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的概念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课程亚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3、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这一效应称作____ A:多维思维 B:自我中心思维 C:可逆思维
D:具体逻辑思维
4、教育者要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式,全面分析、了解并理解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则是____ A:知行统一原则
B: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D:学生自主选择与教育者灌输引导有机结合原则 5、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____作用。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全面发展 C:和谐发展
D:德智体全面发展
6、教师法是调整教学活动中以()为主体而产生的社会体系的部门法。 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家长
7、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____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8、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l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____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E:监控策略
9、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不包括____ A:实验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10、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战国后期的()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论语》 11、()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A:热爱教育事业 B:关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
12、下列哪一个判断不正确()班级是个复杂的小社会,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班级是开展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A:班级是个复杂的小社会,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B:班级是开展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 C: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D:班级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1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教学方法是__ A.范例教学法 B.非指导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发现学习法
14、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重复的操作练习,巩固知识、掌握简单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是()法。 A:直观 B:游戏 C:口授 D:练习
15、教师在实践教育创新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为() A: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B:为人师表 C:热爱学生 D:注重礼仪 16、某单位选派出国留学人员,条件是:业务精通,并且英语流利或者法语流利。小洪没有被选派上。以下哪一项解释可以从上面得出?
A:小洪只有英语流利是不够的.还需要法语也比其他候选人流利 B:如果小洪业务精通的话.那么她的英语和法语都不够流利 C:小洪业务精通.但英语不流利 D:小洪业务精通.但法语不流利
17、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____ A:复述策略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8、一份试卷的题量应使中等水平的学生() A: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
B:在规定时间的90%内做完 C:在规定时间的80%内做完 D:在规定时间的70%内做完
19、对“红砖有何用途”这一问题的回答,在单位时间里答案的种类越多,说明个体的哪项思维品质越好。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创性 D:批判性
20、下列属于后进生的心理特征的有() A:强烈的荣誉感 B:不适度的自尊心 C:学习动机不强 D:意志力薄弱
21、我国的学校产生予()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唐朝
22、下列课文篇名、人物及作者对应都正确的两组是() A:《荷花淀》——水生嫂——孙犁 B:《群英会蒋干中计》——诸葛亮——罗贯中 C:《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契诃夫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施耐庵 23、”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有一个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这个要求指的是__ A.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B.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C.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素养 D.教师的人格修养
2、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对思维活动的作用是__。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 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基本维持不变 C.动作起着总结的作用
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
3、当今社会的教育,有进一步将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的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按评价的功能,可把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5、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6、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有() A: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C: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D: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7、矫正幼儿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__。 A.密切关注
B.严格要求其改正 C.让幼儿多说话 D.解除紧张
8、当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现象时,表明婴儿已经获得。 A:母亲概念
B:条件反射概念 C:客体永久性概念 D:积极情绪概念
9、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A:原型选定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0、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__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其基本需要有____ A:生成性 B:客观性 C:不平衡性 D:变通性
1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13、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共同要素说 D:经验类化说
14、一位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这位师处于__
A.关注情景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身阶段 15、在学生学业成绩测验中,有一种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用来判断学生与常模相比时所处水平的测验被称为__。 A.教师自编测验 B.目标参照性测验 C.标准化成就测验 D.定向反映型测验 16、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之为____ A:意志特征
B:情感特征 C:理智特征 D:认知特征
17、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__。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18、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 A.逐渐缩小 B.没有变化 C.逐渐增大
D.有时缩小,有时增大
19、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____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2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__。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2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22、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__。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