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辔的读音是:lǎn pèi。
揽辔的拼音是:lǎn pèi。 结构是:揽(左右结构)辔(上下结构)。 简体是:揽辔。 繁体是:攬轡。 注音是:ㄌㄢˇㄆㄟˋ。
关于揽辔的诗词
《临都馆·揽辔岁空尽》 《挽诗·昔年同揽辔》 《朝中措·鸣珂揽辔玉霄东》
关于揽辔的成语
诡衔窃辔 招风揽火 枉辔学步 收揽人心 长辔远驭 返辔收帆 揽辔澄清 长辔远御 揽名责实 揽权纳贿
关于揽辔的造句
1、他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揽辔澄清气志。
2、现在要入京会试,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了,不禁有揽辔澄清之想,豪气如云,著述之类暂且放下了。
3、经理上任即大展抱负,慨然有揽辔澄清之志。
4、此行揽辔澄清志,今日不挥闲涕泪。
5、台南一中校史室内还留有李升写的一副竹刻楹联“心存揽辔澄清志,腹满经纶济世才”。
揽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亦作'擥辔'。挽住马缰。《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僥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汉书.袁盎传》作'?辔'。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辔'。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见'揽辔澄清'。基础解释:见/'揽辔澄清/',表示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革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挽住马缰。《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僥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汉书.袁盎传》作/'?辔/'。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辔/'。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见/'揽辔澄清/'。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擥轡”。⒉挽住马韁。引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絶无蹊,揽轡止踟蹰。”唐张文琮《蜀道难》诗:“揽轡独长息,方知斯路难。”宋王安石《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诗:“揽轡上层冈,下临百仞濠。”⒊按,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轡”。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按,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轡”。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引《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⒋见“揽轡澄清”。
三、网络解释
揽辔揽辔,汉语词语,释义:1、挽住马缰。2、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汉语大词典:亦作“揽辔”。(1).挽住马缰。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唐张文琮《蜀道难》诗:“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宋王安石《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诗:“揽辔上层冈,下临百仞濠。”(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辔”。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3).见“揽辔澄清”。国语辞典:控御马匹缰绳。辞典修订版:控御马匹缰绳。《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晋.刘琨〈扶风歌〉:「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其他释义:1.亦作'擥辔'。2.挽住马缰。3.《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僥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汉书.袁盎传》作'?辔'。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辔'。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4.见'揽辔澄清'。
关于揽辔的词语
金镳玉辔 揽权纳贿 揽辔中原 枉辔学步 诡衔窃辔 长辔远御 揽辔澄清 并辔齐驱 返辔收帆 收揽人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