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0~92页。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试验、思考,使学生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计量容积要用容积单位;知道他们的实际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多少,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3、在动手操作、实际测量中,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师生活动 1、 前面我们解决了包装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包装盒里的学问还有很多,想继续了解吗? 一、交流展示。 生:想。 谈话引入新课。 2、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1、建立“体积”概念。 师:“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石块占空间)。 “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满沙,在另一二、精讲点拨。 个空杯子里装一个木块,把沙子倒向装木块的杯子里,直到装木块的杯子装满沙子”。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木块占空间 ) 其他物体占不占空间?生举例。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通过实验建立“体积”概念。 设计意图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2、教学“体积单位”。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大小一样的盒子,第一个盒子中正好放了8个小正方体木块,第二个盒子中正好放了27个小正方体木块。你想到了什么?(第一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肯定比第二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要大) 这个盒子中放了8块小方块,老师把8个小方块取出,放入这个盒子里,请你仔细观察,结果怎样?(还剩两块)你想到了什么?(长方体盒子的体积比正方体盒子的体积要小) 师:为什么呢?(因为正方体里的同样的小方块多) 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和一个正方体盒子。 师:这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 师:谁有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可以往里面装小方块,也可以) 如果往里面装方块,往一个里面装小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 从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像图中这样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我们就叫做体积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用哪些? 师引导学生探究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猜一猜:常用的体积单位会有哪些?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出示体积1立方米的箱子让学生观察。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 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学生先估一估,再想一想。然后课件演示: 用同样的方法推理:1立方米里有1000个1立方分米。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只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 )。 (2)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 三、反思拓展。 (3)一部手机的体积约是33( )。 (4)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2( )。 2、自主练习2题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探究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自主完成巩固本节知识点。 了解本节课的学四、回顾整理。 师: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还想对同学习收获和学生掌握知说什么? 识的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