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立宪的读音是:yù bèi lì xiàn。
预备立宪的拼音是:yù bèi lì xiàn。 简体是:预备立宪。 繁体是:預備立憲。 注音是:ㄩˋㄅㄟˋㄌ一ˋㄒ一ㄢˋ。
预备立宪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预备立宪(預備立憲)[yùbèilìxiàn]⒈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二、网络解释
预备立宪预备立宪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晚清政府之所以实行预备立宪,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网友释义: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他释义: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关于预备立宪的成语
思患预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口含天宪 言之不预 备预不虞 不预则废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口衔天宪 难以预料 恪守成宪
关于预备立宪的词语
备预不虞 预备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备役 预备队 预备立宪 预备铃 备预 宪宪 犯罪预备
关于预备立宪的造句
1、从1906年开始,清末统治者宣布实行“预备立宪”。
2、清末立完由于采取预备立宪的方式来推行宪政建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界积极的认识。
3、1908年8月,政闻社因“明图煽动,扰乱治安”的罪名被查禁,同时,朝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正式宣布预备立宪,预备期为9年。
4、清政府被迫缩短了“预备立宪”的期限,允诺召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
5、清末预备立宪骗局破产,革命形势成熟,辛亥革命爆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