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金字塔
教学目标
1.会认“澄、译、愧、熠”等12个生字,能用较快速度阅读两篇短文。阅读第二篇短文时,能关注到图、文等多方面的信息。
2.能对照两篇短文,了解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从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一)初读课文,尝试提取信息。
师:这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分别是《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通过学习,我们能获得哪些有关金字塔的信息呢?
1.学生默读两篇短文,思考:你获得了关于金字塔的哪些信息?在文中圈画或者用关键词概括出来。
2.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点,用关键词表达,写在词卡上。
3.引导分类,贴上黑板。(重复的不贴)
(二)引导比较,发现文本特点。
1.这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第一篇短文用生动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短文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以及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通过图形、具体数据以及简要的文字说明向人们介绍金字塔。)
2.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从两篇短文中提取出了许多信息(板书:提取)。许多同学注意到了“古老”这个词,金字塔到底有多古老呢?
预设:第二篇短文里有答案,即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
3. 师:这样前后一联系,金字塔的古老还真得到了印证。把两篇短文联系起来读,把前后不连贯的语段联系起来读,带着问题找找相互印证的内容,就可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了,或许还可能得出新的结论呢。
1.联系阅读,带着问题找一找: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从哪里感受到的?
2.小组讨论,把阅读中的收获,也用关键词概括,写在词卡上。
3.全班汇报:通过阅读材料,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是否有新的收获?教师随机点评。
预设1:金字塔很大。第一篇短文写金字塔远看像座金山,第二篇短文告诉我们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难怪作者会说金字塔像座金山。
师小结:将两篇短文中相关信息联系起来读,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金字塔的高大雄伟。
预设2:金字塔很神奇。第一篇短文说金字塔是人间奇迹,是珍宝,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第二篇短文告诉我们石块之间没有
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可至今仍很难用刀刃插人。所以,古埃及人太了不起了,金字塔真神奇!
师小结:通过对比阅读,你得出了新的结论一金字塔真神奇,古埃及人太了不起了。你们也很了不起!
预设3:古埃及人真智慧。课文说,古埃及人早就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高度的文明成就,可见他们是有能力设计出这样雄伟的建筑的。
师小结:你们将前后两篇短文联系起来读,作出了自己的推测,真棒!
预设4:我能猜到他们的运输方法。那么大的石块到底是怎么运的?读到最后,我们知道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我猜测他们肯定是用船运输的。
师小结:你通过联系阅读作出了大胆的推测,有理有据,真厉害!
课后搜集金字塔的资料,通过多份材料联系阅读,整合相关信息,向家人、朋友介绍你了解到的金字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