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专业课备考
李若然
考研常识
1、淘汰比:差额录取 1.2-1.5 2、权重: 30%-50%
3、资格:国家线(资格线)、院校校线、破格录取、同等学力 4、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专业课、综合素质 5、考查形式:笔试、面试、实践操作
6、录取原则:计分原则 总分=初试 * x% + 复试 * y%
单科门槛 淘汰逻辑
邮件模板
尊敬的李xx教授:
您好!我叫xxx,今年报考了贵校的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方向)硕士研究生,我渴望有机会就读您的研究生,所以怀着敬仰又忐忑的心情冒昧的给您写信。(开场:自我介绍)
我今年考研初试总分为384,其中政治70分,英语74分,数学126分,专业课114分。参考往年分数线,我有望参加复试。(初试成绩)
下面我简单向您介绍下我的情况。(本科情况:学业成绩、荣誉、课题研究)
我大学本科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总学分绩点4.0,连续三年获“校二等奖学金”,曾获本专业保研资格。此外,我担任班级团支书一职,在这个过程中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并且带领支部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理工大十大精英团队”等荣誉称号,本人曾获“校优秀党员”,“校三好学生”等荣誉。
本科期间我参与 “纳米粒子对拟南芥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 拟南芥的WEKY基因家族与莲花相关基因的对比研究”等课题的研究,虽然从事基础性的研究和实验操作,但是也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基础。
通过本科期间的学习,我对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在“爱课程”网站听完南开大学开设的市场营销课程后,里面丰富的案例让我对知识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也对市场营销方向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充满期待。(跨专业的自然过渡——表明对报考院校专业的热衷度)
如果能获得读研机会,我将更加珍惜,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也相信自己本科期间积累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勤于思考的习惯能让我很好的适应研究生的生活。 另外,我有个不情之请,除了复试的三门课程,我还想多掌握一些相关方向的知识,如果能得到您的指点,那将是我的荣幸!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信。冒昧致信,恳请海涵。附件中有我的个人简历,能让您对我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表达对导师的敬仰,表明自己的意图)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安康!康! 学生
2018年2月9日
微信公众号:岁月什偷 知乎live合集整理&私人订制
微信公众号:岁月什偷 知乎live合集整理&私人订制
核心环节——面试 流程(10-15min) 进门:鞠躬,打招呼 自我介绍(英文
中文) 主观或开放题目提问 专业题目提问
出门:鞠躬,说感谢 自我介绍——加分项 1、本科学校
顶级985(北大清华人大南大负担上交浙大) +2 其他985、优势211 +1 普通211、优势专业的普通院校 +0.5 2、英语水平
过六级 +1 3、专业水平
有专业课实验、科研经历 +1 发表过核心期刊 +2 发表过SCI +3 对本专业(或导师研究领域)有独特见解 +0.54、读博打算
想跟着导师继续读博 +2 5、颜值+性格+才艺
颜值高、才艺佳、谈吐好 +2 稳重而开朗,思维活跃 +1 有好的才艺(跟导师有相似的兴趣爱好)
+0.5
微信公众号:岁月什偷 知乎live合集整理&私人订制开放式问题回答:
遇到不会回答的问题该怎么办?
1、这个问题我有印象,但是记不清楚
“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不知道对不对,但我的想法大概是一下几点……+(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有把握的先说,一定要有条理,不要瞎扯)
Ps:切记!在中国,态度是第一位! 2、完全没有听懂老师的问题
(1)实话实说:“不好意思老师,您刚刚的问题我没有太听清楚,能否麻烦您再表达一次,谢谢!”
(2)思考几秒,“对不起老师,这个问题我不太了解”。为什么选择跨专业? 1、专业间有相关性
两个专业间的相关(自己的学科背景对本专业的学习帮助),促进对学科知识的扩展认知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2、本科辅修或自学过相关课程
列举相关专业书目,举例1-2个观点说明自己的见解及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兴趣。
3、表明自己的就业意向与专业的相关性,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定位
为什么选择报考我校?
兴趣+院校实力+专业方向性+导师实力+职业规划 专业性问题
1、从不同专业谈复试——侧重点差 (1)理工农医类:实验的操作、步骤、结论
(2)文史哲法类:学科的理论深度,注意相关的学术专著、观点(3)管理、社科、新闻类:关注热点、注重思维方式(4)“比较”专业、热门前沿专业:英语
微信公众号:岁月什偷 知乎live合集整理&私人订制2、考察的要求
(1)深度 vs 广度
方式方法:导师的学术论文、近期专著
校刊、学报 业内最典型的专著
(2)自我介绍:中文 & 英文
面试——注意事项
1、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思考,再作答 (1)表示尊敬
(2)整理答题思路,分条理、分主次(3)不要不懂装懂,乱回答
(4)过于专业的问题且把握不大,不要顺着老师的思路往下接,把老师引导你熟悉的领域。
2、专业知识:避免就事论事,空谈理论,举例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关注导师研究方向。如果你的观点和导师的一致或者可以在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那他一定会对你留下不错的印象。
4、毕业论文:搞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尤其是实验研究,注重方法、结果及创新。
5、相关专业著作:抽时间阅读,没读过的读些书评,提炼某些观点,组织成自己的语言表达。
微信公众号:岁月什偷 知乎live合集整理&私人订制
6、发表论文:提前打印。
备考的资料
1、目标院校专业规定的参考书目
2、找意向的几所院校最常被列为的复试书目,对比不常见的考试用书,若两者差别不大,买共性涵盖点最多的书即可 3、目标导师的近期发表论文、导师自编写书目
备考技巧
建立学科框架:形成对知识的逻辑性联系
抓关键词:把学科专有名词罗列在框架上,加深记忆 历年真题:把握难度和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