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文档资源
介绍了获得天正暖通6.0版有关帮助文档的途径。
用户手册的组织与使用
本手册的各章内容简介和排版格式,使用的字体和术语规定。
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天正暖通软件THvac6.0版安装方法。
应用基础
用户利用天正进行设计的工作流程和使用天正暖通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用户界面
介绍天正暖通6.0的主要用户界面的使用。
帮助文档资源
THvac 6.0 的文档包括使用手册、联机文档、多媒体演示学习工具和天正网站。
用户手册
THvac6.0的使用手册即本书,以书面文字形式全面、详尽地介绍THvac6.0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联机文档
在线帮助:即本书的电子版本,以Windows帮助文件的形式介绍THvac6.0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自述文件:THvac6.0发行时的最新的有关说明。
日积月累:THvac6.0启动时将提示有关软件使用的小诀窍。
其他帮助资源
通过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的Web站点,可获得THvac 6.0及其他产品的最新消息,包括软件升级和补充内容。此外还可以在天正用户论坛上交流和探讨THvac 6.0的使用与学习心得。公司网址:
用户手册的组织与使用
本手册的组织 排版格式的惯用法
本手册的组织
本手册是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暖通设计软件5.0版的配套文档,提供了对软件功能的详细介绍和使用说明。本手册属天正软件的组成部分,受国家颁布《软件保护条例》的保护,未经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翻印及引用其内容。 本手册的内容
本手册的内容组织包括如下章节和附录,下面按设计的一般过程对内容加以系统的介绍,供阅读时参考。 第1章----介绍了THvac 6.0 的安装与启动,以及用天正设计的主要工作流程与本软件的应用基础。 第2章----介绍了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包括轴网、墙体、柱子、门窗和阳台的设计。 第3~6章----介绍了天正暖通计算部分的使用方法。
第7~8章----介绍了采暖平面设计菜单的使用以及采暖系统图的生成方法。 第9~10章----介绍了天正空调平面图中方、圆风管的绘制方法。 第11章----介绍了天正空调平面图中风口的布置和编辑。 第12章----介绍了天正空调水系统图布置和编辑。 第13章----介绍了天正空调风系统图布置和编辑。 第14章----介绍天正空调工具,专标和风阀命令。
第15章----介绍给排水平面图设计的内容,介绍了平面立管,管线的绘制,平面阀门阀件的绘制。 第16章----介绍给排水系统图设计的内容,介绍了由平面图生成系统图,系统立管,横管的绘制,系统阀门阀件的绘制。
第17章----介绍给排水室内设计的内容,介绍了厨厕间,水箱间,水泵间内相关设备平面及剖面的绘制。 第18章----介绍用天正的图块与图库管理工具。
第19章----介绍天正绘制管线时用到的一些工具及管线上布置的附件。
第20章----天正的标注系统,平、剖面图的各个设计阶段的标注尺寸和建筑制图中经常使用的各类符号的标注。
第21章----天正的字处理系统,包括单行文字、多行文字、和表格制作。 第22章----介绍通用工具命令。本章内容独立于其它章节,可以先行阅读。 第23章----介绍如何设定出图比例、图面布置以及打印输出。
附录----介绍THvac6.0菜单系统的定制、屏幕菜单一览及命令索引。
排版格式的惯用法
本手册以及本公司其它手册中的术语、字体和排印格式均采用下列统一约定。 1.按键名称
在介绍软件功能时,常需提到按下键盘上的某个按键,本手册以<按键名>这样的格式表示按键的名称。 在文中以<回车>表示“Return”键或“Enter”键,而在命令行响应的后面以表示; 键盘下端的“空格”键(“Space”),以<空格>表示; 对于组合键如 在天正的使用中常常还要结合使用AutoCAD的命令,这些命令名称以首字母大写方式表示,后面可跟带圆括号的中译名,例如:Line(线)。 3.天正命令名称与格式 由天正软件定义的命令以中文名称为主,带有方括号,后面可跟带圆括号的英文简化命令名称,例如:[直线轴网](ZXZW),该中文命令名称也就是菜单项名称。 对话框的控件(如按钮、列表框等)名称以角括号中的黑体字表示:如『加入』。 在每个命令前面均冠以三个数字的章节号,后缀小写的英文命令名称。 在每个命令的后面有相应的图标菜单,并用菜单位置、和功能两项以黑体字来描述。例如: 直线轴网(ZXZW) 菜单位置: 建筑/轴网/直线轴网 功 能: 生成正交轴网、斜交轴网或单向轴网。 引用文字的章节名称冠以双引号,如:详见3.2“视口管理”一节。 引用菜单命令的名称冠以方括号,如:详见[视口放大]。 引用的参考资料名称加书名号,如:请参见《AutoCAD 2000 用户手册》。 4.字体与交互术语约定 惯用法 用 途 小写英文 用户在命令行中键入的所有AutoCAD命令与天正命令 大写英文 变量名 宋体中文 楷体中文 黑体中文 文内的AutoCAD有名物体,如图形对象名、图层名、块名、线型名、字体名等,以及系统 手册中的说明文句均采用宋体中文 命令行显示的信息内容及页眉等 说明、警告等引词及对话框的控件名称 对英文显示与菜单的译文或对命令行显示响应的提示 对命令行显示的响应内容 斜宋体中文 下划线楷体 在与图形编辑屏幕和对话框界面进行交互操作时,用下列术语进行操作的描述。 交互术语 选取/选择/拾取 点取、点一下 用AutoCAD拾取框或窗选功能选取物体 十字光标在屏幕任何位置取点 涵 义 拾取框 选取图形中物体时所使用的方框状光标 十字光标/光标 图形中取点用的十字线 单击/左击 用鼠标左键在对话框界面上点取一次 右击 双击 控件 用鼠标右键在对话框界面上点取一次 用箭头状光标在对话框界面上连续点取两次 对话框界面上起控制作用的构件,如按钮等 用十字光标按照预设的方式在图形对象上取点 对象捕捉 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THvac6.0的软硬件环境要求 THvac6.0的安装和启动 THvac6.0的初始设置 THvac6.0的软硬件环境要求 天正暖通THvac6.0软件完全基于AutoCAD 2000版开发,因此对软硬件环境要求与AutoCAD 2000版完全相同。THvac6.0也完全兼容于AutoCAD 2000的增强版本AutoCAD 20002和AutoCAD 2004。 硬件与软件 内 存 显 示 器 屏幕尺寸 鼠 标 器 数字化仪 最低要求 推荐要求 机 型 Pentium/133 Pentium III及更高档次的机器 64MB 800x600x256 17英寸及更大 推荐新型的多键带滚轮鼠标,利用鼠标实时缩放和平移。 128MB以上 1024x768x16位 15英寸 可切换为鼠标功能(天正不使用数字化仪菜单,但支持数字化仪的定标操作)。 绘图设备 根据经济能力与应用水平进行选配。出施工图可用各种笔式、喷墨打印机;校核图输出可用针式打印机;渲染效果图的输出,除了屏幕照相外,可选用彩色喷墨、热升华、热转印打印机等。 操作系统 简体中文WINDOWS 98/Me、Window NT4.0、Windows2000、Windows XP。 中英文AutoCAD 2000/2000i/2002/2004,本书统称AutoCAD 2000。 图形支撑软件 THvac6.0的安装和启动 THvac6.0的正式商品以光盘的形式发行,安装之前请阅读自述说明文件。在安装天正暖通软件前,首先要 确认计算机上已安装AutoCAD 2000,并能够正常运行。运行天正软件光盘的setup.exe,选择安装版本: 图1选择安装版本 『单机版』单机版用户请选择此选项进行安装。 『网络版』网络版用户请选择此选项进行安装。 单击『下一个』,指定安装路径后开始安装拷贝文件,根据用户机器的配置情况大概需要2~10分钟可以安装完毕。 安装完毕后,形成“天正暖通6.0”工作组,工作组中包含天正暖通6.0图标及其他相关的图标,桌面上同时有天正暖通6.0的快捷图标,双击图标即可运行天正暖通THvac6.0。 如果用户只安装其中的若干个部件,下次安装时还可以只安装上次未安装的部件,即清除已安装部件的标记,并选中要新安装的部件。特别支持,如果安装了新的AutoCAD 2000兼容版本,那么上一次安装的THvac6.0图标并不能自动转到新的AutoCAD 2000上,用户可以重新安装THvac6.0,但是不选择任何部件,只是让安装程序重新设置好新的环境。如果用户安装了多个AutoCAD 2000,那么THvac6.0只安装在最近一次使用过的AutoCAD 2000上。 THvac6.0的初始设置 菜单位置: 功 能: 初始设置 供用户在绘图前设置字体、字高、标注箭头式样等。 点取本命令后,屏幕上弹出如图1所示的「初始设置」对话框。对话框中各项目的说明如下: 图1「初始设置」对话框 「标注斜线式样」 用以选定标注箭头的形式,有粗斜线、细斜线、圆点三种。 「标注文字高,宽高比」 用以设置标注文字的高和宽高比。其中「管类S」是指标注管道类别的文字;「坡度D」是指标注坡度的数字;「其它H」包括标注管径、标高、尺寸的文字。 「管号形式设置X…」 用以设置标注立管编号的形式。单击此按钮,又会弹出如图2所示的「给排水立管标号形式选择」的对话框,其中「立管类别」分平面、系统、室外入户三类。每类又有给水、排水等七种,「立管形式」有形式一至形式四四种。 图2「给排水立管标号形式选择」对话框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绘图习惯首先进行一次性设置,程序会自动生成gplgdef.dat文件,每当标立管号时,会自动从该文件中读取信息,根据用户的设置进行标注;如果用户没有进行设置,则自动按默认形式。图3列举出默认标注形式: 图3立管号按默认标注的形式 「初始设置方式」 利用其中的互锁按钮可设定此对话框的数据是仅适用于本图还是适用于所有的图形文件。 「系统初设密码J…」 用以保护系统的初始设置。单击此按钮,屏幕上弹出如图4所示的「系统初始设置密码输入」对话框,第一次使用时只有「输入密码I」编辑框亮显;当第二次使用时只有「修改密码U」。 图4 密码输入框 「点标志B」 此按钮用于设定画图过程中是否留十字点标记,当框中有X时为选中即留有标记;否则为不留标记。 「生成用户目录Q」 单机版的用户此项不起作用。只有网络版用户此项亮显。单击此按钮,弹出[生成用户目录]对话框,网络用户在本节点上生成可读写的用户目录,避免了用户对网络登录权限有过高的要求。注意:当更新版本时,请重新生成用户目录,更新网络节点上用户目录下的程序。 在编辑框中键入用户目录的路径,默认为C:\\USER,确认退出后,屏幕弹出对话框显示,即在本节点上生成用户目录。在用户目录下建立\\sys1子目录,请按提示退出AutoCAD,再重新进入THvac,否则在使用过程中,会因\\sys1的路径还没有被连接到AutoCAD搜索路径之中,导致软件运行失败。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在初始设置对话框中设置标注斜线式样、文字字型、大小及管号形式等。此外,可以用「系统N」和「本图U」互锁按钮设定设置修改的范围: 1)设定为“系统”,THvac修改本图中图形生成的设置,同时也修改系统中的设置,以后的绘图就按新设的式样、参数进行; 2)设定为“本图”时,仅修改当前图中图形生成的设置,且修改仅限于本图。 以标注斜线式样为例,在当前图中标注斜线的式样为粗线,若在初始设置对话框中将粗线改为细线,则图中所有的标注斜线由粗线改为细线,且以后再在本图中标注尺寸时标注斜线皆为细线,而打开其它图形文件后标注尺寸的标注斜线仍为修改前的粗线,也就是说本图修改不影响其它图形;一般情况下可选定“系统”设置。 完成设置点取「确定」后,如果用户当前图中有需要修改的图块,文字等,THvac将其修改并弹出信息提示框,提醒用户如果需要改变原图中的字高,还需再调用[出图比例]命令才能完成(注意在调用[出图比例]命令时不要改变出图比例值)。如果用户做的是“系统”设置,今后的绘图将按此设置进行。 应用基础 由于本手册假设读者已具有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和AutoCAD的使用经验,故本手册没有专门介绍Windows和AutoCAD基本命令的章节。 1)关于AutoCAD ·使用AutoCAD菜单和对话框 ·会响应AutoCAD的命令提示 ·会在屏幕上用光标选择和定点 ·用菜单或命令建立LINE、POLYLINE、CIRCLE等基本图元 ·图形显示区的缩放、移屏(Zoom命令) ·图形的打开与存盘(Open,Save命令) 2)关于Windows操作系统 ·进入指定磁盘和子目录(我的电脑) ·建立快捷方式、文件夹 ·显示目录列表寻找文件(资源管理器) ·运行一个可执行文件,拷贝与删除文件 ·观察、编辑文本文件(记事本) 如果不熟悉以上基本操作,请参阅相关的参考资料。 用户界面 THvac 6.0对AutoCAD 2000的界面做出了重大补充。保留AutoCAD 2000的所有下拉菜单和图标菜单,不加以补充或修改,从而保持AutoCAD的原汁原味。天正建立自己的菜单系统,包括屏幕菜单和快捷菜单,天正的菜单源文件是tch.tmn,编译后的文件是tch.tmc。 屏幕菜单快捷菜单 命令行 热键 电子表格 屏幕菜单 天正的所有功能调用都可以在天正的屏幕菜单上找到,以树状结构调用多级子菜单。菜单分支以 示意, 当前菜单的标题以示意,当前菜单标题上面的菜单标题是上级菜单,以示意。所有的分支子菜单都可以左键点取进入变为当前菜单,也可以右键点取弹出菜单,从而维持当前菜单不变。大部分菜单项都有图标,以方便用户更快的确定菜单项的位置。当光标移到菜单项上时,AutoCAD的状态行就会出现该菜单项功能的简短提示。 菜单项有一些特殊的图标作为标签使用,包括: 1)双态开关,即某项设定只有开和关两种状态,分别用灯亮和灯灭的图标示意。点取菜单项在两者之间切换。 2)多态开关,即某项设定有多于两个的状态,当前值用o状态o来表示。 屏幕菜单以树状结构陈列天正的所有功能,为简洁起见,菜单项一般不在其它菜单分支重复出现。但是有些菜单项可有多种用途,经常要和其他菜单一起使用,为了清楚起见,屏幕菜单的底部在源文件列出时以两条分隔线隔开,表示引用其他菜单分支下的功能。 快捷菜单 快捷菜单又称右键菜单,在AutoCAD绘图区,单击鼠标右键(简称右击)弹出。 快捷菜单根据当前预选对象确定菜单内容,当没有任何预选对象时,弹出最常用的功能,否则根据所选的对象列出相关的命令。当光标在菜单项上移动时,AutoCAD状态行给出当前菜单项的简短使用说明。天正的有些命令利用预选对象,有些则不利用预选对象。对于单选对象当命令,如果与点取位置无关,则利用预选对象(如对象编辑),否则还要提示选择对象(如轴网标注)。 屏幕菜单 天正的所有功能调用都可以在天正的屏幕菜单上找到,以树状结构调用多级子菜单。菜单分支以 示意, 当前菜单的标题以示意,当前菜单标题上面的菜单标题是上级菜单,以示意。所有的分支子菜单都可以左键点取进入变为当前菜单,也可以右键点取弹出菜单,从而维持当前菜单不变。大部分菜单项都有图标,以方便用户更快的确定菜单项的位置。当光标移到菜单项上时,AutoCAD的状态行就会出现该菜单项功能的简短提示。 菜单项有一些特殊的图标作为标签使用,包括: 1)双态开关,即某项设定只有开和关两种状态,分别用灯亮和灯灭的图标示意。点取菜单项在两者之间切换。 2)多态开关,即某项设定有多于两个的状态,当前值用o状态o来表示。 屏幕菜单以树状结构陈列天正的所有功能,为简洁起见,菜单项一般不在其它菜单分支重复出现。但是有些菜单项可有多种用途,经常要和其他菜单一起使用,为了清楚起见,屏幕菜单的底部在源文件列出时以两条分隔线隔开,表示引用其他菜单分支下的功能。 快捷菜单 快捷菜单又称右键菜单,在AutoCAD绘图区,单击鼠标右键(简称右击)弹出。 快捷菜单根据当前预选对象确定菜单内容,当没有任何预选对象时,弹出最常用的功能,否则根据所选的对象列出相关的命令。当光标在菜单项上移动时,AutoCAD状态行给出当前菜单项的简短使用说明。天正的有些命令利用预选对象,有些则不利用预选对象。对于单选对象当命令,如果与点取位置无关,则利用预选对象(如对象编辑),否则还要提示选择对象(如轴网标注)。 命令行 1. 键盘命令 THvac大部分功能都可以用命令行输入,屏幕菜单、右键快捷菜单和键盘命令三种形式调用命令的效果是相同的。对于命令行命令,以简化命令的方式提供,例如[双线直墙]菜单项对应的键盘简化命令是SXZQ,采用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少数功能只能菜单点取,不能从命令行键入,如状态开关等。本书后面各章介绍的天正命令以[菜单名](键盘命令)形式出现,键盘命令的列表,详见本手册附录C“THvac命令索引”。 2. 命令交互 THvac 6.0 对命令行提示风格做出了比较一致的规范,以下列命令提示为例: 阳台轮廓线的起点或 {点取图中曲线[P]/点取参考点[R]}<退出>: 花括号前头为当前的操作提示,花括号后为回车所采用的动作,花括号内为其他可选的其他动作,键入方括号内的字母进入该功能,键入方括号内的字母无需回车。这和AutoCAD 2000中文版的命令行风格类似,只是AutoCAD不支持单键转入其他动作。下面是AutoCAD中文版命令行风格示意: 当前动作或 [动作1(A)/动作2(B)]<默认值>: 3. 选择对象 要求单选对象时,遵循前述命令行交互风格,如: 请选择起始轴线<退出>: 多选对象时,由于可以多次选择,因此没有提示默认动作,回车结束选择对象。如果什么都没有选择,一般是退出当前命令或命令分支。如改墙厚的提示: 选择墙体: 可以多次选择,每次选择结束,提示重复出现,直到回车结束选择。 热键 天正补充了若干热键,以加速常用的操作,以下是常用热键定义: F1 F2 F3 F6 F7 F8 帮助文件的切换键 屏幕的图形显示与文本显示的切换键 对象捕捉开关 状态行的绝对坐标与相对坐标的切换键 屏幕的栅格点显示状态的切换键 屏幕的光标正交状态的切换键 F9 F11 F12 Ctrl + F12 Shift + F12 屏幕的光标捕捉(光标模数)的开关键 对象追踪的开关键 在基线和边线间切换墙体捕捉位置。 屏幕菜单的开关 墙和门窗拖动时的模数开关 ~(TAB上方的键) 以当前光标位置为中心,放大视图 TAB 以当前光标位置为中心,缩小视图 电子表格 图1 电子表格实例 THvac6.0中多处使用电子表格和用户进行数据交互,各种电子表格的操作规则是一致的,其主要规则如下。 1. 表格的构成 表格由行和列组成,行列的交点构成单元格。表格中每一列的顶端为列头标,标识该列的名称。每一行最左端为行头标,标识该行的状态和用来选择记录,表格中的一行代表了数据库中的一个记录。表格中最后一行为特殊行,行头部用 * 标识,用来新增记录。 2. 浏览表格 表格中出现蓝色方块的单元格为当前单元,当前单元所在的行称为当前行,当前行头部以三角形图标进行标记。可用鼠标或键盘上的方向键和 将光标定位在最后的空白行(新行)处,此时能看到插字符在此行的某个单元格中闪烁,即表示可以输入,键入该单元的内容,然后用鼠标或键盘的左/右方向键移到同一行的下一单元格,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该行所有单元格都填满。在此过程中,该行的行头标始终是一枝笔的符号,表示该行还未写入数据库。最后将光标移到另一行后或按回车键,新输入的一行才真正写入数据库,新行头标的笔符号消失。注意:只能在末尾行后增加记录,如要改变记录的位置,请使用排序功能。 4. 修改记录 将要修改的单元所在行置为当前行,并使该单元成为当前单元,键入新内容后同样需将光标移到其他行或者按回车键,修改内容才写入数据库。此过程中行头标的符号及其意义参见“增加记录”。若对当前单元格进行了修改但未写入数据库,可按键盘上的 用鼠标单击该行的行头标,整行变为蓝色,表示该行处于整行选中状态,按下键盘上的 初始时表格中数据没有排序,鼠标单击某列的列头标,该列记录按升序排序,再次单击该列头标则以降序排序。若单击另一列头标,则以该列升序排序。 7. 改变外观 可用鼠标修改任何表格的外观,如列宽、行高、切分条位置等。改变行宽,需将鼠标移到行头部的两行之间的分隔线上,当光标改变形状时,可以拖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将发现所有行的宽度都变了。改变列宽时,需将鼠标移到列头部两列之间的分隔线上,当光标改变形状时,可以拖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将发现左侧的列宽发生了变化。 建筑图 轴网绘制与编辑 介绍建筑图中轴网的绘制、标注和编辑方法及轴号的编辑命令。 墙体绘制与编辑 可以直接绘制直墙或弧墙,也可由单墙线或由轴线生成墙。同时提供各种编辑墙体的方法。 柱子 提供标准柱及角柱的绘制方法,介绍PLINE转柱等命令。 门窗 介绍各种门窗包括普通门窗、门联窗、子母门及凸窗、弧窗、转角窗的绘制方法。 楼梯和电梯 介绍直线、弧线、任意梯段的绘制方法及扶手、双跑楼梯、电梯的绘制。 其他设施 包括阳台、台阶、坡道、栏杆的绘制。 轴网绘制与编辑 正交轴网是指X轴与Y轴夹角为直角的轴网,正交、斜交的直线轴网可用命令[直线轴网]生成,圆形与圆弧轴网用[弧线轴网]生成,也可用[插弧轴网]生成。利用[单轴变号]和[重排轴号]命令可以改变轴线编号;[添补轴号]命令可以增加有关联的轴号;[删除轴号]命令可以删除多余轴号,其余轴号自动排序。 直线轴网(ZXZW)弧线轴网(HXZW)插弧轴网(CHZW)墙生轴网(QSZW)两点轴标(LDZB)逐点轴标(ZDZB)重排轴号(CPZH)单轴变号(DZBH)添补轴号(TBZH)删除轴号(SCZH)添加轴线(TJZX)添加径轴(TJJZ)轴线裁剪(ZXCJ) 直线轴网(ZXZW) 菜单位置: 功 能: 【直线轴网 】 【建筑】→【轴网】→ 生成正交轴网、斜交轴网或单向轴网。 在菜单上点取本命令后,可用光标点取或由键盘键入来选择数据生成方式,同时可在对话框右侧的预览区中对轴线进行预览。 屏幕上出现「绘制直线轴网」对话框,见下图。 「绘制直线轴网」对话框 现就对话框中的某些选项说明如下: 「上开间」 上方标注轴线的开间尺寸。 「下开间」 下方标注轴线的开间尺寸。 「左进深」 左方标注轴线的进深尺寸。 「右进深」 右方标注轴线的进深尺寸。 「删除」 删除数据的步骤如下: 1. 用光标点取「开间/进深」框中要删除的数据项; 2. 点取「删除」按钮。 「替换」 替换数据的步骤如下: 1. 用光标点取「开间/进深」框中需被替换的数据; 2. 选取表中需要替换的尺寸,点取「替换」按钮; 「添加」 将个数与尺寸编辑框内的数据添加到列表中; 读取前一次有效操作的轴网数据,便于重建损坏的轴网。 显示直线轴网,随输入数据的改变而改变,“所见即所得”。 「恢复上次数据」 「预览区」 现参考下表中的数据,介绍如何利用对话框输入数据,首先以输入「上开间」数据为例说明在对话框中使用的数据输入方法,单击「上开间」互锁按钮后开始输入数据: 在轴网尺寸区中输入数据,可任选以下四种输入方式之一。 1.利用重复个数和尺寸列表,输入进深开间尺寸: 方式a.使用重复个数与表内尺寸值: 在「个数」中单击重复个数=4,在「尺寸」中单击尺寸=6000。 方式b.使用键盘在个数与尺寸编辑框内直接输入: 将光标移到「个数」处,清除原来的数据,由键盘键入4。同理移动光标至「尺寸」处,由键盘键入6000。 以上方式都要求单击「添加」将4*6000加入到「开间/进深」框中(在此框中由上至下的数据表示自左至右的开间尺寸或表示由下至上的进深尺寸)。 方式c.连续双击直接输入数据: 直接在「尺寸」列表中双击尺寸=6000,不必再单击「添加」,可直接按照当前个数与尺寸的数据输入,如果当前「个数」为1,重复双击6000四次即可。 2.利用「键入」编辑框和<回车>键,按默认格式输入: 将光标移到「键入」处,由键盘键入所需数据并回车,此数立即加入到「开间/进深」框中,两个数据间应以空格分开。如数据重复时在重复数据前键入*号,例如: 4*6000等效于6000,6000,6000,6000。 直线轴网数据表 上开间 下开间 左进深 右进深 4*6000,7500,4500 注1 2400,3600,4*6000,3600,2400 4200,3300,4200 注2 注1: 4*6000表示4×6000,在以后均同,“*”代表乘号‘×’。 注2: 表示右进深与左进深相同。 输入「上开间」的数据后,再输入「下开间」的数据;当然也可以先输入「下开间」的数据。现 在点取「下开间」的按钮后,输入「下开间」的数据; 说明:如果「下开间」的数据与「上开间」的相同,则可不必点取「下开间」的按钮,跳过此步,而输入进深的数据。 输入所有的数据后,点取「OK」按钮,这时对话框消失,命令行显示: 点取位置或{转90度[A]/左右翻转[S]/上下翻转[D]/对齐位置[F]/改转角[R]/改基点[T]}<退出>: 请注意,上面的提示与旧版完全不同,THvac5在此提供了灵活的多种定位方法,任凭您的轴网多么复杂,总能选择其中一个选项进行插入点的描述,达到轴网定位的目的。 我们先假设正在插入的轴网是一个图块,以上的提示与天正图块插入是类似的,其中“改基点”一项,常用于圆弧与直线轴网混合存在的复杂工程中,这时总有某个柱子或剪力墙设为轴网之间的关联定位点,通过“改基点”,就可以将轴网准确在该点定位。 弧线轴网(HXZW)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轴网】→ 【弧线轴网 】 生成弧线轴网,提供与直线轴网连接的处理。 弧形轴网由一组同心圆弧线和过圆心的辐射线组成,由圆心、半径、圆心角和进深等参数确定,通过对话框输入各参数。 在点取本命令后,屏幕上出现下图所示的「圆弧轴网数据编辑」对话框。现在先就对话框中的某些选项说明如下: 「绘制圆弧轴网」对话框 现在先就对话框中的某些选项说明如下: 「开间」 「进深」 以旋转方向决定的开间划分序列,用角度表示,以度为单位。 依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入进深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表示轴网由始边开始生成的方向,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 「旋转方向」 「顺时针」「逆时针」确定圆弧轴网旋转方向,系统默认为逆时针方向。 「起始半径」 圆弧轴网最内侧环向轴线的半径(下图中的9000),最小值为零。点取「起始半 径」按钮,对话框暂时消失,用户即可在图中点取弧线轴网的半径,回车返回对话框。 「起始角度」 圆弧轴网起始边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如下图中的25°。点取「起始角度」按钮,对话框暂时消失,用户即可在图中点取弧线轴网的起始方向和定位点,回车返回对话框。 「尺寸」 输入进深数据时为长度,输入开间数据时为圆心角,表示相邻径向轴线之间所交的角度,数据最大值为360。 「个数」 长度或者角度的重复次数。 「进深/开间」 显示当前数据的序列:进深为长度;开间为角度。 「预览区」 显示圆弧轴网,随输入数据的改变而更新,“所见即所得”。 「绘起边」「绘终边」确定圆弧轴网两端外侧幅射线是否绘制,当所画圆弧轴网要和矩形轴网连接时, 应将连接边置为不画状态,减少重合轴线。 全部数据输入后点取「确定」按钮,即在屏幕中心画出圆弧轴网,确定插入点后,圆弧轴网在当前图中绘出。 输入开间的「绘制圆弧轴网」对话框 进深数据 开间数据 旋转方向 (内侧环向轴线)起始半径 (直轴线)起始角度 圆弧轴网数据表 : 2100,2*3300 20°,3*30° 逆时针 9000 25 下面结合上表的数据介绍这个对话框的使用方法。 1. 数据输入的方法与直线轴网的基本相同。 2. 确定旋转方向。可根据需要选择轴线从基点起的生成方向。在本例题中选择了「逆时针」方式。 3. 确定内侧环向轴线半径及第一根直轴线的起始角度。在本例中分别为9000和25°。 4. 选定绘制轴线的形式和基点。本例中的弧线轴网因为未与其它轴网连接,所以选择了两侧轴线都绘制的形式,基点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位置。但如果所绘制的弧线轴网是与其它轴网相连的,则应考虑: 1)共用轴线的起始边不要绘制;2)基点选在连接点上。 5. 点取「确定」后,对话框消失,命令行显示: 请点取位置<9000,9000>: 点取一点作为插入点或回车接受默认值 6. 点取或用键盘输入弧线轴网的插入点,即在指定位置上插入弧线轴网。 用表中数据生成的弧线轴网 图中的标注是为便于对照而添加的。 圆形轴网是圆弧轴网的一种特例。下图为一个圆形轴线的实例,生成这个轴网所用数据如表所示。 圆形轴网数据表: 进深: 开间: 旋转方向: 起始半径: 起始角度: 4*3000 360°(12*30°) 顺时针 6000 0° 「绘制圆弧轴网」对话框 插弧轴网(CHZW)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 →【轴网】→【插弧轴网 】 在两组直线轴网之间插入一组相切的圆弧轴网。 本命令用于在两个矩形轴网间插入圆弧轴网,要求两个矩形轴网对应轴线延长线的交点为对应弧轴线的圆心。通常可以通过镜像(Mirror)或旋转(Rotate)命令来制作进深对称的轴网(开间不要求对称)。 命令交互: 请按逆时针方向选择径向起始轴线: 请选择径向终止轴线: 选取第一根轴线(见下图) 选取第二根轴线(见下 键入新值或回车接受默认值,回车 图) 等分数<1>: 2 回车后,图上既按所选轴线及方向,生成一与两组直线轴网相切的弧线轴网。 插弧轴网实例 制作特性匹配的两个矩形轴网的步骤: 1. 用[直线轴网]命令绘制直线轴网A,紧贴轴网A用[直线轴网]命令绘制直线轴网B,为特性匹配 需要,要求插弧轴网时两轴网总进深相同。如下图所示。 2. 用AutoCAD的旋转(Rotate)命令将轴网B旋转圆弧轴线的总圆心角(本例为60°),圆心就使用 圆弧轴网的圆心(预先以辅助线定位)。 3. 此时生成如下面旋转轴网B图所示的两个直线轴网,(生成后,请将辅助线删除,以免影响插弧 轴网命令的执行)。 4. 此时即可进行插弧轴网命令的操作,具体步骤见上文,生成的图形如上图。 建立轴网 旋转轴网B 墙生轴网(QSZW) 功 能: 菜单位置: 【建筑】→【轴网】→【墙生轴网 】 在已有墙中按墙基线生成定位轴线。 在方案设计中,建筑师需反复修改平面图,如加、删墙体,改开间、进深等,用轴线定位有时并不方便,为此,天正提供根据墙体生成轴网的功能,建筑师可以在参考栅格(GRID/SNAP)点上直接进行设计,待平面方案确定后,再用本命令生成轴网。也可用墙体命令绘制平面草图,然后生成轴网。 命令交互: 请选取要从中生成轴网的墙体: 选取所需墙体 回车后,图上既按所选墙体生成相应的直线或直弧轴网,见下图。 墙生轴网实例 两点轴标(LDZB)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轴网】→【两点轴标 】 选择起始轴与结束轴,在已生成的双向轴网上标注轴线号和尺寸。 本命令可自动完成矩形、弧形、圆形轴网的尺寸标注,轴号可按规范要求用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双字母、双字母间隔连字符等方式标注,可适应各种复杂分区轴网。 命令要求点取轴网需标注的起始轴线,再点取另一边的终止轴线,进入对话框选择标注选项,确认后程序按要求标注出所选轴线的轴号及尺寸。由于程序针对不同轴网,会自动选择不同的命令交互序列,以下分几种情况介绍: 1.直线轴网情况 命令交互: 请选择起始轴线(直线轴网的轴线或弧线轴网的弧线)<退出>: 点取起始轴线 例如在下图中应点取最左面的一根竖向轴线,点取后显示「轴网标注」对话框: 两点轴标的「轴网标注」对话框 现就对话框中的某些选项说明如下: 「轴号标注」 包括「标注当前侧轴号」、「标注另一侧轴号」、「标注双侧轴号」三个互锁按钮,可以任选一项来决定当前轴号标注的形式。 「标注当前侧轴号」按当前所选侧轴线的方向标注轴号。 「标注另一侧轴号」按当前所选侧轴线另一侧的方向标注轴号。 「标注双侧轴号」 在所选轴线双侧均标注轴号。 「尺寸标注」 包括「标注当前侧尺寸」、「标注另一侧尺寸」、「标注双侧尺寸」三个互锁按钮,可以任选一项来决定当前尺寸标注的形式。 「标注当前侧尺寸」按当前所选轴线侧的方向标注尺寸。 「标注另一侧尺寸」按当前所选侧轴线另一侧的方向标注尺寸。 「标注双侧尺寸」 在所选轴线双侧均标注尺寸。 同时,「轴号标注」与「尺寸标注」的形式可以随意组合,如轴号标注与尺寸标注可不在同一侧。 1. 如果是图中的第一个轴网,一般只需点取「标注双侧轴号」和「标注双侧尺寸」,「确定」即可; 2. 如果进入了第二个轴网的标注,又希望第一根轴线编号不为“1”或“A”则要在「起始轴号」处键入所需的新轴号。 注意:如需改变轴号文字的颜色,可在图层控制对话框中调整AXIS_TEXT层的颜色。 带旋转角的正交轴网或斜交轴网的标注方法与上述的相同。下图为斜交轴网标注的实例。 斜交轴网标注实例 2.圆形轴网的环向轴线 圆形轴网的标注过程与直线轴网的也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圆形轴线的开间(径向)尺寸并不标出,因为设计规范对圆形轴网的标注未有统一规定,目前各单位习惯不尽相同。以后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习惯,使用 [尺寸标注]中的命令来标注。以下是标注环向轴线的实例,命令行还提示点取的径向轴线以及标注尺寸线的位置: 请选择起始轴线<退出>: 请选择终止轴线<退出>: 请选择圆形轴网的横(径)向轴线: 请输入起始轴号(.空号)<1>: 输入起始轴号 请输入标注位置<退出>: 点取环向最外(内)侧的轴线 点取环向最内(外)侧的轴线 点取轴号引出处的径向轴线 拖动尺寸线选取引出长度 程序会实时拖动尺寸线并预览标注效果,点取后既在选取的点处引出环向尺寸线与相应的轴号,下图圆形轴网标注实例。 对于分区轴网的标注,轴号的标注形式不必事先定义。标注时可在「轴网标注」对话框中定义首轴号(如1-A,1-1等)即可,自动按最右边编号递增。 3.弧形轴网的径向轴线 如果所点取的轴线属于圆弧轴网的径向轴线,两点轴标命令自动进行角度标注。 命令交互: 请选择起始轴线(弧线轴网的径线)<退出>: 请选择终止轴线<退出>: 如果标注圆弧轴网,命令行会继续提示: 是否为按逆时针方向排序编号?(Y/N) [Y]: 点取起始轴线 点取终止轴线 键入Y或N 即可标注出各个轴线间的角度。重复此命令,可继续标注另外的弧线轴网。角度值默认标在轴网内侧,您可以单击角度尺寸线用夹点拖动方法,把角度标注线拖动到您需要的位置。 4.直线与弧形组合轴网的开间标注 有时会遇到直线轴网与弧形轴网相连的情况,对这种情况常常会把开间轴线统一编号,此时相邻的轴线是两轴网公用的,在TArch5中考虑了统一编号的问题,增加了组合轴网编号的联动修改功能,这里给出一例,说明如何建立一个统一开间编号的组合轴网: 首先我们要先建立直线轴网,之后建立弧形轴网,为简化问题起见,这里数据都比较简单,建立后的轴网分别进行两次轴网标注,第一次要对直线轴网进行轴号标注,使用两点轴标命令,依前面介绍的方法进行,第二点点取的是公用轴线,选标注双侧轴号的选项。 然后再次使用两点轴标命令对弧形轴网进行轴号标注,响应提示第一点时选公用轴线,第二点选最后一根弧形轴线,接着提示: 是否为按逆时针方向排序编号?(Y/N) [Y]: N 应取与直线轴网轴号一致的方向 组合轴网的标注 在对话框中选中「由前接轴网决定」复选框,轴号标注取「标注另一侧轴号」的选项,单击确定后,命令行提示: 点取前接轴号<退出>: 这时点取公用轴号3作为前接轴号 即可标注出弧形轴网的轴号及其各开间的角度和总包角。完成的开间轴网标注如下图所示: 组合轴网标注实例 逐点轴标(ZDZB) 菜单位置: 【建筑】→ 【轴网 】→ 【逐点轴标 】 功 能: 逐个选择轴线标注互不相关的多个轴号。本命令用于自动方式不能标柱的轴网,以交互方式逐个对轴线进行标注。 命令交互: 点取待标注的轴线<退出>: 一一点取需要标注轴号的轴线,可选择毫无关联的轴线,同时命令行继续提示: 请输入轴号<空号>: 键入轴号或回车接受默认值 回车即标注选中的轴线,命令行会继续显示以上提示,可对多个轴线进行标注。 重排轴号(CPZH) 菜单位置: 功 能: 命令交互: 【建筑】→【轴网】→【重排轴号 】 改变图中一组轴线编号,该组编号自动进行重新排序。 请选择需重排的第一根轴号<退出>: 请选择轴号<退出>: 请输入新的轴号(.空号)<1>: 点取一组需重排轴号的第一根轴号 在图中选取需要变号的轴号 键入新值或键入点(.)即为空号 程序即将指定的一组轴号(包括轴线两端)按给定的数字顺序重排,其余轴号不变。 单轴变号(DZBH) 菜单位置: 功 能: 命令交互: 【建筑】→【轴网】→【单轴变号 】 改变图中单根轴线的编号。 请输入新的轴号(.空号)<1>: 键入新值或键入点(.)即为空号 程序即将指定轴号按指定内容更改,其余轴号不变。 添补轴号(TBZH)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轴网】→ 【添补轴号 】 在已有轴网上添加有关联的轴号。 本命令可在矩形、弧形、圆形轴网中加入轴号。 命令交互: 请选择轴号对象<退出>: 点取平行于增加轴线的一根轴线 在增加轴线的一侧取一点 请点取新轴号的位置或 {参考点[R]}<退出>: 新增轴号是否双侧标注?(Y/N) [Y]: 新增轴号是否为附加轴号?(Y/N) [N]: 键入Y或N 键入Y或N 然后在指定位置处增加一个轴号,其余轴号自动排序。 删除轴号(SCZH)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轴网】→【删除轴号】 在已有轴网上删除轴号,其余轴号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自动重排。 在某一标准层平面图中,有个别轴号在设计中并不需要,为了图面清晰,需将不用的轴号删除,被删除轴号两侧的尺寸应并为一个尺寸,并可根据需要重新调整轴号。 命令交互: 请选择轴号对象<退出>: 选取需要删除的轴号。 是否重排轴号?(Y/N) [Y]: 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重新调整轴号,如果回答Y,其余轴号自动重排。 添加轴线(TJZX) 菜单位置: 功 能: 【添加轴线 】 【建筑】→【轴网】→ 在已有轴网基础上增加轴线。 本命令可在矩形、弧形、圆形轴网中加入轴线和附加轴线,并自动插入轴号以及重排后面的轴号。 命令交互: 选择参考轴线(直线轴网的轴线或弧线轴网的弧线)<退出>: 新增轴线是否为附加轴线?(Y/N) [N]: 如为矩形轴网轴线命令行提示: 偏移方向<退出>: 在新轴线插入处点取任点 距参考轴线的距离<退出>: 键入新轴线至参考轴线的距离 点取参考轴线 键入Y或N 如为弧形或圆形轴网的开间方向轴线(弧形),则命令行提示: 输入半径: 输入弧线半径偏移方向 操作完毕,在指定位置插入新轴线和轴号 添加径轴(TJJZ) 菜单位置: 功 能: 命令交互: 】 【建筑】→【轴网】→ 【添加径轴 在已有圆弧轴网上添加新的径向轴线。 选择参考轴线(弧线轴网的径线)<退出>: 新增轴线是否为附加轴线?(Y/N) [N]: 输入转角<退出>: 选取圆弧轴网上一根径向轴线 键入Y或N 输入转角度数或在图中点取 在点取转角时,程序实时显示,可以随时拖动预览添加的轴线情况,点取后即在指定位置处增加一条轴线。 轴线裁剪(ZXCJ) 菜单位置: 功 能: 【轴线裁剪 】 【建筑】→【轴网】→ 裁掉轴网的一部分。 轴网中部分区域的轴线是无用的,例如L形建筑空白区和房间内轴线,为了图面清晰,需将这些多余的线段清除。本命令可根据设定的多边形范围,对多边形内的轴线进行裁剪,实现上述要求。 命令交互: 矩形的第一个角点或 {多边形裁剪[P]}<退出>: 选取裁减窗口的第一角点,或键入P用多边形剪裁轴网 1. 如果没有键入P,则系统默认为矩形剪裁,命令行继续提示: 另一个角点<退出>: 程序即按矩形区域剪裁轴线。 2. 如果入P,则系统进入多边形剪裁,命令行提示: 多边形的第一点或 {矩形裁剪[R]} <退出>: 下一点或 {回退[U]} <退出>: 下一点或 {回退[U]} <封闭>: 选取另一角点 选取多边形第一点 选取第二点 选取下一点或回车封闭该多边形 用户无需使最后一点和起点重合,程序自动形成封闭区,该区内的轴线被剪裁。 轴线剪裁实例 墙体绘制与编辑 墙体可直接绘制,或由单线转换而成,天正提供多种修改墙体的命令。以下是绘制与修改墙体的命令,除了使用菜单命令外,可以通过选择墙体,使用右键快捷菜单进行对象编辑。 绘制墙体(HZQT) 等分加墙(DFJQ) 单线变墙(DXBQ) 轴线生墙(ZXSQ) 倒墙角(DQJ) 修墙角(XQJ) 边线对齐(BXDQ) 改墙厚(GQH) 改外墙厚(GWQH) 墙端封口(QDFK) 加保温层(JBWC) 消保温层(XBWC) 绘制墙体(HZQT) 菜单位置: 【建筑】→【墙体】→【绘制墙体】 功 能: 本命令可启动一个非模式对话框,其中可以设定墙体参数,不必关闭对话框,即可直接绘制直墙、弧墙和用矩形方法绘制自定义墙体对象,墙线相交处自动处理,墙宽、墙高可随时改变,墙线端点有误可以回退。 a) 绘直线和弧墙的参数设定 b) 绘矩形墙的参数设定 绘制墙体对话框 本命令可启动一个非模式对话框,其中可以设定墙体参数,不必关闭对话框,即可点取其下方工具栏上的命令,直接绘制直墙、弧墙、用矩形方法绘制墙体,墙线相交处自动处理,墙宽、墙高可随时改变,墙线端点有误可以回退。如下图所示,对话框中包括墙宽、样式设定、基线位置设定,及画墙方式和捕捉开关,现分别说明如下: 【墙宽参数】墙宽参数包括 左(内)宽 、右(外)宽、总宽 三个参数,其中墙体的左、右宽度,指 沿墙体定位点顺序,基线左侧和右侧部分的宽度,对于矩形绘制墙体,则分别对应按逆时针方向的基线内侧宽度和基线外侧的宽度。仅在【基线位置】开关置于 任意 时才需要输入。其它状况只需输入总宽即可自动计算基线两侧的宽度。 【基线位置】确定基线在墙体中位置的设定开关,用户可将基线置于墙体的 左边、右边、中心、 任意 中任一位置。 【墙体样式】墙体样式是控制墙体二维表现的重要手段,点取墙体样式下拉列表,可从列出的各种 墙体样式中,选定当前样式。 【画墙方式】本命令可画直墙、弧墙和由4段相连直墙构成的矩形房间,在本命令运行中,画墙方 式可以随时切换。 起点或 {参考点[R]}<退出>:输入墙线起点或键入R参考点定位。 1. 直墙:当绘制墙体的端点与已绘制的其它墙段相遇时,自动结束连续绘制,并开始下一连续绘制过程。绘制直墙时屏幕提示: 直墙下一点或 {弧墙[A]/矩形画墙[R]/闭合[C]/回退[U]}<另一段>: 画直墙的操作类似于LINE命令,可连续输入直墙下一点,或以空回车结束绘制。拖动橡皮筋时,屏幕会出现距离方向提示。 键入“U”回退到上一段墙体。 键入“C”闭合,指当前点与起点闭合形成封闭墙体,同时连续墙体绘制过程结束。 2. 弧墙:可用三点和两点加半径方式画弧墙,用半径方式时,应按逆时针方向点取弧墙的起点和终点,在本命令中只能逐段绘制弧墙,绘制弧墙时屏幕提示: 起点或 {参考点[R]}<退出>: 输入弧墙的起点 弧墙终点<取消>: 输入弧墙的终点。 弧上任意点或 {半径[R]}<取消>: 输入弧墙基线上的任意一点或键入 R 指定半径。 绘制完一段弧墙后,自动切换到直墙状态。 3. 矩形: 通过指定房间对角点,生成四段墙体围成的矩形房间,当组成房间的墙体与其它墙体相交时会自动进行交点处理,重合时将提示并自动清除多余墙体。墙宽参数与直墙相同,绘制矩形房间时屏幕提示: 起点或 {参考点[R]}<退出>:: 给出矩形房间的一个角点。 另一个角点或 {直墙[L]/弧墙[A]}<取消>: 输入矩形房间的另一角点。 【自动捕捉】 本命令绘制墙体时提供自动捕捉方式,并按照墙基线端点、轴线交点、墙垂足、轴线垂足、墙基线最近点、轴线最近点的优先顺序进行。自动捕捉生效时,自动关闭AutoCAD的对象捕捉,如果用户要利用AutoCAD的对象捕捉功能,则要把自动捕捉关闭。 等分加墙(DFJQ) 菜单位置: 【建筑】→【墙体】→【等分加墙 】 功 能: 将一段墙按轴线间距等分,垂直方向加墙延伸到给定边界。 命令交互: 选择等分所参照的墙段<退出>: 请输入等分数<3>: 请输入墙厚<240>: 选择作为另一边界的墙段<退出>: 如下图,按以上提示输入完毕后即生成以参考墙3等分的两面墙。 等分加墙实例 单线变墙(DXBQ) 菜单位置: 【建筑】→【墙体】→【单线变墙】 功 能: 将用LINE、ARC、CIRCLE绘制的单线变为双线/三维墙体。 命令交互: 内墙宽<240>: 外墙内侧宽<120>: 外墙外侧宽<120>: 选择待转成墙体的简单曲线(LINE,ARC,CIRCLE): 选择图中曲线,如图: 单线变墙实例 轴线生墙(ZXSQ) 菜单位置: 【建筑】→【墙体】→【轴线生墙】 功 能: 本功能通过轴网自动生成墙体,变成墙体后仍保留轴线,且不会把轴线的甩出部分变成墙体。 命令交互: 内墙宽<缺省值>: 指定内墙的墙宽 外墙内侧宽<缺省值>: 外墙外侧宽<缺省值>: 选择要生成成墙体的轴线: 选择轴网,可使用窗口选择,回应完毕,选中轴线变为墙体。 轴线生墙与单线变墙操作过程相似,差别在于轴线生墙不删除原来的轴线,而且单独甩出的轴线不生成墙体。本功能在圆弧轴网中特别有用,因为直接绘制弧墙比较麻烦,不如批量生成墙体后把不要的墙删除掉。 倒墙角(DQJ) 菜单位置: 【建筑】→【墙体】→【倒墙角 】 功 能: 本功能与AutoCAD 的倒角(Fillet) 命令相同,只针对天正墙对象起作用。 命令交互: 选择第一段墙或 {设圆角半径(当前=300)[R]}<退出>: 选择倒角的第一段墙体,或输入 R 设定倒角半径 请输入圆角半径<300> 500 选择要倒角的另一墙体 : 选择倒角的第二段墙体。 如半径不为0,可在厚度和样式相同的墙段之间倒圆角;如倒角半径为0,则可用于不平行的两段墙体的连接,这时两个墙段的厚度和样式可以不同。 修墙角(XQJ) 菜单位置: 【建筑】→【墙体】→【修墙角】 功 能: 修正墙体相交处出现的异常情况,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命令交互: 请点取第一个角点: 请点取另一个角点: 将需要处理的墙体相交处框起来,如图中P1点 如图中P2点 用户使用AutoCAD的某些构造编辑命令 (如copy、mirror、rotate等),对墙体进行操作时,墙体相交处的处理可能不符要求。本命令提供对墙体相交处的处理功能。 修墙角实例 边线对齐(BXDQ) 菜单位置: 【建筑】→【墙体】→【边线对齐】 功 能: 根据指定的墙边线通过点修改墙体位置,可用于墙齐柱边等操作。 命令交互: 请点取墙边应通过的点: 取墙体边线通过的一点。 选择墙体: 选中墙体边线改为通过指定点。 边线对齐实例 墙体移动后,墙端与其它构件的连接在命令结束后进行处理,下左图为墙体移动前的示意,右下图为本命令移动后的示意,图中P为指定的墙边线通过点,P点处连接的两段墙体,外边线已移到与柱边齐平位置。事实上,本命令并没有改变墙体的位置(即基线的位置),而是改变基线到两边线的距离(即左、右墙宽)。 改墙厚(GQH) 菜单位置: 【建筑】→【墙体】→【改墙厚】 功 能: 按基线中分墙体方式同时修改多段墙体厚度。 命令交互: 请选择墙体: 选择要修改的一段或多段墙体,选择完毕选中墙体虚显。 新的墙宽<120>: 输入新墙宽值,选中墙段按给定墙宽修改,并对墙段和其它构件的连接处进行处理。 由于本命令把选中的墙体都改成中线定位的墙体,不适合于修改偏心墙,因此要谨慎使用,对偏心墙应使用对象编辑逐一修改墙厚。 改外墙厚(GWQH) 菜单位置:【建筑】→【墙体】→【改外墙厚】 功 能: 用于整体修改外墙厚度。 命令交互: 请选择外墙: 光标点取外墙任一墙段,外墙外侧边线虚显。 内侧宽<120>: 输入外墙基线到外墙内侧边线距离 外侧宽<240>: 输入外墙基线到外墙外侧边线距离 交互完毕按新墙宽参数修改外墙,并对外墙与其它构件的连接进行处理。在此之前应当识别好内外墙,因为本命令自动排除内墙。 墙端封口(QDFK) 菜单位置:【建筑】→【墙体】→【墙端封口】 功 能: 命令交互: 选择墙体: 切换墙端的封口状态 点取墙体,墙端显示在封闭和不封闭之间转换 本系统中墙端头通常是封闭的,即使将墙体打断(BREAK),其端头仍处于封闭状态。为此,本命令提供墙端头显示切换功能,当需要在墙端头加剖断线时,可用本命将墙端头显示置为不封闭状态。 加保温层(JBWC) 菜单位置: 【建筑】→【墙体】→【加保温层】 功 能: 可在图中已有的墙段上加入保温层线。 命令交互: 指定墙体保温的一侧或 {外墙内侧[I]/外墙外侧[E]/保温层厚(当前=80)[T]} 保温层厚<80>: 100 缺省方式为逐段点取,输入I或E,则提示选择外墙(系统自动排除内墙),对选中外墙的内侧或外侧加保温层线。运行本命令前,应已做过内外墙的识别操作。输入T可以改变保温层厚度,保温层是墙对象的属性,可以用对象编辑改变。 加保温层墙体实例 消保温层(XBWC) 菜单位置: 【建筑】→【墙体】→【消保温层】 功 能: 取消墙的保温层属性,只需点取指定有保温层的墙体即可。 取消保温层的操作过程与加保温层类似,但结果刚好相反。 柱子 标准柱(BZZ)角柱(JZ) PL转柱子(PLZZ) 标准柱(BZZ) 功 能: 十二边形断面。 【标准柱 】 菜单位置: 【建筑】→【柱子 】→ 在轴线的交点处插入矩形柱、圆柱或正多边形柱,后者包括常用的三、五、六、八、 点取本命令后,屏幕弹出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该对话框中提供常用的矩形、圆形和八角形截面柱形式,对话框左侧为柱截面参数,右侧为柱截面示意图,可动态显示柱截面的形状,底部为插入方式按钮和替换按钮,对话框中各参数的输入和插入方示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标准矩形柱对话框 标准圆形柱对话框 标准多边形柱对话框 「柱子尺寸」 柱子尺寸参数因柱子形状而异,对于矩形、圆形与多边形三种类型,参数输入界面稍有区别,尺寸可直接在相应的界面中用键盘输入,也可从下拉列表中选取。 「偏心转角」 其中,旋转角度在矩形轴网中以 X 轴为基准线;在弧形、圆形轴网中以环向弧线为基准线,以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材料」 由下拉列表选择,目前包括「混凝土柱」、「砖柱」和「钢或金属」,如果柱子与墙为同一材料,连接时不显示接缝线。 「形状」 选定类型。 用于柱截面类型设定。列表框中有矩形、圆形和正多边形等柱截面,选择任一种类型成为 在工具条中包括四种图标:交点插柱、轴线插柱、区域插柱与柱子参数替换。 「交点插柱」 捕捉轴线交点插柱,如未捕捉到轴线交点,则在点取位置插柱。 「轴线插柱」 在选定的轴线与其它轴线的交点处插柱。 「区域插柱」 在指定的矩形区域内,所有的轴线交点处插柱。 「柱子替换」 本功能以当前参数的柱子替换图上的已有柱子,可以单个替换或者以窗选成批替换。 注释:标准柱的偏心与转角均依照自身的几何中心而定,在圆弧轴网中,柱的Y方向总是指向圆心,X方向总是与Y轴成逆时针90°方向;见下图 参数设定完毕,按提示点取插入点,所选柱即插入指定位置,并处理与相邻构件的连接关系。用本命令插入的柱如下图所示。柱心填实后显示速度将受影响,最好在出图时才进行这一操作。 柱的坐标方向 墙柱材料之间的连接关系 角柱(JZ) 菜单位置: 功 能: 命令交互: 【建筑】 →【柱子 】→【角柱 】 在墙角插入形状与墙一致的角柱,可改各段长度。 请选取墙角或 {参考点[R]}<退出>: 点取需插入角柱的墙角 点取墙角后,屏幕弹出如下图所示的「转角柱参数」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用户可以通过颜色区分角柱的两条边,可以输入相关参数也可在图中点取点A、B确定长度,当角柱为十字型时,对话框会显示出另外两点C、D点,见下图。 「转角柱参数」对话框(L型) 「转角柱参数」对话框(十字型) 如果点取按钮「选取点A」,命令行提示: 请点取一点或 {参考点[R]}<退出>: 点取相应边的长度 用户可以继续点取其他选取点。在图中点取选取点是按照逆时针顺序排列的,点取后,相应数值会显示在数值栏中,如图所示。用户可在图中粗略点取边长的大概位置,再在数值栏中进行修订。 修改完毕后,点取「确定」,所选转角柱即插入图中。用户可使用[对象编辑]命令,对生成后的转角柱进行修改。 PL转柱(PLZZ)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柱子 】→【PL转柱】 把闭合多段线(PLINE)定义的柱断面转为柱块。 本命令可将封闭的Pline线作为柱截面形状,构造成各种异形截面柱。 命令交互: 请选择封闭的多段线<退出>: 是否为钢筋混凝土柱子?(Y/N) [Y]: 选择表示柱截面的封闭多段线 键入Y或N 选择是否是钢筋混凝土柱子,不影响其他命令对转换后的柱子使用,只是在填充时有所区别:钢筋混凝土柱在填充打开时被填充,钢柱则不填充。回应完毕后生成异形截面柱,并删除原来的多段线。柱子的底标高为当前标高(Elevation),柱子的高度默认为3000。 门窗 普通门(PTM)普通窗(PTC)门联窗(MLC)子母门(ZMM)弧窗(HC)凸窗(TC) 转角窗(ZJC)矩形洞(JXD) 内外翻转(NWFZ)左右翻转(ZYFZ) 普通门(PTM) 菜单位置: 【建筑】→ 【门窗 】 →【普通门】 功 能: 在墙上插入可定制形状的普通门,包括平开门、推拉门等类型,在对话框中可以选定三维门图块,表示三维或立面的形状。 「输入门参数」对话框 本命令可在墙上插入各种形式门,点取本命令屏幕弹出「输入门参数」对话框,如上图所示,对话框中部为参数输入区,其左侧为平面样式设定框,右侧为三维样式设定框,对话框下部为插入方式按钮和转换功能按钮。参数输入区中的参数在调用本命令过程中可随时改变,各设定框中参数的设定和按钮功能说明如下: 1. 尺寸参数输入框 尺寸参数输入框中包括门宽、门高、门槛高、编号、距离五个下拉列表框,点取右侧按键,下拉显示参数列表,点取表中任一参数,该参数成为设定值。如输入参数在列表中不存在,可从键盘输入,距离参数仅在“轴线定距”、“垛宽定距”、“上层门窗”时有效。 2. 编号 门窗编号缺省值为空,如需在图中标出门、窗编号,可在编号框中输入。 也可以点取『查表』,屏幕弹出下图所示的「门窗编号验证表」对话框,详细的列出图中的所有门窗类型,并能看到哪些是有冲突的门窗,编号与门窗数据有误时,该表在有误门窗数据栏中显示<冲突>,便于用户查错。选择没有冲突的门窗类型。 门窗编号验证表对话框 3. 平面样式设定框 用于设定平面图中门符号的样式,在该框内任点一点,屏幕弹出二维门选择框,如下图所示。点取任一门样式,该样式成为当前门样式,如不修改,插入门时,在平面图中均采用该样式。 「天正图库管理系统」平面样式对话框 4. 三维样式设定框 用 于设定门三维样式,在该框内任点一点,屏幕弹出三维样式选择框,如下图所示。同样,点取任 意一样式,该样式为当前门的三维样式。 「天正图库管理系统」三维样式对话框 5. 操作方式按钮 在本对话框中提供多种方式插入门窗或替换门窗,当前操作方式的按钮处于按下的状态。在操作中你可随时改变操作方式,在操作过程中改变二维或三维样式并改变其他参数时,动态图形立即生效。 「自由插入」 可在墙段的任意位置插入,并显示门窗两侧到轴线的动态尺寸;如果没有动态尺寸,说明光标位置没有在墙体内(没有在基线附近)或者所处位置插入门窗后将与其它构件如柱子、门窗发生干涉,但是用户仍然可以插入门窗(此后可以通过移动或删除来排除干涉)。系统默认本方式,命令行提示: 点取门窗插入位置(Shift-左右开): 点取要插入门窗的墙线 「沿墙顺序插入」 离插入选定门窗,命令行提示: 点取直墙<退出>: 点取要插入门窗的墙线 以墙段的起点为基点,按给定距 基点到门窗侧边的距离<退出>0: 键入该距离 输入从基点到门窗侧边的距离或 {左右翻转[S]/内外翻转[D]}<退出>: 接着插入下一个门窗或者对前一个门窗的开启方向进行调整,回车退出。 在弧墙顺序插入时,门窗按照墙基线弧长进行定位,插入的门窗是直门窗;如果要插入圆弧窗,请使用弧窗命令。 「轴线等分插入」 在点取点相邻的两轴线和墙段的 交点间等分插入,如果墙段内没有轴线,则按墙段等分插入。屏幕将出现门窗的动态图形,以便用户点取的同时能够确定门窗的开启方向(使用规则同自由插入)。使用本方式,命令行提示: 点取门窗大致的插入位置和开启方向<退出>: 在插入门、窗的墙段上任点一点,该点相邻的轴线虚显 指定参考轴线[S]/门窗个数(1~3)<1>: 输入插入门窗的个数,括号中给出输入个数的范围 如果虚显的轴线不是用户期望的,用户可以输入S,然后系统提示用户指定等分所需要的两根轴线,然后再提示输入门窗个数。 「墙段等分插入」 在插入点处按墙段长度等分插入,使用规则同自由插入。单击本方式图标后,命令行提示: 点取门窗插入位置<退出>: 在插入门、窗的墙段上单击一点 门窗个数(1~15)<1>: 输入插入门、窗的个数, 括号中给出输入个数的范围 「垛宽定距插入」 自动选取墙体边线离点取位置最近的特征点,并将该点作为参考位置快速插入门窗,垛宽距离在对话框中预设。单击本方式图标后,命令行提示: 选择墙体或 {指定距离(当前=300)[D]} <退出>: 在插入门、窗的墙段上任点一点或键入D改变定距 输入距离<300>: 键入新值回车继续插入门窗 「轴线定距插入」 入门窗。使用方法同上。 自动选取位置最近的轴线与墙体的交点,并将该点作为参考位置快速插 「按角度插入弧墙上的门窗」按给定角度在弧线墙上插入门窗。 使用本方式,命令行提示: 点取弧线墙 点取弧墙<退出>: 门窗中心的角度<退出>: 键入需插入门窗的角度值 「充满墙段插入门窗」在门窗宽度方向上完全充满一段墙,使用这种方式时,门、窗宽度参数由系统自动确定,使用本方式命令行提示: 点取门窗大致的插入位置和开启方向<退出>: 用以上方示插入的门如下图所示,其中北外窗上有满墙插门,内墙上用轴线定距方式,斜墙上用墙段等分方式,其余用轴线等分方式插门。 插入普通门 「插入上层门窗」 上层窗指在已有的门、窗上方指定高度处,再加一个宽度相同,高度不同的门窗,这在厂房或大堂的墙体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单击按下此按钮后,会显示如下对话框: 插入上层门窗 在其中输入上层窗的窗高、窗台到下层窗顶的间距、编号。 上层门窗只在三维中显示,平面图中只显示其编号。使用本方式时,注意尺寸参数,上层窗的顶标高不能超过墙顶高。然后请您把光标切换到作图区,此时命令行提示: 选择下层门窗: 用点选择方式选择下层门窗 操作完毕在所选门、窗上插入上层窗,在右侧视口的三维显示中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 插入上层门窗 「门窗替换」 本方式用于批量修改门窗参数及门、窗之间转换,功能强大,操作简 便的编辑 手段。本方式用对话框内的参数作为目标参数,替换图中已经插入的门窗。使用本方式前应先将「替换」按钮按下,参数对话框右侧出现参数过滤开关,如下图所示,在替换中如不改变某一参数,可点取清除该参数开关,对话框中该参数按原图保持不变。例如,将门改为窗,宽度不变,应将宽度开关置空。使用本方式屏幕提示: 选择被替换的门窗: 点取或窗选要替换的门、窗,回车结束,所选门、窗被替换 替换门窗参数 「查表」 本功能用于对已有和将要插入的门窗进行统计检查,并显示出门窗二维及三维样式。同时对已有编号门窗进行查错,编号与门窗数据有误时,该表在有误门窗数据栏中显示<冲突>,便于用户查错。屏幕弹出如图所示的「门窗编号验证表」对话框,详见 门窗检查 一节。 普通窗(PTC)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门窗 】→【普通窗】 在墙上插入可定制形状的窗。 插入普通窗的参数输入对话框和操作方法及命令行提示与普通门相同,参数输入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各参数的设定方法和窗的插入方式等,参阅普通门一节的有关说明。 「输入窗参数」对话框 本命令插入窗如下图所示。 插入普通窗与转角窗 门联窗(MLC) 菜单位置:【建筑】 功 能: →【门窗 】→【门联窗】 给出参数插入门联窗。 门联窗是常用的门窗类型之一,在门窗表中作为一个构件进行统计,无法使用一个门加一个窗简单替代。门联窗参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其中「总宽」为门联窗宽,门联窗在三维与立面中显示的样式,需按门、窗分别设定,点取三维门样式,可设定门样式,点取三维窗样式,可设定窗样式,其他操作同门、窗。点取本命令屏幕弹出「输入门联窗参数」对话框如下图: 插入门联窗的实例 插入门联窗的方法与标准门窗相同,门联窗的夹点功能见下图。 联窗例图 子母门(ZMM)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门窗 】→【子母门 】 给出参数插入子母门。 子母门是常用的门窗类型之一,在门窗表中作为一个构件进行统计,不能使用两个标准门替代。子母门参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其中「总宽」为子母门宽,子母门在三维中显示的样式,需按大、小门分别设定,其他操作同门联窗。 插入子母门实例 点取本命令屏幕弹出「输入子母门参数」对话框,插入子母门的方法与标准门窗相同,子母门的夹点功能见下图。 子母门夹点 弧窗(HC)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门窗 】→【弧窗】 在弧墙上插入圆弧窗。 本命令可在弧墙上插圆弧窗(弧墙上也可以插入前面的门窗类型),点取本命令屏幕弹出如下图所示的「输入门窗参数」对话框。对话框内容与门窗参数对话框类似,但不提供样式选择,三维视图目前没有进行分格细化表示。用本命令插入的弧窗如图5-1-17所示,其中左侧第一个窗为弧墙上插入的普通窗,请注意两者的区别。 点取门窗插入位置(Shift-左右开): 选取要插弧窗的弧墙 「输入弧窗参数」对话框 绘制弧窗 凸窗(TC) →【门窗 】→【凸窗 】 菜单位置:【建筑】 功 能: 在外墙上插入凸窗。 本命令用于在外墙上插入凸窗,凸窗凸向室外一侧。在本命令中提供梯形、三角形、圆弧形、矩形四种凸窗。插入凸窗的方法与常用门窗类同。凸窗参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输入凸窗参数」对话框 用本命令插入的凸窗如下图所示: 绘制凸窗 转角窗(ZJC)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门窗 】→【转角窗 】 在沿墙插入转角窗。 本命令用于插入转角窗,点取本命令,命令行提示输入转角窗的起点和终点,请注意:转角窗的起点和终点不能在一个墙段上,转角窗的转角点可以有多个。图5-1-10中已经包括有转角窗的平面和三维显示,其中的转角窗有一个转角点。转角窗是一种特殊的窗,天正把它分解为多个位于各个墙段上的分段转角窗对象。当转角窗跨越“丁”字墙角时,相交的墙段的样式的优先级(材料强度)应当较低。转角窗由给定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跨过的各段墙绘制出来,用户可以通过画临时的辅助线以便确定起点和终点,或通过参考点(键入R)定位来确定起点和终点。 起始点或 {参考点[R]}<退出>: 点取转角窗的起点 终止点或 {参考点[R]}<退出>: 点取转角窗的终点 选择转角窗经过的墙(可输入ALL让系统自动判断): 窗台高<800>: 键入新值或回车接受默认值 窗户高<1800>: 键入新值或回车接受默认值 键入ALL或一一点取墙体 矩形洞(JXD)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门窗 】→【矩形洞】 插入或替换成矩形洞口,有四种类型可选。 本命令用于插入门、窗洞口,参数设定以及插入方式与常用门窗类似,点取本命令屏幕弹出参数输入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输入门窗参数」对话框 洞口的二维表示方法一共有四种,程序默认一种直接打断墙体的矩形洞(上下贯通),第二种为平行于墙体的两条虚线(空门洞),第三种为平行于墙体的两条实线(空窗洞),第四种为垂直于墙的双虚线(高洞)。单击洞口类型的图标可以循环的切换洞口类型。下图为本命令插入门、窗洞的二维和三维示意图。 内外翻转(NWFZ) 菜单位置: 功 能: 】→【内外翻转】 【建筑】→【门窗 选择需要内外翻转的门窗,统一以墙中为轴线进行翻转。 本命令用于对已插入的门、窗进行翻转处理。点取此命令,命令行提示: 选择待翻转的门窗: 选择待翻转的门窗: 选择要翻转的门窗 回车结束选择 本命令适用于一次处理多个门窗的情况,方向总是与原来相反,如果单个门窗的翻转,也可以使用门窗对象的夹点拖动编辑。 左右翻转(ZYFZ) 菜单位置: 功 能: 】→【左右翻转 】 【建筑】→【门窗 选择需要左右翻转的门窗,统一以门窗为轴线进行翻转。 本命令用于对已插入的门、窗进行翻转处理。点取此命令,命令行提示: 选择待翻转的门窗: 选择待翻转的门窗: 选择要翻转的门窗 回车结束选择 楼梯 直线梯段(ZXTD)圆弧梯段(YHTD) 任意梯段(RYTD) 扶手(FS) 双跑楼梯(SPLT) 电梯(DT) 直线梯段(ZXTD)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楼梯】→【直线梯段】 在对话框中输入梯段参数绘制直线梯段,用来组合复杂楼梯。 点取本命令后,屏幕弹出如下图所示的「直段梯段」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楼梯的参数,可根据右侧的动态显示窗口,确定楼梯参数是否符合要求。设置楼梯参数时,用户可输入一个概略的踏步高度,回车后系统自动推算实际的踏步数和踏步高度。 「直段楼梯」对话框 现就对话框中的选项说明如下: 「楼梯高度」 直段楼梯的总高。 「梯段宽」 梯段宽度,该项为按钮项可以选取,点取后在图中点取梯段宽。凡是在对话框中如「梯段 宽」一样为按钮式的选项,均可选取后在图中点取两点确定该值。 「踏步宽度」 直段楼梯的踏步宽度。 「踏步高度」 输入一个概略的踏步高设计初值,由楼梯高度推算出最接近初值的设计值。由于踏步数目是整数,而梯段高度是一个给定的整数,因此踏步高度并非总是整数。用户给定一个概略的目标值后,系统经过计算,才能确定精确的目标值。 在对话框中该项为蓝色,将鼠标放在该项上,即可看到弹出的程序对该项的注解,凡在对话框中为蓝色的选项均有类似的注解,用户可以查看。 「踏步数目」 在对话框中该项为程序自动计算,是由梯段高和踏步高推算出的整数,用户不用输入。 「起始高度」 相对于本楼层地面起算的楼梯平台高度,梯段高以次算起。 「需要3D/2D」用来控制梯段的二维视图和三维视图,某些梯段只需要二维视图(完全在视线高度以下,而本层没有与之相同的梯段),某些梯段则只需要三维(完全在视线高度以上,而下层没有与之相同的梯段)。 设置完毕后,点取「确定」,命令行提示: 点取位置或 {转90度[A]/左右翻转[S]/上下翻转[D]/改转角[R]/改基点[T]}<退出>: 点取楼梯插入位置点或选取相应字母进行操作输入梯段的插入位置和转角。 直线梯段为自定义的构件对象,因此具有夹点编辑的特征,同时可以用对象编辑重新设定参数。对象 编辑的界面与创建梯段的界面相同,因此不再重述。这里介绍一下直线梯段的夹点功能: 「改梯段宽」 梯段被选中后亮显,同时显示六个夹点。在梯段中间两个夹点为「改梯段宽」,点取其中一侧该夹点,即可拖移该梯段改变宽度。(该功能等同AutoCAD中的拉伸(stretch)命令) 「移动梯段」 在显示的六个夹点中,居于梯段四个角点的夹点为「移动梯段」,点取四个中任意一个夹点,即表示以该夹点为基点移动梯段。 直线梯段平面与三维视图 圆弧梯段(YHTD)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楼梯】→【圆弧梯段】 在对话框中输入梯段参数,绘制弧形梯段,用来组合复杂楼梯。 点取本命令后,屏幕弹出「弧形梯段」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楼梯的参数,可根据右侧的动态显示窗口,确定楼梯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对话框中的选项与[直线楼梯]类似,可以参照直线梯段的描述。 命令交互: 点取位置或 {转90度[A]/左右翻转[S]/上下翻转[D]/改转角[R]/改基点[T]}<退出>: 点取楼梯插入位置点或选取相应字母进行操作 即在图中指定位置绘制弧形楼梯,关于命令行中选项的操作说明见[坡道]。 「弧形楼梯」对话框 圆弧梯段作为天正定义的构件对象,与其他天正对象一样,支持对象编辑和夹点编辑。对象编辑的界面与创建圆弧梯段的界面一样,不再重述。这里介绍一下圆弧梯段的夹点功能,夹点位置见下图所示: 弧形楼梯平面与三维视图 「改内径」 梯段被选中后亮显,同时显示七个夹点,如果该圆弧梯段带有剖断,在剖断的两端还会显示两个夹点。在梯段内圆中心的夹点为「改内径」。点取该夹点,即可拖移该梯段的内圆改变其半径(该功能等同ACAD中的拉伸(Stretch)命令)。 「改外径」 在梯段外圆中心的夹点为「改外径」。点取该夹点,即可拖移该梯段的外圆改变其半径(该功能等同「改内径」)。 「移动梯段」 在显示的七个夹点中,居于梯段四个角点的夹点和圆心的一个夹点为「移动梯段」,点取五个中任意一个夹点,即表示以该夹点为基点移动梯段。 「改剖切位置」 在带有剖切线的梯段上,还有两个夹点在剖切线的两端为「改剖切位置」,点取两个中任意一个夹点,即可拖移该夹点点取剖切线的下一点。 不论是直线梯段或是圆弧梯段,绘制完成后,都应使用“符号标注”菜单下的“箭头引注”命令加上 梯段的上下方向线,可选择直线或者圆弧标注。 任意梯段(RYTD)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楼梯】→【任意梯段】 以图中的直线与圆弧作为梯段边线输入踏步参数绘制楼梯。 以图中的直线与圆弧作为梯段边线输入踏步参数绘制楼梯。本命令是根据用户给定的直线或圆弧(LINE/ARC)作为楼梯的边线,即以两根边线的间距为梯段宽,以两根边线的长度为梯段长,再输入踏步参数,绘制出任意形式的楼梯。 命令交互: 请点取梯段左侧边线(LINE/ARC): 请点取梯段右侧边线(LINE/ARC): 点取一根LINE线 点取另一根LINE线 点取后,屏幕弹出如下图所示的「任意梯段」对话框,本对话框中的选项与直梯段基本相同,可参照。输入相应参数后,点取「确定」,即在绘制出以指定的两根线为边线的梯段。 「任意梯段」对话框 任意梯段作为天正定义的构件对象,与其他天正对象一样,支持对象编辑和夹点编辑。对象编辑的界面与创建任意梯段的界面一样,不再重述。这里介绍一下任意梯段的夹点功能,夹点的位置参考下图: 任意梯段平面与三维视图 「改起点」 任意梯段起始点位置的两个夹点为「改起点」。点取该夹点,即以该起点为基点,改变所选侧梯段的起点。如两边同时改变起点,即改变梯段的长度。 「改终点」 任意梯段终止点位置的两个夹点为「改终点」。点取该夹点,即以该起点为基点,改变所选侧梯段的终点。如两边同时改变终点,即改变梯段的长度。 「平移边线」 任意梯段两侧中间的两个夹点为「平移边线」或者「改圆弧」,「改圆弧」由边线是否圆弧而定。点取该夹点,即以该夹点为基点,改变梯段的宽度以及圆弧的半径。 不同于圆弧意梯段没有提供修梯段,任改剖断线位置的夹点。 下图是绘制多个任意梯段的组合实例。 任意梯段绘制实例 扶手(FS) 菜单位置: 【建筑】→【楼梯】→【扶手】 功 能: 以沿上楼方向的PLINE路径为基线,生成楼梯扶手。 扶手作为与梯段配合的构件,与梯段密切关联。放置在梯段上的扶手,可以遮挡梯段,也可以被梯段的剖切线剖断。如果发现梯段和扶手的二维视图没有产生关联,那么重生成(REGEN)即可以刷新显示。除此之外,扶手还可以与台阶产生关联。 在使用本命令之前,应先沿着楼梯上升方向用PLINE线绘制扶手基线,绘制完成后执行本命令。 命令交互: 请选择作为路径的曲线(线/弧/圆/多段线)或可绑定对象(路径曲面/扶手/坡屋顶): 选取下图中沿梯段边事先绘制好的线 选取后,被选中的曲线虚显,如果所选物体重叠,程序会虚显一个物体,并在命令行提示: 是否为该对象?(Y/N) [Y]: 键入Y或N 如果当前加亮的对象不是所需的,请键入N,程序会自动虚显另一个在点取位置上的可作为路径的对象,用户可自行判别,回车后命令行继续提示: 扶手宽度<60>: 键入新值或回车接受默认值 扶手顶面高度<900>: 键入新值或回车接受默认值 输入对齐方式或 {中间对齐[M]/左边对齐[L]/右边对齐[R]} 楼梯扶手示意图 回车后,即在指定的曲线上按用户给定的参数生成楼梯扶手,见上图所示。此时生成的楼梯扶手与地面平行,可通过[对象编辑]命令修改顶点的标高,使扶手按楼梯上升方向生成,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 选取楼梯扶手,单击鼠标右键,在折叠菜单中选取[对象编辑]命令,屏幕弹出如图所示的「扶 手」对话框。 「扶手」对象编辑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中,可以选择扶手样式并修改尺寸。 2. 在该对话框中点取「改顶点<」按钮,对话框暂时消失,同时命令行提示: 选取顶点: 程序随光标自动显示顶点 改夹角[A]/点取[P]/输入顶点标高<0>: 输入顶点标高值 程序自动显示选中顶点的标高值,回车后,该顶点即升到指定的标高处,同时用户可在命令行键入相应字母执行相应命令。可重复执行命令行提示,回车则回到对话框中,再次对扶手参数进行修改,完毕后点取「确定」即退出命令。对于复杂楼梯扶手,可通过「加顶点<」和「删顶点<」,同时改变相应顶点的标高,达到生成符合实际的楼梯扶手。下图为楼梯扶手实例。 楼梯扶手实例 提示:扶手作为自定义的对象,具有夹点编辑的特征。可以用夹点来平移某一边,或某一顶点。 双跑楼梯(SPLT)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楼梯】→【双跑楼梯】 在对话框中输入梯间参数,直接绘制两跑楼梯。 双跑楼梯是由两个直线梯段构件、一个矩形休息平台和一个扶手构成的复杂的自定义对象,分别具有二维视图和三维视图。双跑楼梯分解(EXPLODE)后就是由这些楼梯构件组成。双跑楼梯还可以沿着上楼方向提供扶手路径,以供栏杆和路径曲面等造型工具使用。 点取本命令后,屏幕弹出如下图所示的「矩形双跑梯段」对话框,其中大部分内容与直线梯段相同,现就对话框中的部分选项说明如下: 「矩形双跑梯段」对话框 「一跑步数」 以高度值和一跑步数最终决定总步数及二跑步数。 「平台宽度」 休息平台的宽度,应大于梯段宽度,在非矩形休息平台时,可以清除平台选项,以便自己用平板功能设计休息平台。 「踏步取齐」 当一跑步数与二跑步数不等时,两梯段的长度不一样,因此有两梯段的对齐问题。 「扶手边距」 在1:100图上一般取0,在1:50详图上应标以实际值。 「楼层特性」 影响双跑楼梯的表现,就二维视图而言,首层只给出一跑的下剖断;中间层的一跑是双剖断;顶层的一跑无剖断。不同楼层特征的扶手形状也不一样。对于三维视图而言,不同楼层特性的扶手是不一样的,其中顶层楼梯实际上只有扶手,而没有梯段。 点取「确定」后,命令行提示: 点取位置或 {转90度[A]/左右翻转[S]/上下翻转[D]/改转角[R]/改基点[T]}<退出>: 点取楼梯插入位置点或选取相应字母进行操作 即在图中指定位置绘制双跑楼梯。 双跑楼梯作为天正定义的构件对象,与其他天正对象一样,支持对象编辑和夹点编辑。对象编辑的界面与创建双跑的界面一样,不再重述。这里介绍一下双跑楼梯的夹点功能: 「改梯段宽度」 变楼梯总宽。 该夹点用于改变楼梯双侧的净梯段宽,同时改变楼梯间的宽度,但不改 「改楼梯间宽度」 「改休息平台尺寸」 宽。 「移动楼梯」 该夹点用于改变楼梯间的宽度和楼梯总宽,但不改变梯段的宽度。 该夹点用于改变休息平台的宽度和楼梯总长,但不改变楼梯的总 该夹点用于改变楼梯位置,夹点位于楼梯休息平台两个角点。 双跑梯平面与三维视图 电梯(DT)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楼梯】→【电梯】 在电梯间井道内插入电梯门,绘制电梯简图。 点取本命令后,屏幕弹出如图所示的「电梯参数」对话框。 图「电梯参数」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设定电梯类型,载重量,门形式,门宽,轿厢宽,轿厢深等参数。其中电梯类别分别有客梯、住宅梯、医院梯、货梯四种类别,每种电梯形式均有已设定好的不同的设计参数,确定后,完成电梯的绘制。 回车后,命令行提示: 请给出电梯间的一个角点或 {参考点[R]}<退出>: 点取第一角点 再给出上一角点的对角点: 点取第二角点 请点取开电梯门的墙线<退出>: 点取一段墙线 请点取平衡块的所在的一侧<退出>: 点取平衡块所在的一侧的墙体 回车结束后,即在指定位置绘制好电梯。 自动扶梯 菜单位置: 功 能: 【楼梯】→【其它】→【自动扶梯】 在对话框中输入梯段参数,绘制单台或双台自动扶梯。 点取本命令后,屏幕弹出如图所示的「自动扶梯参数」对话框。 「自动扶梯参数」对话框 现就对话框中部分选项说明如下: 「倾斜角Q」 自动扶梯的倾斜角度,有27.3°,30°,35°三种角度。 「梯阶宽度W」 梯阶的宽度,随厂家型号不同而异。 「单排S」 「双排D」 点取此按钮,选用单台自动扶梯。 点取此按钮,选用双台自动扶梯。 对话框中的长宽值为自动扶梯及其平台的水平投影面的长宽值(两侧水平段长度受设计影响,非固定值,此处天正取一中间值作为固定值)。在对话框中调整各参数,「确定」退出,命令行显示: 请给出自动扶梯的插入点<退出>: 在图中点取自动扶梯的插入点后,天正即将自动扶梯插入图中。 其它 包括阳台、台阶、坡道的绘制,编辑时请选择对象后,通过右键快捷菜单使用对象编辑功能。 阳台(YT) 台阶(TJ) 坡道(PD) 阳台(YT) 菜单位置: 【建筑】→【其它】→【阳台】 功 能: 直接绘制阳台或把预先绘制好的PLINE线转成阳台。 本命令适用于多种阳台及异型阳台的绘制,程序在一个命令中提供了两种绘制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1. 直接绘制 直接绘制阳台,适用于绘制直线阳台、转角阳台、阴角阳台、凹阳台和弧线阳台,以及直弧阳台,本命令一改以往的绘图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用户用鼠标点取、键盘输入有关数据的次数,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命令交互: 阳台轮廓线的起点或{点取图中曲线[P]/点取参考点[R]}<退出>: 直接点取阳台起点 直段下一点 {弧段[A]/回退[U]} <结束>: 点取下一点 命令行连续提示点取直段下一点,直至回车结束点取,命令行继续提示: 选择所邻接的墙或窗(首末点的沿着直墙边可空回车)! Select objects: 回车或选取与阳台连接的墙或窗 回车或键入N 屏幕虚显有关墙体 是否认为两端点接邻一段直墙?(Y/N) [Y]: 端点出处发现多个墙段, 请确定相关的墙! 是否为该墙段?(Y/N) [Y]: 回车或键入N 回车后,屏幕弹出「阳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在该对话框中输入修改阳台有关数据。修改后,点取「确定」,即生成阳台。 「阳台」对话框 在本对话框中,阳台参数带有三维信息,可在三维视窗中对生成的阳台进行观察和修改。 2. 利用PLINE线 利用图中已有的PLINE线,绘制异型阳台。 命令交互: 阳台轮廓线的起点或{点取图中曲线[P]/点取参考点[R]}<退出>: 键入P 选择一曲线(LINE/ARC/PLINE): 选取已有一段曲线 选择所邻接的墙或窗(首末点的沿着直墙边可空回车)! Select objects: 回车或选取与阳台连接的墙或窗 回车或键入N 屏幕虚显有关墙体 是否认为两端点接邻一段直墙?(Y/N) [Y]: 端点出处发现多个墙段, 请确定相关的墙! 是否为该墙段?(Y/N) [Y]: 回车或键入N 回车后,屏幕仍会弹出「阳台」对话框,如上图,在该对话框中输入修改阳台有关数据。修改后,点取「确定」,即生成阳台。 生成的各种阳台见下列图。 直线阳台平面与三维视图 弧线阳台平面与三维视图 台阶(TJ)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其它】→【台阶】 直接绘制台阶或把预先绘制好的PLINE转成台阶。 台阶绘制与阳台绘制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弹出的对话框不同,见图示。 「台阶」对话框 在「台阶」对话框中,「踏步数目」是根据「台阶总高」、「踏步高度」的参数,由系统自动计算的。另外在「阳台」对话框中,还包括了「基面设置」选项,其中有「台阶顶面」和「台阶底面」两种选项。「台阶顶面」是指在图中绘制的台阶轮廓线作为台阶顶面生成台阶,而「台阶底面」是指在图中绘制的台阶轮廓线作为台阶的地面生成台阶。 直接点取各顶点绘制台阶,适合于台阶边界端点与墙体邻接的情况,如果台阶的边界端点邻接于柱子或其他构件,那么系统不能自动搜索出台阶平台。这时用封闭多段线绘制的台阶更加合适,生成台阶的操作步骤类似[阳台]的绘制,生成的各种台阶见下图。 台阶作为自定义的构件对象,可以用夹点来编辑修改平台的轮廓形状,一些夹点用来更改各个顶点的位置,另外一些夹点用来更改各个边的位置,见下图所示。 坡道(PD) 菜单位置: 功 能: 【建筑】→【其它】→【坡道】 通过参数构造室外坡道。 点取本命令后,屏幕弹出如下图所示的「坡道」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对坡道的参数进行修改,完毕后点取「确定」按钮,对话框消失,此时屏幕对该坡道进行实时动态显示。 「坡道」对话框 命令交互: 点取位置或 {转90度[A]/左右翻转[S]/上下翻转[D]/改转角[R]/改基点[T]}<退出>: 点取坡道位置点或选取相应字母进行操作 下面对命令行中的选项进行简要说明: 「转90度[A]」 只需键入A,即将该坡道旋转90度,可以多次键入A,即多次旋转。 「左右翻转[S]」 「上下翻转[D]」 键入S,坡道即左右翻转,可多次选取。 键入D,坡道即上下翻转,可多次选取。 「改转角[R]」 键入R,命令行提示: 旋转角度: 键入角度,此时坡道仍实时动态显示 「改基点[T]」 键入T,此时坡道暂时固定,命令行提示: 输入插入点或 {参考点[R]}<退出>: 点取新的插入点 点取后,光标即在新的基点上拖移坡道,恢复实时动态显示。此时可继续进行其他选项的操作,或点取插入点,将坡道插入图中。 平面坡道的几种类型示意 坡道平面与三维视图 坡道作为自定义对象,具有夹点编辑的特征,夹点示意如下: 「移动斜坡」 该夹点用于改变坡道的位置。夹点位于坡道上边缘中心点。 「改边坡」 「改长宽」 该夹点用于改变边坡的宽度,没有边坡的坡道则没有该夹点。 该夹点用于改变坡道的总宽和总长,不改变边坡尺寸。 采暖热负荷计算 采暖负荷计算流程示意图 转条件图(ZTJT) 区分内外 搜索房间(T66_TUpdSpace) 缺省设置(DVS) 采暖热负荷 计算原理说明 参考文献 采暖负荷计算流程示意图 转条件图(ZTJT)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转条件图】 转暖通条件图。 在菜单上点取该命令, 出现”建筑转暖通条件图”对话框 建筑转暖通条件图对话框 将需要删除的建筑底图内容的对应选择标志清除,然后点击【确认】按钮,再选择转换范围,将建筑条件图转换为暖通条件图。 说明: [1]、计算空调冷负荷和采暖热负荷时,建议将[柱]删除,这样在自动提取房间数据时会墙中心线的净面积进行计算,这样算出的负荷会更趋于安全。 [2]、在进行负荷计算时,必须保留墙、门窗和房间的底图信息。 区分内外 如果建筑底图中的墙体没有区分内外,则此时需要用户进行内外墙区分。 [区分内外]菜单下提供了三个功能: 识别内外(T66_TMarkWall) 指定外墙(T66_TmarkExtWall) 指定内墙(T66_TmarkIntWall) 识别内外(T66_TMarkWall)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区分类外】→【识别类外】 自动识别内外。 在菜单上点取该命令,命令行提示: 请选择一栋建筑物的所有墙体(或门窗): 识别出的外墙用红色的虚线示意. 用于自动识别内、外墙。点击[识别内外]后,框选要识别的墙体范围。 指定外墙(T66_TmarkExtWall)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区分类外】→【指定外墙】 自行指定外墙。 如果自动识别的内外墙不是十分准确,则可点击指定外墙,选择指定为外墙的墙体,自行指定外墙。 指定内墙(T66_TmarkIntWall)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区分类外】→【指定内墙】 自行指定内墙。 如果自动识别的内外墙不是十分准确,则可点击[指定外墙],选择指定为外墙 的墙体,自行指定外墙。 区分内外菜单 说明: 在用户指定了内外墙之后,在进行楼层数据提取时,软件会自动的区分内墙和外墙,这样会明显的减少用户的输入操作。 搜索房间(T66_TUpdSpace)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搜索房间】 自行指定内墙。 在菜单上点取该命令,命令行提示: 请选择构成一完整建筑物的所有墙体(或门窗): 房间起始编号<1001>: 进行负荷计算前,需要进行房间搜索,用于识别房间及房间编号。 点击[搜索房间],commmand区会提示用户输入起始房间编号,输入房间的起始号,然后回车,框选要搜索房间的楼层。 说明: 程序会自动识别房间,标出编号和面积。 注意: 此项功能只适用于天正建筑5.0以上版本绘制的底图。 缺省设置(DVS)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缺省设置】 地理位置参数和维护结构参缺省设置。 在菜单上点取该命令,出现“围护结构默认参数设置”对话框。 维护结构默认参数设置对话框 此对话框中列出了所有围护结构的缺省名称和传热系数,点击要进行设置的围护结构类型按钮,选择相应的围护结构参数。 说明: [1]、系统会自动将该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名称和类型设为缺省值,用于负荷计算。(采暖负荷和空调负荷通用) [2]、在进行负荷计算前,预先设置好各种围护结构的缺省参数,会明显的减少计算时的数据输入操作。 [3]、程序会自动保留用户上次的缺省设置作为下次计算的默认设置。 气象参数 外墙 内墙、门、窗、屋顶、地面 气象参数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气象参数】 气象资料查询和编辑。 点击[地理位置]按钮,出现“气象资料查询”对话框。 气象参数查询对话框 此对话框列出了全国各地的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气象资料(参照《实用供暖空调设计手册》 陆耀庆主编),左边的树中列出了全国的各个省份和地区,右边是其气象资料。选择对应的地区条目,右边就会显示出该地区采暖和空调的气象资料。 如果工程所在地不在列表中,或设计气象参数与软件中的参数有出入,则用户可以通过右边的[修改]、[删除]和[添加]按钮,添加新的地区气象参数或修改已有地区的气象参数。 说明: [删除]操作只适用于用户自行添加的项目,程序自带的资料不能被删除。 外墙 点击[外墙]按钮。出现“建筑外墙传热系数设置”对话框 建筑外墙传热系数对话框 对话框右边的树中分类列出了各种类型的墙体,选择对应的墙体类型,程序会自动提取出该墙体的传热系数、导热热阻、类型、名称等参数,同时右边的预览窗口会绘制出该墙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点击[确定],确认选择。 墙体参数的维护 如果墙体类型不在系统的数据库中或者与数据库中的参数有出入,此时,用户可以自行构造墙体。 通过选择对话框左下角的[修改材料]、[删除材料]和[添加材料]按钮用户可以方便的构造和修改墙体的材料参数,然后通过对话框右边的[添加墙体]、[删除墙体]、[修改墙体]保留和删除操作。 普通材料 普通材料对话框 普通材料对话框列出了各种材料的制图颜色、剖面表示样式、导热系数、材料厚度等参数,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构造材料。构造方法同前述。 内墙、门、窗、屋顶、地面 其余各个传热结构的操作方法同外墙。 采暖热负荷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热负荷】 采暖热负荷计算。 在菜单上点取该命令出现“HLCAL6.0 空调冷负荷计算”对话框 HLCAL6.0主界面 菜单介绍 计算步骤示意 简化功能 菜单介绍 HLCAL6.0菜单 [1]、新建 用于新建计算工程 [2]、打开 用于打开已有的计算工程 [3]、保存 保存对当前计算工程的修改 [4]、项目 显示当前计算工程的项目界面 HLCAL6.0主要参数设置界面 该界面中列出了项目名称,采暖系统形式、地理位置,地区气象资料等参数。 [5]、房间 用于显示和修改某一确定的房间的各个传热面参数 房间参数界面 [6]、提取 用于提取楼层信息,只有在选择了楼层时才会被激活 [7]、气象 用于围护各个地区的气象资料库 [8]、添加 用于添加楼层、房间 [9]、删除 用于删除楼层、房间 [10]、复制 用于房间或者楼层的复制 [11]、模板 显示当前保存的房间模板 [12]、预览 预览和输出计算结果 计算步骤示意 步骤一: 点击[新建]菜单,新建空调冷负荷计算工程。 输入“项目名称”,选择“项目所在地区”,设置该地区空调冷负荷计算所需的气象资料。 步骤二: 选中树中的[XX工程],点击[添加]菜单,添加楼层。 步骤三: 选中树中要提取楼层数据的楼层号,此时,[提取楼层]按钮被激 活,选择其上方要提取的传热结构类型(如:选中外墙、外窗、外门等),点击[提取楼层]按钮,然后框选要提取数据的楼层,右键回车,出现“建筑底图信息”对话框。 楼层房间信息对话框 “建筑底图信息”对话框中列出了当前选择楼层的所有房间信息。左边的列表中列出的是当前楼层的所有房间,选择房间,右边的列表中会显示该房间数据。点击[确定]按钮,程序会自动将该层的房间添加到工程。 步骤四: 修改、添加及删除各个房间的传热面数据 传热面数据界面 点击[房间号]出现房间设置界面,上图为已输入的传热面列表,点击列表中的项目,就会显示其参数设置列表。 参数设置列表简介: 1. 房间 用于整个房间的全局参数设置 房间全局参数界面 内容:房间的面积、高度、窗中至地面高m、采暖设计温度和使用情况。使用情况分 为:连续使用、不经常使用和仅白天使用 点击[采暖设计温度] 栏的按钮,出现“冬季采暖室内设计温度”对话框,其中列出了各种类型房间的采暖室内设计温度。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 空调设计温度对话框 点击[空调设计相对湿度]栏的按钮,出现“空调设计相对湿度”对话框,其中列出了各种类型房间的空调设计相对湿度。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 室内设计相对湿度对话框 2. 外墙 房间外墙参数界面 内容: 面积、传热系数、朝向修正、两面墙修正。 3. 外窗 房间窗户参数界面 内容:面积、传热系数、朝向修正、两面外墙修正、门窗隙缝长度m、门窗类型、是 否有封条、竖井计算温度、窗户个数 4. 屋顶 屋顶传热参数界面 内容:面积、传热系数。 5. 地面 地面传热参数界面 内容:面积、传热系数。 6. 门 门的参数设置界面 内容:面积、传热系数、朝向修正、两面外墙修正、门窗隙缝长度m、门窗类 型、是否有封条、竖井计算温度、外门附加系数、外门个数。 外门附加系数对话框 7. 邻室 邻室参数界面 内容: 面积、传热系数、计算方法、温差修正系数、邻室温差 温差修正系数n值 温差修正系数n值对话框 步骤五: 依据同样方法添加其余楼层的数据,数据添加的同时,软件会自动计算各个传热面、房间及楼层的负荷。 步骤六: 预览和输出结果 点击[预览]菜单,出现“结果预览“对话框 计算结果对话框 负荷计算的结果有两种形式:简略计算结果、详细计算结果 (1)、简略计算结果包括: 设计工程参数、设计气象参数、各房间负荷计算结果。 (2)、详细计算结果包括: 设计工程参数、设计气象参数、各房间负荷计算结果、各个房 间各传热面参数。 点击框中的[Txt]、[Html]或[Excel]按钮,可以将结果输出到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中。 简化功能 房间复制 “房间复制”对话框 房间复制对话框 完全复制,当两个房间各项参数完全相同时采用。 镜像复制和旋转复制,当两个房间只用朝向不同时采用。 楼层复制 楼层复制对话框 选择要复制的房间 楼层信息 记录楼层数、楼层高度等信息 修改楼层信息对话框 计算原理说明 围护结构引起的热负荷 通过门窗渗透引起的冷负荷 门窗侵入引起的热负荷 围护结构引起的热负荷 (1)、基本耗热量 其中: Qj——基本耗热量 K——传热系数 F——传热面积 tn——室内空气计算温度 tw——室外供暖计算温度 α——温差修正系数 (2)、附加耗热量 考虑附加后耗热量计算原理: 其中: Q1 ——考虑各项附加后,某围护的耗热量 Qj ——某围护的基本耗热量 βch——朝向修正 βf ——风力修正 βli——两面外墙修正 βm——窗墙面积比过大 βfg——房高附加 βj ——间歇附加 门窗侵入引起的热负荷 通过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 Q3=Qj*βkq 其中: Q3——通过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 Qj ——通过某围护的基本耗热量 βkq——外门开启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附加率,参见[2]p128表4.1-12 通过门窗渗透引起的冷负荷 通过外门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 其中: Q2——通过外门冷风渗透耗热量 cp——室外温度下空气比热容 ρ——室外温度下空气密度 V——渗透空气体积流量 其中: l——房间某朝向上的门窗缝隙长度 L——每m门窗缝隙的基准缝隙长度进入室内空气量,根据冬季室外平均风速查的,见[1]p248 附表 7.1 m——门窗缝隙的渗风量综合修正系数 m=[n+(1+C)b-1](0.4hx0.4)b 其中: n——风压单独作用下,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见[1]p251 附表8.1 b——指数,b=0.56~0.78,当无实测数时,可取b=0.67; h——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h小于10m时,按10m计算) C——作用于门窗上的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 其中: cr——热压系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可根据建筑物内部的隔断及上下通气等状况,取0.2~0.5 cf——风压系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取0.7 hz——热压单独作用下,建筑物中和界标高,可取建筑物高度的二分之一 vo——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tn’——建筑物内形成热压作用的竖井计算温度(楼梯间温度) h——计算门窗中心线标高(h小于10m时,按10m计算) 注: 1.建筑物层数小于六层,取m=n 2.若C<=-1或m<=0,可不计算冷空气渗透耗热量 3.对于大于六层的高层建筑,计算中,若h<10m时,h=10m, 参考文献 1.《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陆耀庆 ISBN 7-112-01753-6 2.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空调负荷计算 转条件图(ZTJT) 区分内外 空调负荷计算流程示意图 搜索房间(T66_TUpdSpace) 缺省设置(DVS) 冷负荷 (冷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问题解释 计算原理说明 参考文献 空调负荷计算流程示意图 空调负荷计算流程示意图 转条件图(ZTJT)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转条件图】 转暖通条件图。 在菜单上点取该命令, 出现”建筑转暖通条件图”对话框 建筑转暖通条件图对话框 将需要删除的建筑底图内容的对应选择标志清除,然后点击【确认】按钮,再选择转换范围,将建筑条件图转换为暖通条件图。 说明: [1]、计算空调冷负荷和采暖热负荷时,建议将[柱]删除,这样在自动提取房间数据时会墙中心线的净面积进行计算,这样算出的负荷会更趋于安全。 [2]、在进行负荷计算时,必须保留墙、门窗和房间的底图信息。 区分内外 如果建筑底图中的墙体没有区分内外,则此时需要用户进行内外墙区分。 [区分内外]菜单下提供了三个功能: 识别内外(T66_TMarkWall) 指定外墙(T66_TmarkExtWall) 指定内墙(T66_TmarkIntWall) 识别内外(T66_TMarkWall)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区分类外】→【识别类外】 自动识别内外。 在菜单上点取该命令,命令行提示: 请选择一栋建筑物的所有墙体(或门窗): 识别出的外墙用红色的虚线示意. 用于自动识别内、外墙。点击[识别内外]后,框选要识别的墙体范围。 指定外墙(T66_TmarkExtWall)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区分类外】→【指定外墙】 自行指定外墙。 如果自动识别的内外墙不是十分准确,则可点击指定外墙,选择指定为外墙的墙体,自行指定外墙。 指定内墙(T66_TmarkIntWall)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区分类外】→【指定内墙】 自行指定内墙。 如果自动识别的内外墙不是十分准确,则可点击[指定外墙],选择指定为外墙 的墙体,自行指定外墙。 区分内外菜单 说明在用户指定了内外墙之后,在进行楼层数据提取时,软件会自动的区分内墙和外墙,这样会明显的减少用户的输入操作。 搜索房间(T66_TUpdSpace)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搜索房间】 自行指定内墙。 在菜单上点取该命令,命令行提示: 请选择构成一完整建筑物的所有墙体(或门窗): 房间起始编号<1001>: 进行负荷计算前,需要进行房间搜索,用于识别房间及房间编号。 点击[搜索房间],commmand区会提示用户输入起始房间编号,输入房间的起始号,然后回车,框选要搜索房间的楼层。 说明: 程序会自动识别房间,标出编号和面积。 注意: 此项功能只适用于天正建筑5.0以上版本绘制的底图。 缺省设置(DVS)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缺省设置】 地理位置参数和维护结构参缺省设置。 在菜单上点取该命令,出现“围护结构默认参数设置”对话框。 维护结构默认参数设置对话框 此对话框中列出了所有围护结构的缺省名称和传热系数,点击要进行设置的围护结构类型按钮,选择相应的围护结构参数。 说明: [1]、系统会自动将该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名称和类型设为缺省值,用于负荷计算。(采暖负荷和空调负荷通用) [2]、在进行负荷计算前,预先设置好各种围护结构的缺省参数,会明显的减少计算时的数据输入操作。 [3]、程序会自动保留用户上次的缺省设置作为下次计算的默认设置。 气象参数 外墙 内墙、门、窗、屋顶、地面 气象参数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气象参数】 气象资料查询和编辑。 点击[地理位置]按钮,出现“气象资料查询”对话框。 气象参数查询对话框 此对话框列出了全国各地的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气象资料(参照《实用供暖空调设计手册》 陆耀庆主编),左边的树中列出了全国的各个省份和地区,右边是其气象资料。选择对应的地区条目,右边就会显示出该地区采暖和空调的气象资料。 如果工程所在地不在列表中,或设计气象参数与软件中的参数有出入,则用户可以通过右边的[修改]、[删除]和[添加]按钮,添加新的地区气象参数或修改已有地区的气象参数。 说明: [删除]操作只适用于用户自行添加的项目,程序自带的资料不能被删除。 外墙 点击[外墙]按钮。出现“建筑外墙传热系数设置”对话框 建筑外墙传热系数对话框 对话框右边的树中分类列出了各种类型的墙体,选择对应的墙体类型,程序会自动提取出该墙体的传热系 数、导热热阻、类型、名称等参数,同时右边的预览窗口会绘制出该墙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点击[确定],确认选择。 墙体参数的维护 如果墙体类型不在系统的数据库中或者与数据库中的参数有出入,此时,用户可以自行构造墙体。 通过选择对话框左下角的[修改材料]、[删除材料]和[添加材料]按钮用户可以方便的构造和修改墙体的材料参数,然后通过对话框右边的[添加墙体]、[删除墙体]、[修改墙体]保留和删除操作。 普通材料 普通材料对话框 普通材料对话框列出了各种材料的制图颜色、剖面表示样式、导热系数、材料厚度等参数,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构造材料。构造方法同前述。 内墙、门、窗、屋顶、地面 其余各个传热结构的操作方法同外墙。 冷负荷 (冷负荷计算) 菜单位置: 功 能: 【计 算】→【冷负荷】 冷负荷计算。 在菜单上点取该命令出现“CLC6.0 空调冷负荷计算”对话框 主界面 菜单介绍 计算示意 简化功能 菜单介绍 CLCAL6.0菜单 [1]、新建 用于新建空调冷负荷计算工程 [2]、打开 用于打开已有的空调冷负荷计算工程 [3]、保存 保存对当前空调冷负荷计算工程的修改 [4]、项目 显示当前空调冷负荷计算工程的项目界面 CLCAL6.0主要参数设置界面 该界面中列出了项目名称,地理位置,地区气象资料等参数。 [5]、房间 用于显示和修改某一确定的房间的各个传热面参数 房间参数界面 [6]、曲线 显示房间、楼层或者整个建筑的逐时空调冷负荷分布曲线 房间空调冷负荷分布曲线界面 [7]、气象 用于围护各个地区的气象资料库 [8]、添加 用于添加楼层、房间 [9]、删除 用于删除楼层、房间 [10]、复制 用于房间或者楼层的复制 [11]、模板 显示当前保存的房间模板 [12]、预览 预览和输出计算结果 计算示意 步骤一: 点击[新建]菜单,新建空调冷负荷计算工程。 输入“项目名称”,选择“项目所在地区”,设置该地区空调冷负荷计算所需的气象资料。 步骤二: 选中树中的[XX工程],点击[添加]菜单,添加楼层。 步骤三: 选中树中要提取楼层数据的楼层号,此时,[提取楼层]按钮被激 活,选择其上方要提取的传热结构类型(如:选中外墙、外窗、外门等),点击[提取楼层]按钮,然后框选要提取数据的楼层,右键回车,出现“建筑底图信息”对话框。 楼层房间信息对话框 “建筑底图信息”对话框中列出了当前选择楼层的所有房间信息。左边的列表中列出的是当前楼层的所有房间,选择房间,右边的列表中会显示该房间数据。点击[确定]按钮,程序会自动将该层的房间添加到工程。 步骤四: 修改、添加及删除各个房间的传热面数据 传热面数据界面 点击[房间号]出现房间设置界面,上图为已输入的传热面列表,点击列表中的项目,就会显示其参数设置列表。 参数设置列表简介: 1. 房间 用于整个房间的全局参数设置 房间全局参数界面 内容:房间的面积、高度、空调设计温度、空调设计相对湿度 点击[空调设计温度]栏的按钮,出现”空调设计温度”对话框,其中列出了各种类型房间的空调设计温度。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 空调设计温度对话框 点击[空调设计相对湿度]栏的按钮,出现“空调设计相对湿度”对话框,其中列出了各种类型房间的空调设计相对湿度。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 室内设计相对湿度对话框 2. 外墙 房间外墙参数界面 内容: 面积、传热系数、朝向修正、围护结构类型、墙体的颜色。 3. 外窗 房间窗户参数界面 内容:面积、传热系数、朝向修正、窗户类型、窗玻璃遮挡系数、窗户内遮阳系数、 窗户阴影面积。 4. 屋顶 房间屋顶参数界面 内容:面积、传热系数、屋面结构类型、屋面颜色。 5. 地面 房间地面参数界面 内容: 传热系数(地面传热根据房间面积划分地带自行计算,用户只需输入地面的 传热系数)。 6. 人体负荷 室内人员参数界面 内容:室内人数、劳动强度、群集系数、进入房间的时间、连续工作小时数。 7. 设备负荷 设备参数界面 内容: 运行起始时刻、连续运行小时数、设备类型 设备类型对话框 8. 照明负荷 图 4-1 房间照明灯具参数界面 内容:照明灯具的功率、灯具类型、灯罩隔热系数、开灯时间、连续使用时数。 9. 空气渗透负荷 房间空气渗透量参数界面 内容: 外门开启引起的冷负荷 参数: 外门小时人流量,渗透空气量 通过窗户渗入空气引起的冷负荷 参数:房间容积、换气次数 新风引起的冷负荷 参数:新风量 10. 邻室为非空调房间时引起的冷负荷 房间内维护结构参数设置界面 内容:相邻墙体或楼板的面积、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邻室温升 11. 其他冷负荷和湿负荷 房间其他冷负荷湿负荷设置界面 内容:冷负荷、湿负荷 步骤五: 依据同样方法添加其余楼层的数据,数据添加的同时,软件会自动计算各个传热面、房间及楼层的负荷。 步骤六: 选择要查看负荷的房间或楼层,在主对话框左下角显示的是所选对象的面积和最大负荷,点击[曲线]菜单,可以查看该对象的逐时负荷分布曲线。 步骤七: 预览和输出结果 点击[预览]菜单,出现“结果预览“对话框 空调冷负荷计算结果对话框 负荷计算的结果有两种形式:简略计算结果、详细计算结果 (1)、简略计算结果包括: 设计工程参数、设计气象参数、各房间负荷计算结果 (2)、详细计算结果包括: 设计工程参数、设计气象参数、各房间负荷计算结果、各个 房间各传热面参数 点击框中的[TXT]或[Excel]按钮,可以将结果输出到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中。 简化功能 房间复制 “房间复制”对话框 房间复制对话框 完全复制,当两个房间各项参数完全相同时采用。 镜像复制和旋转复制,当两个房间只用朝向不同时采用。 楼层复制 楼层复制对话框 选择要复制的房间 负荷计算问题解释 为什么个别房间最大冷负荷出现时间在夜里? 在作空调冷负荷计算时,用户有时会发现个别房间的最大冷负荷的发生时间在夜里,与我们的直观感觉不一样,并因此怀疑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对整个建筑物来说,最大冷负荷的发生时间一般在下午,但由此认为每个房间的最大冷负荷的出现时间都应当在下午,却是一个错觉。 我们看一个例子: 假如北京某一个房间,周围都是空调房间,只有一面南外墙,该墙为内面抹灰370砖墙,查表知其结构类型为Ⅱ,Ⅱ型结构南外墙的逐时计算温度为: 时刻 温度 时刻 温度 时刻 温度 时刻 7:00 35.0 19 8:00 34.6 20 9:00 34.2 21 10:00 33.9 22 11:00 33.5 23 12:00 33.2 24 1:00 36.2 13 32.9 2:00 36.2 14 32.8 3:00 36.1 15 32.9 4:00 35.9 16 33.1 5:00 35.6 17 33.4 6:00 35.3 18 33.9 温度 34.4 34.9 35.3 35.7 36.0 36.1 表中计算温度最大值36.2出现在凌晨1、2点,而最小值32.8出现在下午2点。 外墙冷负荷 = 外墙面积×传热系数×(外墙逐时计算温度-室内温度) 所以,如果该房间只有这一面南朝向外墙,而且墙中没有开窗,那么该房间的最大冷负荷出现时间就是在凌晨1、2点钟。 如果该外墙上开有窗户,通过手册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外窗的传热冷负荷出现在下午3、4点,外窗的辐射得热冷负荷出现在12、13点。这三项结果逐时累加,总的冷负荷最大值出现在什么时间,取决于窗、墙面积比。如果窗户的面积与墙的面积比太小,最大冷负荷仍然可能出现在晚上。窗墙面积比的临界值具体是多少,有兴趣的用户可以算着试一试,也可以列出方程求出来。 实际上,建筑物不可能没有窗户,对整座建筑而言,外墙传热冷负荷在建筑物总的冷负荷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在有些简化计算方法中,外墙是按稳定传热计算的。 下面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算的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旧办公楼的南翼, 最后的计算结果如下: 单位:W 9 10 11 12 13 14 8563 5572 9700 38784 42370 15 8377 6877 10293 33372 42961 16 8275 8283 10293 31328 43355 17 8208 9588 9898 31716 43749 外墙负荷 9507 9322 9189 8950 8747 屋面负荷 3062 2861 3012 3514 4417 窗传热 窗日射 1782 3959 5741 7522 8908 27504 31624 32504 33420 38736 人员负荷 37052 38825 40203 41188 41779 合 计 78907 86591 90649 94594 102587 104989 101880 101534 103159 48986 新风负荷 总 和 153975 从上述计算表格中可看到,建筑物总的冷负荷中,新风负荷,人员负荷,窗户日射负荷占主要成分,而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占比例较小。外墙的冷负荷从上午到下午递减,但变化不大,而窗户的日射冷负荷中午却比早上大得多。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个别房间的最大冷负荷出现时间有可能是在夜里,因根据具体的维护结构参数来分析,而不能一概认为这是计算错误。从感觉上说,有些房间中午不是觉得很热,而晚上睡觉时却燥热难当,就是这个道理。 计算原理说明 1 ....................................................................................... 外墙 2 ....................................................................................... 窗户 3 ....................................................................................... 屋顶 4 ....................................................................................... 地面 5 ....................................................................................... 人体 6 ....................................................................................... 设备 7 ....................................................................................... 照明 8 ............................................................................... 渗透空气 9 ........................................................................... 内维护结构 10 其他冷负荷 1外墙 计算公式: 式中: —墙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室内设计温度,℃; 考虑各种修正后的综合计算公式: 2窗户 (1).窗户传热冷负荷 公式: 式中: F—窗户面积,; K—窗的传热系数, W/(m2·℃)对有内遮阳设施的玻璃窗, 单层玻璃窗的K值应减小25%,双 层玻璃窗的K值应减小15%; t1—玻璃窗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2).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公式: 式中: fg—玻璃窗的净面积,m2; Cz—玻璃窗的综合遮挡系数,Cz=Cs·Cn,Cs为玻璃窗的遮挡系数, Cn为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Dj1max—最大日射得热因素,W/m2; CcL —冷负荷系数。 (3).有外遮阳玻璃窗的日射负荷 ① .玻璃日射有外遮阳时可减少得热量近80%。由于外遮阳的作用,形成窗外遮阳阴影面积和照光面积,阴影部分的日射冷负荷为: 公式: 式中: (DJ,max)N —北向的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W/m2; (CcL)N Fs —北向玻璃窗的冷负荷系数; —玻璃窗阴影面积,m2; ② .照光部分的日射冷负荷为: 公式: 式中: Fr—玻璃窗照光面积,m2; 3屋顶 公式: 式中: t1—屋顶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tn—室内设计温度,℃; 考虑修正后的综合计算公式: 4 地面 通过底层地面的传热冷负荷 5人体 (1).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式中: φ—群集系数; n —计算时刻空调房间内的总 人数; q1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 T —人员进入空调房间的时刻,点钟; τ-T —从人员进入房间时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Xτ -T —τ-T时间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 (2).人体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 其中: q2—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W。 6 设备 热设备及热表面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式中: T—热源投入使用的时间,点钟; τ-T—从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Xτ-T—τ-T时间设备、器具 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qs—热源的实际散热量,W。 电热、电动设备散热量的计算公式: 电热设备散热量 电动机和工艺设备均在空调房间内的散热量 只有电动机在空调房间内的散热量 只有工艺设备在空调房间内的散热量 其中: N—设备的总安装功率,kW; η—电动机的功率; n1—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可取0.5~1.0; n2—利用系数,一般可取 0.7~0.9; n3—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设计最大功率之比,一般可取0.5 左右; n4—通风保温系数; α—输入功率系数。 7 照明 1. 白炽灯和镇流器在空调房间外的荧光灯 2. 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的荧光灯 3. 暗装在吊顶玻璃罩内的荧光灯 式中: N—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kW n0—考虑玻璃反射,顶棚内通风情况的系数,当荧光灯罩有小孔, 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为0.5~0.6,荧光 灯罩无 通风孔时,视顶棚内通风情况取为0.6~0.8; n1—同时使用系数,一般为 0.5~0.8; T—开灯时刻,点钟 τ-T—从开灯时刻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Xτ-T —τ-T时间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8 渗透空气 1. 渗透空气的显热冷负荷 式中: G—单位时间渗入室内的总空气量,kg/h; t —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tn—室内计算温度 渗入空气量的计算 (1).通过外门开启渗入室内的空气量 式中: n1—小时人流量; V1—外门开启一次的渗入空气量; ρ—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下的空气密度,kg/m3; (2).通过房间门、窗渗入空气量 式中: n2—每小时换气次数; V2—房间容积,m3; 2. 渗入空气的潜热冷负荷 式中: i—室外空气的焓,kJ/kg; in—室内空气的焓,kJ/kg; 9 内维护结构 1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窗的温差传热负荷 其中: Δtτ—计算时刻下的负荷温差,℃; K —传热系数; 2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 房间时,通过内墙和楼板的温差传热负荷 其中: F—计算面积,m2; τ—计算时刻,点钟; τ-ξ—温度波的作用时刻, 即温度波作用于外墙或屋面外侧的时刻,点钟; Δtτ -ξ —作用时刻下,通过外墙或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差,℃; 3当邻室有一定的发热量时,通过空调房间内窗、隔墙、楼板或内门等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负荷 其中: Q—稳态冷负荷,W; twp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 日平均温度,℃; tn —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 Δtls —邻室温升,℃; 10 其他冷负荷 由于其他传热引起的冷负荷Q 如:水面蒸发,食物散湿、散热等 参考文献 1.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陆耀庆 ISBN 7-112-01755-6 2.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空调负荷计算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采暖水力计算 说明 介绍了天正暖通软件在采暖水力计算方面的特点。 术语说明 计算中涉及的一些术语,如‘基本环路’‘总体结构’‘主要系统’等。 有关说明 计算示意图中涉及的一些术语,包括‘立管’‘立管编号’‘干管编号’ ‘主系统编号’等。 操作步骤 介绍水力计算的步骤。 关于软件内已计入的局部阻力构件的约定 关于散热器参数文件USEOO2.DAT的内容及修改办法分户热计量水力计算基本知识分户热计量单管系统水力计算分户热计量双管系统水力计算参考文献 说明 本计算模块能同时进行一个采暖入口下,最多含4个主要系统,每个主要系统最多含6个基本环路,每个基本环路最多含25根立管的整体建筑物采暖水力计算,率先采用图形模型输入数据,交互简洁,思路清晰,提高数据前处理速度。 天正暖通软件的采暖水力计算分为三种类型:【单管顺流水力计算】、【双管水力计算】、【水平串联水力计算】。三种计算的步骤及命令操作基本相同,都包含了【初始设置】→【环路底图】→【修改数据】【参数编辑】【显示数据】【删散热器】加散热器】【删除立管】【添加立管】……→【组合系统】→【分配环路】→【统计数据】→【开始计算】等基本命令。 计算的具体步骤中会涉及到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请留心每一步的‘注意’项的内容,以免在计算中产生不必要的错误。 术语说明 为了用户对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技术术语有明确概念,不产生二义性,防止输入数据错误,对输出的计算结束理解得更准确,特作以下定义。 总体结构 图1 总体结构示意图 基本环路 只包括支管、立管和干管的采暖管网称为基本环路。 主要系统 由多个环路及其相互连接的管路所组成的室内采暖管网称为主要系统;其相互连接的管路称为主要干管;其供水管路称为供水主管;其回水管路称为回水主管。 入口(总系统) 由多个主要系统及其相互连接的管路所组成的室内采暖管网称为总系统;其相互连接的管路称为总管;其供水管路称为供水总管;其回水管路称为回水总管。 入口 每个总系统直接与室外管网相连接,成为一个独立的室内采暖管网,其连接点称为“入口”。 说明: 这里的“入口”是指室外进入室内的管路逻辑入口,即认为供、回水总管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当某个总系统的供、回水总管分别从建筑物的两个地方(即物理入口)进入时,本软件仍看作是一个入口。 有关说明 立管 全建筑物的所有采暖立管既可以统一编号,也可按系统分别编号,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论那个系统,尽管起始立管号可能有所不同,其立管编号的顺序必须是沿着供水干管的水流方向,从近端向末端由小到大依次连续编号,其末端立管号等于起始立管号与本系统的立管数之和减1。 2)若全建筑物所有立管统一编号,则各立管的编号不得有重号,但空号是允许的。 立管各管段编号 一律从供水干管开始,沿着立管水流方向,从1编到L+1(L为该立管串联的散热器组数)。 散热器编号 用三个代号表示散热器的位置,即立管号、自然楼层号(或从下向上串联至该组散热器组数)和相对于立管 的位置号(“左”或“右”),这里的左或右不是实际空间的立管的左边或右边,而是为了说明散热器位置的方便,形象地借用了上述两个方向词。其真正的含义规定为: 沿着供水干管的水流方向,凡在立管上水流方向的散热器,称为“左”,下水流方向者,称为“右”,相当于将采暖系统图展开成供水始端在左,末端在右的示意图。 干管编号 对任何基本环路,从供水始端向末端依次编号,一律从1编至L(L为某系统的立管数)。 主干管编号 对任何主要系统,都从供水始端向末端依次编号,一律从1编至M(M为某主系统包含的系统数)。 总管编号 对每个入口,都从供水始端向末端依次编号,一律从1编至K(K为某总系统包含的主系统数)。 主系统编号 对每个入口,都从供水始端向末端依次编号,一律从1编至Z(Z为某总系统包含的主系统数)。 步骤说明 步骤一: 打开一张新图,使用下拉式菜单中“FILE(文件)”项中NEW命令。 步骤二: 在屏幕菜单中拾取【计 算】项,进入计算菜单,选定【单管水力】项并确认,屏幕菜单进入采暖水力计算状态。 步骤三: 在屏幕菜单上选取【初始设置】项,图形屏幕上将出现采暖水力计算底图视窗区域,然后出如下对话框: 图1 采暖水力计算初始设置对话框 图2 采暖水力计算示意图视窗 用户可在对话框中根据具体情况给定一些默认值,以减少后面的数据交互量。 步骤四: 在屏幕菜单上拾取【环路底图】项,建立系统的基本环路。 在屏幕菜单上拾取【环路底图】,屏幕弹出对话框: 图3 采暖水力计算基本环路对话框 点取【新建环路】,屏幕弹出对话框: 图4 采暖水力计算基本环路生成对话框 注意: 一个基本环路内最多可有20根立管,最高为15层楼。 在本对话框中,用户可确定基本环路的形式及给定参数。 当用户给定该环路的基本参数,拾取【OK】后,将命令行提示: 请点取第X系统第X基本环路计算示意图的起点: 用户在计算图形视窗内任意拾取一个点后,该环路的计算示意图立刻出现在视窗中。 例如: 第一主要系统下第一基本环路为5根立根,5层楼的单管上供下回系统,其示意图如下: 图5单管水力计算示意图 用户可用屏幕菜单上的【删散热器】命令删除一组或几组散热器,使计算示意图符合实际情况,误删除后可用【加散热器】命令进行恢复。 图中每段干管上(下)方均有两组数据,一个数据为干管长,一个数据为干管的散热长度(仅当在考虑保温的情况下起作用);初始时,散热器内显示的是该散热器所负担的热负荷值。同样,每段立管的左侧均有一个数据表示其长度,下面,我们介绍几个数据编辑命令【显示数据】及【修改数据】: 这两个命令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它们均是针对散热器内显示的数据进行操作的。 拾取【显示数据】命令后,出现如图5-7所示的对话框,用户可选择在图中散热器小框中显示的数据的类型,比如显示支管长度等,图上同时只能显示某一类数据,当该类数据显示时,其它各类数据仍然存在,只是用户无法同时看到而已。 图6散热器显示数据类型对话框 注意: 支管长是指与该组散热相连的进出支管的长度和。 如果用户想修改某一类型的数据,使用【显数数据】命令将该类数据置为当前显示后,可用【修改数据】命令进行单个或多个修改。 【修改管长】主要是用来修改干管或立管的管段长度,可单一操作也可多个一块选取操作。 【添加弯头】主要是在某一管段上添加弯头符号,以告诉计算程序,该管段上有弯头及其数目。 【删除弯头】可将加入的弯头删除。 当用户输入某一个环路数据后,可再次使用【环路底图】命令进入另一个环路的计算示意图,也就只是说: 【环路底图】命令可在各个基本环路的计算示意图间来回切换。 步骤五: 在屏幕菜单上拾取【组成系统】项,在如下对话框中输入各主要系统的类型及所含基本环数。 图7 采暖水力计算系统参数对话框 首先在对话框中选择主要系统号,然后输入相应参数。 注意: 在一个总系统(入口)中,最多可有四个主要系统;一个主要系统内最多可有六个基本环路。 图8采暖水力计算例图 确认后,命令行提示: 请拾取总管起点:<回车退出>: 在视窗中拾取任一点,将得到一个总系统的结构图。比如: 一个入口下有两个主要系统甲和乙。甲主要系统中有2个基本环路,乙主要系统中有2个基本环路,其总系统结构如图8: 步骤六:在菜单选取【分配环路】,将建立的几个基本环路分别分配给各系统。 以上六个步骤完成后,可用【参数编辑】来修改系统的有关参数,同时,对于各段总管管路的长度值可用下面的【修改管长】功能进行编辑,直到满足实际情况。 步骤七: 当所有环路数据输入完毕后,可用【统计数据】从图中提取数据。命令行将提示输入各基本环路的立管的编号的起始值。 注意:输入的立管编号不能重复,用户输入起始值时应注意环路末端的编号,否则易出现编号重复。 步骤八: 统计数据完毕后,可用【开始计算】命令开始水力计算。计算结果存于文件名为HT_SHUI.OUT的文本文件中,用户可查阅与输出。 关于软件内已计入的局部阻力构件的约定 管段局部阻力构成 为了减少用户的数据输入量,软件已经把下列局部阻力构件计入局阻中,用户不得再重复输入。 a. 所有管路上的三通、四通和阀门(注意阀门为截止阀); b. 立管上下端的乙字管; c. 散热器及其联结支管上的两个乙字管、单侧联结的弯头。 管段参数说明 a. 最后一总干管参数与该总系统中最后一个主要系统的主干管是同一个管段。 b. 各主要系统中,其最后一段供水主干管参数与该主要系统中最后一个基本环路供水干管是同一管段。 c. 异程式的主要系统的最后一段回水主干管数据与其中最后一个基本环路的回水干管是同一管段。 d. 同程式的主要系统的第一段回水主干管数据与其中第一个基本环路的回水干管是同一管段。 关于散热器参数文件USEOO2.DAT的内容及修改办法 散热器参数文件 a. 文件位置及功能 文件存放于\\THA\\SYS\\目录中。 b. 文件详细内容: 1)散热器散热量的计算公式 Q=X1*X2 *Q1/X3 (1) Q1=a*(Ts-Tw)**b X2=c*Ga**d Ga=Gb/Gc 式中: (2) (3) (4) Q---散热器实际散热量(Kcal/h); X1---联结方式修正系数; X2---流量修正系数; Q1---在ISO标准试验台上标准状下测定的散热量(Kcal/h); X3---安装方式修正系数(见暖通设计手册); Ts---散热器内平均水温(度) Tn---散热器所在室内设计温度(度); Ga---相对水流量; Gb---散热器实际水流量(Kg/h); Gc---散热器性能试验时的标准水流量(Kg/h); a、b、c、d---散热器性能试验时得出的试验系数(a的单位为Kcal/h)。 说明: 关于X1,对于散热器连接时: 上进下出: X1= X11;下进下出: X1= X12;下进上出: X1= X13; 2)从前面公式和说明中可看,只要给出以下八个数据,即可表达散热器性能: a、b、c、d、X11、X12、X13、Gc 该文件共有100行,每行共有10列。每行分别代表一种,每列分别代表一项散热器的性能数据。 (1)每行各列的内容排列 a,b,c,d,X11,X12,X13,Gc,V,No 其中: V---每片或每米散热器的水(升); NO---散热器类型编号。 (2)各行散热器类型编号的排列顺序 1-19行: 铸铁散热器: 20-39行:钢制板式散热器; 40-59行:钢制板式散热器; 60行:60型散热器; 61-79行:钢制扁管散热器; 80-100行:钢制串片散热器。 3)文件内容的修改方法: 软件交付时提供的数据文件USEOO2.DAT中已经包括一部分常用散热器参数,若用户所采用的散热器类型或数据与USWOO2.DAT中的内容有所不同或文件中根本没有,可按下述方法予以修改或补充。 (1)统计文件中所需的各项散热器性能数据; (2)确定散热器的类型编号; (3)用文本编辑软件,修改USEOO2.DAT中的某一行的内容。 4)性能数据的选取或统计的方法 (1)对于铸铁或钢制柱型散热器,主要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 Q=a*(Ts-Tn)**b中的a(注意单位要换成工程制)、b、Gc、V和用户自定的No予以变更外,其它各项数据(如:c、d、X11、X12、X13)依然采用相似类型的相应数据。 (2)对于其它类型的散热器 直接采用生产厂家提供的全部数据。 散热器数据库的维护与扩充 利用天正暖通软件,用户可自行扩充散热器数据库,输入各种新型散热器的资料,以便计算时采用。 进入散热器计算参数编辑对话框: 新开一张图后,点取【计 算】,进入计算菜单,在菜单上点取【散热器库】。 屏幕弹出【散热器计算参数编辑】对话框。 图1散热器计算参数编辑 在左上角有“散热器数据库”。其中包括各型散热器代入计算时的编号,散热器类型及型号。在右上角有“散热器分类说明”。在这两个对话框中,用户可拨动滑动块前后翻看其内容。在右侧有“参数编辑栏”。用户可通过在栏中输入新型散热器的参数,将资料输入到散热器数据库中。下侧为“散热器参数说明”及“查询结果”,前者用于说散热器性能参数的推算方法,后者用于显示用户所查询的散热器的性能参数。 “散热器计算参数编辑”对话框有两个功能,一,查询库中已有的散热器的性能参数。 二,向散热器的数据库中输入散热器的资料,扩充散热器数据库。 下面介绍查询散热器性能参数功能: 方法一: 在【散热器数据库】栏中点取需查询的散热器。 屏幕上即在“参数编辑”栏中显示该种散热器的各项性能参数。 方法二: 点取【查询某散热器】栏。屏幕弹出【散热器计算参数编辑】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中点取需要查询的散热器后,点取【OK】。屏幕上即在【查询结果】栏中显示该种散热器的各项性能参数。 下面介绍扩充散热器数据库功能,这也是本对话框的主要功能。要将某种新散热器加入到数据库中,就是确定并输入“参数栏”中的各项数据。 用户通过阅读“散热器参数说明”中的解释,了解各项参数的意义及推算方法: 1.Qb=a*(Ts-Tw)**b; 图2散热器计算参数编辑 为计算散热量的标准计算公式。 Qb:散热器的散热量; Ts:散热器平均温度; Tw:室内设计温度; a,b:系数,在各手册,样本上均可查到。 2.Kl=(c*Gx)**d; Kl:流量修正系数,考虑散热器内水流量对散热量的影响; C,d:系数,不易查到,但可参考同类散热器的值; Gx:相对流量,其值为实际水流量与标准水流量之比; 3.Q=Kj*Kl*Qb/Ka; Q:考虑了各项修正系数之后散热器的实际散热量; Kj:散热器支管连接修正系数。Kj1:上进下出;Kj2:下进下出;Kj3:下进上出; Ka:散热器安装修正系数(片数修正); 例如,要在散热器数据库中添加TZ4-813型铸铁柱型散热器。 先要给该种散热器分配一个编号,因为程序将来进行水力计算时是根据编号识别散热器的。假设将其编成008号。在“散热器数据库”栏中点取“008”;散热器散热量公式为: Q=1.12*(Ts-Tw)**1.198;在“参数栏”中,输入a值:1.12,b值:1.198; 输入c,d值,参考铸铁散热器:c值:1.03,d值:0.09; 输入每片水容量v值:1.37,标准流量Gb值:50; 输入安装修正系数: Kj1(上进下出):1.00; Kj2(下进下出):0.81; Kj3(下进上出):0.70; 输入散热器类型及型号。最后,点取【保存本次修改】。命令行提示: 第8号散热器参数已修改成功。 这样就将TZ4-813型铸铁柱型散热器添加到了散热器数据库中,在做水力计算时,就可选用008号散热器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