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也用,用人也疑
所谓用人,不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是指一个单位或者企业,对人才的任用,它关乎到一个集体的利益,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疑,就是不百分之百确定,有所质疑。用人要疑,并不是要无端的猜疑,而是要通过合理的监管机制将疑量化,公开化,客观化。而疑人,是指在合理公正的制度监管下,用人者仍心存疑虑的人。疑人也用,是指任何人才都不会因为主观的猜忌而被弃之不用。今天,我们比较哪种用人理念更合理,是要看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哪种用人理念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当然,无可厚非,社会提倡以诚待人,但是那是我们的理想社会,在当下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而我们的辩题应当立足于当下,因此我方坚定的认为“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更适用于当今社会的管理与发展,对此我反将从几个方面来剖析我方观点: 第一
“用人要疑”体现了用人时一种谨慎、理性的用人态度,不盲目相信,这是对企业、对集体的负责。用人者通过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将自身的疑客观化,标准化,让监管机制成为维护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一种常态机制。我们知道,任何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的品性,观念,知识也
1
是不断变化的。而现代社会充满诱惑和陷阱,在种种的诱惑面前,人才是否经得住考验,单靠个人的自我约束是往往不够的,企业必须给予严格的检查监督。否则人才玩忽职守或者无所作为不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和纠正,这样就极有可能把企业推向深渊,不利于企业发展。 第二
“疑人也用”是一种负责的用人态度,也是用人者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智慧体现。因为“疑”毕竟还只是疑,并非已经是事实,在人才的人格、知识、能力等还未确定的情况下,就置之不用,那么,人才极容易的就会被埋没,这对人才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负责的。负责的态度是有所疑也要给予使用,在使用中给予了解、观察和考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通过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让其过而改之,我们为什么要弃之不用呢? 第三
就“用人要疑”而言,这是当今社会的必然产物。人性是存在变动因素的,这也就意味着,人人皆可改变,人人皆会改变。巴林银行信任没有任何前科的前新加坡总裁里森,用人不疑的结果就是巴林帝国的轰然倒塌;新中国的人民信任曾浴血奋战的胡长青,用人不疑的结果就是造就新中国腐败第一人,由此不难看出,在人性存在改变因素的客观前提下,在现实社会的客观现实下,用人要疑成为一种必然的选
2
择。与此同时,人性都是有善恶两面,疑人、用人都需要监督,而监督的本身就是一种怀疑的表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这一切的真实写照,难道对方辩友还依然坚持用人不疑吗,那真是太可怕了! 第四
就“疑人要用”而言,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是有主观意识,如果因为他有过错,无法获得你所谓的完全信任,就不敢大胆启用他,这是不是太过狭隘了呢!曾经的诈骗犯法兰克-威廉,正是美国的不计前嫌,才有了后来的网络破案天才;曾经的俘虏杨业,正是先帝的果断启用,才有了杨家将的世代尽忠,由此看来,对于疑人的大胆启用,并结合规章制度的监管,往往为你成就一番不世霸业。看来,启用疑人,善用疑人是成功的必然道路。如果按对方所说,疑人不用,那是不是因为一棵小树苗而放弃了一片大森林呢,这真是太可悲了!
其实,作为管理者、领导者,当然是希望这个企业这个集体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而“疑人也用,用人也疑”这种用人理念,不仅体现了对人才的负责,更是对集体的负责,它营造了企业中人人能够严于律己,认真做事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保护好人才,激发人才的热情和忠诚,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有效的局面,推动企业的良性稳步发展。用人环境,人才市场,要疑,
3
不是我把这任务交个你做,然后老是疑神疑鬼的,你会不会在背后干什么坏事呢?而是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做之前,我会进行一番考查,你到底能不能胜任呢。 要学会公开疑、透明用。(制度的出现不是为了减少怀疑,而是让我疑得有理有据,公开透明,量化了疑,使疑变得客观公正) 完善制度
制度是管理,监管是疑。规定的东西不算疑,规定是教你怎么做的,检查规定有没有被落实是疑。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应该“疑人也用,用人也疑”。 疑人也用,用人也疑
亲爱的辨友,“不疑之心,日月可鉴”,仗义,豪气,江湖,不过你们是否该走出武林正视现实,是否该看到不疑之花结出了怎样的果实?
没有疑,权力滋生了怎样的腐败?“中国巨贪”胡长青光了宗耀了主,以现代硕鼠告慰了先人之灵。 没有疑,多少企业识尽愁滋味! 老牌巴林银行叱咤风云200年,破产了 大丘庄的俞作敏风光无限,进去了! 谁的错?用人“不疑”惹的祸 其实----对方辩友,犯了以下错误
首先对方歪曲概念,戴了有色眼镜看疑。如果疑是瞎猜疑,那么非典疑似病人应该满大街都是,何必用“红外线监
4
测仪”。如果疑就是瞎猜疑,那么犯罪嫌疑人也可以是见谁是谁,我们公安机关何必去调查取证呢?
其次盲目夸大“不疑”的作用,如果不疑就能治好人的贪欲与恶念,我们是不是微笑着对某些人士说:“我们不疑你,你改悔吧!”那么浪子便回了头,放下了屠刀吗? 再者对方辩友孤立静止的看问题,妄想着今天踏进的河还是昨天的那条河。但,时代的车轮轰轰前行,必然碾碎“用人不疑”的旧梦,在市场经济之下,“变是唯一的不变” 我方主张“疑人也用,用人也疑”
第一,从疑的哲学意义而言,疑是普遍的、绝对的,疑是认识进步的动力。人性有善恶两面,品德能力有高低之分,要疑;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要疑。因此,人的本性与社会环境形成人的变数,用人要疑,合情合理的。
第二,用人要疑实质是制度完善与创新,让理智作主,用体制与制度去体现疑的地位与价值。企事业管理,要有激励机制,更要有监督制约机制。激励与监督的两个车轮和谐运转,是防微杜渐之举,是稳定大局之举。
第三,用人不疑与用人要疑的实践结果证明:用人要疑,不疑不行。用人不疑,名曰“放手”,实则放羊。混乱无序的管理导致许多企业遭遇失败甚至突然死亡。用人不疑,还忽视了对权力进行严密的监督,权力必然成为谋私利的手
5
段,必然滋生各种腐败,害人害己。痛定思痛,理智回归,大多数企事业已经着手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还会坦诚的告诉你:用你,肯定要疑你,要监督你。这不,要纪检部门干什么,要检查审计部门干什么?希望集团的廉政保证金,香港的廉政公署, CE等世界500强对所用之人的调查监督与考核,都在严肃的外表下掩藏了最现实的信任与爱护,爱人才,爱企业„„
因此,我方始终坚持主张“疑人也用,用人也疑” 谢谢评委!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