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吉顺;杨正先;韩建波
【摘 要】选择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嵌入ArcGIS Engine集成组件,采用引力模型为分析模型,形成交通便利性分析工具。以温州市为例,进行了交通便利性分析。 【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3页(P105-107)
【关键词】交通便利性;模型;ArcGIS Engine 【作 者】闫吉顺;杨正先;韩建波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208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重要的先导产业[1],交通网络的发展是改变经济活动区位优势的重要因素[2],其中可达性被认为是一项有效的综合性指标[3]。近年来,利用GIS对城市交通便利性进行空间分析得到众多学者推崇,但传统的GIS工具分析过程繁杂,为研究带来不便。ArcGIS 9 新推出的嵌入式组件库ArcGIS Engine可用来建立广泛的GIS应用,并在任何应用中嵌入GIS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低成本、
特定的、轻量级的GIS应用选择[4-6]。本文选择ArcGIS Engine为开发平台,以引力模型为分析模型,利用C#语言编程,形成分析工具;以温州市内陆为例,利用二次开发应用模型进行交通便利性分析,实现空间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可视化显示。不仅简化了交通便利性分析的工作量,也可为更多相关研究带来方便。
1 评价模型开发 1.1 评价模型
交通流具有随距离延伸而不断衰减的空间属性,距离衰减规律是交通地理学的重要议题[5]。相关研究表明,引力模型法是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此作为分析模型:
式中,Ai为i区到所有机会点( 1, 2, 3, …, j ) 的交通便利性大小; Dj为j点的吸引力大小; dij为i、j两点间的距离。
本研究以引力模型为基础,结合温州市交通网络及自身的客观条件,将该模型进行改进:
式中,λ1为不同交通方式的权重值;xi为1 km网格所在横坐标;x0为不同交通方式节点的横坐标;yi为1 km网格所在纵坐标;y0为不同交通方式节点的纵坐标;E交通便利性为不同交通方式在温州市内陆的交通便利性。 1.2 开发流程 1.2.1 环境配置
硬件配置Window XP,开发平台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语言C#,组件配置为嵌入Arcgis Engine组件,运行环境为Framework 3.5、ArcGIS Engine Runtime。
1.2.2 功能分析
通过对ArcGIS的二次开发,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及可视化显示,如图1。 图1 功能分析流程图 1.2.3 代码实现 模型运行代码如下: 2 示 例
交通体系是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及港口等不同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网络,承担着不同区域的旅客和货物流动任务[7]。本研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交通方式的权重,求得火车站、主要干线公路、机场和港口的加权平均出行距离,然后进行叠加,将多种交通方式的便利度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综合交通便利性。 以“温州市沿海产业带实例规划综合交通体系示意图”为基础进行矢量化,得到基础交通数据,并提取节点数据。研究范围为温州市内陆区域,生成1 km×1 km网格,形成像素点。将处理后的数据和要分析的交通方式数据导入软件,点击模型计算按钮后进行自动化分析,并显示最终分析结果。步骤如下: 1)点击运行,见图2。 图2 数据导入窗口
2)点击图2中红框标注按钮运行模型分析,结果如图3。 图3 不同交通方式便利度分析结果图
3)将不同交通方式的分析结果进行叠加,结果如图4。 图4 分析结果分布图 3 结 语
本研究针对温州市内陆区域交通网络进行便利度分析。由图4可看出,温州市内陆区域的交通便利性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在此过程中,完全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及可视化,提高了研究效率,增强了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为研究带来了方便。 参考文献
[1]樊一江.新型城镇化需要交通运输先行引领[J].综合交通,2012, (7):47-50 [2]李亚婷,秦耀辰,潘少奇.基于GIS的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价方法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6):100-103
[3]刘清春,王铮.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三次地理要素[J].地理研究,2009,28(2):430-440
[4]谢小蕙,向南平.基于ArcGIS Engine的开发原理和方法的探讨[J].城市勘测,2006(2):46-48
[5]阎波杰.基于ArcGIS Engine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6
[6]吴玮,李小帅,张斌,等.基于ArcGIS Engine的GIS开发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2):176-178
[7]王成金.中国交通流的衰减函数模拟及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691-6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