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李白散文的诗性特质

来源:一二三四网
CANGSANG 论李白散 文的 诗性特质 刘汾 摘要李白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又是散文名家。从内容方面来说,李白散文以情动人,带有浓郁的诗情、 诗意;从表现手法来说,李白散文以诗为文,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关键词李白 散文诗性特质 以诗为文 作为文学史上的大家,李白的诗歌成就早已为文学史家所 渴望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强烈愿望,可谓文辞艳逸,诗意盎然。 公认。相比之下,李白的散文却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学者甚 如管士光、刘忆萱文所说,“李白的散文能用挥洒自如的笔 少对它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初期,其传世专集,如南宋杨齐贤注 触揭示自己的理想,挥斥内心的幽愤,好像在与读者促膝倾谈, 《李翰林集》、元代萧士赘《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代胡震亨《李 豪放爽朗中带有凄怆悲愤之气” 。如《上安州李长史书》中自言 诗通》等都只注李白诗。直至清代王琦注《李太自文集》,才将诗 身世的一段话:“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凄惶,席不暇暖。寄 文合注。从成就来说,笔者认为李白堪称是唐代的散文大家,现 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充满了英雄 《全唐文》收其文67篇,其成就在当时就受到同时代人的嘉许, 失路之悲,感情真挚哀恸。又如《与贾少公书》中,李白一再表白 如他的前辈安州郡督马公就曾称赞李白的文章说:“诸人之文, 自己在安史之乱起后不得不重 江湖完全是为了社稷苍生:“且 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 殷源庐岳十载,时人观其起与不起,以卜江左兴亡。谢安高卧东 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t埽 李白是同时期散文作家中的翘楚。 山,苍生属望。白不树矫抗之迹,耻振玄邈之风,混游渔商,隐不 关于李白散文的特点,前人也时有所指,且甚为精当。如明 绝俗。岂徒贩卖云壑,要射虚名?方之二子,实有惭德。徒尘忝幕 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评价道:“青莲居士,文中常有诗意;韩 府,终无能为。唯当报国荐贤,扶以自免,斯言若谬,天实殛之!” 昌黎伯,诗中常存文情。则其所长在此。”口哮白是天才纵溢的诗 指天为誓,文字胸怀俱是坦荡。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人,他的散文创作亦表现出浓厚的诗性特质,《四六法海》云:“太 都是以气驭文,意在笔先,这恰恰是李白典型的诗歌风格。其他 白文萧散流丽,乃诗之余。”p怍为一个诗人兼散文家,李白散文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还有《与韩荆州书》《上安州裴长史书》 在内容上带有鲜明的诗性特质;在创作手法上,他以诗为文,有 等,均为抒写抱负、陈情求荐的名篇,但作者在这些文章中完全 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摒弃了一般干谒文字中常有的低眉折腰之态,傲岸之情跃然纸 上。 李白还有许多送别亲友的序文,几乎篇篇有景,笔笔含情, 一、李白散文充满诗的意境和诗的激情 李白文集中有序文、颂赞、辞赋、书表等多种散文形式,几乎 其以情动人的特点就更为明显了。如《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 篇篇诗意盎然,犹如一首首优美的散文诗。如《春夜宴从弟桃花 序》:“辞高堂而坠心,指绝国以摇恨。天与水远,云连山长。”“黄 (一作李)园序》,短短不足一百二十字,抒发了对大自然和天伦 鹤晓别,愁闻命子之声;青枫螟色,尽是伤心之树。”对朋友的无 之乐的热爱与叹赏之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写景 辜遭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则借景 如诗如画,虽然不免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慨叹,却风神洒 物环境衬托依依惜别之情:“紫霞摇心,青枫夹岸,目断川上,送 君此行。”全文写得文采飞扬、诗意盎然。又如《送黄钟之鄱阳谒 落,意态豪迈,很能表达盛唐气象,难怪历来为人所推崇。《愁阳 张使君序》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沉醉烟夕,惆怅凉月。天南回 春赋》《悲清秋赋》《惜余春赋》等篇,抒发传统的惜春悲秋、伤别 以变夏,火西飞而献秋。汀葭飒然,海草微落。夫子行迈,我心若 念远、怀乡失意之情,意象优美而感慨深沉,可目为骚之余韵。试 何!”可谓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感人至深。 读《惜馀春赋》: 李白的散文个性突出,洋溢着强烈而鲜明的主观色彩,文风 春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春改。叹长河之流春,送驰波于东 张扬恣肆,即使是干谒之文也不例外。如著名的《与韩荆州书》: 海。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逾疾。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 西飞之白日。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国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 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 网春辉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踯躅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 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性动天地, 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 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 全篇神思奇越,情感豪迈,简直是一篇盛唐版的《春江花月 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 夜》。 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 又如《悲清秋赋》中的段落: 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登九嶷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湮。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 虽然是求人援引,却无半点摇尾乞怜之相,字里行间,流露 蔽天。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 出作者傲岸的性情和豪放不羁的浪漫气质。所以李扶九赞道: 映岛欲没。澄湖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 “此太白上书求荐也,而气骨棱棱,无一点含哀乞怜之象,自是豪 荷花落兮江色秋,风袅袅兮夜悠悠。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 迈本色。” 州。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 更具代表性的是《上安州裴长史书》的最后一段文字: 作者借洞庭潇湘的一派秋色抒发了深刻的生命悲剧意识和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瑞辱英盼,白必能使 -234- ・ 算・2010・3 CANGSANG 文学艺术 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渡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 它能很好地运骈入散,化议论为形象化抒情。它让我们联想到李 怒,不许¨下,逐之长途.门即膝仃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 白的诗作《宣州谢且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句子:“弃我去者,昨 今H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 观困风,永辞君侯,黄鹊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 H之H不可留;乱我心者,乎? 此可以酣高偻。”一样的是抒发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的感慨,一样 这哪 是求人引荐,语气例像是在施惠于人。结尾以战国策 的是潇洒放旷,置身物外的情怀,一个是以诗为文,一个是以文 士冯谖自况,话语软中带硬,刚柔兼济.毫无低声下气卑躬屈膝 为诗,鲜明地体现 两种体裁诗性特色的相通? 的模样 对比韩愈Ⅲ仕之前的干谒文字语气之卑微,李白文章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李白散文充满浓厚的诗意特征。李白 则处处都有一个大写的“我”亨 散文的这种诗意使得他的散文 诗歌在文体上达到了诗文同构 这一点还可以进一步和李白的诗歌创作相比照,从中可以 的效应。他的文章中往往蕴涵了诗歌的优美或壮美的意境,只不 堪称诗性散文 如《秋于敬亭 看 李门诗、文的一致性。“李fL1的诗歌是极具个性的.在他的诗 过是用散文的句式表达出来而已, 中处处郜留下_『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j:他与人交往总 送从侄 游庐山序》中描写庐山景致的一段文字:是以自我为中心,如诗歌《I』j中 幽人对酌》中所表现的:“两人 对酌山花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 来。”任性而为,全不掩饰其真性情 即使是千谒之诗,也处处是 自我榆扬之词。如在做永王幕僚时写的《永王东巡歌其二》:“=. 』II ̄It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 胡沙 ”以尔晋名相谢安自许,埘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信心。又如 《永王东巡歌其卜一》:“试借君1三 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 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j边 ”语气中饱含自信,洋溢着盛唐的 豪迈气象 而最典 的一首,则足同为于谒内容的诗歌《h李 邕》:“大鹏…口同风起,抟摇直卜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优能 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 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 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诗人的情感美和人格美在诗中恣意流淌. 完伞改变_厂此前=F渴文学的风貌 李白将涛中这种强烈的主体 情感移植列相对保守的散文创作中.就在文中体现出了更多的 个性和新意。 进一步考察,即使是在说理性的散文中,诗意的抒情色彩也 表露无遗。李白的说理文亨陪陪采用昕谓“主气不主意,主情不 主理” 的表现手法.这也大大增添了他的散文的诗性特质。 典 的例子是《奉饯 匕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率j: 昔祖龙灭古道,严威刑,煎熬生人,若坠大火.j坟五典.散 为寒灰 筑长城,建阿房,并渚侯.杀豪杰.自 功离羲皂,陶可万 世 、思欲凌云气,求仙人,登封太l J1, 雨暴作虽五松受职,草木 有知.盯订万象乖度,礼刑将弛.则绮皓不得不逼于南…,鲁连不得 不蹈于尔海 则桃源之避f}1=者,可谓超升魁觉夫指鹿之倚,连颈 而同死。 { 薛党之谓乎? 二翁耽老氏之言,继少卿之作,文以述大雅.道以通至精. 卷 舒犬地之心.脱落神仙之境武陵遗迹,可得而窥焉:问津利往, 水引渔肯.花藏仙溪..春风不知,从来落英,何许流出:百洞来人, 晨光尽 有良田名池。竹果森列,I_卜六洞,刚来为一天耶?今 扁舟 行,笑}射世人,阡陌未改,古人依然 门云何时而归来.青 山一女州淮件?诸公赋桃源以美之 文章以议论为 作蕾借为两位老翁寻访桃花源饯行之机, 以形象化的文亨批 I了秦始皇的暴虐统治,提m了“清净尤为”、 “卜j民休息”的治闰主张,突…表达了对理想社会和自由生活的 向在, j前引文章的“不事权贵”的叛逆精神是一致的 在写法 上.文章化议论为描写,文气舒展,笔墨含情,有较强的说服力、 后一段文 正是诗歌中常用的融情人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篇 春夜宴桃李同宁≯圩篇的一段议 论: 大火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青,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 为欢儿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这段"头破赞为“小小文 ,豪气殆高于百丈”[8l,就是因勾 ‘’谗 ’2010‘3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 瀑布天落,半 与银河争流,嘴虹奔电,涔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 此篇中的意象让我们不由想起七绝《望庐【JJ瀑布≯(之一): “口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 干尺,疑是银河 落 L天 ”比较两段文宁,不难发现序文虽然句式上是散文体,但 其内容表达和意象营造带有浓厚的诗歌特征: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里略为举例。比如《剑阁赋》和《蜀 道难》;《天¨山铭》和《天门山》《望天rj【IJ》;《溧阳濑水贞义女碑 铭》和《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lj】怀古,赠同旅》等。“这几组诗文 意象和意境都很相似,不过文较详尽,而诗更精略 ” 诗文的这 利 同源性,也是李白以诗为文的一个有力汪明 二、李白擅长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作文 从表现手法来分析,李白散文之所以充满诗意,具有诗性特 质,是因为李向擅长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作文:众所嘲知,比兴 手法是《诗经》以来我刚古典诗歌的传统创作方法,而李白将其 大量地运用于散文创作中。如由庄子《逍遥游》敷衍而来的言志 名篇《大鹏赋》中,“蝉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的大鹏形象就充分 体现了李r]的自我期许: 尔其雄姿壮观,+央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一盘古开天而 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口义。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稠海之半 当晌 臆之掩 ,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文章塑造r大鹏雄伟俊逸吞吐八荒的艺术形象,用来比拟 自己的 志才情。不同的是,作者超越了庄子的悲观出世的情 怀.而是将盛唐特有的积极进取精神注入其中,使这一形象成为 李门和盛唐精神的化身。类似的例子还有《壁画苍鹰赞》: 突几拈树,傍无寸枝。上有苍鹰独立,若愁胡之攒眉。凝金天 之杀气.凛粉壁之雄姿j觜锸剑戟,爪握刀锥:群寅失席以愕眙, 未惰丹青之所为。吾尝恐m户慵以飞去,何意终年而在斯 写鹰而不拘泥于况物,尤其结尾两句耐人寻味,作背的壮志 难酬的感伤流露于不言之中 这种写法就吸取了咏物诗讲究比 兴寄托.含不 之意见于青外的优点 李广1散文还吸取了涛歌讲求声律的特点,骈散兼行,语 整 伤精炼,音节铿锵流转 如前引《与韩制州书》《秋f馓亭送从侄 游庐fiJ序 ,就都是骈散交错、文情并茂的佳篇。 李门散文主气、主情的特点和以诗歌表现手法作文的特点. 也招来了一些非议。王安石就批评李门的散文“/l 高丽识浅”,陆 游也说过夺白文“识度甚浅”IIr)j、其实这是有偏颇的 如前所述, 李白散文的诗性风格既是他散文的特点所在,也是他诗歌风格 的延续,而在其涛文风格的同构上,我们恰恰发现r作者性情的 一致和人格的统…一,这说明李门散文是真 诚的,发自 于=. 生命深处的表达。明代王 (下转第250页) -235- CANGSANG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就是从一个傻子的视角来观察时代 巨潮来临时土司制度下的社会百态。“傻子”语无伦次的语言、荒 唐可笑的行为加上意识流、蒙太奇等一些现代写作技法的运用, 三、视界融合 在阅读之先或阅读之中,作为接受一方的受体——读者,基 诱使读者进入一个超越于自己期待视野之外的新奇的艺术空 获得与以前迥然不同的、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引发更多更 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 间,观念结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即阅读经验期待 深刻的思考,向主体期望的高度和深度靠拢并与主体分享交流  视野(简称期待视野)。文本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共同构成 达成后的愉悦。也许主体的“距离策略”会造成客观上文本的自主性和无序 期待视野的三个不同层次,在认知中呈现出由低到高、由浅到 意义的悬置性和离心性,从而使受体对文本产生琐碎的、微 深、由表面到深层的不同形态,而阅读的终极目的即在于读者不 性、由自主地流露出想使作品中的审美趣味、情感世界、人生态度与 观的解读甚至误读。读者亦可能会因期待指向的暂时受遏而不 适,但很快又会因期待视野的扩充而欣悦。在遇挫和开释交替出 自己吻合的思想倾向。 主体与受体的视界也将趋于融合。 受体的期待视野正是源于世界观、人生观、文学艺术素养和 现的精神活动中,特定生理机制的先在欲求、先在经验,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 表征。一方面,它是对事物的一种重复认知以期自身的生活经 四、结语 验、情感世界、行为方式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则是对主体主观世 总之,具备受体意识是主体与受体完成高质量交流和对话 界的修正。主体必须一定程度上给这种期待视野以顺应,对受体 的保证。写作主体在行动之前就应该具备这种受体意识并应当 期待视野中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做出回应并给予尊重,为对 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和动态的视角关注不同层次读者的接受水 话交流奠定基础,否则就会陷入主体的自命清高或造成对读者 平、接受动机、接受方式和接受特征。重视受体意识对写作主体 期待视野的拔苗助长,以致写作进入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 创作的逆向制约作用,强调受体意识贯彻主体写作始终才有可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堪为顺应读者期待视野的典 能创造出鲜活的文本,为主体和受体的交往行为提供理想的场 范之作。在该作品中几乎没有任何夸张和变形,完全忠于生活原 所,同时也实现了主体自身的劳动价值。相反,传统的独断专行 貌,让极平凡的人在日常生活规律中不动声色地各行其道,有条 的写作方式只会失去读者,使写作主体成为孤家寡人,文本变得 不紊,人物的举手投足、场景的设置、情感的波澜都处在读者的 毫无意义。 期待视野之中。读者熟知这琐碎而真切的生活,因而在阅读文本 时实现了文学意象的具象化,完成了与主体较为畅通的交流。 参考文献: 然而,单纯对受体的期待顺应不可能完成主体与受体之间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的对等交流,主体还应试图使受体的期待受挫,在平等真诚的态 332~354.度下去引领、造就读者,以期完成更高水平的交流对话。主体应 f2】(英)特里・伊格尔顿.王逢振译.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北 尊奉“距离产生美”的格言,刻意与受体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以 京:中国社会科学社,1988.913. 表层信息和遮蔽信息的复合结构,运用填空、对话等召唤结构以 【3】刘知几.史通fM1.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36. 及他者叙述、变形描写、另类视角观照、梦幻展示等陌生化手段 [4]qL,子.论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35. 使文本新鲜、神秘、陌生、真假难测。有意提醒受体不能以惯常的 思维去解读文本而要进行视点游移、记忆转化、期待修正。受体 刘兴利 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助教博士研究生 将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还原中打破原有的期待视野,在变异中 (责编孟云丽) 解构文本意象。 相互认同,否则主体将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上接着;235页) 世贞评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以气为 主,以自然为宗”IJlJ'其实以气驭文,是李白 所有文学创作的特色。李白诗文,如赵翼《瓯北诗话》中所说,“飘 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 社.1983. 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而这种创作风格又是由李白的个 【6】【11】【1 2l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MI.长沙:湖南文艺 1992. 性和人格气质决定的。范传正说他“慷慨自负,不拘常调”,《旧唐 出版社,书・本传》则谓其“志气宏放”。豪放的性格造就了他创作上不喜 [7】朱金城.论李白的散文[A】.李白学刊第1辑[c】.上海:三联 1989. 欢长篇大论,故作高深,文章表现的内容也以个人感情为主,而 书店,显得相对狭窄,但他的天真豪放的文风,真挚热烈的情感,清新 【81谢有辉.古文赏音【M】.清康熙四十六年师俭阁刻本. 流畅的文笔和天然去雕饰的语言,有着独到的艺术成就。要言 【91牛宝彤.李白文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之,李白散文的诤陛特质正是他人格的真实流露,也是他区别于 【1O】刘衍冲国古代散文史论稿『M】_广州:南方出版社,2000. 其他作家的重要标志。 【3】(清)蒋士铨.评选四六法海【M1.上海文瑞楼本. [4】管士光,刘・ 萱.李白新论【Ml_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5】李扶九选编,黄仁黼纂定.古文笔法百篇【M】.长沙:岳麓书 刘 汾参考文献: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李太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f2】吴文治选编.明诗话全编I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 副教授文学硕士 (责编张文娟) -250- ・ ・20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