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檑木读音

来源:一二三四网

檑木的读音是:léi mù。

檑木的拼音是:léi mù。 简体是:檑木。 注音是:ㄌㄟˊㄇㄨˋ。 繁体是:檑木。 结构是:檑(左右结构)木(独体结构)。

关于檑木的词语

风木叹  墓木已拱  缘木希鱼  鸣于乔木  石心木肠  铸木镂冰  草木俱朽  削木为吏  冢木已拱  草木皆兵  

关于檑木的成语

水木清华  草木俱朽  登木求鱼  墓木已拱  木头木脑  草木皆兵  削木为吏  缘木希鱼  

关于檑木的造句

1、一排排兵丁手执曹军大旗四处巡查,有兵丁贴上安民告示,有兵丁则四处张罗檑木滚石之类守城物件。  

2、库存的箭矢用去了半数,滚石檑木已经告罄,火油全数徵集到了城头,城内已经几乎没有油灯可点。  

3、小枪王何应钦率兵强攻,怎奈城高墙坚,又有滚石檑木,火球箭矢,铺天盖地,一时死伤无数,无计可施,急告中军。  

4、霍弋一脚踹开霍布衣,力道极大,霍布衣如山般的身材倒地滚了去,撞翻了一处檑木。  

5、经过一天的奋战,不仅守军将士们个个疲累到了极点,就连箭镞、檑木等物资都已经消耗一空,就算是想要阻挡黄巾军的兵锋也无力抵抗了。  

檑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檑木lèimù。(1)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滚下以打击敌人的大块木头。檑木[lèimù]⒈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滚下以打击敌人的大块木头。英woodenbeamsswingingfromcitywalltoattacktheenemybelow;基础解释: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滚下以打击敌人的大块木头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推下的大木。引《辽史·兵卫志上》:“攻城之际,必使先登,矢口檑木併下,止伤老幼。”《水浒传》第三四回:“只见上面檑木、礮石、灰瓶、金汁,从险峻处打将下来。”

三、网络解释

檑木檑木(léimù)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滚下以打击敌人的大块木头。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推下的大木。《辽史·兵卫志上》:'攻城之际,必使先登,矢口檑木并下,止伤老幼。'《水浒传》第三四回:'只见上面檑木、炮石、灰瓶、金汁,从险峻处打将下来。'综合释义: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推下的大木。《辽史·兵卫志上》:“攻城之际,必使先登,矢口檑木併下,止伤老幼。”《水浒传》第三四回:“只见上面檑木、礮石、灰瓶、金汁,从险峻处打将下来。”檑木[léimù]古代作战时,从高处往下推,以打击敌人的长形圆木。《三国志平话.卷上》:「见城上檑木炮石极广,拽起吊桥,放下栈板。」《水浒传.第一七回》:「三重关上,摆着檑木炮石硬弩强弓,苦竹枪密密的攒着。」汉语大词典: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推下的大木。《辽史·兵卫志上》:“攻城之际,必使先登,矢口檑木并下,止伤老幼。”《水浒传》第三四回:“只见上面檑木、炮石、灰瓶、金汁,从险峻处打将下来。”国语辞典:古代作战时,从高处往下推,以打击敌人的长形圆木。檑木[léimù]⒈古代作战时,从高处往下推,以打击敌人的长形圆木。引《三国志平话·卷上》:「见城上檑木砲石极广,拽起吊桥,放下栈板。」《水浒传·第一七回》:「三重关上,摆著檑木砲石硬弩强弓,苦竹鎗密密的攒著。」辞典修订版:古代作战时,从高处往下推,以打击敌人的长形圆木。《三国志平话.卷上》:「见城上檑木炮石极广,拽起吊桥,放下栈板。」《水浒传.第一七回》:「三重关上,摆着檑木炮石硬弩强弓,苦竹枪密密的攒着。」其他释义:古代作战时从高处往下推以打击敌人的大块木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