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说明
课程代码: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15(6/9)周学时:2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既遵循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又要以医学、心理学知识为理论基础,与行为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有关,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健康与儿童发展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健康观,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能较熟练地运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能有效的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适用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
模块 一 二 三 内 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体育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4 力教育 四 五 总计 ?
总课时 2 5 理论课时 2 2 2 0 0 6 实践课时 3 2 2 2 9 学前儿童安全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 2 15 (四)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综合考查。
总成绩 =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见习报告、教案设计、出勤)(50%)+ 实践性评价(包括模拟课、课件制作等)(50%)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贯穿着以下一些基本的观念和态度:依据健康的身体、心理、社会三维观,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围绕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实践能力。
(一)核心旨归:结合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实践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促进儿童健康的实际工作能力。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训练相结合,使岗位操作训练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本课程在目标上贯穿始终的理念和做法。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具有计划和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能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从而能有效的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知识取向:在系统掌握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的知识基础上,能较熟练地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由于体育对儿童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还要了解有关学前儿童运动所涉及的身体素质、儿童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等相关知识。
(三)学习路径:以校内实训,模拟幼儿园工作实践为基本方式
具有对学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训练相结合,使岗位操作训练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校内实训、模拟练习以及幼儿园实地观摩等方法,使学生具有计划和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能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从而能有效的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课程衔接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操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本门课程主要以专业基础课为基
础,包括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卫生学、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课程。由于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所以要求学习者能熟练掌握以上学科的基本内容。
四、学与教的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能够识记和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概念、理论和观点,增进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认识;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观察、评析、设计和组织等方法。
2.学习者掌握与学前儿童疾病、营养、环境、意外事故、心理和行为异常等相关的健康知识;掌握体育与学前儿童健康的相关知识。
3.学习者能够运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幼儿园中与儿童健康有关的常见问题。
4.学习者知道如何收集健康教育研究的信息,初步了解进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特别是实践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如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中蕴含的健康教育契机、内容和方法,这是儿童健康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途径。特别要针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引发的儿童健康新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使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有真正的提高。
岗位操作训练是培养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校内实训,让学生进行说课、评课、模拟练习以及到幼儿园实地观摩等方法,使学生具有计划和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堂中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评价的十条标准,让学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使学生对普遍存在的亚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引起关注,通过对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原因的分析,达成对儿童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仅能强化学习的动机,还可以深刻理解健康教育中知—信—行的关系,为形成儿童健康教育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新健康教育观念,拓宽健康教育与研究的视野,提高健康教育素养,增强从事本学科教育的信心和能力。
五、教学内容标准与实践教学安排
(一)教学内容标准 知识模块 内容领域 教学目标 模块一 学前儿童健康与健康教育 知识点一 一、学前儿童健康与健康教育 (一)健康的概念 (二)健康教育的内涵 二、健康的标志 (一)健康的标志 (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1. 明确健康和健康教育的概念 2. 对照健康的标志,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反思健康教育的关键 3. 掌握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模块二 学前儿童体育 知识点二 一、体育锻炼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价值 (一)体育锻炼对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一)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 (二)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方法 三、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应遵循的规律 (一)儿童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 (二)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 1.掌握体育锻炼对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作用 2.熟悉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3. 了解有关学前儿童运动所涉及的身体素质、儿童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 模块三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一、学前儿童身体保护教育 (一)学前儿童身体保护教育的内容 (二)学前儿童身体保护教育的方法 二、学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一)学前儿童生活自理教育的内容 (二)学前儿童身体生活自理教育的方法 1.掌握学前儿童身体保护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 掌握学前儿童生活自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实践教学安排
知识模块 实践内容 实践目标 实践方式 考核要求(报告、作品等) 模块一 幼儿园体育教育 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 能设计、实施、评价幼儿园的体育活动 观摩 模拟 1. 实训报告 2. 教案设计 模块二 幼儿园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1.幼儿园身体能设计、实模拟 1.实训报告 2.教案设计 保护教育活动 施、评价幼儿2.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活动 园的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活动 能设计、实施、评价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活动 模拟 模块三 幼儿园安全教育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 1.实训报告 2.教案设计 模块四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能设计、实施、评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模拟 1.实训报告 2.教案设计
六、学与教的建议
(一)学的建议
1.课前准备
课程需要学习者能够对已经学习过的学前儿童生理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及学前儿童教育学知识进行复习,并能灵活运用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之中。查阅相关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并能与小组内同学合作,筛选出优秀的教育方案作为模拟教学的教案模板,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备课、准备教具。
2.课中参与
课堂听讲、模拟实训、评价研讨等多种方法。以模拟教学、评价讨论为主,辅以观察、反思等探究方式。
3.课后巩固与拓展
注重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能力的培养,结合每一单元的实训内容,进行反思和评价,包括自评和他评。
(二)教的建议
1.课程重难点分析
本课程知识模块分为三个单元模块:第一单元涉及的是健康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论;第二单元探讨的是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第三单元关注的是学前教育儿童的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教育。
本课程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四个单元模块:第一模块是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第二模块是幼儿园身体保护教育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活动;第三模块是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第四模块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具有促进儿童健康的能力是本门课程要核心内容,所以我们确定本课程的重点是实践教学,即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将知识模块中的第二模块确定为次重点,因为体育对儿童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了解有关学前儿童运动所涉及的身体素质、儿童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等相关知识。本门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操作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故将重点确定为实践教学模块的四个单元模块。
2.课程平台建设 (1)创建学生合作小组
课程注重小组合作与探究,在模拟课的教案收集、修改和备课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讨论,特别是在模拟课前互相听课、切磋,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2)创建课程资源平台
课程资源平台主要由教师推荐的优秀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相关研究资料以及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组成,以丰富教学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3)创建学生展示与分享平台,师生互动平台
学生自己创建展示与分享的平台,将自己模拟课录像展示给他人,彼此互动与分享;创建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就自己所产生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对话与交流。
3.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模拟实训、评价研讨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辅助以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评价讨论等方法。
七、学与教的评价
(一)学的评价 1.过程性评价
占总成绩50%,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主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
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和问题的态度等进行评价。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听课情况、在小组和全班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的情况等。 2.实践评价
占总成绩50%,以学生的模拟教学效果为主。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能力是本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是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的体现。评价主要依据模拟课的效果、教案质量、评价等。 (二)教的评价 1.教学目标的完成性
教的评价首先反应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之中,教师是否将课程的目标转化成为学生和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 2.核心理念的传达性
核心理念是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其贯穿其中,将促使学生掌握这些核心理念。 3. 教学方法的合适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选用合适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传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性
课程中的重难点,也是教学过程上的重难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能力是整个教学的关键和重点。
八、课程资源
1.使用教材
庞建萍 柳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其它教学资源
(1)视频资源:健康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 (2)网络资源: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视频
&word=%D3%D7%B6%F9%D4%B0%BD%A1%BF%B5%BD%CC%D3%FD%CA%D3%C6%B5&fr=ala11 3.参考教材
(1)李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
(2)庞建萍 柳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娟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 4.阅读书目
(1)柳倩 周念丽 《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3-6岁儿童发展指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