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3期 2 0 1 0年9月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E&T) Vo【_25 No.3 Sep.2 0 1 0 文章编号:1006—9798(2010)03—0031—0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的探讨 张秀平,石文娟,宁 霞,姜少华 (青岛市纺织纤维检验所,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通过对国家标准(GB/T3920--2008,修改采用ISO105X16:2001∞),美国染色家和 化学家协会标准(AATcc 8—2O07),日本标准工业协会标准(JIS L 0849:2004),韩国产 业标准(KS K 0650:2006)4个标准的耐摩擦色牢度进行比较试验,得出同一种织物采用 不同标准所得到的测试结果不同。其结果表明,JIS检测方法沾色最严重,其次是 AATCC和KS,而GB检测方法沾色最轻。该结果可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摩擦色牢度;干摩;湿摩;灰卡 中图分类号:TS157 文献标识码:A 在纺织品色牢度质量检测中,耐摩擦色牢度是一个重要指标,其检测结果可用于鉴别服装和家用纺织品 的染色牢度。前人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_1 ],但其深度和广度不够,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 对日常检测工作中接触到的有关耐摩擦色牢度不同检测标准r3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不 同国家检测方法的比较,为出口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并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避免贸易摩擦。 1 原理 耐摩擦色牢度是依照织物长期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相互间或者是与其他物体进行摩擦后衡量其对织物 色牢度的影响。具体方法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将一块白色摩擦布放在待测试样上往复摩擦,使其颜色转移 到白色摩擦布上,此种情况可通过和沾色灰卡的比较来评定色牢度等级。 2 测试方法的主要区别 2.1实验仪器与性能 GB/T3920--2008(修改采用ISO105X16:2001)采用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平面)(见图1所示),摩擦头 直径(16±0.1)mm,压力(9±0.2)N,往复动程(104±3)mm,摩擦次数10。 AATCC8—2O07采用AATCC耐摩擦色牢度仪(平面)(见图2所示),摩擦头直径(16±0.9)mm,压力 (9±0.9)N,往复动程(104±3)mm,摩擦次数10。 JIS L 0849:2004采用AATCC耐摩擦色牢度仪(平面)(见图3所示),摩擦头直径(16±0.9)mm,压力 (9±0.9)N,往复动程100 mm,摩擦次数100。 KS K 0650:2006采用Crock meter(平面)(见图4所示),摩擦头直径(16±0.1)mm,压力(9±0.2)N, 往复动程100 mm,摩擦次数1O。 2.2试验材料 GB/T3920--2008(修改采用ISO105X16:2001)选用摩擦用白棉布,符合GB/T 7568.2规定,大小(5O± 2×50±2)mm,摩擦布的含水率95 ~100 ,GB251--2008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1~5级共9个等级。 AATCC 8—2O07选用摩擦用白棉布,符合AATCC 8.13.4.1的规定,大小50 mm正方,湿摩擦布的含 水率65 ,评定用沾色灰卡或9档沾色彩卡,1~5级共9个等级。 收稿日期:2010—04—01 作者简介:张秀平(1967~),女,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品检测技术。 32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第25卷 图1 GB耐摩擦色牢度仪 图2 AATCC耐摩擦色牢度仪 图3 JIS耐摩擦色牢度仪 图4 KS耐摩擦色牢度仪 JIS L 0849:2004选用摩擦用白棉布,符合JIS I 0805.3的规定,大小60 mm正方,湿摩擦布的含水率 i00%,评定用JIS L 0805沾色灰卡,1~5级共9个等级。 KS K 0650:2006选用摩擦用白棉布,符合KS K 0905.6的规定,大小50 mm正方,湿摩擦布的含水率 i00 ,评定用KS K 0910污染用标准灰色标,1~5级共9个等级。 2.3取样方法 GB/T3920--2008(修改采用ISO105X16:2001)的取样方法:50 mmx130 mm,长度方向与直向平行。 AATCC 8—2O07的取样方法:50 mm×130 mm,长度方向与直横向成45。倾斜。 JIS I 0849:2004的取样方法:220 mm×30 miD_,长度方向与直向平行。 KS K 0650:2006的取样方法:200 inm×100 mm,长度方向与直横向成45。倾斜。 3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3.1 测试结果 按照不同测试方法的具体要求,选取1O块纺织品试样,在同等条件下,由同一检测人员采用上述4种方 法分别测试,其结果如表1所示。 3.2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试样1的湿摩擦由于沾色非常严重,而试样4湿摩擦沾色没有变化,所以评判结果是一致 的,其他试样的湿摩擦和干摩擦测试结果各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总之,各标准由于试验方法及灰卡的不同导 致了这种差异的存在。 1) 从沾色程度看,JISL沾色最重,与其摩擦次数和摩擦方式有关;GB和AATCC相比,直接目测时 第3期 张秀平,等: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的探讨 33 深蓝牛仔布 茶色斜纹布 黑色针织布 蓝色里子绸 红色毛呢 针织印花布 绿色卡其布 黑色毛涤布 纯棉蓝色灯芯条 兰白条机织布 沾色程度是一样的,但由于两者的灰卡级别存在差异,所以导致评判结果不一样;从KS的沾色程度看,直接 目测结果就有差异,这是由于KS所用的白棉布密度和纱支与GB和AATCC标准不同,该白棉布密度小, 纱支大。 2) 对于直接目测沾色程度相同的白棉布用各自的灰卡进行评级。虽然JIS灰卡与AATCC灰卡色调 不同,但对同一沾色程度的白布评级时,JIS比AATCC稍严,即评判等级低一些;同时,AATCC灰卡要比 GB和KS灰卡严近半级。 4 误差分析 1) 由于AATCC摩擦色牢度仪器是手压摇动摩擦,其速度和摇动的起始位置偏差都会给实验结果带 来误差。 2) 在标准光源箱内对沾色白布进行评级,不同的人员其目光有差异,建议在评级时至少要有两人以上 进行目光比对。 3)评级人员长时间在光源箱下工作会使眼睛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判定的准确性。 5 结论 从上述数据分析看,10种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方法对于相同织物来说JIS方法沾色最重,其次是 AATCC和KS,GB方法沾色最轻。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1) 不同的标准所使用的摩擦白棉布在纱支和密度方面有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会影响摩擦色牢度的 沾色结果。 2) 不同标准使用的沾色灰卡也不相同,用不同的灰卡评定同等沾色程度的白布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3) 不同标准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摩擦方式和摩擦次数不同,也导致沾色程度和等级不同。 参考文献: [1]李菊竹,王宜满.耐摩擦色牢度不同测试方法的比较[J].中国纤检,2006(12):21—22. [2] 何丽清.中美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标准比较EJ].针织工业,2009(8):26—27. [3]刘妍.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不同测试方法的比较E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23(1):1—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s].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2008. [5]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AATCC技术手册(AATCC 8—2。O7耐摩擦色牢度:AATCC摩擦仪法)[S].中国纺织 34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第25卷 信息中心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6] El本工业标准协会.JIS L 0849:2004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s].El本东京: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2004 E7]韩国标准协会.KS K 0650:2006摩擦染色体坚牢度试验方法:Crock meter方法[s].韩国:韩国标准协会,2006. Research of Textile Rubbing Fastness Test Methods ZHANG Xiu—ping,SHI IANG Shao—hua Wen—juan,NING Xia J(Qingdao Textile Fiber Inspection Institute,Qingdao 266071,China) Abstract:Rubbing fastnes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among quality test for color fastness in textiles.The test result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clothing and home textile color fastness,There are many studies in this aspect,but no enough depth and breadth,and it needs further study and discussionAccording tO rou— .tine analysis of the rubbing fastness of different testing standards,we conducted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methods in different countries,we are able tO provide techni— cal guidance for export enterprises to reduce unnecessary losses,and tO avoid trade friction. Key words: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dry rubbing;wet rubbing;grey scale (从第30页转来)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est Methods for Formaldehyde Content in Cotton Fabrics Atier DP Finishing QIN De—qing,YANG Xiao,YIN Wen,LIU Yan,LIU Xiu-wei (Colleg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 Abstract:For testing,the formaldehyde content of fabric,China has two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rovision of free formaldehyde and formaldehyde release testing methods.In this paper,two kinds of Chinese na— tional standard test methods against formaldehyde were used for resting cotton fabric after wrinkle treat— men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est methods was obtained.It shows that the formaldehyde content by steam absorption test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by the water extraction test,with the increase of resin con— centration,free formaldehyde and release formaldehyde content will increase;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ak— ing temperature free formaldehyde content will increase and the release formaldehyde content will de— crease. Key words:formaldehyde;release formaldehyde;GB;cotton fabric;DP finishing