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计企在
业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作用
企业资产重组是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摆脱困境的重大举措。资产重组,使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资本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促进了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使企业管理由以产品经营为核心上升为以资本营运为核心,使资产管理从有形的实物形态上升为无形的价值形态,为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开辟了新天地,给企业内部管理同时也给我们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认为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内部审计也要实现两个转变,发挥四个作用。
两个转变:
一是常规性审计必须以合规性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公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内容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转变,将合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融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之中,在揭示真实性基础上,把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内部审计的中心任务。
◆仇卫马维华
国
内部审计
二是内部审计应当适应资产重组后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实现由控制性为主向控制性和建设性并重方向转变,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转换经营机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
具体讲,要重点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事前介入,为资产重组决策当好参谋。企业资产重组的目的是以资产为纽带实现优势互补、优化结构,因此,内部审计组织应当参与企业资产重组意向的调研论证,对企业资产重组后能否实现优势互补进行论证和测算,防止有的政府及其行政部门一厢情愿,决策失误,避免拉郎配,强行划拨,强买强卖。
二是事中参与,为资产重组方案实施到位发挥监督和保证作用。
1.对于企业参与资产重组的内部资产,内部审计要参与清查核实,把好关口,为资产评估打好基础,防止国有、公有资产在重组中流失。重点参与资产盘点,帐实核查。对帐外资产、有帐无物的资产进行重点追查;对重大往来内查外调进行核查;进行改制重组的企业,要搞清企业的全部资产、债权、债务情况,防止债权、资产低估,债务高估。
2.对于购买或外单位以实物、无形资产(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投资的资产,要对中介机构提供的资产评估报告和资料进行审查,看评估机构是否具备资质,评估方法是否正确,报价是否真实,必要时对照实物进行核实,核实数量是否一致,有无以次充好,高估冒算等问题。
3.参与制定资产重组实施方案,监督重组资产到位到帐,督促依法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防止虚假出资。改制重组的企业要防止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无偿交给个人。合并、兼并重组或控股企业,要督促办理双方全部或部分债权、债务转移认可手续。
33
内部审计
三是围绕企业资产营运的总目标,对企业资产营运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审计,监督和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综合分析各项资金的来源渠道及构成比例和资金运用及其结构,看资金比例是否恰当,资产组合是否最佳,资本营运是否合理,把资产营运的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融于其中。主要对对外投资、吸引外来资金合资、合作,内部技术改造,购建其他固定资产,拍卖、转让企业资产,变更资产用途等进行审计。
重点做好三个层面的审计工作:
第一层面:对扩大再生产范畴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三项审计内容:即对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企业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联营、合作项目的审计。内部审计部门要参与内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优化,材料设备采购,施工管理,预决算审核,实行全过程审计,促进节约投资。对于企业对外投资项目,要事前参与测算、论证,审查对外投资是否符合企业的投资方向,有无良好的投资回报,避免投机心理在投资决策中的影响,防止决策失误。当前不少企业在资产营运中操作不够规范,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盲目进行投资,有的把企业筹集来的资金用于炒地皮、炒期货、炒股票等高风险投资;有的企业上项目可行性论证不科学、不充分,先天不足成为半拉子工程、亏损工程;有的企业为摆脱资金紧张、债务缠身的困境,不顾对方苛刻的条件,加之对合资、合作项目经济效益前景估计过高,结果使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扩大再生产范畴的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任务,抓好了这项工作,可以使内部审计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第二个层面:对科技开发范畴进行审计。科技开发能力是企业竞争的关键,科技开发投入的34
资金能否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成倍释放或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取决于科技开发的投入是否有效。当前我国企业科技开发投入资金普遍不足,占销售收入1%—2%的企业就算是不错的了,与国外大型企业高达10%以上的科技开发投入有天壤之别。欣喜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的共识,可以预见,逐步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将成为我国广大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大趋势。因此,加强现有有限技术开发投入资金的审计,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也是摆在内部审计面前的迫切课题。这方面的审计主要包括:科技开发课题是否紧贴市场、紧贴生产,科技开发项目是否有效益;科技开发资金使用是否得当,科技成果开发出来后得到推广应用等。
第三个层面:继续搞好简单再生产范畴即产品经营环节的审计。包括产品销售收入,物资、能源、设备采购,费用成本,各项资金运用等。
四是围绕企业转换机制、制度创新,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测评,更好地发挥内审的内部再控制和建设性双重作用。当前企业资产重组使有的企业迅速裂变扩张,只能说使企业具有了一定规模,有了抗拒市场竞争的优势条件,但绝非一组就灵,企业的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要真正把优势发挥出来还必须在企业资产重组基础上,真正实现机制转换到位,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否则企业重组带来的效应会昙花一现。因此,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的再控制的综合部门,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克服就事论事思维定势,把推进企业经营机制、制度和管理创新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从内控制度测评入手,全方位多层次揭示薄弱环节和问题,借鉴先进模式和管理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围绕企业资本营运决策、产品经营决策、财务核算三个不同层
面的中心,促进企业完善以法人治
理结构为主的科学决策机制,技术创新和投入、新产品开发机制,合理分配机制和各种内容的责任指标、定额及其方法的核算体系,促进企业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要适应企业资产重组后规模裂变扩张,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跨度的变化,积极探索内控测评技术和方法,使内审的内控再控制和建设性功能得到最佳发挥。当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关键环节建立监控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2.改进测评手段和方法,运用计算机辅助测评,使内控测评准确、快捷、高效。
3.审计人员加强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熟悉本企业管理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知一进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提出具有针对性、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五是围绕企业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加强对国家、股东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审计,保护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保持企业发展后劲。主要包括:督促企业是否及时足额上交国家各项税费;是否及时足额提取上交职工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等,看其发放职工工资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特别是股份合作制企业有无强迫职工持股上岗,歧视未持股职工,同工不同酬;利润分配是否按法定程序规定的顺序和比例进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否同股同利,有无在企业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政府部门对企业有无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以及截留、挤占、挪用等侵犯企业权益的行为,运用法律和审计手段,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审计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