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校结合,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一二三四网
科技信息 基础理论研讨 家校结合,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开封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苏会君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但我们不能以此否认家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承担的责任,不能 忽视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教育所发挥的不可取代的教育功能。本文主张把家校结合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从四方面对 家校结合具体工作方法和途径进行相关探索。 [关键词]家校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与家庭的脱节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偏差:学生一 一、都会把印有院系领导和辅导员电话号码的爱心联系卡发送到每一位学 生和家长手中,同时详细登记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和家庭地址,从而建 旦进入了大学门,就算是成了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完全是学 校和学生个人的事了,而家长需要做的仅仅是从物质上给学生提供后 勤保障而已。 持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1.大学生学习绝大部分都是在异地,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因此家长 与学生、学校的联系沟通不能再像中学小学那样面对面的方便。 2.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几乎都已年满18周岁,是成年人了,生 理和心理成长都趋向成熟,因此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认为 大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解决生活问题和思想问题了,家长无需再“事必躬 亲”。 ‘ 3.在高中阶段的学习,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家长们特别看重的是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爱子深切的家长们也经常 主动和学校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在孩子进入大学,没有了升 学压力,家长们也松口气,认为与学校经常联系沟通也不再那么必要。 4.在孩子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方面,在高中阶段其地位一直是 屈于文化知识教育之下的。进入大学,即使是许多家长认识到了加强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在人们的习惯意识中,一直认为成绩优秀 能考入大学的孩子,相应地他们在思想政治水平上也“水涨船高”了,因 此,家长也就对孩子的思想教育问题因为感到“放心”而不很“挂心”了。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结合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卷面成绩高的学生未必综合素质高,通过全国统一高考 顺利迈入高等学府的学生未必能够完美地应答生活处处对他们进行的 种种思想道德水准的测试和考验。尤其是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他 们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新一代,是出生在20世纪8O年代 末90年代初的中国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他们朝气蓬勃、时代感强、个性 特征鲜明、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强烈,但另一方面他们存在着集体观念 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弱、过重强调自我、责任意识不强、生活上对家长严 重依赖等欠缺之处,这些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必须加 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不 能仅仅依赖于高校一方的力量,仍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正如苏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那样:“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结合。”他还 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 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向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 下来。” 再加上高校寒暑假放假时间长,在学生离校在家的3个月内, 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高校在育人工作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方面,在主抓学校德育教育主阵地的同时,也需要把教育的 张力延伸到家庭,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协作,凝聚家校两者合力共同做 好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工作,以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增长专 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实行家校结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 家庭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对孩子的发展起着独特作用。学 校教育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早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 识,在中小学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也早已被运用。然而,在大学生思 想教育中高校教育应该怎样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以下是笔者结合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进行的相关方法总 结和探讨。 (一)搭建学校(或院系)与家长互通信息的交流沟通平台。 建立学校与家长互通信息的交流平台,对学校而言,可以更全面地 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特点,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有的放 矢;对家长而言,可以更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思想状况,以 便于在家庭教育中做到心巾有数、对症下药。我校在每年新生报到时, 立了学校与家长沟通联系的通讯通道。在此基础上,我所在学院建立了 定期家长联系制度,例如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我院每位辅导员经常与学 生家长电话联系;同时鼓励学生家长能主动关心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 思想状况,尤其是走读生家长经常就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和思想状况 和老师交流沟通,以此实现信息互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建立学校和家庭双重监督机制。 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形成不仅需要理论方面的 指导,更需要实践方面的践行。因此,加强家校结合、建立学校和家庭双 重监管不失为一种有效机制。我院某同学是家住本市的走读生,在大一 刚人夏不久,其家长给老师打来电话说,此生回家声称学校决定在教室 安装空调,要让学生交钱。在得到老师证实此事是子虚乌有时,该生也 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及时教育。 。 (三)找准特殊家庭学生思想教育的切人点。 “特殊家庭”即父母离异或再婚、父母中有人去世或生重病而丧失 劳动能力的家庭。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学生容易因蒙受家庭阴影而产 生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卑、孤僻、抑郁、逆反、愤世嫉俗等,在思想道 德、行为习惯上往往趋向于爱说谎、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发生争执、学习 不上进、染上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等等。这类学生在班中虽然只是极少 数,但他们却是心理承受能力最差、情感最脆弱从而也是最需要关爱和 帮助的人。因此,学校应该把特殊家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家校结合 的切入点。 做好特殊家庭学生德育工作,必须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首先在家庭中,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注意以自身良好行 为习惯来影响教化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 世界,让孩子感受到他们没有被父母忽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尽 量减少由于家庭问题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在学校,老师和同学要多关 心特殊家庭学生,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感受到集体温暖;多发现 他们身上的优点并鼓励赞扬,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确立自信;建立心理咨 询小组,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忧解 难等。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学校和家长一定要携起手来,互相联系、相互 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内外沟通,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爱,使他们逐 步并完全走出家庭阴影,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四)探索建立“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而学校又承担着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 全面发展的主要职责,这就决定了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 地位。因此,在家校结合方面,应该坚持“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的原则。 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 的重要作用,同时利用各种社团活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积极 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 育、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从而以崇高的理想信念、高 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引发学生思 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和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协作,组织家长广泛参与进学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定期召开家长见面会,吸纳部分家长参与到学 校素质教育工作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定期收集家长好的建议和意见,择 优予以采纳。同时引导家长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掌握思想教 育规律,在家庭教育方面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使学生健 康成长。 参考文献 [1]http://blog sina.corn cn/s/blog_4a8f49500100ajn3.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