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坚持科学保教,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坚持科学保教,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 2010 年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面向全体幼儿, 关注个体差异, 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保教结合, 寓教于乐,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 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 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倾向。
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
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
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一、 提高幼儿生活质量与改善幼儿园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保教环境, 促使幼儿积极、 主动地发展正是我园近年来探索的主要课题之一、 以前, 在幼儿园保育环境创设, 幼儿在园活动时间安排方面, 较多的是从便于教师、 保育员管理操作角度规划安排,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 也常常是成人提要求、 管、 帮、 替代 的多, 考虑幼儿发展需求少, 幼儿处于被动受保育的状态, 而成人的关心、苦心 并
1 / 5
没给幼儿带来应有的效果, 引来的反而是幼儿的情绪抵触、 等 待依赖、 习惯不良等问题。
我们认识到, 幼儿是一个主动发展着的个体,要使幼儿形成健康生活的情绪、 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没有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我们尝试创设适宜幼儿身心健康, 有助于幼儿充分自主活动的保教物质环境, 建立宽松、 愉悦、 尊重幼儿需求的心理氛围, 使幼儿在自主的活动过程中, 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 激发其内驱力, 达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二、 建立宽松的、 民主的、 关爱的、 支持的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人际心理环境, 促使幼儿积极、 愉快、 健康向上 形成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人际心理环境前提条件是建立成人与幼儿之间平等、 民主、 宽容、 支持的精神环境, 使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感受到心理上的安 全和自由, 感受到师生及同伴之间的关爱、 重视、接纳和理解, 这样, 幼儿才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 乐于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表现。
小班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 这是他独立地跨人人生第一个社会环境, 由于刚入园不适应新环境的生活, 或者胆小不愿开口说话, 常常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行为, 教师就需要有母亲般的眼睛, 敏锐地捕捉孩子的情绪, 通过观察孩子的神态、 行为、 态度, 分析引起小班幼儿不良情绪的原因, 可仔细、 耐心地读懂孩子的各 种哭声。
只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疏导, 给予理解、 宽容和帮助, 才能真正解开孩子们心头的疙瘩。
---------------------------------------------------------------最新资料推荐------------------------------------------------------
关心幼儿最重要的是关注幼儿的心理需要。
遇到幼儿生病在家, 老师们除了自己关心外, 还在教室的墙面上贴出了生病孩子家的电话号码, 挂上一个小小爱 心箱, XX, 你好吗? 引导班中幼儿送去关心和慰问。
孩子们纷纷主动抄下电话号码, 给同伴打去问候电话, 还请爸爸妈妈帮忙写下自己的爱心慰问卡, 老师们 将大家带来的爱心卡装人信封, 带领幼儿一起去投寄, 送去全班小朋友的关爱和思念, 爱心卡把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家长激动他说:
你们使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怎么付出同情和关心, 也使孩子体会了被关爱的愉快。
孩子们更喜欢幼儿园, 更依恋老师、 阿姨和小朋友了 。
三、 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 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 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礼貌习惯的养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4 岁幼儿意志力弱, 行动不稳定, 目的性、 坚持性和自制能力教差, 为使幼儿的礼貌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巩固下来, 成人一定要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在一日活动中, 孩子们都在不知不觉的相互作用。
那么出现的问题也是随处可见的。
如:
3 / 5
喝水时不小心撒了 别人一身; 吃饭时碰翻了 别人的碗; 睡觉时和别人说话等等, 这些都会产生矛盾, 这就需要老师随时随地培养幼儿礼貌用语。
让幼儿真实地体会到礼貌行为才是解决争执的最好办法, 才能使小朋友愉快共处。
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 是在各种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感受中形成的。
各种活动是由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也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组织的活动, 注重综合各种有趣的游戏, 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 寓教与乐, 让幼儿在玩乐中, 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 懂得道理, 受到熏陶, 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四、 抓好早期建构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养成教育融合在一起, 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起, 让幼儿从小学会文明处事, 礼貌待人, 诚实守信, 遵规守纪等。
众所周知, 0 岁至 3 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 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
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 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 是我们应该共同关心的。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以幼儿发展为本的, 充分体现时代的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 在生活中和教育中形成的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 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最新资料推荐------------------------------------------------------
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 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 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
把国学经典《知行合一》 规范着幼儿日常行为, 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位有道德规范的人。
因此, 对于几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 他们能像明镜照摄景物一般, 高度而直觉地全面吸收, 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 此时的教育就需要我们老师和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我们应该用深深的思索, 推演大家心中最崇高的哲理, 教给孩子们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用爱与美托起明天的太阳; 用辛勤的双手, 渲染她们心中最仰慕的党旗, 让鲜艳的党旗永远飘扬在世界的东方。
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 坚持德育为先, 促进德育、 智育、 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提高幼儿服务国家、 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育幼儿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事做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