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验与控制

来源:一二三四网
混凝土拌合楼 生产质量检验及控制

2015年3月15日

目录

一、 ............................................................ 范围 1

二、 ........................................................ 引用文件 1 三、 ............................................ 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

3.1水泥 ......................................................... 2 3.2粗骨料 ....................................................... 2 3.3细骨料 ....................................................... 2 3.4矿物掺合料 ................................................... 2 3.5外加剂 ....................................................... 3 3.6原材料的检测频率 ............................................ 4 四、 ........................................ 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程序 4.1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程序 ................................... 5 4.2混凝土拌合楼控制程序 ........................................ 7 4.3应急处理措施 .............................................. 1.1 五、 .................................................. 混凝土质量评定 5.1统计方法评定 ................................................ 13 5.2非统计方法评定 .............................................. 16 5.3混凝土强度的和个性评定 ..................................... 16 六、 .................................... 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6.1聚羧酸减水剂对用水量敏感问题 ............................... 17 6.2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较差引起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 17 6.3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超标 ..................................... 17 6.4骨料混仓问题 ................................................ 17 6.5 混凝土堵管现象 ............................................ 17 6.6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 18 6.7冬季施工 .................................................... 18

5

1317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验及控制

一、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混凝土工序质量检验、技术要求、质量管理、混凝土拌和物的废料标 准与应急

处置措施等。本标准适用于拌和楼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及检验。

二、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 《混凝土搅拌机》 GB/T 9142-2000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144-200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5150-2001 《预拌混凝土》 GB/T 14902-201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2011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范》 JGJ/T 1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GB175-200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T8074-2008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7671-1999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卩m筛筛析法)》 GB1345-2005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419-2005 《水泥取样方法》 GB/T 12959-2008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 DL/T5100-2014 《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8077-2012 《建筑用砂》 GB/T14684-2011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11 《水工混凝土砂石料试验规程》 DL/T5151-2001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JGJ 63-2006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12-2000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5433-2009

GB1346-201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01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

DL/T5055-20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2010

三、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1水泥

水泥的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胶砂强度、氧化镁及氯离子含 量,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

60C。水泥应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和强度等

级分批存储,并应采取防潮措施;出现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混凝土工程;水泥出厂超过 3 个月(硫铝酸盐水泥超过45d),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

3.2粗骨料

粗骨料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 指标和坚固性。

粗骨料料应有遮雨设施,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粗骨料应按不同品种、规格 分别堆放,不得混进杂物。

3.3细骨料

细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 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除应包括上述指标外尚应包括石粉含量 和压碎值指标,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可不包括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控制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 > C60 C55~C30 表1

w C25 石粉含量 MB V 1.4 MB > 1.4 w 5.0 < 2.0 w 7.0 w 3.0 w 10.0 w 5.0 细骨料应有遮雨设施,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细骨料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 别堆放,不得混人

3.4矿物掺合料

序 号 掺和料分类 检验项目 备注 1 粉煤灰 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三氧化硫 C类粉煤灰还包括游离 氧化钙含量、安定性 —— 2 粒化高炉矿渣 粉 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 3 钢渣粉 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游离氧 化钙含量、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 安定性 细度、活性指数、流动度比、五氧化二磷 含量、安定性 比表面积、二氧化硅含量 有特殊要求检测放射性 4 磷渣粉 —— 5 硅灰 —— 矿物掺合料存储时,应有明显标记,不同矿物掺合料以及水泥不得混杂堆放,应防潮 防雨,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矿物掺合料存储期超过 量合格方可使用。

3个月时,应进行复检,质

3.5外加剂

外加剂质量控制

序号 分类 检验项目 表3

引气剂:含气量 1 外加剂混凝土性能 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 防冻剂:含气量和冻融强 度损失率比 2 外加剂均质性 PH值、氯离子含量、碱含量 膨胀剂:凝结时间、限制 膨胀率、抗压强度 外加剂的送检样品应与工程大批量进货一致, 并应按不同的供货单位、品种和牌号进 行标识,单独存放;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应进行复验,合格者应经粉 碎至全部通过600um筛孔后方可使用;液态外加剂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并应防晒和防 冻,如有沉淀等异常现象,应经复验合格后方使用。

3.6原材料的检测频率

原材料检验频率表

材料名称 检验项目 细度、安定性、标准稠度、 凝结时间、强度、 比表面积 水泥 水化热 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 粉煤灰 SO3含量 含水量、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泥块含量、 表观密度 表4

取样频率 散装每批或400t取样一次 袋装每批或200t取样一次 必要时检 每批或200t 取样一次 每季度一次或必要时检 每批或1200t 一次 细骨料 坚固性、有机物含量、碱含量等 每季度一次或必要时检 S03含量(国标和公路)、氯离子(公路桥 涵) 混凝 土 原 材 料 粗骨料 坚固性、有机物、碱含量 超逊径、针片状、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 密度、堆积密度、吸水率、压碎值 每季度一次或必要时检 每批或2000t 一次 每季度一次或必要时检 PH值、混凝土减水率、 含气量、凝结时间差、 抗压强度比 减水剂 含固量(水剂)、含水率(粉剂) 每批或50t 取一次样(粉剂) PH值、含固量、减水率、 含气量、凝结时间差、引气剂 抗压强度比 含固量(水剂)、含水率(粉剂) 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 硫酸盐含量 每批或2t 取样一次 拌和用水 每半年一次 或必要时检 原材料进场取样方法

序号 1 2 3 材料名称 水泥 石 砂 取样方法 袋装:20包等量取样 散装:3个罐车中等量取样 料堆自上而下不同方向,均匀分 料堆自上而下不同方向,均匀分 9点取样 9点取样 12kg 100kg 50 kg 取样数量 表5

袋装:在10袋中等量取样 4 粉煤灰 散装:从3个罐车中等量取样 5 6 10kg 减水剂 引气剂 5包或5桶中等量取样 5包或5桶中等量取样 400kg水泥配制量 400kg水泥配制量 四、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程序

4.1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程序

4.1.1混凝土拌合楼原材料及拌合物的检测频率

混凝土拌和及拌和物质控内容和要求

工序 序号 名称 检验内容 含水量 1 细骨料 级配(细度模数) 含泥量或石粉含量 材料质量 控制 2 粗骨料 含水量 超逊径 每天1次 含泥量 3 1 2 3 砼拌和及 拌和物 4 5 6 7 外加剂 溶液浓度 杳应配量、实配量 拌合时间 坍落度 VC值 测温 含气量 外观 净拌和时间 评价砼工作性,控制工作度变化 评价砼可碾性,控制工作度变化 气温、出机口砼温度 有抗冻要求混凝土,调整引气剂掺量 检测拌合物的均匀性 每班1次 每班2〜3次 每班1〜2次 每班2次 每2h 一次 每班2〜4次 每班2〜4次 2〜4h 一次 拌合站 要求自动计量记 录 记录净拌时间 机口检测 机口检测 机口检测 机口检测 机口检测 检测频率 每班2〜4次 每班1次 每天1次 每班1〜2次 拌合站料堆 拌合站料堆 表6

备注 配料称量 检杳 水泥、水、粉煤灰、各级骨料、外加 剂检8 水胶比 检测拌合物质量 必要时 机口检测 422拌合楼质量控制时的注意事项 (1) 定期对拌合楼原材料进行抽检。

(2) 混凝土拌和楼(站)的计量器具应定期(每月不少于一次)校验校正,在必要时随时抽验 每班称量前,应对称量设备进行零点校验。

(3) 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应定期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拌和时间和称量衡器的精 度进行检验,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4) 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的允许误差按表 7控制。

混凝土材料称量的允许误差 材料名称 水泥、掺合料、水、 冰、外加剂溶液

表7 材料名称 称量允许误差% 称量允许误差% ± 1 骨料 ± 2 (5)混凝土坍落度每4h应检测1〜2次。其允许误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误差(cm) 坍落度 < 4 允许偏差 ± 1 坍落度 4〜10 允许偏差 ± 2 坍落度 10 〜16 允许偏差 ± 2 坍落度 大于16 表8 允许偏差 ± 3 (6) 混凝土拌和物温度、气温和原材料温度,每 4h

应检测1次。最低入仓温度5C,最高混 凝土温度不宜超过 28 C。 (7) 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不合格料处理:

1) 错用配料单已无法补救,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2) 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不符合质量要求; 3) 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

4) 出机口混凝土坍落度不能超过最大允许值。

(8) 碾压混凝土的细骨料含水量不能大于 6%,石粉含量在12%~22%。当碾压混凝土的骨 料与普通混凝土所用的骨料是一样的时候,要注意含水量及石粉含量。 (9) 混凝土取样频率

混凝土取样频率

工序 名称 检验内容 3 检测频率 备注 1 普通砼抗压强度 1、 大体积砼28天龄期每500m—组,90天龄期或设计龄期 机口成型 (仓面取每 iooom—组; 2、 非大体积砼28天龄期每100m—组,90天龄期或设计龄 样为 机口取样的 期每200m—组; 3 10% 3、 结构砼不足100m—组。 1、 浇筑一般体积的结构物(如基础、墩台等)时,每一 单元结构物应制取不少于 2组 2、 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物时,每 200nB或每一工作班应 制取不少于2组 3、 每片梁(板),长16m以下的应制取1组,16m~30m应 制取2组,31m~50ml应制取3组,50m以上者应不少于5组。 4、 就地浇筑混凝土的小桥涵,每一座或每一工作组应制 取不少于2组;当原材料和配合比相同,并由同一拌合楼 拌制时,可几座合并制取不少于 2组 5、 (桩基)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 地质条件复杂,成检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 不应少于总数的30% 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作的 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20%且不应少于10根;对混凝 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 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0%且不得少于10根。每个 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对一般项目,除已明确规定外, 其他可按20%抽查,但混凝土灌注桩应全部检查。 2 公路水泥混凝土 现场成型 3 碾压混凝土抗压 强28天龄期每500ni一组,90天龄期或设计龄期每 1000^— 组,不足500m3的至少每班取样一次。 度 机口成型(仓面 取样为机口取 样的10% 1.抗渗等级 2.抗冻等级 4 特殊砼全面检测 成3.劈拉强度 型 4.极限拉伸 5.弹性模量 设计龄期主要 强度等级每季 度各一组 机口成型 4.2混凝土拌合楼控制程序

4.2.1接收任务书

试验室拌合楼质控人员要在接收任务书时, 注意任务书中的工程信息、混凝土的强度 等级及坍落度填写是否完整,人员签字是否齐全,修改的部分要杠改签字。

4.2.2配料单的填写

拌合楼质控人员根据任务单的内容, 查找相对应的设计配合比,根据当天检测骨料的 含水,算出施工配合比。并交试验室主任或质量负责人进行校核。配料单上签字齐全后, 由拌合楼质控人员送上拌合楼。配料单样表(见附表

423配料单的调整

拌合楼质控人员将配料单交到拌合楼操作人员,监督拌合楼操作人员按照配料单定 称,并在配料单上签字。开始打料时,试验室人员要按照任务单上的要求控制混凝土的坍 落度。根据实际出料的情况进行加减水及砂率的调整。

4.2.4混凝土的取样 1) 取样

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

取样量应多于

3)

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 采样的方法。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 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 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 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2) 混凝土拌合物成型

① 混凝土入仓温度。混凝土入仓温度不低于 5C。将混凝土温度记录在混凝土温度记 录表中。混凝土温度记录表见附表 4。

② 混凝土坍落度

a、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水平 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固定 的位置。

b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人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 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 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 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 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15mi n,然后人工搅拌均匀。从取样完毕到

;浇灌顶层时,混凝

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 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c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 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

并应在150s内完成。

d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 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

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棍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e观

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钻聚性及保水性。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捧在已坍落

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 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稀浆析出的程度来 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 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好;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 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

f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寸,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 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勺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值; 否则,此次试验无效。如果发现粗骨料在中央集堆或边缘有水泥浆析出,表示此混凝土拌 合物抗离析性不好,应予记录。

g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值以毫米为单位,测量精确至 约至5mm

③ 拌合物(VC值)试验

a试验前将容量筒、压板等擦净、润湿。

b将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筛去大于40mn粒径的骨料,拌合均匀,摊平。用四分法将拌 合物分成4份。取其对角线方向的两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上层装至与筒口齐平。每装 一层用捣棒从容量筒周边开始向中心螺旋均匀插捣

25次。插捣下层时捣棒穿透该层,插

lmm最终结果修

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10mm-20m,上层插捣完毕后,用捣棒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侧方向轻轻 刮平。

c将装料的容量筒固定于振动台上。把透明有机玻璃圆盘压板配重砝码加到拌合物表 面。松动滑杆紧固螺栓,开动震动台同时计时。记下从振动开始到圆盘周边全部出现浆体 所需用的时间,读数准确到0.1s。

d整个试验应在拌合物拌合完毕20min内完成。未进行试验的拌和物应用塑料薄膜或 湿麻袋遮盖以免水分蒸发。

结果处理: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拌和物的 VC值,准至1s。当碾压混凝土拌和物 的VC值在2s-8s、9s-16s、17s-25s范围内,两次测试结果差分别不得超过 2s、3s、5s, 否则该组试验作废。

④ 混凝土试模的要求

试模的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不得超过为边 0.0005d (d为边长)试件的相邻面间的夹 角

90°,其公差不得超过0.5。。试件各边长直径和高的尺寸的公差不得超过

⑤ 成型试块

(一) 普通混凝土:

1mm

a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按规定在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 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b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

15mi n

c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 70mm勺混凝土宜用 振动振实;大于70mm勺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检验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试件成 型方法宜与实际采用的方法相同。

d混凝土试件制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按坍落度要求选择成型 方法成型。

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 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符合要求的 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 每层的装 料厚度大致相等。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 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

20mnr 30mm插捣时捣棒应

10000mm

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然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每层插捣次数按在

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 消失为止。

成型后,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 试块成型完后要填写混凝土成型台账,台账见附表 5。 (二) 碾压混凝土:

将试模内壁擦净,涂一层薄层矿物油。

将试模置于振动台上,放上套模,装料。试模断面最小尺寸为 100mm寸,湿筛筛出粒 径超过40mm勺骨料。

每装一层料用捣棒从试模周边开始向中心螺旋形均匀插捣,

每100cm2插捣12次。每

层插捣前用抹刀顺模边插一遍。插捣下层时用捣棒穿透该层,插捣上层时捣棒应插入下层 10mm-20m,插捣完毕将模内拌和物表面整平。

放上承压板及重块,扶正压重块或用导向杆导向,开始振动,振实时间以表面泛浆为

准。

试模高度为100mm寸,一次加料和加压振实。试模高度为 150mm寸,分两层装料,一 次加压振实。试模高度超过150mm寸,分层装料,每层装料厚度不超过 150mm并分层加 压振实。

(三)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试件应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喷大板切割法或现场钻取芯样取得。

喷大板法:喷射混凝土作业时,按实际施工条件向垂直垂直放置的长 450mm宽350mm 高120mm的开敞式木模内沿水平方向喷射混凝土, 在施工现场养护一昼夜后脱模。 将混凝 土大板移到试验室,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 7d,用切割机去掉周边和上表面(底面可不 用切割),加工成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立方体试件允许偏差为:边长不超过土 1mm 直角不超过土 2。。

现场钻取芯样法:采用小型钻机配金刚石钻头,在喷射混凝土结构物上钻取芯样。取 样位置应该具有代表性,钻取芯样数量应不少于3个。将钻取的芯样用切割机加工成高度 和直径相同的圆柱体试件。圆柱体试件的允许偏差为:高度不超过土 1mm直角不超过土 2。。

⑥ 试块的的养护

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 20 ± 5C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

20± 2C,

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试件应放在标准养护室内的支架上,彼此间隔 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但不得被水直接冲淋。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 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标准养护龄期为

拌加水开始计时)。在混凝土试块养护期间要每天记录养护间的温度、湿度。

⑦ 拆完模后的试块,要用毛笔将试块的相关信息写在试块的表面上。包括试件编号、 成型日期、到期日期、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试块放到养护间养护架上按照试件编号顺序排 列,方便到期时查找试块。保证试块不遗漏。

⑧ 试块进出入养护间需要建立进出入台账,记录试块养护时间。 4.2.5拌合楼值班

拌合楼质控人员要将当天值班的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包括天气情况、取样数量、拌 合楼运行情况等,保证当出现混凝土问题时,能够找出问题的源头,解决问题。

28d (从搅

4.3应急处理措施

1)开楼前检测砂细度模数超出范围 2.4〜2.8,检测人员留下试验样品,报告试验室 负责人,试验室负责人通知项目部质检人员。在质检人员、监理、试验人员共同见证重新 取样进行复

核试验。若复核试验检测结果仍超出控制范围,由试验室和质检人员讨论对进

入拌和楼的人工砂进行处理,并通知监理,直至人工砂细度模数满足要求后方可以开楼生 产。同时,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加密人工砂细度模数检测,由

1次/班调整为1次/4h。

2) 当人工碎石超逊径检测(超径含量w 10%或逊径含量w 15% )时,可以通过配料单 调整进行混凝土生产;当人工碎石超逊径检测(超径含量〉

10%或逊径含量〉15%)时,

检测人员留下试验样品,通知试验室负责人,试验室负责人通知质检人员及监理,在质检 人员、监理、试验人员共同见证重新取样进行复核试验。若复核试验检测结果仍超出控制 范围,由质检人员通知监理共同讨论对进入拌和楼的人工碎石进行处理, 足要求后方可以开楼生产。

3) 外加剂溶液配制过程中,在配制池中及时抽检外加剂浓度是否满足该批次外加剂 浓度控制范围要求。根据浓度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确保外加剂浓度满足要求。 在外加剂配制过程中,检测人员每班到配制车间进行监督和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

(在引气剂浓度较小无法检测比重的情况下,要求拌和楼生产单位在配制引气剂溶液时, 检测人员全程参与称量引气剂原液重量过程)。

4) 外加剂浓度检测时,检测人员若发现溶液颜色、气味与前期配制的溶液不符,及 时通知试验室负责人,试验室负责人及时查找原因,同时通知质检人员,必要时可暂时性 停楼,待原因查明后方可以开楼生产混凝土。

5) 接班人员发现上班人员配料单开错,若还没造成后果的应立即更换,若造成严重后 果应立即停止使用,当班人员应通知负责人和监理,负责人通知项目部领导。根据项目部 分管质量领导意见进行处理。

6) 若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混凝土用水量超出规定用水量时,要停楼进行检查,并通 知监理,待原因查明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生产。

7) 若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混凝土坍落度超出控制范围土 2cm时,在调整3车混凝土 的情况下,仍无法满足控制标准要求,停楼进行检查,并通知监理,该车混凝土按废料处 理。若仍查找不出原因,通知负责人,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指导和开展原因分析。

8) 若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混凝土含气量超出控制范围 1%时,在调整3车混凝土的 情况下,仍无法满足控制标准要求,停楼进行检查,并通知监理,该车混凝土按废料处理。 若仍查找不出原因,通知负责人,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指导和开展原因分析。

9) 拌合楼质控人员要每3小时查看各种原材料的称量是否按照配料单定称重量进行称 量。发现问题及时向试验室负责人汇报、质检人员及监理汇报。

10) 拌合楼质控人员及时观察混凝土外观质量,查看是否有水泥、粉煤灰串罐,骨料 是否混

直至人工碎石满

仓情况出现,发现问题及时向负责人汇报、质检人员及监理汇报。

五、混凝土质量评定

5.1统计方法评定

5.1.1根据混凝土强度质量控制的稳定性,将评定混凝土强度的统计方法分为两种: 标准差已知方案和标准差未知方案。

标准差已知方案:指同一品种的混凝土生产,有可能在较长的时期内,通过质量管理, 维持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即维持原材料、设备、工艺以及人员配备的稳定性,即使有所 变化,也能很快予以调整而恢复正常。由于这类生产情况,能使每批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 基本稳定,每批的强度标准差c可根据前一时期生产累计的强度数据确定。

标准差已知方案的c由同类混凝土、生产周期不应少于 60d不宜超过90d,样本容量 不少于45的强度数据计算确定。假定其值延续在一个检验期内保持不变。 3个月后,重 新按上一个检验期的强度数据计算c值。

标准差未知方案:指生产连续性较差,即在生产中无法维持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或 生产周期较短,无法积累强度数据已知计算可靠的标准参数计算可靠的标准差参数, 检验评定只能直接根据每一检验批抽样的样本强度数据确定, 标准要求每批样本组数不少于10组。

5.1.2当连续生产的混凝土,生产条件在长时间内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同一强度 的等级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保持稳定时,应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 其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3组试件,

此时

为了提高检验的可靠性,本

5. L2 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3组试件,其强度应 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Z 3 人皿 + °・7珂

£ ||

(5. 1.2-1) (sa.2-2)

事人1一0门处

检验批混凝十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按下式讣算:

1 f仏-叽 a =」 -------- : ---- (5.1.2 3)

\\ 用一 1

肖混讎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祸 足下式要求:

几g】0- S5/cu,k

求:

几謂鼻0.90几山

0. I (X./mm?);

心丄2⑷

芳混凝土强度等级髙于CZ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 下列耍

(5. 1.2-5)

式中;蚀一同一检騒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 mm-),精确到

fs—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精确 到 0. L < N mnf > ;

r -------- 检验批浪耀 土立方体抗压理度的标准差c X

mijT几 梢确到0.0】(3 . 25检聆批混联土 强度标济峑 巴*十笄值小于2. 52 rn* 时,应取 2. 5N/mmz i --- 前一个檢验期内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第d 组混凝土试件的M方

休抗压强度代袞俏(N ninr ). 梢确到 0. 1 ”」前一检验期内的样本容量寰在该期训内祥本容屋 不应少于4\"

/;»丽一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 mm- > > 0. 1 (N/mn^ ) ft

5-1.3当样本容的不少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5. 1.3-1) % 2 /“・k + 入 * sff i 同一检验批混礙七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宜按下式计算:

J ru«nun M 入2 * .ftwk

(5. L3-2)

允\"•一切L

Si

f

£-1

CU

(5 1.3 3)

式中:S(ii——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 mm2),精

确到6 01 (N/mmO;当检验批混凝土 强度标准差Sg计算值小于2. 5N/mmr时.应取 2・ 5N/mTn2 * 入“九

合格评定系数,按表5* 1・3取用.

n——本检验期内的样本容ao

表5. 1.3渥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系数

试件组数 Ai 10 〜14 1. 15 0. 90 15-19 ].05 0. 85 >20 0, 95

5.2非统计方法评定

5 2d 当用于评定的样本容垦小于10组时,应采用非统计方法 评定混凝

土强度.

5.2.2按非统订方法评定混凝十.强度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 列规定:

入 * f cu*k

式屮人入

合格评毘系数.应按表5.2,2取用.

表 5 2. 2 渥瓏土强度的非统计法合格评定垂

渥擬土强度等维 检验结果满足第5.1.2条或第5.1.3条或第5.2.2条的规定时,则改批混凝土强度应评 定为合格;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该批混凝土强度评定为不合格

六、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6.1聚羧酸减水剂对用水量敏感问题

聚羧酸减水剂对用水量很敏感,当用水量达到一定量时,水泥的黏度会急剧下降,最 终的结果时混凝土内部泥浆就会像水一样流光,只剩下石子。所以聚羧酸减水剂对生产控 制非常严格,一旦超过3kg左右的用水量就能让混凝土处于离析状态,在生产的时候要随 时观察砂石的含水量变化,及时调整用水量。

6.2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较差引起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在工地试验室开始做配合比时,一般都要做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 但由于时厂 家直接送检的样品,质量一般都比较好。所以做配合比时,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出现不相 容的时候就通知项目部更换水泥或外加剂,或者调整外加剂的配方。

在拌合楼生产时,一旦发现坍落度损失较大,混凝土用水量异常,首先检查骨料仓是 否有问题,其次就是复核混凝土的配合比。做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

6.3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超标

石粉含量超标会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增大,坍损大,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浇筑后 不注意养护,很容易出现裂缝。试验质控人员在每批骨料进场时都要检测砂的石粉含量检 测,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在日常质量控制时,每天都要检测一次石粉含量。一旦发 生石粉含量超标时,要及时通知项目部质检人员,并发通知函。并停止拌合楼生产。

6.4骨料混仓问题

拌合楼质控人员每天都要去检查骨料仓的骨料情况, 一旦发现骨料混仓及时通知项目 部,进行处理,并停止拌合楼生产,直至混仓问题等到解决。

6.5混凝土堵管现象

混凝土在浇筑开始打砂浆时出现堵管, 可能引起堵管的原因是上次浇筑后未将管内的 混凝土清洗干净。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堵管,原因可能是由于坍落度过大,在浇筑时发生了 离析。现在项目部在混凝土生产时经常会

在现场混凝土坍落度较小,为了方便施工就直接加水,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坍落度太大。建 议如果运输距离较长的时候,在现场直接加外加剂,并监督搅拌均匀。

(建议在试验室做

配合比时,考虑坍落度损失及现场的浇筑,当项目部给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不合理时, 要及时反应给项目部。保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

6.6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目前我们有些试验室是委托其他试验室做配合比试验。 在拿到配合比报告的时候,首 先要复核配合比,相关的参数也要复核,保证按配合比生产的混凝土的质量。而且如果一 个配合比使用时间蛮长,就需要每个月进行一次配合比的复核,复核的内容包括坍落度、 坍落度损失、凝结时间、7d的抗压强度等。

6.7冬季施工

在高原或是北方,在到冬季的时候,气温降低,导致混凝土的温度都达不到入仓温度。 要求试验室要注意,一旦快到冬季,要提醒项目部做冬季的施工准备。一般拌合楼采用的 加温措施的加热水温、加热外加剂、加热骨料。现在我们的拌合楼基本上采用加热水的方 式。骨料和外加剂基本未加热。我们拌合楼的质控人员要监督拌合楼,不允许降低混凝土 的搅拌时间,保证出机口的混凝土是熟料,且保证入仓的温度要高于 工的时候在现场也要做好混凝土温度的测量。

5C。我们在冬季施

附表1拌和楼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记录

工程名称:

砂颗粒级配 检测时间 项目 时 分 施工部位: 记录编号:

砂表面含水率 细度 模数 石粉含量 (%) (%) 0.16m m 以 筛孔尺寸(mm A1 5 检测时间 时 A 2.5 A 1.25 A 0.63 A 0.32 A 0.16 / 底盘 F..M 分 湿砂样 烘干砂样 质量 (g) 质量(g) G 吸水率 (%) a1 表面含水率(%) m G 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计算公式:F.MNA2+A3+A4+A+A-5 X A”(100-A 1) 碎石超逊径 检测时间 粒级 时 分 计算公式:ms=[G-G2(1+aJ]/[G 2(1+aj] X 100% 碎石含泥量 试验前烘干 试验后烘 试样质量 干试样质 (Kg) 量(Kg) G 碎石表面含水率 含泥量 (OA (% Q 超径颗 逊径颗 检测时间 样品总质 量粒质量 粒质量 超径 颗逊径 颗粒 (Kg) (Kg) (Kg) 粒 含量 含量(%) 时 分 G G G2 Qe Qe 检测时间 时 分 分 粒级 湿试样 饱和面干试 表面含水 粒级 率(% 质量(g) 样质量(g) G G G m 计算公式:Q1=G/G。X 100% Q2=G2/G 0 X 100% 校核: 检测人: 计算公式:Q= (G>GJ /G0X 100% 日期: 计算公式:m= ( G-G2) /G2X 100% 年 月 日附表2外加剂浓度检测

日期 时间 外加剂厂家 to曰. 掺量 外加剂浓度 检测人 附表3配料单样表

混凝土(砂浆)配料单(存根联)

试字第号

部位: 厂家 水泥 种类 等级 桩号: 名称 外 加 浓度(%) 剂 掺量(%) 配合 比 水泥 高程: 试验编号 粗骨 料 强度等级: 浇注方式: 级配 比例(%) 砂率(%) 小石 中石 大石 细骨 料 人工 砂 W/C 项于材料 目 每方用量kg 每次拌合量 (m3) 细骨 料 小石 水 粉煤 减水剂 灰 HF 引气剂 粗骨料 中石 大石 备注 每盘用量kg 含水率(%) 含水量kg 校正后用量 kg 备注 监理:

接收人:

计算:

发岀时间:年月日 接收时间:年月日

试验室盖章

混凝土(砂浆)配料单(存根联)

试字第号

部位: 桩号: 高程: 强度等级: 浇注方式: 厂家 名称 外 加 浓度(%) 剂 掺量(%) 配合 比 水泥 试验编 号 水泥 种类 粗骨料 级配 小石 中石 大石 细骨 料 等级 比例(%) W/C 项1材料 目 每方用量kg 砂率(%) 粉煤 减水剂 灰 每次拌合量 (m3) 细骨 料 小石 水 HF 引气剂 粗骨料 中石 大石 备注 每盘用量kg 含水率(%) 含水量kg 校正后用量 kg

备注 监理: 计算:

接收人: 接收时间:年月日

发岀时间:,年月日

日期班次 室外温度 砼温度 备注 配料单编号/试 件编号 施工部位 标号 及 级配 配合比编号 出机口 室外温 塌落度 成型 组度 温度 (cm) 数 成型日期 龄期(d) 抗压日期 方量 (m) 备注 (C) (C) 7 28 7 28 7 28 7 28 7 28 7 28 日 期 时 间 温度 湿度 记录人 日 期 进养护间试件编号 出养护间试件编号 记录人 备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