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倡自繁自养。2外购猪要认真挑选、检疫。3小心运输。4注意新购猪的消毒、隔离、保健。5防疫接种。6舒适的环境。7“吃、拉、睡”三点定位。8合理、科学的配方。9合理的投喂方式。10减少饲料浪费。11合理、科学的防疫程序。12合理、科学的保健程序。13 全进全出。14制定工作程序。 (二)管理运用
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格局猪只生长阶段,结合其生理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饲养管理,力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1自繁自养及引进:由于受市场经济限制,猪价很难预测,加之疾病的侵袭,应提倡自繁自养。确需外引的,应注意品种、检疫、精挑、消毒、隔离、安全运输及减少应激等。具体的说,确定要购进的猪,引进的当天一般不予喂料,即便要喂,要尽可能喂原用饲料且小喂量,但必须保证饮水,并不忘记于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及少量的抗生素;运输的过程中切记小心谨慎,一旦引进平稳便立即实施接种疫苗。
2每日工作流程:首先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每次由圈外到舍内查看,接着是扫舍,投料,清粪,最后打针,搞卫生。入棚要警示,避免猪受惊吓。
3环境:环境条件舒适,猪的遗传和营养优势才能正常发挥。如适宜的太阳光照,对猪舍的杀菌、消毒、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及预防佝偻病确有好处;勤换圈对肉猪和空怀母猪很有益,但不宜入住新猪(空怀时除外)。
4密度:饲养密度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原因之一。高密度饲养是节省了些圈舍,但圈舍中空气质量下降,猪只生长缓慢,打架现象增多,发病率升高等。生产中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但适宜的饲养密度还是要坚持的。冬天应比夏天饲养密度高些。
5漏孔地板:漏孔便于粪尿的清除,但对饲料的浪费、运动的舒适等不见功劳。饲料中的蛋白质不可能被猪完全消化,通过消化道排除的粪便易生成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活跃在地面上40~70 cm的空间。氨水腐蚀性很强,极易破坏粘膜、呼吸道,所以漏孔地板离地面高度不能低于40cm。切不可完全漏孔,以三分之一漏孔较合理。
6温度:温度过高与过低都不利于猪的生长及饲料的利用。如夏季靠近门口猪圈的猪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都比其他圈的高;冬季则相反。
7营养:适口性好、营养平衡、价格便宜又利于猪的生长的饲料就是好饲料。赖氨酸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猪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及酮体瘦肉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当赖氨酸占粗蛋白6%~8%时,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日粮中不可缺少粗粮,“过精”易导致猪的消化功能障碍、便秘、脂肪沉积块等。粗粮使用得当,能调节营养平衡,减低饲料成本,刺激胃肠蠕动,控制脂肪沉积,促进健康,此期营养要求:蛋白质13%~15%,能量13388kJ。采食量一定要称量,不能估计。
8料型: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应使用不同的料型,仔猪宜用水料与颗粒料,育肥猪和种母猪
宜用湿料,种公猪最好用颗粒料。湿料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预防呼吸道疾病,但增加了工作量。湿料不同与水料,水料中的水所占比例大,如加入沸石粉因比重大下沉,利用率低,浪费大又污染环境。使用水料要现配现用,千万不可长时间放置。颗粒料不宜过大,颗粒直径0.6~0.8mm为宜,过粗引起消化不良,长期使用过细的颗粒料可能引起胃溃疡。
9掌控适当的采食量:增强食欲、掌控适当采食量是提高生猪生产的重要措施。自由采食,固然省力,而且可减少饲料浪费,但对饲养水平不高的猪场来书并不是最佳选择,其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发现猪生病。另外,夜间喂料很重要。
10保健:所谓的保健不是指在日粮中添加药物后大剂量的抗生素,而是通过科学饲养、管理与合理的防疫,达到增强猪只免疫的功能、促进生长和确保猪肉绿色健康的目的。中草药副作用少,标本兼治,因此中西兽医结合的保健方法备受欢迎。
11免疫程序:每个养殖厂都有自己的免疫程序,绝不可以照搬、照抄。免疫程序的制定应符合本场及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旦制定必须执行,不要轻易修改。疫苗的好坏,免疫程序的合理与否,其结果显而易见。如某些养殖场为贪图便宜,使用假冒伪劣疫苗结果损失惨重;由于误导、认识不足,一个养殖场打多种毒株同一种疫苗更不少见;还有的随意组合疫苗胡乱注射,如猪瘟与伪狂犬病或蓝耳病疫苗同时或者连续注射,更可怕的是把它们混合注射。是否接种某种疫苗,必须根据本场猪只抗体、健康指数监测的结果决定。 12全栏出售:猪只生长过程少不了并棚,原则是并多不并少,并健不并弱,夜并昼不并,饥并饱不病。到上市时,一圈猪中总有几个个别大的和个别小的现象,可以先售最大的几头,余下的继续饲养,但最小的几头最好一同出售。上市体重以100kg为宜。据研究,猪超100kg 后生长缓慢,料肉比增大,0.5kg肥肉相当于2.5kg瘦肉的耗能。 实用养猪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huadafeed.or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