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30卷V01.30 第1O期 No.10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4年10月 0ct.2014 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赵玉,孙桂森,娄海伟,郑红艳,孙淑红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食品系,山东荣成264300) [摘要]学风是学校的灵魂,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高校学 风建设是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实 施措施,最终实现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高校良好学风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4)10-0071-02 [收稿日期]2014—06—27 优秀的学业成绩和良好的学风氛围是关系高校 才,而刚入学的新生往往对所学专业了解不深,容易 人才培养质量和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因素。学风建 导致学习兴趣不浓,进而影响学风。因此,增强学业 设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近几年关于学风建设问题的 生涯规划意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 讨论也从未停止过,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没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入学习,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 有学习兴趣的“三无”【】 现状似乎成为影响高校学风 自主性和长期性,从而提高整体学风,促进学风建设。 建设的新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学生的 二、高校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学习态度密切相关。很多大学生存在人校后对所学 (一)缺乏学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自我定位不明 专业认识不清,对学习没有明确规划,学习的主动性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是做好大学生 和自觉性较差,因此导致的不良学风令人担忧。通过 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入学教育告诉学生 建立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 从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对自己的未来做 性,对加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保证高校教学质量起 好规划和设计,但是由于进行人学教育指导的人员一 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般都是学生工作人员(学工部),只能从考取国家等级 一、学业生涯规划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推动力 (一)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形成良好学风氛围 证书等方面进行引导,缺乏对专业学习的介绍,无法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指导。 对于刚刚步人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来说,大学是 很多高校没有重视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仅靠 实现梦想,走向社会的起点。制定学业生涯规划有助 入学教育是不能全面引导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 于学生明确人生目标,系统地将学业与就业相结合, 生活的。每个学生所在专业不同,对专业也只有浅显 根据对自己的定位,有效利用和合理整合各种学习资 的认知,对未来的定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很多学生 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 学习兴趣不浓,迷茫、厌学,不良学风也逐渐严重。造 要学” ,形成优良的学风。 (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改善学风环境 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和学校缺乏专门的学业生涯规划 教师,缺乏推广学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经验,缺乏学业 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主动向学意识是提高 生涯规划的理论体系密切相关。 教学质量,促进学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学业生涯规划 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分析,确立 (二)教师专业导向不明,学生学业目标模糊 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课程, 大学阶段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向 更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一些年轻教师社 学,也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学习动力是实 会经验少,由于自身对专业的认知和实际应用还不清 现学习目标的法宝之一,只有在主动意识下完成的事 楚,也缺乏对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J,只是机 情才能获得较高的质量。这种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 械的灌输理论知识,不与实践相联系,因此,这些理论 动的学习,从而行之有效的建立良好的学风环境。 知识将只能成为学生应付考试的临时记忆。如果学 (三)指导学生提高专业认识,促进学风建设 生不知道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未来就业有多大帮 大学以专业学习为导向,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 助,也不清楚所学知识如何在工作中应用,那么学生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2013C034)。 [作者简介]赵玉(1983一),女,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食品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食品加工和大学生教育研究。 72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3O卷 将会失去学习目标,丧失学习动力,模糊的学业态度 高校的整体学风建设。 会让学生产生“应付学习、混张文凭”的想法。 教师的专业引导不足,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 明,学业目标模糊,因此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玩手机 漫,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消极因素。 (三)学生就业意识薄弱,缺乏远大志向 (二)合理培养,教书育人 1.制定符合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是专业教学的准则,必 的现象频频出现,久而久之,学习纪律松弛,学风散 须把握社会需求,突破传统模式,建立有专业特色的 培养计划,通过分析和预测专业前景,切实引导学生 进行合理的学习,形成清晰的专业学习思路。随着社 刚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就业意识还比较薄弱,不 会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 能将学业与就业相结合,而且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价值 高,因此必须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高校 观念也影响着学生,比如“学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体 系,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如果没有对未来个人职业定 位的远大志向,就没有力争上游的学习动力,即便来 到课堂,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待问题浅尝辄止, 对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书本表面,不做深究,那么学 业生涯规划也就是空谈。没有明确的学业规划、没有 足够的学习动力,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必然会助长 一些不良学风。 三、做好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意识,正确引导 1.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活动 学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在 入学初期,有针对性的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新生专业 导入教育和新生学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 标,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合理规划学业计划。例如,邀 请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向学生介绍行业发展与专业学 习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学业生涯规划转向职业生涯规 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举办新老生交流会,以 老生亲身经历与新生分享成长经验、学习经验和就业 经验,为新生提供借鉴。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和新老生 交流会,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和社会环境 J,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促进学风建设打好基础。 2.建立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学风建设是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 的高校在实践中也逐渐认识到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对 促进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高校中缺乏进行 学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教师,也不能形成系统的学 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和师资团队。从大学学习生活 到专业培养,需要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人员、教务部、 专业教师、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密切配合,促使学业生 涯规划从学生管理、教学工作、学习指导等方面同时 人手,齐抓共管,让学生从考研、就业、考公务员、事业 单位考试、等级资格认证等方面树立未来发展目标。 根据学生要求合理帮助学生规划学业生涯,正确引 导。一支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师 资队伍不仅为高校培养了高质量人才,同时也促进了 的人才培养质量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对人才的多 元化需求。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把理论 教学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 业知识在何处应用,如何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 动手能力,通过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的实践意识。 2.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以师德师风影 响学生、感染学生。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 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掌握专业核心知识,指导学生进 行学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自主向学,明确自己在专业 领域中的努力方向。高校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全面 培养 J,专业教师除了讲好专业课程之外,还要担任 班主任工作,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和实习工作,同时高 校还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学生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咨 询的培训,增强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意识。专业 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握专业发展 动态,切实引导学生分析和预测专业前景 J,帮助学 生在专业方向中正确定位,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对学 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正确引导,为学生自主学 习,提升学习动力奠定良好基础。从小课堂的学风管 理做起,逐步形成整个专业的良好学风氛围,进而推 进高校的整体学风建设工作。 (三)加强学生管理,强化学风意识 1.以班风促学风 班级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班级 氛围能够让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班 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主导、班委是协同、班级成员是主 体,三线一体,通过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潜移默化的讲授学业生涯 规划内容并做好相关工作,让学业生涯规划落到实 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班风促学风,通过 评优工作鼓励品学兼优学生,激励班级更多学生努力 学习,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素质,共 同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 2.建立学风管理制度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具有长期性(下转第89页) 第10期 叶玉仙:“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研究 89 提高管理的效率,保证培训有序地开展。尊重学员进 的凝聚力。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加上精心的组织与 行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不闻不问,管理者应实时跟 协调,才能更好地做好训后跟踪服务。具体而言,可 踪学员在培训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充分利用课间休 以采取每周定时讨论、专家轮班答疑、与学员开展训 息的时间关心学员在饮食、住宿等生活方面的适应情 后课题研究、邀请往期学员返学交流等方式。 况,及时了解学员对课程设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 三、结语 于学员反映的各类问题进行整理、处理与反馈。总 培训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之,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员的自我管理 “国培计划”中我们应牢牢把握情感培养的主线,兼顾 能力,在不违反学习纪律和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给予 学员表现欲的满足,从分析学员基本情况人手,开展 学员充分的空间,又必须做到不放任,处处为学员提 学员团队建设,实施学员自我管理,做实训后跟踪,协 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调好各方关系,把培训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做严、做 (四)坚持组织协调,做好训后跟踪服务 实,才能打造高端的“国培计划”品牌。 正如前文所言,成功的短期集中培训应该通过专 业上的理念启发和情感上的团队归属,将班级打造成 [参考文献] 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培训结束后,学员带着新的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教学理念回到工作岗位,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带着 的通知[EB/OL].(2010—06—30).http://www.chinanews. 问题回到训后跟踪平台继续学习与提升。可见,训后 com/edu/2010/07—01/2374234.shtm1. 跟踪服务对于短期集中培训尤为重要。 [2]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如果没有凝聚力,集体就会解散。良好的凝聚力 [EB/OL].(201l一12—3O).http://www.nies.net.c g/ysjg/ jsfz/xscg/201112/t2O111230_12496.htm1. 则能给集体成员带来满意感,可以促进集体成员的沟 [3]魏国江,李碧珍.组织行为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通,促进集体意识的形成,集体意识又能把成员团结 2009. 在一起,从而使集体的行为一致。【3 J1 根据经验, [4]首都师范大学.重实效抓特色保证“国培”工作质量[J]. 返岗之后,不少学员很快就投入繁忙的工作中,不久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7). 就失去了学习的动机和提升的动力。训后跟踪服务 [5]徐鹏鹏.浅谈“国培计划”的学员遴选和学员管理[J].黑龙 的难点在于学员参与不够积极主动。而周到的服务 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6):17. 和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培养了学员的归属感和集体 [责任编辑:李瑞] (上接第72页) 和连续性,学风建设贯穿始终,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 展着。因此,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必然对 高校应根据学风建设的相关内容,组织和实施大学生 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做出重 学业生涯规划工作,加大投入,落实相关专职教师的 要的贡献。 培训工作,形成具体的制度管理规定,保证大学生学 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的开展。对于教态不认真、学生 [参考文献] 管理松散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加大监督力度,秉承从 [1]张阳军.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路径选择及思考[J].当今 严执教,认真负责的态度,自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成 大学生,2010,(3):127—128. 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郭亦晶.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新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 对学生起到教书育人的导向作用。学风建设需要学 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8—51. 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不仅要求学生强化学风意 [3]杨艳.论良好的学风建设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文教 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学风对学生 资料,2013,(24):133—134. [4]丁忠利.加强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工作的研究[J].安徽工 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也有深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34—135. 远的影响。 [5]王训兵.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 学业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制订符合自身特点和 业,2012,(6):73—74. 兴趣的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 [6]张璐.在9O后大学生中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分析 标,增强自主学习的学习动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J].文教资料,2012,(9):137—138. 大学学习,而高校的学风建没也正是在这种具有积极 [责任编辑:白彩霞] 学习意识和对专业努力向学的氛围中有条不紊的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