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学生加强道德修养

来源:一二三四网
—■瞄麟 翻鹈蟪蕊 鹩 强# 赫 税l新论视 蕾…………………………… …… 如何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学生加强道德修养 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江西宁都师范学校)(342800)谢祯荣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道德素养。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宝贵资源,须先成人。 人有才无德是毒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只有品学兼优的 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承 载起中华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才能肩负起人民的 重托和历史使命。所以,面对社会的疑虑和担忧,从事思 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我们的 教育有无实效?如何发挥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在 促进学生道德修养上的实效作用? 这也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课题。从教学 现状来看,影响我们教育实效性发挥的因素很多。但从 教与学上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些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教育宗旨和教学任务缺 乏认识,错把思想理论课当做科技理论课,导致学生学 习行为发生偏差,只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忽视联系 社会生活。 3.部分学生对道德修养的认识存在偏差,把道德修 养当做是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因此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 践行知识的主动性,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4.部分学生对学习本身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仅仅把 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看做是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学分的 手段,根本没有把它当做是实现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 径,导致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分离。 从上述因素来看,造成教育实效性不高或实效性无 法发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教没教,也不在于学没学,关 键在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但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所 以,要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还是在 于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思想政治课有实效,促使 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强道德修养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必须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和提高其道德 一、2.有些任课教师把思想政治课当做一般的理论课,因 而一味强调理论的灌输,完全忽视引导学生去践行知识。 ! 1分! ;; ! 纷!; 、! ! ; 、 : 判断力 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 ! !:; ;;-、 !; 、!:; ! 分 !;写、 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在这个案例中,我把学生临 时产生的问题转为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讨论中释疑问、 辨是非、明道理。 行“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前,布置学生 回家先做一个实验。实验分成三步,以每10秒钟为一个 计量单位。第一步,测量第一次洗手的用水量。先把水盆 放在洗手池内,然后拧开水龙头洗手,再将积下的洗手 水倒入有刻度的瓶中,看看10秒钟洗手的用水量是多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工作,我们只有把关心教 育、支持教育的各方人士的力量整合起来,才能形成强 大的社会人力资源。家长、社区工作者就是可利用的人 力资源。家长的工作千差万别,所涉领域极为广泛,倘若 能充分动员家长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就有利于拓展教 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以弥补教师自身知识的局限,增 强教育力量。例如我在教“未成年人的保护”这一内容 时,邀请在司法机关工作的家长给学生开讲座,介绍近 年来本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分析造成未成年人 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司法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主 要做了哪些工作等。这次讲座使学生触动很大,明白了 法律给予了未成年人哪些特殊保护,提高了维权意识和 自我保护意识,懂得了应珍惜Lq己的美好学习时间,遵 法守纪,健康成长。 三、重视运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 教育 r 少。第二步,第二次洗手时将水龙头开小一些,让水缓慢 一点流出,再将洗过手的水倒入有刻度的瓶中,看看这 次10秒钟洗手的用水量是多少。第三步,测出第一次洗 手用水量的和第二次洗手的用水量之间的差额。该实验 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了思想品德的科学性、正确性及 说服力。这种在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思想观 点,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是教师单纯的讲解难以达到 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行为规范的真正内化,都离 不开学生自身的独特体验过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政治课 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具 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自觉适应现代教 学理念的政治课教师,应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 能力,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积极开 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服 “教育即生活”(杜威),“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 育家们道出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实践是思想 品德课程的潜在资源,离开了学生生活实践和亲身体 验,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比如我在对学生进 26 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0・l总第39期 务,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焕发出勃勃 的生机! (责任编辑袁妮)  l新论视窗ZH ONGX UE 0xUE cANKAo 水平。道德认识是人们根据自身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 的掌握程度,相应形成主体特点的道德判断力,对社会 行为进行是非对错善恶的判断。道德认识是人们分析和 选择道德行为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 的道德品质和自觉实施道德行为,首先必须提高其道德 认识水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强化学生对道德规范、 道德原则、道德要求的认识。要努力把学生的道德认识 从感性认识阶段提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以减少其道德认 识中的自发性、盲目性、谬误性,提高其道德认识的自觉 性、科学性,从而形成正确的坚定的道德信念。敏锐的道 德判断力源于正确的道德认识。必须强化学生对马克思 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中华民族优良道德 传统的认识,才能纯洁学生们的思想心灵,才能提高学 生们的道德判断力。只有心灵纯洁、公正无私的人才能 正确区分善恶美丑、是非对错。 二、必须大力培养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 动性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只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 外在方法和手段,属于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外因。外因 对事物的作用是要通过内因来实现的,内因才是影响 事物发展的根本性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 仅要教知识,更要大力培养学生加强修养的自觉性主 动性。 首先,要转变学生对加强道德修养的错误认识。在 教学初就必须转变学生那种“要我修养”错误认识,要帮 助学生树立“我要修养”的牢固观念。必须让学生清楚地 认识到:加强道德修养不仅仅是社会、学校、家长的要 求,更是我们每个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从哲 学上讲,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 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人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融 洽人与人的关系,做个有道德的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 讲,人人都需要加强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传 统的人性思想也告诉我们,进行道德修养是每个人人性 发展的内在要求。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 是人的天性使然。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人人都有向善的天性,就如水自然而然 要向下流一样。他认为:“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往 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孟子认为人加强自身修养 是人性基础,是人发乎本性的需要。 其次,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强道德修养对于其自 身成长与发展的价值。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 者,人恒敬之。”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造就健全 人格,成就人生事业的内在需要。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 不仅能帮助别人,更能够得到别人更多的帮助。团结互 助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必须帮助学生明确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 式,引导其自觉践行道德认知 道德修养属于人生修养的范畴。人生修养就是一种 人生主体自我规范改造完善人性的自觉活动,是一种自 我实践道德原则、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形成道德情感, 成就道德人格的活动。所以,道德修养与人生修养一样, 强调学与行的统一,强调知与践的统一。中国古代的人 们在道德修养上,一方面强调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 认为不学习就不能把握和认识道德知识、道德原则。另 一方面更强调学后的反省践行。认为道德修养不能仅停 留在求学上,而应该在道德实践中得到实现。正因如此, 孑L子主张“听其言而观其行”,苟子则提出“行高于学”, 陆王心学更主张“知行合一”。事实上,修养从来就不是 单纯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改造活动,是一种通过改造 客观世界来实现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改造主观世界也 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就是追求和实现人的理想人格。而 理想人格的追求则是个体把自身价值融人人类社会整 体价值之中,去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在推动社会进步的 实践过程中求得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 时追求个人价值。所以说,不论是从人生修养还是从改 造主观世界来看,实践都是使道德修养达到目的的根本 途径和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 努力实践自己的道德认知,必须践履笃行,实现知行合 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唯有实 践才是实现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式。不能一味要求 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r作 生活中实践知识。在教学过稗中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修 养的最终目的是养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完善道德人 格。只有人们持续地经常地实践道德原则、道德要求、道 德规范,才能达到修养的目的。道德修养就是一个积善的 过程。不断积小善才能成就大善,积跬步才能至千里,积 细流才能成江海。因此,教师要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学 习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事好事做起,从自己的日常 行为上规范自己。要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要与人为善,要处处表现得举止得体、彬彬有礼。所以说, 学生能否做到知行合一,直接关系到其道德认知能否转 化为道德信念,道德意识能否转化为道德行为。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效作 用,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就 必须对以前的教学进行调整。要把教学着力点调整到强 化学生道德意识,挖掘其加强修养的动力,明确修养途 径主动践行E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鲁国尧,马智强译注.孟子全译.凤凰出版社, 2009. [3]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6. (责任编辑袁妮) 27 E-maihzxwkjy@163.com 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