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15年第9期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乔霞 ,马燕玲。 乌鲁木齐830004; 83{)01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畜牧科技资料编译室,新疆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摘要:草地是可再生自然资源,在适度利用的情况下可以自我更新。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致使草地退化严重,成为当今 世界面t临的极为严峻的生态问题之一。本文在草地利用方式综述的基础上,从放牧强度、放牧制度,以及割草强度、剖草时间 上,归纳了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群落特征造成的影响,探讨草地群落对利用方式的响应趋势,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了合理的 利用方式是草地群落可持续利用及恢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草地群落;草地退化;利用方式;放牧强度 中图分类号:¥812.8 文献标识码:B 上植物的动态,也包括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不同 文章编号:1003-4889(2015)09-0046-03 利用方式能够给草地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植 物个体大小变化,相应种群生态位也发生改变,因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草地大国,拥有4亿hm 的天 然草地 j。新疆天然草原面积辽阔,居全国第三位,天 而必然引起群落在总体结构上的重新组织 。所 以,草地群落是用来表示草地演替的常用指标,对 判断草地利用方式的科学性具有指导意义,得到学 者们的广泛研究。 1草地利用方式 然草原毛面积0.573亿hm ,可利用面积0.48亿hm , 占国土面积的34.4%。广阔的草原不仅为新疆畜牧 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祖国西部边陲 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是我区重要的肉、奶食品 草地利用方式有放牧、割草、放牧+割草等。放 牧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干扰方式,是天然草地的普遍 利用方式,对植物群落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 供给源和畜牧业基地。 草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特别是过度放牧利 用,导致草地发生不同程度退化。草地退化是一个 世界性问题,目前全世界草地退化严重,每年退化 的面积约占草地面积的千分之一。草地退化是指 用;放牧通过采食、践踏等行为对草地植物的正常 生长产生影响,但也可通过移去植物的衰老组织而 刺激植物的生长。以收割方式获取牧草为目的的 草地在不合理利用下,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失调、 物质生产能力下降、生态功能衰退的逆行演替过 程,主要表现在草地植被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土壤 生境条件恶化、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降低。所有草 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因素都对草地退化做出了响应, 只是有的因素较为敏感,如草地植物;有的因素响 应较为迟缓,如土壤。草地群落的退化演替由许多 草地,都可以称为割草地,割草地包括天然草地形 成的割草地和人工草地发展来的割草地。而对于 草甸草地,及一些生长性能较强的草地,在生产中 兼顾放牧与割草的功能,无论是放牧还是割草,还 存在利用强度、利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也会给 草地群落带来不同影响。 2放牧对草地群落变化的影响 2.1 放牧强度对草地的影响 现象所表征,其中包括植物个体、种群及群落层次 收稿日期:2015-05—27 放牧草地表现出来的放牧轻重程度叫放牧强 度,放牧强度与放牧家畜的头数及放牧时间有密切 关系,放牧时间越长,放牧强度就越大。如在一块 作者简历:乔霞(1983一),女,汉族,从事畜牧科技资料档案 整理工作。 2015年第9期 草地上,长时间放牧一种家畜,那么这种家畜喜食 的牧草很容易被淘汰,破坏植被结构,草地表现出 一种放牧利用方式。划区轮牧主要方式有:一般的 划区轮牧、更替轮牧、暖季轮牧、分段轮牧、昼夜轮 放牧过重。另外,放牧强度也与生草土的发育状况 及牧草种类有关。可见放牧强度是在放牧影响下 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的放牧量。很多学者认为,草 地利用的强度对草地的影响是十分明显。 牧、日粮轮牧。划区轮牧的目的是使草地和家畜都 获得较大的利益。划区轮牧投资较大,成本收回时 间较长,但对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有利。 与划区轮牧相比较,自由放牧荒弃率很高,浪费 严重,家畜在长期连续采食时,植被易被耗竭,产量降 低,优良牧草遭受特别严重的摧残,因而植被成分可 能变坏;在抓膘放牧时,则放牧过轻,优良牧草受到抑 程积民等指出,合理放牧和过度放牧下,草地 群落的重要值差异显著,合理的放牧利用可以改善草 地群落结构,使草地群落层次分化明显 。冯金虎等 研究表明,放牧过度可使禾草比重降低,莎草和杂类 草所占比重升高,但中度放牧可以改善草地组成结 构,提高优良牧草所占比重 。张伟华等研究表明,随 着牧压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高度降低,地表盖度下 制,而不良杂类草则可任意繁衍,而且浪费巨大。 2.3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的影响 自由放牧和轮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不同。划 区轮牧的利用方式由于充分利用了牧草的生物学 降,地上生物量较大幅度减少,特别是优势牧草生物 量减少迅速 。王玉辉等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 特性,降低了家畜的选择性采食行为与践踏对草地 的干扰强度,协调了草地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性, 增加,草甸草原的植物盖度和生物量随之降低,优势 群落将逐渐被其他植物所替代,群落结构趋于简化, 物种趋于旱生化和盐生化方向演替 。 不同放牧强度可以改变群落中适口和非适口 使草地在利用中得到有效恢复。自由放牧是传统 的草地经营方式,由于它缺乏计划性,是一种粗放 的经营方式,长期利用使草地逐渐退化,质量下降, 生产力降低。 连续放牧和轮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不同。例 如,在轮牧条件下,苜蓿比例由23%上升到47%,苜 蓿和雀麦草产量分别较连续放牧高3.97倍和0.79 的植物种类比例。在轻牧和适牧条件下,适口性好 的植物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最大,过牧可降低适口性 好的植物的活力,而适口性差的植物免受影响,并 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处于更有利地位,最终导致适口 性差的植物在群落中占优势。 2.2放牧制度对草地的影响 倍,而且牧草中粗蛋白含量较连续放牧高3.9%,Ca、 Mg、Cu含量也显著高于连续放牧圈。 Hart等(1988)报道,连续放牧下,山区鸡脚草草 地产量占总累积量的23%,而轮牧下可达62%;平原 则分别为25%和71%。长期轮牧条件下,由于家畜 放牧制度是草地用于放牧时的基本利用体系,制 度规定了家畜对放牧草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上的通盘 安排。结合对放牧强度和放牧频率的调整,使牧草生 长与家畜营养需要之间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平衡。 2.2.1放牧制度分类 喜食牧草被大量采食、践踏,从而导致牧草再生能 力下降,杂类草侵入,进而地表裸露。连续放牧可 促进分蘖能力强的牧草增加分蘖的形成,这有利于 草地的长期稳定,防止杂类草侵入p 。一些研究已 经证实,轮牧的牧草产量并不比连续放牧高。Burke (1997)研究表明,自由放牧十分容易改变天然草地 放牧制度大体经历了原始游牧制、季节性游牧 制、半定居放牧制和定居放牧制4个阶段。在各个 生产阶段,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放牧技术、方式及组 合。但就其本质而言,可归纳为两种放牧制度,即 自由放牧(连续放牧)和划区轮牧(间断放牧) 。 自由放牧也叫连续放牧,即放牧草地不做轮牧 分区规划,畜群无一定组织管理,牧工可以随意驱 赶畜群,在较大的草地范围内任意放牧。自由放牧 的主要方式有:季节牧场放牧、羁绊放牧、抓膘放 牧、就地宿营放牧。 划区轮牧是有计划的放牧,是将草地划分成若 干轮牧小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采食、轮回利用的 的植被组成成分,因为任何一片天然草地几乎都是 由数种或更多植物种构成,这种情况常是随放牧压 力的不同,以及放牧时问(年限)的长短有程度上的 差异 】。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证实轮牧的牧草产量并不 比连续放牧高。姚爱兴等(1995)在论述放牧制度 对草地植被的影响时认为:轮牧制并非在任何地方 都优于连续放牧;选择放牧制度时需考虑草地环境 的多样性,并注意控制载畜量;草地状况好时,划区 2015年第9期 轮牧的效果与传统的连续放牧相差不大,而状况较 差时,则以划区轮牧效果最佳I“ 。 3割草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以群落的演替为主要形式,是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 程。草地退化主要是由于系统失调(主要为超载放 牧)引起的 J61,合理而科学的利用方式是维持草地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是草地优化利 用,还是退化草地恢复研究与实践中都应充分利用 3.1 割草强度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割草对草地的影响首先是改变植物群落的种类 组成。植物多样性和种类丰富度的数量变化可以表 合理的放牧制度,保护草地群落,以达到休整草地 征群落结构的改变,适度割草能够降低群落优势种植 物的盖度,为杂类草的繁殖创造了机会,提高了植物 多样性和种类丰富度。而过度割草除了对地表现有 群落结构组成造成直接影响之外,还能够通过改变群 落环境、土壤理化性质而影响和改变群落结构。 王仁忠(1998)针对不同干扰对羊草群落结构 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割草、放牧及割草+ 生态系统,包括草、土、畜的恢复及健康发展,最终 实现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岳天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J.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 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l:44—50. [2】王炜,梁存柱,刘钟龄,等.草原群落退化与恢复演替中的植 物个体行为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2000,24(3):268—274. 放牧对干扰都能够显著提高群落植物多样性、物种 丰富度和均匀度,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强而 [3】程积民,杜峰.放牧对半干旱地区草地植被影响的研究fJ1. 草地与牧草,1999,(6):29—31. 增大,3种十扰条件下植物多样性基本相同。割草 能够直接减少羊草等群落优势植物的地上生物量, 为群落下层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凶此羊草盖度随干 扰的增强而降低” 。 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现存群落的结构受影 响增大,表层土壤水分恶化,土壤含水量降低,盐渍度 增加,导致地上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一些盐碱植物开 始在群落中出现。张为政等对羊草草地的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割草次数和留茬高度的增加,碱地肤、虎尾 草等耐盐碱植物逐渐增多,羊草的综合优势度则随割 草强度增加而逐渐下降,五脉山黧豆、拂子茅等优质 牧草逐渐从群落中消失,一些生物量低、适口性差的 劣质牧草在群落巾的比例逐渐增大 ・。 3.2割草时间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割草地具体割草时间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割 草不但可以影响割草地生物量的存储,同时刈割部 分和留茬部分的分配同样受割草时间的影响。割 草的时间适中,不仅能够获得较大的地上生物量, [4]冯金虎,赵新全.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句草地的影响『JJ _黑龙江畜牧兽医,1996,(6):18-21. f5】张伟华,关世英.不同牧压强度对草地土壤水分、养分及 其地上生物量的影响fJ1.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14 (4):61—64. [6]王玉辉,何兴元,周广胜.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原的影 &IJ1. 草地学报,2002,10(1):45—49. [7】锡林图雅,徐柱,郑阳.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 401.草 业与畜牧,2008,155(10):卜5. 【8 J王德利,杨利民.草地生态与管理利用【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4:214. 【9】Hart R N,Waggoner J W.Optimal stocking rate for COW— calf enterprises on native range and complementary im— proved pasture[J].Range Manage.1988,41:435—441. 【1 0] Burke A.The impact of large herbiwmes on lforal composi— tion and vegetation stmcture in the Naukluft Mountains, Namibia.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1997,46:29—38. [111姚爱兴,王培,夏景新,等.不同放牧制度和奶牛生产性 能的研究lJI.草地学报,1995,3(1):1—8. [121王仁忠.放牧和刈割干扰对松嫩草原羊草草地影响的研 究lJI.生态学报,1998,18(2):210—213. 而且收获的牧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割草时间过 早,地上部分生物量储量较少,分配于刈割部分的 生物量相应较少,随着割草时间的后移,地上生物 【l3] 张为政,张宝田.羊草草原割草强度与土壤盐责化的关 系lJ1.中国草地,1993,(4):4—8. 【141仲延凯,包青海,张海燕.割草对典型草原植物营养元素 储量及分配的影响(I)植物生物量的储量及分配IJ}_干 量储量逐渐增大,分配于刈割部分的生物量也逐渐 增加,有利于割草利用 。 4结论 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2):25—32. 【15]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i ̄[MI.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36—37. 植物个体通过形态特征和体内养分的变化来 适应环境变化,但这种适应是有限度的,当环境变 化超出这个限度,草地就会退化,而这时的退化是 【161孙海群,周禾,王培.草地退化演替研究进展 中国草 地.J999.22(1):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