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施工中壁后注浆技术的应用
摘要 本文结合南京石膏矿主井井筒施工中壁后注浆防治水技术应用实践,介绍了实施壁后注浆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施工工艺,并对该技术在应用中的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井筒施工;壁后注浆;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140-02
南京市石膏矿主井井深设计560.5m,井筒净直径6.5m,素砼井壁结构,井壁厚度400mm,设计标号为c20。掘砌到213m处放炮后出水,涌水量为70m3/h。出水后掘砌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现场对210m~270m段采用工作面预注浆。工作面预注浆后,上部成井段井壁涌水量约20m3/h为保证井筒顺利掘进和工程质量,决定对已成井井壁采取壁后注浆堵封水。 1 地质构造及岩层水文地质特征 1.1 地质构造
主井井口位于灯盏山主峰西稍偏南,地表出露岩层为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j1-2)石英细砂岩、粗砂岩、砾岩。据主井检查孔,北有f15断裂,南有f18断裂。钻孔揭露岩性,地质构造上为周冲-桦墅向斜北翼岩层,岩层倾向170°~200°,倾角56°~30°。 1.2 岩层及富水性特征
1)0m~62m,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j1-2),石英细砂岩,粗砂岩,
含砾粗砂岩,砾岩。与下伏层呈断裂接触,受断裂构造影响,岩石极破碎。该层裸露地表,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地表水静水位位于井深49.5m处;
2)62m~213m,层段厚为151m,主要为中三叠系上部夹杂碎屑岩类,主要以红色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细砂岩、角砾岩。检查孔鉴定描述174.54m深度,上下层面为裂隙接触。并在80.89m~83.76m三处钻孔漏水明显,可能存在砂岩裂隙含水岩体。 2 注浆方案及注浆孔布置
根据对现在已成井井壁现场实际查看,井壁出水点从59m~202m共有明显出水点10段。出水量约20m3/h。出水特点为:主要是井壁接茬口出水;个别地点由浇注混凝土前出水不明显没有导水,而出现的孔隙渗透水。
注浆采用上行式注浆,下行式检查注浆质量,必要时进行扫孔复注、加孔补注,以确保注浆质量。
注浆段高为59m~202m,每处出水段为一个注浆水平,每个水平根据井壁出水情况吧、分别采用不同的布孔形式。集中出水点(水眼而不是蜂窝)对点顶水布孔;施工缝、收缩逢、蜂窝等井壁强度薄弱漏水处在其下0.5m~1.0m或1m以上布孔布孔,孔距1m~2m;当有成片漏水、渗水时,均匀密布孔,孔距0.5m~1.5m,三花或五花排列;含水层上、下界面处各增加一排孔,每排5个孔。布孔以浆液有效扩散交圈且导出水或找到水源为原则,否则为废孔。同时布孔
时应注意:
1)注浆孔必须在井壁完好无缺的地方,遇有井壁薄弱或重新处理过的地方应避开60公分以上的距离布孔;
2)遇井壁接茬或裂缝,可在避开其60公分处布孔; 3)下行检查补注钻孔要与上行注浆孔孔位错开。 3 注浆压力的选择
选择注浆压力是注浆工作的关键问题,注浆压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注浆孔静水压大小,但考虑到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及井壁抗压强度,根据经验和安全要求,注浆压力保持能注进浆液而不破坏井壁为准,注浆终压以2mpa~2.5mpa为宜,压力不能太大。 4 浆液类型及浆液配比 4.1 浆液类型
采用水泥浆和水玻璃浆,以水泥浆为主。 4.2 浆液材料
采用p.0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模数为2.4~2.8,波美度40be’的中性水玻璃。根据注浆情况,浆液中加入15%~20%的br-c型防水剂。
水泥浆:一般用稀浆液,水灰比为2:1~1:1,首先采用2:1浆液,20min压力不升时,再逐级加浓,最后用浓浆封孔。cs浆:水泥浆为1:1浆液,水玻璃为35~40be′,c:s=1:(0.3~0.4);当封堵跑浆时,水泥浆为0.75:1,水玻璃为38~42 be′,c∶s=1:(0.6~0.8)。
注浆量:不限制,根据压力波动情况,调整浓度,直至达到终压。 5 注浆机具选型及工艺流程
本次壁后注浆采用7655型风钻打眼,葫芦岛2tgz型注浆机注浆。利用现有双层吊盘的下层盘做工作盘,安设注浆泵、制浆桶、水玻璃桶、清水桶、输浆管路等注浆设施。采用地面供水、供风,水泥、水玻璃用吊桶下至吊盘备用,随用随下。在吊盘上按所须配比配浆,用多少配多少。每次注完浆后及时用清水清洗注浆泵、注浆管路、配浆桶等注浆设施。 图1 工艺流程图 6 扩散半径及注浆量
根据注浆终压估算,浆液扩散半径为2m、。根据壁后注浆量公式:q=a*v*n
q:每处出水段的注浆量m3; a:浆液损失系数,取1.4; n:出水段孔隙率,取0.03。
计算得每处出水段注浆量为10.64m3,按1/3双液浆估算水玻璃每处出水段消耗为1.77m3。10段注浆量为106.4m3,10段水玻璃消耗为17.7m。
7 注浆施工中的控制要点
1)按先单液浆、后双液浆规定的注浆工艺流程和注浆参数进行注浆;
2)壁后注浆的施工顺序应根据含水层的厚度分段进行,对漏水段较长的井筒,应由下而上逐段进行;
3)注浆孔的数量根据堵水需要确定,各注浆孔的有效扩散半径应相交,注浆孔一般应错开排列,均匀布置;
4)壁后注浆的压力宜比静水压大0.5mpa~1.5mpa,在岩石裂隙中的注浆压力可适当提高;
5)无论注单孔、注排孔,均需密切观测井壁及附近排孔出浆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注浆方法。如注单液,产压时改双液。附近出浆裂隙,随时用铁楔、木楔、碎布封堵;
6)根据井筒素描针对不同岩性、岩层产状确定不同的注浆孔角度、深度;
7)对注浆情况要做好原始记录,注浆施工中随时观察井壁有无漏浆位置、有无井壁开裂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注浆结束标准:当达到终压时,即单孔注浆结束。当孔附近井壁无出水点时,即群孔注浆结束。当井筒涌水量小于设计要求时全井注浆结束。 8 结论
壁后注浆堵水后,井筒内的涌水量降至3m3/h以下。实践证明,井筒壁后注浆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水方法,采用壁后注浆可以有效的将地下含水层的涌水封堵于壁后,同时还起到加固井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南京市石膏矿新建提升井jz01检查钻孔施工报告[r].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一0队,2008.
[2]江苏省南京市石膏矿新建提升井jz01检查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r].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一0队,2008.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4]赵新民,周峰.壁后注浆在麟北矿区立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j].陕西煤炭,2010(5):91-93.
[5]陈兆凤,黄坤升,骆志兵.崔木煤矿立井井筒松散砾岩含水层段壁后注浆技术[j].建井技术,2009,30(2):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