器;加大对工地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令检测设备满足工程建设现场必检项目的配置要求;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对检测仪器进行计量检定;通过改善作业环境等措施来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竞争能力,以适应水利检测市场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检测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实行独立管理,从根本上转变工程建设“同体”现象,逐渐适应市场需求。
3.5统一管理,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在结合水利检测行业的事实环境下,一步步的实现实时监控管理,从取样登记到领取报告实行全程网络管理,实时上传业务量统计、试验过程监督、试验费统计、不合格报告统计等信息,尽快完善工程质量检测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沟通与共享,充分利用检测成果,科学、准确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在全省水利系统内部尝试建立一套与成本挂钩的水利行业检测的参考价格标准,对检测机构的外业检测合同额进行监督管理,杜绝竞相压价或随意抬价行为,让水利检测市场成为一个开放、有序、公平的市场,以更好地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服务。
3.6推行第三方检测
承包施工工程的承包商的质量检测是要由其自己负责的,但这也
是其他检测的基础。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测是以满足合同要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检测。第三方质量检测是站在公正立场,对工程质量及有关各方实行的质量监督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建设中应大力推行第三方检测。
4结语
质量检测应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水利行业要建立多层级的质量检测体系,尽快建立和健全质量检测制度体系。工程参建各方和质量监督、验收主持单位应努力做好各自的检测工作。质量检测单位应规范检测工作,为水利工程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引导质量检测单位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黄海田,顾文菊,樊志远.江苏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法人委托质量检测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水利.2009(16)
[2]林小琴.过程管理在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03(03)
[3]王巧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西水利,201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