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由“大班自主式午餐”引发对规则的思考

来源:一二三四网
由“大班自主式午餐”引发对规则的思考

摘要:一日三餐是人的每日所需,午餐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教师要在帮助幼儿了解食物营养价值的前提下,引导他们不挑食、不偏食,并且要合理安排餐点。”然而幼儿的生活习惯以及年龄的限制,导致他们在集体午餐活动中存在自主与规则的矛盾。这也成为幼儿教师的难题,本文以大班自主午餐为例,引发对规则的思考。

关键词:大班;自主式午餐;规则 引言:

幼儿的行为习惯存在着不能自主以及持久力差,这就有了在午餐活动中存在吃饭发呆、不想吃、挑食等问题。在传统模式中,教师为了保持一个良好的秩序,在午餐活动安排中,把所有流程安排好后再让孩子去排队领餐。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训练孩子有序的活动,但也不利于孩子培养自主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有序的环境中培养幼儿自主的能力,就必须让规则成为幼儿的内化行为。 一、案例呈现

在开学前,我们就制定了一系列方案,让孩子自己尝试在不用老师引导的前提下,自主式进餐。不仅组织了集体教学,老师示范,还编制了进餐儿歌,来强化孩子们在进餐时需要掌握的规则。在公共区域还贴上了进餐步骤图,提醒孩子们以免忘记。但是一到午餐时间,孩子们就全部忘记了用餐步骤,有的只拿自己喜欢的菜,有的喜欢抢夺别人的食物,有的为了不排队你挤我我挤你。即便是老师在旁边不断提醒“要排队,不要争抢。”孩子们依旧乱成一团,这样看来自主式午餐比传统模式更加难以管理,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所有的规则还是依旧我行我素,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将“自主”与“规则”结合起来。过分强调规则,孩子的自主性就会很差,反之强调自主,又没有规矩可言。要想把这样的矛盾消除,就要在根源上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将这些“违规”现象转化过来,以孩子实际出发,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强调规则。

二、做好餐前准备 (一)轮流值日生。

按照序号排列,每天安排值日生在进餐前,由值日生将孩子们的餐具以及毛巾放在每一个小组桌子上,将取餐盘放在自主分餐桌旁边,孩子们也就按照这个顺序排队领餐。当然为了防止安全事故,餐盘的放置需要老师的帮助、安排值日生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能力,还能培养孩子们积极为他人服务,还能增添孩子做好事情的自豪感。这样让孩子们不在老师的安排下,自己依照顺序进餐。 (二)餐前做活动。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众多,依照传统模式的进餐环节,孩子们在进餐前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大班的孩子耐心不长,很容易在等待的过程中产生焦虑和烦躁,影响后面的进餐心情。因此,可以分批次领餐,等待区的孩子们也可以进行一些餐前小活动,比如用餐知识抢答、唱儿歌、讨论今天的菜单,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在等待时也不会感到无聊,既可以培养孩

子的背诵能力还可以扩展知识面,消除消极等待现象,更主要的是始终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进餐。这样午餐餐前时间也成了孩子们期待的时刻。 (三)餐前广播时间。

提前与家长沟通好,每天安排一名孩子当广播员进行午餐播报,在午餐播报前一天,让广播员记下相应的食谱。由当天播报的孩子介绍今天的午餐,了解主菜、配菜以及各自的营养成分,对身体的好处有哪些。要考虑孩子的口语,要提前与家长协商,鼓励孩子积极为班集体服务。通过餐前广播,孩子了解了这些食物的好处,以此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挑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小广播员,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 三、尊重孩子,激发内心需求 (一)依照孩子独立愿望。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主是必不可少的,3-6岁的孩子在这方面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他们想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大人的管制,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其实孩子了解用餐的规则,知道如何正确的用餐,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孩子我行我素,不按照老师的要求行事。在这过程中,孩子的地位其实是处在被管理者的范围内,因此在面对需要依照要求做事时,内心是抵触的,这样也违背了发展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大人的参与,更多的是自身的活动,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年龄小,很多都不敢放开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因此就算实行自主式进餐,也还是在老师制定的规则下进行。孩子失去了内在进餐动机,当然也不会遵守规则。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使遵守用餐规则成为他们想做的事情,才能从内心上接收这一规则,并且自觉遵守。 (二)午餐自主选择。

午餐自主选择需要老师放下管理者的姿态,用平等的方式与孩子们交流,一起讨论就餐的顺序。可以提前了解孩子们喜欢的菜色,让孩子们每天都期待当天的午餐。自主选择不仅体现在端盘、盛饭上,还可以选择进餐的小伙伴,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小组长由组员选出,在午餐时间,还可以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于好友小组的选择,也要基于孩子的意愿,根据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排列,并且可以随时更换。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强制性按照序号进餐,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喜欢和谁一起进餐,并可以开设带动区域进餐,让进餐习惯好的孩子带动用餐习惯不好的孩子,加以鼓励,营造一个良好的用餐氛围,对于孩子们之间相互学习也有很大的作用。 结束语:

孩子的自主式用餐不仅需要老师思考,还需要孩子们积极讨论。一周结束后,可以开个主题会,让孩子积极发言用餐出现的问题,如剩菜现象,添饭时总要把饭弄到地上等,让孩子们自行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们自行进步。无规矩不成方圆,自主也需要规则的支撑,要把握好规则与自主之间的度,让孩子们在合理的规则下自主的进行用餐,充分享受午餐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自主的机会,在这种适当的规则环境下,从孩子自身出发,依照他们的意愿进餐,这样才能最大发挥自主式午餐的作用,让孩子们自主分餐中获得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洋.自主服务 “分”出精彩——浅谈幼儿园中大班自主午餐分发管理策略之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22.

[2]黄雅芬.由“大班自主式午餐”引发对规则的思考[J].北极光,2019(02):167-1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