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副备人 上课日期 1、消失了的恐龙 1 1,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2,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一、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 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讨论,确定下几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二、搞一个恐龙博览会。 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课堂教学时间不够,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三、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四、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 生命的舞台。 关于绝灭生物墓地,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教师作必要的介绍。请学生谈谈:面对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恐龙世界)距今2亿多年到7 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是个“爬行动物的时代”,它们形态多样,各成系统,霸占一方。 向海洋发展的鱼龙和蛇颈龙,成了海洋中显赫一时的大动物。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学家在海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区发现的鱼龙化石,体长10米以上,远远超过世界上已发现的和它同期的其他鱼龙。这证明了,在2亿年前,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是鱼龙腾飞跳跃的地方。在海洋中能同鱼龙相匹敌的是蛇颈龙,它曾盛极一时,能在水中快速地追捕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身体较扁平,以减少水的阻力;头颈伸长,使运动更加灵活;嘴里长着尖锐的牙齿,能咬住滑腻的鱼儿;四肢变成了鳍脚,便于划水游泳。整个模样仿佛是一条长蛇和一只乌龟的结合,由此得名。 向天空发展的飞龙、翼龙,成了当年空中的霸主。最大的飞龙两翼展开时长6米多,尖长的头颅,长着尖利的牙齿,后面拖着一条长尾巴,尖端还有一个“舵”膜,用来平衡身体。翼龙已经逐渐进化了,头骨变轻,牙齿和尾巴已经退化或消失了,大脑半球中的视觉、平衡觉和肌肉等协调作用都已加强,飞行能力也增强了。翼龙是古代世界上能在天上飞的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北美洲的翼龙,双翼展开宽11米以上。 向陆地发展的恐龙日益昌盛,成了中生代陆地的统治者。根据恐龙的食性可分为两大类,有吃裸子植物的,也有吃其他恐龙和动物的。 一些巨大的素食恐龙,喜欢在沼泽和湖泊里生活,由于身体过大过重,行动不灵活,只好借助水的浮力来支持着。 生活在1.4万年前的合川马门溪龙,身高3.5米,长22米,重约30~40吨。它主要生活在湖泊中,以藻类等植物为食,在产蛋时才到泥沙较硬的水边去。 禄丰龙,身长6米,高2米,是中等的素食恐龙,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剑龙的背上长着刀山似的骨板,甲龙装备坚硬的甲板,角龙的头部长着犀牛般的尖角„„这些显然是它们防御敌害的武器。最凶残的霸王龙长17米,站立起来就有6米高。它那血盆似的大口里,长着匕首般的牙齿。它专门捕食那些吃嫩枝绿叶的恐龙。 最大的恐龙要算“梁龙”了。梁龙的脑袋很小,脖颈和尾巴很长。20世纪初,在美国犹他州发现了3条恐龙遗骸,后来利用这些遗骸复原了一条梁龙的骨架,陈列在匹兹堡的自然博物馆里。它全身长26.6米,颈长6.7米,尾长15.3米,身长4.55米,重约10.5吨。 最重的恐龙要算腕龙了。1909年,在坦桑尼亚坦噶尼喀发现了一具腕龙的完整骨骼,现在陈列在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它身体总长22.5米,身高6.4米,估计重78吨。在这以后,又发现了一些腕龙的 骨骼,估计这些腕龙在活着的时候,身长可超过27米,体重达100吨。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副备人 上课日期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 1,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2,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3,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4,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恐龙头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5,制作化石模型。 教学重难点 本课在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化石的成因 化石模型、课件、石膏粉、肥皂水。毛笔、饮料瓶、贝壳(或植物、鱼骨、硬币等)。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一、认识化石。 除了教材提供的图片,教9币最好能为学生提供化石的实物、模型,或补充更多的化石图片。在观察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远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遗体、遗物还是遗迹?以使学生对化石的种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了解化石的成因。在四年级时,学生们已学过煤的成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并非难点。教师应先请学生谈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再利用课件补充纠正。在这一部分,教师要启发学生想一想,化石会保存在哪种地层中——是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 三、拓展活动:制作化石模型。在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已做过石膏模型,因此这个活动的难度不大,耗时也不会太多,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这个动手的机会。 教材中介绍的是制作恐龙骨骼化石模型的方法: a)做模具。先揉出一长截橡皮泥,使它成为大约l厘米厚的扁平状的表面光滑的状态。将恐龙骨骼复印图盖在橡皮泥上,用针扎点描出恐龙骨骼的轮廓,然后揭开复印纸,用铅笔等工具细致刻画恐龙骨骼的细部。最后用纸板围出5厘米深的长方形外框,再在橡皮泥上刷些肥皂水(以利脱模)。 b)注模。浇入调好的石膏液体,大约1~2厘米。 待石膏充分干燥后取下橡皮泥,恐龙骨骼化石的模型就做好了。 四、探究化石的作用。——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科学家会怎样研究化石,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呢?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时间。除了教材中展示的恐龙头骨化石,教师还应适当补充一些化石资料让学生试作分析。 五、认识活化石。课前应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为什么这些生物被称为“活化石”?它们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还认识哪些活化石?上课时由学生进行汇报,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以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要使学生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资料: (化石分类)根据化石的成因,古生物学家把它们划分成以下几类: 1.实体化石人们曾经在西伯利亚第四纪的冰冻土层中发现了巨大的猛玛象,这些庞然大物不仅保存了完整的骨骼,连粗厚的皮肤、长长的体毛,甚至胃内的食物都保存了下来。现代科学认为,巨厚的冻土地带可以使动教学准备 物的遗传基因不受到任何破坏,甚至有可能通过克隆的方法赋予这种动物第二次生命。后来,科学家们又在波兰发现过完整的披毛犀,所有这些实体得到保存的化石都是实体化石,实体化石通常保存了动物、植物遗体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特别是坚硬的骨骼部分),既有研究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是一种很珍贵的化石。 2.铸模化石 动植物遗体在保存为化石的过程中,通过挤压作用在地层的岩石表面留下的印模、铸型等称做铸模化石,这种化石能清晰地显示生物硬体表面的精细结构,可以划分出若干类型,其中印痕化石最常见。 3.遗迹化石顾名思义,遗迹化石主要是动物在生命活动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或遗物,前者如爬迹、足迹等,后者如粪便、蛋等,恐龙足迹和恐龙蛋就是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著名遗迹化石。遗迹化石是研究动物生活习性及生命活动的重要证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副备人 上课日期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1 1、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运用想像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难点是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红、黄、绿、黑四色豆子各20颗,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关于人类进化的相关资料。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一、做捡豆子的实验。 为让适者生存的主题更鲜明,教师可创设有趣的情境:“草地上有很多豆子,假如我们都是吃豆子的鸟,现在去草地上找食吧!”——可以事先不要告诉学生豆子的种类和数量,待统计结束后再告诉他们各色的豆子都是20粒。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可将各色豆子增加相同的数量。这个活动很简单,建议连统计在内用10分钟做完,然后将主要时间用于相关讨论。可替代的实验有:在草地或塑料草皮上插数量相等的各色牙签,让学生扮演“吃牙签的鸟”;在树干上贴好数量相等的用褐、白、红、绿、黑等颜色纸剪成的昆虫,让学生当啄木鸟吃虫。如果是用豆子做实验,活动结束后提醒学生要把豆子都捡回来,不要浪费粮食。 二、讨论: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教师整理出有代表性的观点,学生中一定会有人认为,长颈鹿为了吃到树梢的树叶,一代代演化,长出了长脖子。也许有的同学会根据前一单元学到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推测是由于遗传优势,使长脖子的长颈鹿有了更多的生存与繁衍机会,从而使这一优势逐渐强化,使后代的脖子越来越长。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辩论,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因为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也曾争论不休。这样为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做好铺垫。 补充例子:达尔文在马德拉群岛科格伦海岛上发现,550多种昆虫中有200种无翅或翅不发达(包括蝴蝶类、蚊类、蝇类等23个属)。经过研究,他得出结论,这种奇异的现象的形成是昆虫在与强大的海风进行生存斗争中,海风对它们进行选择与淘汰的结果。 三、揭示自然选择规律 四、人类的进化历程,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时汇报交流,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 五、人类的未来演化趋向,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还让学生尽量细致地把自己设想的人类未来的形象画出来。学生在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提醒他们说明这样设想的理由。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副备人 上课日期 1、寻找生物的家园 2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 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难点是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准备 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 (2)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学生看图辨析。 (4)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 (5)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师生交流。 (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5)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6)讲解:像这样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讲述:一棵树也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下面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校园中的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8)看书27页学习观察方法(提示学生要爱护树木,就摇一摇够的着的树枝,观察结束,将摇下的生物放回树上)。 (9)教师选择观察的树木,学生分组外出调查,记录。 (10)汇报调查结果,师生交流。 (11)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个性设计 (1)提问:在同一个栖息地,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样共同生活呢?它们之间是朋友还是敌人呢? (2)看28页图片,或提供有关生物间合作关系的录像。 (3)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4)讨论:这些动物能离开与它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谈话:向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的关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 (7)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这样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8)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或录像。 (9)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是什么原因? (10)讨论: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些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树上非洲大草原的图:图上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的生存是哪种关系?仅仅是一对一的敌对关系吗? 2.请学生把图上有敌对关系的动物列举出来。 3.师生交流结果。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本课习册学习练习部分。 1. 寻找生物的家园 栖息地 生存、生长、繁殖等条件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副备人 上课日期 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2 1、能结合查阅资料,例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2、 能设计实验验证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 3、 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本课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 方面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准备 纸巾、蜡纸、保鲜膜、彩色透明纸、水彩笔、鱼的图案。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对环境的适应。 1.认识沙漠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讲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条件很恶劣的环境,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 (3)谈话: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约有2000种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观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能适应沙漠这种环境? (5)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6)看书上得30页实验:这是用了一种什么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比较的是什么条件? (7)学生分组实验。 (8)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问题? (9)小结仙人掌的本领。 (10)谈话: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动物——骆驼来说,你知道它有哪些是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 (11)出示骆驼图或视频资料。 (12)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骆驼本领。 (1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14)讲述:其实除了仙人掌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进沙漠,仔细搜索一番,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很多动植物都住在这片严重缺水的地方。 (15)认识一些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生物。 (16)谈话:课前有些同学也查找了些资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生活在沙漠环境中? (17)学生介绍。 2.认识海洋环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领。 (1)出示水母和鱼的图:一些海洋中的动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领。图上是什么动物? (2)提问:它们的体色有什么特点?不同部位的体色有何不同?为什个性设计 么这样? (3)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 (4)学生操作活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覆上一张黄色的透明纸,观察,有什么现象? (5)交流活动结果。 (6)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像这样靠体色来保护自己生存的? (7)学生交流。 3.认识草原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谈话:斑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动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让我们看看书上科学家研究的结论。 (5)提问:科学家为了研究斑马的条纹的作用蹲在草丛中观察斑马得出另一种结论,你猜猜另一种结论可能是什么? (6)学生汇报猜测结果。 (7)播放有关斑马的录像。 (8)教师小结斑马身上条纹的作用。 三.启发学生讨论给动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项。 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讨论: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要注意什么问题? 3.提问:仙人掌能搬家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南极的企鹅能搬到我们这儿吗?见过吗?要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结:给生物搬家需要了解这种生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并给它创设这样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生存下去。 作业布置 本课习册学习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外形 适应环境 习性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4 有趣的食物链 课 时 主备人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副备人 上课日期 1 1、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 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3、 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4、 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5、 能够寻找、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是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在同一区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之间会存在两种生存关系: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这些不同的生物联系起来?(食物) 2.动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出示植物、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这个地区的几种生物之间是种什么生存关系? (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 (4)讲述:你们看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5)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食物链的看法。 (6)谈话:请学生在自然界中举几个生物的例子。师边板书在黑板上 (7)提问: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没有食物链的关系? (8)学生讨论、写食物链。 (9)汇报结果: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有的同学箭头向左,有的却向右,那到底哪种画法才是规范的呢? (10)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 (11)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过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其实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种食物联系,你能根据这句成语的意思把图画完整吗? (12)学生画图P34页。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2)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 (3)学生讨论分析35页图上各种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4)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5)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个性设计 (1)谈话: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这种食物链关系?多不多? (2)看书P36图,上面有哪些动植物?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画食物链的方法画一条食物链? (3)提问:还有没有其它食物链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个不漏的将所有的食物链画出来呢?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4)画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链,数数看有多少条? (5)提问:你们数过图上有多少条食物链?不管有多少条,从图上看这些食物联系已经形成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比如图中的狐狸在食物链中处在什么级别?它只是一条食物链中的角色吗? (6)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出示36页下图:这片庄稼地中如果农民在这里喷洒农药,那么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你能将这幅图中的动植物包括人画出一条食物链吗?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本课习册学习练习部分。 2. 有趣的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植物) (动物)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副备人 上课日期 4 生态平衡 2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2、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3、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5、渗透法制教育《动物保护法》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3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3)预测一下,: 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5)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讨论书上3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教学重难点 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39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1)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226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2)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3)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第七条(国家有关禁止遗弃、虐待动物与保护动物物种的基本政策) 开展动物保护、管理、开发、利用、饲养、繁殖、实验、教学、经营、运输、医疗、屠宰等活动的组织,以及其他单位、个人和组织,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公众的情感和动物的感知,以人道的方式对待动物。禁止遗弃或者虐待动物。 国家鼓励单位、个人和组织采取措施,保障动物基本生理与心理需求,逐步提高动物的福利。 禁止从动物活体上摘取部分器官及衍生物,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禁止灭绝动物物种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消除外来动物对我国本土动物的有害影响。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作业布置 本课习册学习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金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副备人 1、各种各样的能量 2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上课日期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从生活工作中各种各样的能量;2, 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知道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出示P42的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 师引出课题。 二、新课 1、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师讲述: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从刚才的五幅图中你能说出一些能量的名称吗? 学生说出图片中的能量名称。 问: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 学生举例。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水能、风能、热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 2、了解能量的作用 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你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 出示P43的图片,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如果,一切物体都将停止。 3、火箭发射活动 让学生根据P44的要求制作和发射火箭,并把活动方案写活动记录本上。 要求:发射时不要对着人,要尽量向上发射。 记录时要认真仔细。 个性设计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羊满哨片区中心小学校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2、能量的转换 2 周亮 副备人 杨锋、张忠明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2019.2.20 上课日期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知道能量能够转换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现形式。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一、 导入 在上节课里我们讲到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其实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请同学们自己搓搓手,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搓手,然后描述自己的感觉。 师:在搓手的时候,同学们会感觉到手里慢慢有点热,其实是由我们体内的化学能转换成了热能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量的转换。 二、新课 1、认识能量之间的转换 出示P45页的图片,请学生们观察并描述图中能量转换是如何进行的。 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规范学生的描述:如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太阳光使西红柿生长,西红柿储存有化学能的方式描述。 尽量让学生描述完整。并且让学生把能量转换的过程写在活动记录上。 2、运用能量转换的知识 师:运用你掌握的关于能量转换的知识,以卡通画的形式将你的能量转换过程画出来,其中应至少两种能量转换。 学生动手去画,师巡视指导。 3、制作能量转换玩具 出示P46页的制作说明,并讲解给学生听。 让学生们按要求制作玩具。 学生动手制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们展示自己的玩具,并比比谁做得好。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羊满哨片区中心小学校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周亮 副备人 1、 能源 1 杨锋、张忠明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上课日期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 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来源 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羊满哨片区中心小学校
个性设计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周亮 副备人 4、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 杨锋、张忠明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上课日期 1、了解太阳能将成为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2、懂得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是人类解决矿物能源日益枯竭的有效途径。 教学重难点 1、节约能源的意义; 2、节约能源的主要措施。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 导入 师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二、新课 1、节约能源 师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学生举例。 出示P50三幅图,师讲解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例子 如:在使用空调时设定的间谍过高或过低,造成浪费电的现象。 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造成汽油的紧张。 在白天的时候,路灯一然大开。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常见的现象,不仅仅这三种情况,还有更多。 2、做实验:比较白炽灯和荧灯哪个效率更高。 此实验以教师的演示为主,以免学生出现伤害。 3、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出示P51页的未来的住宅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是利用了自然能源? 学生观察并讨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阅读P51的资料,了解太阳能的作用。 4、介绍几种新能源的开发。 海洋潮汐能、沼气能、地热能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羊满哨片区中心小学校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1、拓展 1 周亮 副备人 杨锋、张忠明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2019.2.20 上课日期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 导入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二、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三、回顾和解释 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四、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4、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依据是什么?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五、回顾和解释 1、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2、其实,科学发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3、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作业布置 个性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羊满哨片区中心小学校
六年级下册《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周亮 2019.2.20 副备人 上课日期 应用 1 杨锋、张忠明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1:不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不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2: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3: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探究能力 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不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2: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3: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