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学定教

来源:一二三四网


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通过教师敏锐的视觉与听觉,及时感受学生的实际状态,并能适时调整和设计教学,这样的课堂,将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理想课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以学定教”,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呢?下面我对张冬霞老师的《母亲的纯净水》(第一课时)的课堂记实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1.面对课堂“窘态”敢于“挑战”

一般的课堂,如果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往往急于过早“干预”,匆忙引导他们的思维和话题“书归正传”,而很少有面对“意外”却“铤而走险”的。而本案例中的张冬霞老师,面对学生的争论,课文中用来表示 “工资不少”的是哪个词?学生有的说是“不菲”,有的说是“薪水”张老师面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及于作答,而是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与试验。“不菲” 这个是表示工资不少“薪水”这个才是用来表示工资。可见,这位教师的“胆量”和“信心”很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教师的冷静与坦然,更多地来自于他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扎实的课堂教学艺术功底。

2.把握时机,“对症”而“下药”

课堂中发生的任何问题,都会有它发生的原因。只要教师对问题敏感一些,冷静一些,应该都会发现其中的“秘密”。本案例中的教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张老师的方法是先弄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然后再对症下药。张老师提出问题:“课文里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包括课后习题中的,还有课文中的,只要是不理解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而且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强。张老师最后将同学们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我们归结为了两大类问题,并请同学们从这两类问题中,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选择一个写写你们打算怎么学会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学懂、学会?经历了这个“对话”的过程,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洗礼,态度受到熏陶,方法论获得启迪,这对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弥足珍贵。

3.在“积极面对”中“以理服人”

案例中张老师抛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面对同一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完全正常的。但关键是,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该如何面对。当学生“固执己见”时,选择逃避或强制都只是下策,积极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要给以肯定,给以鼓励。然后,分析原因,通过和他们对话,及时找到“症结”。最后,引导大家参与其中,共同展开对问题的深入探究。

张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加以引导,最后使孩子们明白: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不但要像你们一样抓住课文的要点,内容不能丢掉,而且要做到语言简练。就这么简单!教师引导大家深入探究的过程,就是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所收获的,将不仅仅是问题的清楚答案,还有孩子的信任与满足,一种在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课堂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